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3

林麓是吃货
首页 > 期刊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性行为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给知道我是谁

已采纳

浅谈性健康教育的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摘要:人类的性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对人类社会来说,性不仅具有使社会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破坏社会稳定的力量。性道德作为调节人类性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类要遵守和践行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性道德现状及性健康教育分析,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大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校园文明环境的建设、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都需要性健康教育,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 性健康教育 责任 重要性 一、对性文化及性教育的认识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性方面的文化却是比较紧缺的。我们的性传统文化都是比较保守和隐秘的,似乎有人谈到性就会觉得这人没有道德。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脱离性。因此,我们为什么要“谈性色变”呢?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性文化以及性观念对我国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性解放”和“性自由”一些观念。当然,西方的性文化并不是一无所取的,有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开放的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知识教育、性病知识及防治等。 我国在性健康教育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就应该明确自己的正确教育导向, 那就是“ 以人格为基础的婚姻家庭教育” , 也就是说, 我们的性健康教育需要性知识的教育, 但更需要性道德的教育。学校性教育必须明确地教育学生不要有婚前性行为, 我们的性教育必须坚持“ 性与婚姻的统一” , 而不是“ 性与爱的统一” , 只有这样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性科学、性文明的宣传教育, 为大学生性教育营造开放的、积极的和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二、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人生发展的不同时期, 人都会面临不同的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 随着性生理方面的快速发育, 产生强烈的性欲望和本能的性冲动, 同时他们的性心理也得到发展, 产生强烈的性意识, 他们有活跃的性情感,性思维, 使他们对性问题极为敏感、好奇。 同时,受到西方性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削弱, 对婚前性行为大多持宽容态度, 认为大学生可以有婚前性行为的高达, 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非婚同居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目前, 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虽然还不普遍, 但这种性道德观念的改变将可能导致今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急剧上升, 为此应加以积极引导, 而引导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爱情观、家庭择偶观和人生观教育,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同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以后的恋爱、婚姻家庭作好准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破除旧的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开展必要的性健康教育,切实重视加强对大学生性观念引导和性意识教育, 应着眼于纠正大学生性观念的偏见, 帮助其全面、科学和正确地认识性问题,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性观念。三、性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1、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民族、国家、家庭、亲朋、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包括道德责任。大学生是当前国家建设的主要后备力量,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性道德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为对大学生进行的性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责任问题,性道德教育针对的是性的社会属性,把性与责任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明白性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虽然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或婚外性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是相对隐秘的,然而起导至的一些不良结果却是社会要面临的问题。如堕胎、非婚生子、艾滋病等绝大部分是以为不负责任的性行为而导致,这些不仅仅是当事人之间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的问题。缺乏性的责任感将会造成社会混乱和一部分人的痛苦。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后备人才,对他们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2、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学校建设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仅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更重要的还包括了一个学校的制度文化、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社会性道德规范内化成个体的性道德品质,使大学生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性道德观。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要使学生们了解科学的性知识,明白性自由权是人类最基础的权利,人们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性行为,不允许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干涉,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发生性行为的当事人要做到“性行为的非公开”。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得体的言行举止、习惯意识、风貌气质、情感模式、精神模式等等,对文明向上的学风、校风的形成具有积极地作用,对大学校园精神灵魂的塑造起着推动作用。3、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家庭的和谐。 当前,大学生结婚已经得到法律允许,大学生所面临的家庭关系有以下几种:已婚大学生与父母亲(岳父母)的家庭关系,已婚大学生自己的家庭关系,未婚大学生的家庭关系。家庭的和谐体现在:和谐恩爱的夫妻关系,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将爱情、性及婚姻有机的统一起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4、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 性伴随着人的一生,他也有着生长、发育、成熟、衰退的过程,随着性生理的变化,人的性心理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反应。在人的一生中,性是一个影响着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性健康教育是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性心理和性生理都趋于成熟,大学生迫切的想了解性,想与异性交往。在这一时期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理及心理的变化;能够指导大学生很好地处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恋爱婚姻观,学会尊重身体及生命,有利于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既然人的一生都无法离开性,那我们何不庄重的面对它呢?我们只有通过认识它、理解它、读懂它,才能更好的面对它、处理它。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肉体的亲呢仅是它的结果。因此,我们的性健康教育要坚持“性与婚姻的统一”,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爱情观、家庭择偶观和人生观教育,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204 评论

