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1

夏萱萱大人
首页 > 期刊论文 > 史部文献的形成过程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树旁的小树

已采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通过图书文献的方式(以汉字文献为主,兼有多民族语言文献)流传下来。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刘向、刘歆等人对国家文献进行大规模整理、分类,首创“七略分类法”。自晋代荀勖《中经新簿》以来,历代学者大都将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部典籍的内容浩如烟海,仅仅《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三套大型丛书,就收录古代典籍一万五千多种。而现存古籍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些。这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极为厚重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经部典籍居于四部之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经部专门收录儒家经典以及小学(语言文字学)类著作,以中国最古老的文献“十三经”以及研究“十三经”的著作为主。经部文献内容丰富,既有包含着重要哲学思想和社会伦理观念的著作《周易》,又有最早的历史著作《尚书》《春秋》、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伦理学著作《孝经》、最早的官制文献《周礼》、最早的礼仪类著作《仪礼》《礼记》、儒家思想的早期经典《论语》《孟子》、作为“诗书之襟带”“五经之户牖”的《尔雅》、中国最早的通过分析字形来说解字义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等等。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如仁爱思想、礼仪观念、天人合一观念、法天敬祖思想、中庸思想、和谐观念等等,都已经流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不可忽略的文化基因。史部典籍以历代史书为主,兼及地理学、目录学著作,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史书最主要的体裁有三种:一是纪传体,即以历史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事件的史书,汉代司马迁《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来这一体裁被确定为正史体裁,渐次形成“十七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等权威性史料文献;二是编年体,是一类严格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编纂的史书,以《春秋》最早,以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最为著名;三是纪事本末体,是一类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专题撰写的史书,开创者是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地理类文献如郦道元《水经注》、玄奘《大唐西域记》等,目录学、金石学文献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赵明诚《金石录》等也隶属于史部。子部文献以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多为思想史论著)为蓝本,不断扩容,形成了一个体制宏大、品类众多、内容庞杂、无所不包的大型门类。四库馆臣曾将其划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推步、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除了经典的哲学著作外,还有大量的科技著作,涉及农学(如《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医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数学(如《九章算术》《几何原本》)、植物学(如《洛阳牡丹记》)、动物学(如《禽经》)等诸多领域,此外还有法律(如《折狱龟鉴》)、军事(如《孙子兵法》)、教育(如《颜氏家训》)等等,是研究古代百科知识和科技文化的宝库。集部文献专门收录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评论著作,一般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小说类等。其中别集、总集是集部文献的主体部分。所谓别集,是指专门收录单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集子,如《曹子建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等。所谓总集,是指收录多位作家(至少两个人)文学作品的集子,可以是一种体裁,如《全唐诗》《全唐文》,也可以是多种体裁,如《文选》《文苑英华》;可以是一个朝代,如《元曲选》《明文海》,也可以是多个朝代,如《历代赋汇》《唐宋八大家文钞》,还可以是选集,如《唐诗三百首》等。古人不重视通俗文学,所以《四库全书》不收杂剧和章回体小说。《续修四库全书》则收录了《窦娥冤》《梧桐雨》《三国演义》《石头记》等通俗文学名著,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历代诗文评著甚多,如刘勰《文心雕龙》、欧阳修《六一诗话》等,是古代文学理论发达的重要标志。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四部典籍体例严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而精湛,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这一文化宝库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文明之发展的重要证据

129 评论

木有雨啊

广义的历史文献。它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著作,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文学专指人类社会史,即所谓狭义历史学。历史学典籍则指古代各个阶段分类分录中的史部典籍,以及现代文。

151 评论

湛蓝世纪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1.零次文献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报信息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即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们的口头交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非文献型的情报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即未经正式发表的原始的文献,或没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也包括一些内部使用、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零次文献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参加报告会等途径获取,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2.一次文献这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也常被称为原始文献(或称一级文献),其所记载的知识信息比较新颖、具体、详尽。一次文献在整个文献系统中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这些文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等明显特征,是科技查新工作中进行文献对比分析的主要依据。3.二次文献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其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它汇集的不是一次文献本身,而是某个特定范围的一次文献线索。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二次文献是查新工作中检索文献所利用的主要工具。4.三次文献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属于这类文献的有综述、评论、评述、进展、动态等。这些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查新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领域研究动态的综述类文献,在短时间内了解其研究历史、发展动态、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待查项目的技术背景,把握查新点。总之,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的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252 评论

1987分撒风

按照文献的出版形式可以分为图书、期刊、报纸、特种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标准、档案、会议文献、产品样本等)。

341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的文献综述如何形成的呢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

    2岁半的猫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哪吒形象演变过程毕业论文

    哪吒的形象是一步步的被神化的,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心理,将哪吒的形象进行了美化。 最开始的哪吒来自于西域的佛教,在那里哪吒是一位神,现在的名字也是根据梵语中的“Na

    爱心小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学位论文的完成过程怎么写

    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流程 同学们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都了解了论文写作的流程吗?还是只是导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流程,和大家一起分享。 论

    樱桃小胖妞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你的论文文献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只是要自动编号,那很简单,用word自带的插入尾注功能即可。如果还要自动按照一定格式生成整条参考文献,就必须用工具软件了,中文期刊一般使用NoteExpre

    彡鈖赱辷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山系的形成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祁连山原为古生代的大地槽,后经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形成褶皱带。白垩纪以来祁连山主要处于断块升降运动中,最后形成一系列平行地垒(或山岭)和地堑(谷地、盆地)。

    肥仔美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