金舟创元
审美与人生密不可分,审美是人在生活也即人生中对美的体验与把握。对人而言,审美就是让人生能够按照美的终极指向指导人生实践,激活生命主体,使生命的激情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艺术血脉和审美要素,还是一种精神的酵母与生命创造力的催化剂,不断启迪人的心智,开启主体对客体的无限联想与审美想象力,是主体进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宇宙空间,创造人生的无限辉煌。否则,离开了审美,人生将像沙漠一样单调、刻板、枯燥、庸俗、缺少情趣,缺少生命创造力。人生失去美,就像失去终极关怀、终极信仰一样,使人的精神一无凭借,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心灵的归宿。没有美的人生,没有终极关怀的人生,让人感到生命太轻飘,不可承载任何重担。 (一)审美的几个方面 人在生活中有多个方面的审美,下面我简略阐述生活层面的审美、艺术层面的审美及精神层面的审美。第一,生活层面的审美,主要有美的手艺如美的饮食、美的服饰、美的居所等,及各种各样的美的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等。这一低层次的审美是进行更深层次审美的基础。第二,艺术层面的审美,即人对建筑、雕塑、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电影等方面进行艺术的审美。美的建筑使人领略和谐的空间比例与奇特的创造设计,如故宫的古朴、华丽,奥运鸟巢的独特、大气;著名的雕塑,如罗丹的《地狱之门》象征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米洛斯的维纳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家喻户晓的爱与美女神的塑像;而一些文学名著则让人体会作家笔下表现的社会景象、人物的悲喜,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与感染力;美的音乐、歌声,让人的听觉得以美的享受,如古筝曲、琵琶曲使人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美;美的舞蹈给人一种形态美与人体动感,如杨丽萍的孔雀舞;美的图片展现美的实景或抽象的事物,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如印象派的画作挑战人的视觉接受力;戏剧与电影则给人听觉、视觉上的美感。艺术上的审美使人生脱离低级的审美需求,具有高雅的情调与情趣,在审美中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从而萌发新的生命创造力。第三,精神层面的审美,即对自身与他人内心世界的体察与理解而生发的同情、痛感等,它是对人生世界的体察与感悟,是推己及人的感同身受,是跨越民族、种族等的大爱,如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精神层面的审美使人更定位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拥有更美的人生。 (二)审美与人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蜜蜂只是按照本能来建造它的巢,但人却能够每时每刻都按照“美的尺度来建造”。可以这样理解:人每时每刻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生活。而“按照美的尺度”指人是按照人作为人的方式去生活,以审美的眼光去诗意地生活,每时每刻都细细品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美即和谐,审美就是对和谐的追求与创造。为实现美好人生,人需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这使人达到主客体关系的和谐,使人在审美创造性的活动中充分获得创造和谐的审美愉悦。审美使人奥古斯特•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我们会发现人生中时时有美、处处有美。这种审美建立在美好的心态上,即接受世界原本的样子,接受人生的经历,不抱怨、不气馁,善于从不美中追求美、创造美。人生的处境不可改变,但是自己的心态可以保持美好,在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实现对人生处境的超越。 综上所述,审美与人生具有紧密的联系:审美给人一种由美的感知和体验所生的无利害的自由愉快,从而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以美的精神塑造人格,完成人的本体建构作用;人生时时处处有美的事物,人需要审美进行指导与创造人生,审美使人参与实践,实现美好的人生。
艺海秦声
答:①境界是心灵的一种存在状态,人们在心灵上有不同样式的生存状态,在社会实践中生成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②审美境界是人生境界中比较高层次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自由的人生境界。通过审美,使主体的精神得到升华的同时也得到重组和塑造,他将以新的姿态重新返回现实并改造现实。因此,审美根本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教育。审美教育使人生境界提升到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而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正是这种自由人生境界的感性显现。
兔兔水桶腰
描述审美与人生境界的关系,审美每个人的审美观点都是不同的,但是大部分人的审美观点还是基本上有共同点的,对于酶的要求不一样,美的要求是根据个人的条件经济基础而决定的,比如说我们看电视,在大赛选美节目中很多的美女上台,为什么有的人说这个模特好,有的人的人说那个模特好,大家都看的好的模特也有,但是有的人是看身条好,有的人看是五官好有的喊。是个头高倩正对他的眼光,所以说他看着就好,对于环境大自然讲当然是青山绿草画好月圆的环境是最令人向往的,一个清新的空气,一个好的环境,能影响人的身心情,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兴趣都有一定的好处。
veinna2002
本文针对目前“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即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使理论思辩与感悟相结合、在美学教学中贯穿审美人生、智慧人生的思想。“美学”作为大学中文系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审美心胸的建立、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层面上讲,理论思辩能力的提高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论能力,增强对其他学科的理论指导。从现实层面上讲,审美情怀的建立对每个个体的人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相对于传统美学的讲授,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一、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即使从鲍姆加通算起(“美学”学科的命名者),不过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东方,至少从我国先秦的老一子开始就有了美学思想,在西方,至少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开始就有了美学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美学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美学思想,而且在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以来,18 , 19世纪的美学形态与20世纪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到目前为止,美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还没有最后完成。