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仰望静
【内容提要】 文章在分析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教育的影响及从学术界到教育界对知识管理的接纳与教改实践,探讨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内涵及可行的方式与手段。
知识管理正在成为图书情报学界或信息管理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必然会波及专业建设与教育改革。笔者在“论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教育改革”一文中提出,应大力改革图书情报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将知识管理作为长远规划专业核心课程及课程模块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探讨知识管理理念下的图书情报教育的整合问题,目标是深入探讨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内涵与整合方式。
1 图书情报教育整合背景: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是在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深刻影响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关注,推动了图书情报教育的整合与发展。当然,图书情报业务实践也构成教育界对知识管理重视与采纳的重要力量,但本文关注的切入点主要是学科发展带动下的教育改革。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已经构成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状况分析
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已经历经数年,形成了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本文仅从图书情报学学科建设角度进行摘引分析。例如,赖茂生教授提出,原来基于文献信息的学科框架将难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基于数据、事实和知识的学科框架,这就是以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情报学。21世纪的情报学将向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方向发展,信息、系统、网络、用户、管理等要素将成为情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吴慰慈教授认为,开展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将推动图书馆学研究超越传统图书馆机构的局限,去面向更广阔的实践基础。同时,知识管理研究也将促使图书馆专业人员与知识管理专家(如CIO、CKO等)角色对应起来,产生更大的社会适应能力。
邱均平教授在“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一文中,从图书情报学专业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研究体系框架,其目标是构建具有图书情报学科特色的知识管理研究体系。
岳剑波教授认为,在信息管理链的基本概念演进阶梯上,存在着数据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处理)、知识管理和智能管理的不同层次。广义上说,我们都是信息管理学的研究领域。而知识管理层次向智能管理层次的跃迁,即知识的“激活”或“活化”,则属于情报学的问题。情报学是信息科学群中面向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信息管理学(InformationManagement)一个子学科,只不过情报学关心的是信息管理学的高层次问题——知识管理与智能管理。
另外还有研究者提出,从情报科学原理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理论与情报科学的基本原理是完全吻合的,这或许正是网络环境下情报科学研究内容的拓宽。情报学应走出理论研究的象牙之塔,对企业进行实际应用、在网络环境下拓宽情报学研究内容,由文献世界向信息和知识世界转轨,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并发展情报科学。
此外,为推进情报学教育的发展,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论方法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7月28日~8月1日联合召开了“新世纪情报学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有些代表认为,情报学的核心领域是信息资源或称为知识资源。情报学的学科建设要点面结合,面不能太宽泛,点是首要的,而且要扎实。发展情报学要以核心领域为依托,寻找新的生长点和交叉点,知识管理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由以上国内学术研究可以发现,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影响力量,乃至于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外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状况分析
根据初景利等人对国外图书情报学期刊2000、2001年发表的论文内容简介来看,这几年国外图书情报界也有不少研究者正在关注知识管理研究,例如:
《信息管理协会会议录》(AslibProceedings)2001年第3期发表文章“大学图书馆的未来”,作者推断,未来的大学图书馆仍然是资源的集散地、仍然是物理场所、仍然履行组织信息与服务的功能。图书馆馆藏将继续存在,但存在的方式不同,物理馆藏将变异为多功能的空间。知识管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图书馆将向服务和支撑角色作根本性转变。
《大学与研究图书馆》(CollegeandResearchLibraries)2001年第1期发表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图书馆教授的论文《知识管理与大学图书馆》,在简要介绍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管理在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及知识管理与大学图书馆工作之间的异同,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情报科学杂志》(JournalofInformationScience)2001年第3期所刊登的7篇文章中,有3篇论文和1篇简论都是有关知识管理方面的。其中信息资源管理专家给我们展示了知识管理、组织文化及其在高等学术教育中的应用。而发现企业中的雇员对于信息的共享共建缺乏兴趣,除非他们发现他们所提供的信息得到重视,同时如果企业的内部网上无法提供有用的信息,雇员也不会利用内部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设计了一个“友善输入”的内部网战略,尝试通过内部网来有效地推动知识的共享。除此以外,JohnEnsor等人提出隐性知识的开发依赖于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工作环境,并介绍了一个由Amabile等人设计的创新性工作环境的概念模型。
《电子图书馆》(TheElectronicLibrary)2000年第6期发表的.《小型企业的知识管理》,考察了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6个要素如何应用到小型组织之中。这些因素是:需要与知识获取成本、从外部环境获取知识的程度、内部知识处理、内部知识存贮、组织内部知识的利用与配置、对人力资源的关注。
《美国情报学会杂志》(JournalofAcademic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2000年第4期侧重于数字图书馆技术、服务和社会研究,其中“数字图书馆和博物馆中的内容和知识管理”讨论了面向内容和知识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设计。
《文献工作杂志》(JournalofDocumentation)2000年第1期发表的文章有: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全面质量管理。从国外图书情报学研究动态看,知识管理成为图书情报研究者的重要研究领域与关注热点,这种研究事实上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
2 图书情报教育改革研究中的知识管理因素