碗碗小公主

电子高专的吗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之我见 雍猛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与西方国家经济及文化的不断沟通融合,社会涌现出一个新的问题——婚前性行为。具统计 的男性与 的女性坦言目前他们有稳定的恋人。有过婚前性行为的,男生15% ,女生13%。首次发生性关系的平均年龄男生为 岁左右,女生为 19岁左右,年龄呈越来越小的趋势。,现在女大学生的处女率仅是38%,这些数据反映了婚前性行为在大学生中也非常普遍。前一阵子和同学聊天中发现,大家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已经那么高了,而实际发生了婚前性行为的也不在少数。总结下原因,可能与我们是社会学的学生,平时这方面内容接触得多,又是思想相对成熟的研究生有关。但这便引起了我对婚前性行为的思考,对于目前谈得很多的大学生结婚问题,也有一些看法。 婚前性行为,总是被社会主流文化所不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是"男女授受不亲",结婚也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孩的贞节比什么都重要。虽然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社会开放了很多,但大多数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人,并不会认为这是天经地义或是荣耀的事情,而常常采取地下的方式。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爱兰等对北京市5 所高校1310 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了性观念的调查。其中半数以上的学生同意在双方相爱、双方的朋友关系稳定、双方正准备结婚的情况下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对大学生性行为的调查中, 的男性与 的女性坦言目前他们有稳定的恋人。有过婚前性行为的,男生15% ,女生13%。首次发生性关系的平均年龄男生为 岁左右,女生为 19岁左右,年龄呈越来越小的趋势。这是关于本科生的调查,我觉得研究生中的比例应该要更大一些。很多学者谈到婚前性行为的危害,亢丽娟说,从医学角度来看,和谐性行为需要安全、私密、舒适的环境,而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多数在隐蔽状态下进行,常常伴着内心恐惧、紧张、害怕、担心怀孕及不道德感、羞愧感和罪错感,容易引发性反应抑制和性焦虑的产生(亢丽娟, 2005)。亢丽娟还提醒说婚前性行为有染上性病和艾滋病的危险。刘红芬则从女大学生利益的角度来说,有的大学生由于对性知识了解甚少,安全措施不当,同居以后导致怀孕,作了人流,患上妇科疾病,甚至终身不孕,由此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莫大损伤,这无疑对女大学生的学业、前途和终生幸福造成不良影响(刘红芬, 2005)。范宝华把同居这样一种婚前性行为的形式提升到社会道德的高度,认为大学生同居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责任意识是一种冲击,这种冲击是违背主流文化而对社会的整体运行不利的。这种现象如不及时遏制 ,将会迅速扩大,从而可能导致"性开放",甚至"性泛滥"这样一种现实(范宝华, 2005)。史成礼教授也提醒青年 , 婚前性行为有着很多的缺点,如感情不稳固,容易分手;男子求新意识较强,容易更换性伴;造成乱交,性混乱;使性病难以控制 ;;会有未婚先孕的后果,给计划生育造成困难;不符合婚姻法和社会道德规范等等。 据 浙江大学的相关调查,大学生中平时有性冲动的占87% ,其中男生为 ,女生占 ,发生过边缘性行为的更是几乎与谈恋爱的比例相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出现性冲动是正常的现象,符合人类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虽然婚前性行为有这样或那样的危害,但是很多大学生却事实上还是去做了的。我要说的是,大学生群体总体来说,是一个理性的群体,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他们对于自己人生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规划,他们很清楚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也很清楚社会竞争带给他们的压力。在爱情面前,他们选择把性当成了爱的升华,本也是无可厚非的。 就像上面提到的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同意在双方相爱、双方的朋友关系稳定、双方正准备结婚的情况下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现在的女大学生,虽然受西方开放思想的影响,但还是会把贞操看得很重要,并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爱情固然可以让人冲昏头脑,但身处社会竞争压力下的大学生,仍然会带着现实的思考。 我们同学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说到的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才能修成正果,顺利走进婚姻的殿堂。的确,太年轻了,爱情经不住考验;异地恋,岁月冲淡了一切;最重要的,当然是人合适了,人合适了,因为时间空间等客观原因分手的大有人在。