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100886
这个是范文:“海南新课改”的情况调查前言通过社会调查,研究大众对海南新课改的看法,并试图探讨新课改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经过实践掌握技能,也是为我们将来可以为社会服务打下基础。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我们通过对学生及从事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希望可以了解到公众对海南新课改的态度及现行课改的现状与思考。一 选择原因当今世界,知识日新月异,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这为教育提供条件与可能,同时也向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对此,海南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教育方针。二 任务分配1 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编写调查报告2 肖世龙: 负责多媒体一切事宜3 王恩武: 整理所有材料4 龙锦华: 记录整个活动过程5 谢丽丹: 负责活动有关采访6 姜 航: 将材料整理编辑7 吴冠东: 统计活动有关数据8 彭敬诚: 整理所有材料三 课题研究步骤1 收集各方面的资料2 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性对材料进行整理,以确定课题的名称和内容。3 组员开会以确定各组员的分工情况,制定问卷调查表并在各年级发放。4 进行采访工作,了解从事教育事业者对“海南新课改”的看发和见解。5 对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和采访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整理。再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最后对课题做出总结6 与老师进行论文的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构思论文。7 全体总结,得出结论,着手编辑论文。8 各组员自主完成心得体会。四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共十道题。其中有七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一)客观题一 你对新课改满意吗?A 满意 B 不满意 C 不清楚二 你认为新课改的质量怎样?A 好 B 一般 C 不好三 你认为新课改是否更新了?A 是 B 有一些 C 没有四 课改前后,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变化了?A 是 B 有点 C 没有五 对于新课改的教学方式,你是否适应?A适应 B 还好 C 不适应六 从长远看,课改能否真正提高海南学生的素质?A 能 B 不能 C 不知道七 你认识课改能否使海南考生顺利跨过高考的门槛A 能 B 不能 C 不知道调查问卷中客观题的数据分析题目一二三四五六七A27%7%18%5%8%13%6%B67%53%45%46%63%50%51%C6%40%37%49%29%37%43%总数4024448439用柱形图表示如下(二)调查问卷表的主观题及分析一 你认识新课改的目的有哪些?1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2 盲目模仿国外教育,没有很好的结合海南实际。二 新课改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有何影响?1 虽说是新课改,但还是按传统式给学生上课。2 书本堆成山,笔墨流成河,眼睛熬成蛋,双手写到烂3 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三 你对新课改有何看发?并提出意见。1 让课改来得猛烈些吧,纵使高分也低能2 请给予学生多点自习的空间。五 采访问: 你的海南实施新课改有何看法?李老师:教育部门与一些老师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提出“改”才可提高学生素质,其实是教育方针有问题,虽然可全面发展学生,但作为学生,最重要的还是高考,就算你球打得再好,这与高考无关,不上就是不上,多说无益。问: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你认为海南新课改目的在于?李老师:不管课改还是非课改,它最终的目的是在于高考,不管你怎么学,能出高分,那你就是高才生问: 你认为海南学生现有的素质能否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并给予适应之法。李老师:不能,海南学生本身就从思维上懒了,课改与否,不是就能改善学生现有的素质的 ,海南的教育是非常落后的,这与其固有的传统守旧思想是有关的,并不是说课改了,学生的素质也就跟上来了问: 海南的教育状况一直是落后于大陆,从长远的角度看,你认为新课改能否改变这中局面?李老师:不能,不管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海南学生的素质还是只能在原地打转,海南课改只是表面上适应了一些教育者。提出课改的口号的同时,从行动上说,其实不然,从根本看,海南教育本身就很落后,不能说是教师教不好,也不是学生太笨,而是教育方针有问题,只有从根本下手,海南的素质教育才能提高,不然,再怎么改也只能是徒老的形式。问:对于海南实施的3十3十4高考模式,你有何见解?李老师:不同意,“4”所用的时间比3的还要多,但是3比4重,所以应改对这种模式重新思考。问: 请你对课改实施的过程给予建议?(无)最后,你想对同学们说··········· !李老师:学什么考什么,不管是哪个模块,只要做过,考过才知道,不管如何,都应全面复习,只有把基础的东西学好了,才是最根本的。六 海南课改相关内容摘要(一) 什么新课改?新课该指的是我国03年推出了一套新的教材,与以前的教学有些区别,考试的要求更注重能力运用. 专家学者的课改就是新课标,教师的课改就是改教法.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轻松地学到最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学习方法。(二) 海南新课改力求做到以下“四新”。(1)课程理念要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换教材,而且是一次洗刷传统教育观念,改革思想的洗脑活动。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2)学生学习方式要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我们学生的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教学过程是合作+引导,是让我们的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把教学活动变成我们学生的舞台(3)教师的角色要新。教师角色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每一节课都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到新鲜,每一分钟都能让学生在快乐,让我们的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的高空,新课程革命放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手脚,还有我们的心情.教师的职责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4)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新。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往往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误以为评价等于考试,这是不科学的,新的评价理念不仅限于知识与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例如我们学生身上的某一闪光点,成长过程中的每次进步,良好的个性的展示都应得到肯定,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摒弃以分数定优劣的标准。七 讨论课改已经在海南进行了近三年,通过调查,我们总感觉教育部门、教师和学生各自有各自的苦衷。所以各自倡导各自的问题,而缺乏有效的勾通与协调配合的问题。究竟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呢?我们活动小组通过调查讨论,一致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各教育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士注意:问题一:新课改所倡导的教与学的理念是否太理想化。新课改就是教师的课改,教师的课改就是改教法。即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轻松地学到最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学习方法。我们在报纸、电视或很多媒体中都会看到这样一句话“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只有教师继承与创新,不搞形式化、绝对化,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新”;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动课程改革;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有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新课改应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是又把这个提高的责任全权交给了教师。我们质疑,教师有这么大的魅力吗,如果有,只能说明提高了教师教的主动性,而不是提高了学生学的主动性。