在全球范围内,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图书情报学教育的调整,图书情报学教育正在呈现动荡局面。图书情报学研究对知识管理的关注以及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建设的渗透和影响,必然对图书情报学教育及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不少学者都对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中积极吸收知识管理的因素给予了充分肯定。虽然从目前的发展动态还不能断然判断,知识管理必然将成为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然而,围绕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研究,却为我们展示了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教育改革理念的影响。
例如,吴慰慈教授等人指出,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环境下产生的对知识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具体地说,对知识经济、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研究的热点及其学科体系成长与发展的标志。这也必然对图书情报学教育体系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邱均平教授在“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一文中提出,目前有关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互动关系的研究尚十分缺乏,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关系的研究、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影响的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的变革和创新研究。其中,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影响的研究应当包括对图书情报人才素质的要求和专业教育的影响。这就提出了如何在知识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体系的问题。
初景利、周庆山教授则认为,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发展过程与西方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的某些观点和做法对我们不无借鉴和启示,例如:图书情报教育可多样化发展,图书情报学仍是专业教育的主体,但需融入“信息”和“技术”的大环境之中;图书情报学需要更加
跨学科,学生需要学习经济学、认知心理学和通讯、教育技术等等;图书情报学院系将融入更大的部门之中,教学计划将出现多种类型、多种模式;教育工作者与图书情报实际工作者需要更加密切的交流,共同关注专业教育,合作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3 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实践中对知识管理的引入
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理念上,而且已经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等教育实践中。从全球发展动向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图书情报教育机构都对课程进行了相当大的调整。国内外不同的图书情报教育机构都设立了知识管理或相关课程,虽然目前主要是在研究生教育层次上设置知识管理类课程,但也不乏在本科教学中开始尝试开设知识管理选修课。
从国外看,如美国伊利诺多明尼哥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生院的选修课包括:知识管理、知识技术等;马里兰马尔的摩分校信息系统系的课程包括:知识管理和知识组织等。从国内看,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选修课包括:知识管理与企业信息化专题等。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情报学专业将在资信调查与竞争商情分析、知识管理与咨询策划、信息管理等三个研究方向上着手,旨在培养精通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实施的创新人才。本专业在传统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将特别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竞争情报的结合和应用研究。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教育界近年来不论在本科生层次、还是在研究生层次,都十分重视对知识管理课程的建设,为实现培养理论与实务并重的,从事资讯整理、加值、知识管理与传播等工作的全方位资讯传播专家人才的教育目标,台湾地区的诸多高校都增设了知识管理课程,如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图书资讯学组、台湾政治大学图书与档案学研究所、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暨研究所等。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出世界图书情报教育的共同趋势,即知识管理功能的增强。不仅许多学校都在课程中增加了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有的还专门设立知识管理研究中心(如美国伊利诺多明尼哥大学等),这些都反映了社会及业务实践对学科及教育的一种需求。
4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的内涵与手段
从以上图书情报学研究及图书情报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状况,我们认为,从知识管理角度探讨图书情报教育改革方向与整合方式,不仅具有理论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就目前而言,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的重点应当是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整合手段的实施两个方面。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问题事实上是整个教育界关注和大力改革的热点,这既是当代课程组织结构优化的现实必然,也是高校课程不断变迁的历史必然。在国外,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gration)通常指的是“使学习计划中分化出来的各个部分比较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专门努力”。由此我们可以将课程整合理解为:打破已有的分科框架,构建新的课程分类形式,重新选择内容。所谓知识管理与传统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体系更新,把知识管理与传统相关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知识管理作为学习对象或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创精神与实践能力,迎合时代与工作业务的要求。它将对课程变革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内容的革新;课程实施的变革;课程资源的变化等。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的方式与手段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实施。
(1)基本条件的构建。知识管理在图书情报教育课程整合,需要构建如下几个基本条件:
——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为课程整合提供物质条件。
——搭建各种知识管理教学应用软件平台:包括教学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通讯平台。
——建设知识管理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比如支持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支持管理平台的管理信息资源等。
——建立知识管理类示范课程。
——参与企业知识管理的课题研究,跟踪该领域的学术前沿。
(2)正规教学计划的编制。知识管理在传统图书情报教育中的渗透已经成为现实,虽然从目前来看构建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图书情报教育体系尚为时过早,甚至从长远来看或许也难以成为事实;但对原有图书情报教学计划进行重新修订,适当吸收知识管理类课程、或者将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方向来建设和发展,应当具备了理论与现实基础。