因此,在美学课教学中就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对同一个理论问题的表述,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在现代美学的研究中仍然找不到一种成熟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课是一门知识确切性不够的学科,美学话语始终包含了探索、开放、召唤的姿态,美学是一门发展中的、正在走向成熟、完善的学科。正因为美学学科这种不成熟的进行时态,在美学教学中就需要避免武断的结论性总结。在学科大的框架和局部细节都需要澄清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理论分歧及我们目前的一些思考,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尝试新的探索思路。如传统美学开篇讲的就是“美是什么”这个本体论的问题,而对于美学研究中这一古希腊传统,就必然超越了归纳与综合,而进人了纯粹思辩的王国。对于中文本科学生来说,刚一接触这门学科就试图解决这一“千古之迷”,显然增添了对这门课的畏惧心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对于学生的日常经验,对“美是什么”和“什么是美”这样的问题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并能做出自己的理解。教师的工作可以从中西美学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过程人手,帮助学生分析每一种理论的优长和缺陷,尝试做出较为合理的结论。并在线型分析的基础上,重视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在这一点上是如何衔接的,如现代美学的研究核心由本体论、经验论向体验论的转型,从而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审美活动”,抛弃了传统美学的本体论和经验论对主客体的分割,使审美成为了一种自由的体验,成为主体与世界的沟通。在审美体验中,存在就是价值、价值也就是存在,这一点,现代体验论美学实际上又包含了传统美学中本体论和经验论的思考,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质的飞跃。但仍需要明确的是,现代美学并没有排斥美学的本体论研究,本体论研究仍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最高的层次。以上只是以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例阐释了在教学中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结合,实际上不只是这一问题,而是在整个现代美学体系中,如审美形态学、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教育学、审美文化学等方面都需要对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做出分析和比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美学发展史的掌握,而且对许多具体的理论问题可以在现代和传统融合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思考。同时,在教学中需要强调的是,当代美学所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多元性、专门性、游移性和相互包容性,并不意味着当代美学已完全背离了传统美学,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回过头去从遗产中吸取营养,给当代美学灌注新的理论生气。二、理论思辩与感悟思辩美学是美学研究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不论是传统的认识论美学、本体论美学、价值论美学和艺术哲学(黑格尔式的艺术哲学、而非丹纳式的艺术哲学),还是现代的体验论美学,都充满了理论思辩。由于东方人重感悟而轻思辩的文化传统,美学理论的抽象和思辩成为教学中的最大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美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对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进行线形输理,从它的渊源、发展、分化探索一种理论的基本走向。如本体论美学和经验论美学对一些基本理论的阐释。一个是从理性方面去演绎美,一个是从经验方面去归纳美,这两个方向分别代表了以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为主要源头的美学经验。到了18, 19世纪,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分别把这两个方向推向了一个制高点,“美的科学”这一概念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而沿着理性美学的这一分支,则派生出源于柏拉图以及希伯来文化、中经普洛丁和哈奇生等的非理性主义美学,而这一非理性思潮则又与超越的体验紧密相关。到康德美学对经验、理性、非理性的调和,产生了一种新的集前人之大成的庞大美学体系,这种大一统的自律的思辩美学雄霸了整个19世纪。尽管谢林向右,强调了不可知的一面,黑格尔向左,强调了辨证法的一面,但他们都没有突破思辩形态,相反,巩固了思辩形态。同时,非理性美学也沿着克尔凯廓尔的存在主义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美学等向前发展。通过对这样一个基本线索的输理,使学生不仅掌握美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要对一些基本的理论名词如本体论、经验论、价值论、理性、非理性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分析基本概念在不同美学形态和流派中内涵和外延的异同,增强理论思辩能力。其次,美学课的教学时间是一个学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求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这就要求对一些重要的美学流派的讲述中作到前后贯通,如康德美学、黑格尔美学等,既要重点突出、又能以点带面,这种综合性在美学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022形势与政策参考文献如下: 1、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2、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
友好关系。根据查询相关公开显示:螳螂可以帮人们帮忙去除蚊子,去除害虫。螳螂目(Mantodea)的昆虫统称螳螂。螳螂属肉食性昆虫,成虫与幼虫均为捕食性,以其它昆
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
【摘要】 艺术是现实生活中的审美艺术,是生活的美化、生活的充实、生活的发展、生活的创造等。生活之美是艺术审美的本质,是艺术审美的主色调,是艺术审美的基本要求。艺
建筑工程作为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筑工程技术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