问题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其实并不轻松,这可以通过调查了解有成就的人就能得出的结论。可是让我们学生轻松学习,有违自然规律,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当教师在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因应付上级领导或部门的检查评比,迫于无耐而只追求形式的教学过程完全忽略了实际教学效果。比如有部分有识之士就对教师的新课改提出了以下几点质疑——①合作学习只有形式而无实质;②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化;③探究的泛化;④把自主变成自流;⑤教学只求“表面热闹”,忽视了学生对课堂参与的分析;⑥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机械化;⑧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对部分教师进行过调查与了解。以下是老师们对新课改的看法——①教育部门在课改前缺乏广泛的社会调查,是闭门造车;②新课改把家庭、社会及学校的责任一鼓脑推给了教师,教师不勘重负,其实也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可现实……;③课改的理念本身应该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所以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都是急性子,希冀在短短的几天或几年就能取得成果,是很不现实的。④课改不能只改造教师,教育的管理者更应该懂得课改的实质和艰难,只有全民的参与,只有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教师、管理者的协调与配合,才能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问题三:从上面的调查问卷可看出学生眼中的课改情况。学生虽然能感觉到课改的一些不同之处,也基本上能适应课改的变化。但很明显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换言之,学生对课改很不满意也很无耐与麻木,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升学压力已无法他顾,只能盲从于教师捷径式的步署和安排,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享受知识的美丽和接受知识的熏陶。我们只能充当知识的奴隶,升学压力,使我们永远不可能实现知识的主人。八 对新课改的思考新课程的突破和超越,首先是教育价值追求的突破和超越。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始终清晰地引导着海南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新课程实验者认同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对课改行为的选择和是非判断自觉从课程价值上追问。比如,高中课程选择被条件所困扰,学分管理因繁琐而迟疑。海南能不能因条件、方法欠缺而拒绝课程选择和放弃学分管理,就在于能否以清晰的方向感,选择做正确的事情;以观念为先导,透过现象看本质。选课和学分管理的后面是对学生学习权力和个性差异的尊重。选课和学分管理制度是体现和保障学生课程学习权力的制度。个性离不开尊重,责任离不开权力。不给学生课程选择的权力,没有让学生参与管理的尊重,谈学习责任、谈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就全是空话。条件和方法的欠缺需要我们量力而行,而不能让我们放弃做正确的事情。何况选课受制于条件,选课也创造着条件。海南推进课改,是循着两个维度思考。第一,应该做什么?第二,能够做什么?视应该如此却现实不能完全如此的情况,将课改分出不同类别的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分阶段推进。方向的把握,辩证法的贯彻,使海南的课改举措包括2007年海南省高考改革方案,都能较好地在上下形成共识,获得理解和接受。新课程的突破和超越,也是对寻常工作状态的突破和超越。改革的艰辛,新生命诞生的阵痛,课改进高中困难那么多。课改能否坚持做下去、乐此不疲地做下去,不受干扰地做下去,靠的是追求,比的是状态。在海南,困难是改革的阻力,也是改革的缘由、动力和需求。尽管课改困难重重,在许多学校,没有消极、冷漠、观望、投机,很少听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涛声依旧。在海南,要求不回避问题,不轻言问题;多角度看问题,准确把握和归因问题,为解决问题而谈问题。资源缺乏,我就是资源;遇到问题,我就是来解决问题的。在海南,无论是课程的领导者和实施者,都承担着与日俱增的工作,改革的人们,不仅认识到位,角色到位,而且态度到位,情感到位和生命到位盘点海南课改,感人至深,给人启迪的首先是海南人改革的追求和状态.
荷塘荔色
研究性学习论文的格式和写法(一)题目 1、题目的内容 类型、定位、作用 2、写作要求 标题要准确 标题要新颖 题式可多样 标题要简洁 (二)署名 1、署名的方式 集体署名 个人署名 2、署名的规则 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 (三)内容提要关键词 1、内容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属于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 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五)正文 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 研究报告又分: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的重点部分。A. 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 。 结果分析与讨论材料缺乏的原因 研究设计缺乏一种系统观,讨论问题思路狭隘 操作过程不够到位,操作措施不够落实,就产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文献资料检索不够,对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对自己结果的讨论就缺乏客观性、支持的力度 反映结果的项目指标难以确定 测量的方法与手段较难选择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不断提高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研究者理论素养和洞察力要求较高 对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发展的方向。 2、写作要求: 总体要求:科学性和创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学术性和通俗性。 具体要求有: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学。3、图表使用要恰当。4、观点材料要统一。5、语言使用要规范。正确区分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6、引用论点要慎重。与已一致,佐证;他人观点中某些好思想,提练综合;带有片面性的真理,开拓思维、慎重判断;相反的权威观点,找准错误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报,引专著不引文集)7、内部逻辑要严密。8、标题序号要规范。9、讨论部分要简练。 (六)结论 1、内容:整篇报告的概括和小结。成果概括(结论必须指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今后研究的展望;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议等 2、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七)注释和参考文献 1、内容:书籍、刊物、报纸、网络 2、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八)附录:问卷、量表、研究材料、统计数据、方案、计划等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可以参考学校的具体要求。这里提供一些新颖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供参考。
1.两类力做功的特点:重力(电场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的路径无关;如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运动的路径有关,且当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时做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
高中化学课程是现行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衔接必修课程,具有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一化学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
高中议论文写作模板(10篇) 想必很多同学已经写过议论文了,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中议论文写作
科技论文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
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 ①写作顺序:标题、作者所在省份、城市、学校名称、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②参考文献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