(3)职业培训模式的引进。在用知识管理整合传统图书情报教育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大公司的职业培训模式。许多大的跨国公司集团内部都有自己的专门管理培训机构,而且他们服务的对象不仅仅限于本企业内部,还可以为外部学院提供培训。IBM高级商业管理学院(ABI)就是这样一个机构。它其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调查电子商务战略怎样影响组织及其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技术。也帮助客户理解、运用一些最前沿的思想来增强其决策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整个行业最新的趋势与问题。学院提供了一些短期或
长期的不同课程,涉及到不同的领域,授课的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课程涉及领域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带来的企业再设计、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商业智能、供应链管理、协作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领导等。在这里,知识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主题被谈论,其知识管理课程主要内容是:知识管理简介、知识管理资源、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管理实践、创建知识型的业务流程图、IBM的智力资本管理、设计知识管理方案计划等。
【参考文献】
1 马海群.论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教育改革,图书馆建设,2002,(5)
2 赖茂生.21世纪情报学学科的新起点,情报学报,2000,(1)
3 面向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新趋向——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吴慰慈教授的通讯访谈,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5)
4 邱均平等.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6)
5 岳剑波.情报学的学科地位问题,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1):5-7,38
6 刘春茂.知识管理理论的情报学视角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
7 郭秋萍.情报学教育的发展问题——新世纪情报学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6)
8 吴慰慈,董焱.新技术革命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体系变革的影响,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
9 邱均平.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情报资料工作,2002,(3)
10 初景利,周庆山.变革中的西方图书情报学教育,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5)
11 陈幼华,杨宗英.情报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3,(2)
12 IBM高级管理学院知识管理课程简介,
小笼包不怕胖
英文:2.Fu, K., White, J., Chan, Y., Zhou, L., Zhang, Q. and Lu, Q. (2010) ‘Enabling the disabled: media use and communication need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during and after the Si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Int. J. Emergency Management, Vol. 7, No. 1, –.Fu, K. W., Zhou, L., & Chan, Y. Y. (2009). Analyzing media coverage on overnment's disas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a preliminary result. In N. Liu, S. Wang & G. Tang (Eds.),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Disaster and Risk Conference 2009 (pp. 55-58). Chengdu, China: Qunyan Press. SSCI收录中文:20.周玲、付景华、孙娣:《灾害中残疾人的媒介使用与信息沟通需求——以汶川地震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58-63。CSSCI19.闪淳昌、周玲、钟开斌:《对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8-12。CSSCI18.闪淳昌、周玲、方曼:《中国对口援建机制的成功实践与思考》,《中国应急管理》,2010年第12期:16-19。17.周玲、付景华、沈华、宿洁、郜晓丹、陈婉莹、许琪、徐小婕:《汶川地震与传媒社会责任:国内主要报纸媒体问责主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11期:62-72。CSSCI16.闪淳昌、周玲、方曼:《美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发展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8期:100-105。CSSCI15.陆奇斌、张强、张欢、周玲、张秀兰:《基层政府绩效与受灾群众满意度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20-128。CSSCI14.方菁、周玲:《风险社会下中央企业突发事件综合应对体系的建设问题》,《中国应急管理》,2010年第4期:25-30。13.周玲、彭宗超、薛文军:《国外公共部门应急管理培训体系的初步比较》,《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3期:第84-88页。CSSCI12. 周玲、马奔:《政府公共事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借鉴》,《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2月,第137-142页。CSSCI11. 周玲:《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宣教工作探讨》,《中国应急管理》,2009年1月,第30-34页。10. 薛澜、周玲、朱琴:《风险治理:完善与提升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石》,《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第7-11页。CSSCI9. 闪淳昌、周玲:《从SARS到大雪灾: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脉络及经验反思》,《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40-44页。CSSCI8. 薛澜、周玲:《风险管理:“关口再前移”的有力保障》,《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第11期,第12-15页。7. 周玲:《危机管理过程中情报组织工作流程新范式研究》,《情报杂志》,2007年第6期,第48-51页。CSSCI6. 周玲:《危机管理流程中情报辅助危机决策功能研究》,《情报科学》2006年12月(增刊),第6-12页。5. 周玲:《危机管理七法则中的情报功能》,《情报科学》,2005年第4期,第597-601页。CSSCI4. 周玲:《危机管理中导致情报失误的因素》,《情报杂志》,2005年第3期,第81-84页。CSSCI3. 周玲、钟琳:《国内外五公司知识管理的案例调查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第7期,第59-63页。CSSCI2. 周玲:《信息超载综述》,《图书情报工作》,2001年第11期,第33-35页。CSSCI1. 钟琳、周玲:《知识管理的实施及相关技术》,《图书与情报》,2001年第4期,第19-23页。CSSCI
苦丁茶1苦丁茶
