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小西
心理学论文提纲范文
心理学论文提纲范文是怎样的呢?心理学论文提纲如何书写呢?欢迎阅读我整理的心理学论文提纲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题目:网络,人性回归的伊甸园--从心理学角度看网络人际传播
前言 1
第一章 网络人际传播概论 2
网络人际传播的相关概念 2
网络人际传播现状及趋势 2
第二章 网络媒体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5
网络媒体切合了个体人际传播的需求 5
网络满足了个体社交的需要 6
网络媒体满足网民受尊重的需要 6
网络重新建构自己形象 7
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虚拟空间中的真实交流。 7
匿名的传受双方带来虚拟的情境 8
虚拟空间中的真实交流 9
第三章 网络人际传播现象分析 10
网络成瘾 10
网络成瘾界定 10
网络成瘾的原因 11
网络上瘾不是网络的错 13
bbs网络社区 14
网络社区网聚人的力量 14
社区人际传播的特点 15
网络恋情及 17
昙花一现的网恋 17
“网恋”五类及结局 19
网络恋情的美梦与噩梦 20
网络色情及 21
第四章 网络人际传播对现实人际传播的影响 23
第五章 结语 23
知识扩展:心理论文范文
【摘 要 】 文章通过对中职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对策,以期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促进中职教育的大力发展.
【关 键 词 】 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
一、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1)就业形势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挑肥拣瘦,使本来就没有什么优势的中职毕业生对就业产生畏难情绪.(2)毕业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大都是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本身就存在学习能力不高和方法不当等问题,加上年龄偏小,心理承受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高,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3)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限于毕业生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一般性介绍.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缺乏对中职生择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等心理教育问题的教育.(4)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但是现在社会上在人才录用观念上还存在首先看毕业生的学历及毕业学校,甚至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认知上存在偏见,在整个社会氛围对中职生的误解中,学生的就业心理和承受能力就更容易发生变化.
二、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自负心理.自负是个体对自己估价过高,不切合实际,自视清高的心理状态.在择业中主要表现为盲目追求好单位、高工资,期望值过高.并且“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从而造成就业受挫,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产生心理失衡.
(2)自卑心理.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当的认识,择业过程中往往过于拘谨,缺乏勇气和自信,不敢面对竞争,不敢参与竞争,从而错失良机,影响了求职择业.矛盾心理.矛盾心理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无法裁觉而引起的紧张心态.在中职生就业中主要表现为遇到各种各样的就业选择,会左右为难.
(3)悲观心理.中职生在择业中,一旦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就会逃避,不再想主动争取择业机会,就会产生心灰意冷,听天由命的悲观心理.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4)焦虑心理.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整天想着就业的艰难,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忧心忡忡,造成精神上紧张,过分看重初次就业对一生的重要性;因为应聘失败,意志消沉,甚至产生彻夜难眠现象;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会出现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等消极现象这势必影响自己对用人单位做出正确的评价,也必然造成就业的失败.依赖心理.这部分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缺乏进取精神,不能主动争取就业机会,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寄希望于学校、家庭.
三、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中职生的竞争力是解决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增强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中职生的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提前接触所学专业的`工作环境,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按照要求学习,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中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从根本上解决中职生在就业心理问题上的困境.注重就业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引导学生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解决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重点.中职学校在就业心理辅导中应重视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配备足量的心理辅导教师,建立良性的心理咨询、辅导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有效的就业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正确分析自己,消除心理障碍;转变就业观念,走出就业误区;学会自我调整,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通过以上的辅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焦虑,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磨炼坚强的意识,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是解决中职生在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可以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价值观、职业能力、敬业精神等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行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企业经营活动等方式最近距离地感受就业,转变择业观念,激发创业潜力,适应就业市场,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策划展示、“创业方案”设计大赛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用人单位招聘与就业工作全过程,提高求职技巧、创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把握行业规范和用人标准.这种形式的交往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因而更有效.
总之,中职学生优秀的就业心理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纽带培养作用,帮助中职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理,也必将对中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方吉咕咕咕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杨某某,男,45岁,已婚,大学文化,某部委公务员。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因右腹部不适觉得患了肝癌,但无人能诊治而痛苦两年。 个人陈述:出生于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在某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两年前我发现一个属下总是捶右腹部,就建议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发现竟是肝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我很震惊。我有时候右腹部也不舒服,也愿意捶打右腹部,联想到属下我很害怕。我应酬较多,喝酒也就相对多,喝酒伤肝我知道,可避免不了,我的属下不喝酒还得了肝癌,我还喝酒,肝能好的了吗?我觉得自己也得了肝癌,就到医院去检查,他们检查来检查去都说没什么问题,如今医生的水平也太差了,根本就检查不出来,还说没事,我想谁有事谁知道。我现在经常想当时为什么会捶打右腹部,还不是因为不舒服吗?都不舒服了,还能没事?北京的大医院我基本上都去过了,可就是没人能看出我的病来。我感到非常痛苦,非常苦闷,明明有病就是没人能看出来,我还年轻,我不想死。我是领导也不好和别人讲,和朋友一说起这事,他们就说我是小心眼,我也承认是有些小心眼,但有病总不能说没病吧!想想就烦,弄得我这两年心情很不好,茶不思饭不想的,什么也不想干,原来我很有希望争一下副部长的职位,现在什么都不想了,有时连班都懒得上,晚上经常失眠,入睡很困难,要靠安眠药才能勉强睡会儿,并且经常感到头、胸、肩等部位疼痛不适,医生给开了维生素B、谷维素等药物,无效,别人建议做心理咨询,就来了。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双眉紧锁,面部表情及眼神表露出烦躁、疲倦。不爱讲话,但讲到自己的不适症状时,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具体而形象。求助者出身于干部家庭,家教严格,家境也很好,由于是家中惟一的男孩,父母对其身体健康状态很重视。求助者从小就事事争第一,但性格偏内向,有些胆小怕事,人际关系尚可。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两年前属下死于肝癌,感到自己也得了肝癌,因此到处看病,但没有一家医院得出确切诊断,因此烦躁、易怒,有时为一点小事与家人或属下争吵,每日忧心仲忡,感到全身乏力,休息后也不能缓解,经常借故不参加集体活动。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该求助者有哪些主要症状?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三、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应和哪些诊断相鉴别? 四、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五、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六、怎样选择与该求助者进行的摄人性谈话的切人点? 七、在本案例中,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八、在本案例中,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参考答案: 一、该求助者在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痛苦、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意向下降。 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右腹部不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全身乏力;头、胸、肩等部位疼痛不适。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达两年,内容充分泛化,心里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 3.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是高度敏感、偏执,在多家医院均不能确诊的情况下,仍确认自己患了肝癌,有反反复复就医的行为,有持久的内心痛苦不能自己解决。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 三、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应与如下诊断相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症相鉴别:根据CCMD一2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疑病症状相比,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疑病症状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3.与恐惧性神经症相鉴别:恐惧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该求助者对肝癌有恐惧的症状,是对疾病的一种正常情感体验,且恐惧不是其最主要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恐惧性神经症。 4.与肝癌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自述右腹部不适,但经北京各家大医院的诊断,均未做出明确的诊断,由此推断肝癌的诊断不成立,因此可以排除肝癌。 四、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男性,45岁。 2.社会原因:(1)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两年前自己的属下死于肝癌,这是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2)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非常看重他的身体健康状态,该求助者受父母影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关心。(3)该求助者是有一定职位的领导,与人交流较少。(4)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 3.心理原因:(1)存在明显认知错误:将属下患肝癌去世和自己错误地联系起来,认为自己也患了肝癌,这是错误的联想;认为自己喝酒,右腹部不适,就一定患肝癌,这是错误的观念。(2)情绪方面的原因,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3)有反反复复就医的行为,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4)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心胸狭小,偏执,对多家大医院的诊断持否定态度。 五、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l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一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 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六、与该求助者进行摄人性谈话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选择切人点: 1.根据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七、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在本案例中,阻抗产生的原因是: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八、在本案例中,该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是: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心理学论文格式,供大家参考:封面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目录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章节条目: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
基础知识: 技能选择: 案例分析题: 论文需要注意的问题:
自我介绍,比如什么时候开始从事心理咨询,为什么要做这个行业,都有过什么咨询经验,类似这样的基础信息等等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个人成长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心
个人成长经历,为什么要当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