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CSSCI论文60余篇,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CSSCI引用100余篇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软课题2项、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项目1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项、合肥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12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6部,参与出版著作1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发展及学科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号:06CTQ009)被国家社科基金委评审为良好等次。且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六辑)收录。 储节旺,刘伟.国外移动知识管理典型项目与体系结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8)储节旺,郭春侠.图书情报专业创业教育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3)储节旺,郭春侠. EXCEL实现共词分析的方法——以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知识管理研究为例[J]. 情报杂志. 2011(3): 45-49.储节旺,郭春侠. 知识管理学科兴起的基础及文献计量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4): 15-20.储节旺,谈甄. 移动环境下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6): 19-22.储节旺,郭春侠. 共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EXCEL实现[J]. 情报科学. 2011(6): 931-934.储节旺,邓方云. 欧洲知识管理会议及启示[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8): 114-119.储节旺,郭春侠. 组织内个人知识共享的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J]. 情报杂志. 2011(10): 118-122.储节旺,郭春侠,邓方云. 知识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11): 1-5.储节旺,郭春侠. 企业应对危机的知识运行系统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2).储节旺,郭春侠. 企业危机管理与知识管理关联性的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0,(2).储节旺,闫士涛. 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查研究[J]. 安徽科技,2010,(5).储节旺,朱永,闫士涛. 关于我国知识管理首个国家标准的几点思考[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8).储节旺,郭春侠. 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研究[J]. 情报杂志,2006,(1).储节旺. 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主要成就及未来趋势[J]. 情报资料工作,2006,(5).储节旺. 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发展与流派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07,(4).储节旺,周绍森,王文革.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知识管理[J]. 广西金融研究,2007,(6).储节旺,郭春侠,朱永. 国内外知识管理教育发展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储节旺,郭春侠. 知识管理学科体系构建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6).储节旺. 公众科学素养的培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J]. 安徽科技,2008,(7).储节旺,郭春侠. 应急型科技创新联盟的组织与管理--基于非典联合科技攻关的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6).储节旺. 安徽崛起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储节旺,周绍森. 论高等学校的公共危机管理[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储节旺,周绍森. 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研究现状综析[J]. 江淮论坛,2005,(3).储节旺,周绍森. 商业银行的客户知识管理[J]. 农村金融研究,2005,(3).储节旺,谢阳群. 美国信息产业对新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7). 文献计量分析的知识管理学科范式研究(编号:10BTQ035)——国家社科基金.2010-2012。(主持)安徽省研究开发平台建设与管理体系研究(11020503028),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主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安徽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以合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例(编号:2009sk053),安徽教育厅,2009。(主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问题及主要措施研究——安徽省科技厅软课题(08030503023),2008。(主持)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发展与学科体系构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06CTQ009,2006-2008。(主持)中部综合优势与安徽经济发展——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AHZSF03-04D01),2004-2005。(主持)主持的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项目《“十二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研究项目成果于2011年12月2日在省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皖政办〔2011〕90号)发布。 专著:(1)企业应对危机的知识管理问题研究(独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2)科技企业、科技平台与合肥科技型城市建设(第一作者)。安徽人民出版社,;(3)中部综合优势与安徽经济发展(第一作者),安徽人民出版社,。教材:(1)信息组织原理、方法与技术(教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2)网络营销案例评析,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3)知识管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4)信息组织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5)人力资源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6)管理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企业管理心理学论文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变大,员工会出现精神萎靡,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更严重的会有轻生的行为(富士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是因为工资低还是个人生
管理科学、运筹学领域的顶级期刊,是历史最悠久、口碑最高的期刊,与姊妹期刊OR相比,收录的领域几乎一样,但研究角度更突出management insights,对
这样的有很多啊。
1.中国知网,CNKI,是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创办的,是国内最权威是学术期刊数据库,凡是知网收录的期刊一定是正规的,不被知网收录的期刊就不一定了。2.万方数据库,
首先你得注册,把你的论文弄成你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弄的话,发表后别人会盗用。发布论文一般可靠的就是在中国知网上。全国最大的论文网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