高中阶段的恋人,到大学异地恋分手的有多少;工作找不到一起,自然分手的又有多少;而大一大二时的恋人,有多少会对将来有个打算,分分合合,在我们身边一直发生着。而到了研究生阶段了,从自己或是身边同学的经验中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这时候选择恋人,就不再太在乎对方的外表,更看重内在了,择偶标准也更现实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到了结婚年龄了,更多地为将来考虑了,我所认识的有恋人的同学,几乎都把现在的恋人当成以后的结婚对象,盘算着以后在哪里工作,什么时候结婚等等。而有的恋人,因为一方已经工作,有经济基础,在外租房一起居住。当然,以本科研究生阶段作为分界线不太合适,毕竟,各人成熟的程度不一样,也有很多人高中阶段的恋情维持到现在,早就为未来作好了憧憬并努力去达成了。 话说当年十三岁的秦始皇嬴政第一眼看到冯姜的时候就便对他说我要和你野合,野合就是我们所说的性交。它能够这么说是要根据他的地位和环境,但是从侧面来看,这不是反映了一个人的正常需要吗?在看看现在的职场上,一夜情的情况不是越来越普遍了吗?而从我的角度来看,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但要加个前提,就是要做好防御措施,现在女大学生的处女率38%,在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必要组织婚前性行为,但是前提一定要做好措施。性行为是成年人的本能需要,是一种文化,他可以较深刻的反映某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在我国,“性”一直都是比较保守的,有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等原因,人们对“性”的态度和性行为方面也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开放的态势,随之而来的是婚前性行为的增多,这里的婚前性行为有几个特点,1婚前性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多。2婚前性行为的对象不专一。3婚前性行为没有做到足够的安全措施,导致女方怀孕堕胎的情况非常严重。4婚前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不合情理,主要是过于草率和布什完全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等,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而且社会对婚前性行为的道德约束力不断下降,我们对婚前性行为的道德评价也陷入了一种混乱状态。首先,我们要承认婚前性行为是成年公民的自由和权力,但应该在一定的道德和法律允许范围之内,我们主要做的教育和约束公民防止一些不道德的不合理的犯法的婚前性行为的发生,如果成年的情侣双方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建立在单纯的爱情基础上的;时间里在双方完全自愿的基础之上的;是做好安全措施并不传说怀疑和堕胎的情矿的,一旦怀孕了或者要堕胎的时候,双方应该具有欧承担起责任和义务的能力;最后就是不能影响到其他人,比如说有些人在一些公共场合或者宿舍进行性行为而影响了公众。如果不符合以上条件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其行为是不合理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我们应该对这一的婚前性行为和现象加以约束和制止,共同建立一个文明、健康是性文化国度,而不是像日本这样一个和美国等这样一个性文化堕落的国度。就我个人来说,我对婚前性行为有这样的看法,1婚前性行为本不是现代社会特有的,只是在工业化社会之后,随着性的解放和女性主义的发展等等原因促使了婚前性行为以及各种不道德行为的泛滥,我国也正处于这样的阶段。2婚前性行为何不合理,道德不道德不能“一刀切”的下结论,我认为评判婚前性行为何不合理,道德不道德应该有指标,一是它的发生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二是他是否做好安全措施,三是行为者是否完全自愿,四是行为者是否已经成年和足够成熟,五是其行为是否对其他人造成负面影响。我觉得,成熟的恋情可以以性作为升华,而我相信,大多数大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会轻易地发生婚前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作为恋爱到结婚的过渡阶段,我认为无可厚非,但前提是,成熟的爱情才能有成熟的结果,这个尺度的如何把握,相信大学生们有这样的判断能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53 评论

海螺拍客

擦,都是高专的

316 评论

Sundy那抹阳光

浙江林学院的吧,鄢圣英老师说

331 评论

落樱似雪

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对策》

【摘 要】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为此,文章主要介绍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及特点,以便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健康性心理的对策,最终形成对性心理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健康性心理;培养对策;心理咨询

一、性心理理论及其发展

性心理是指在个体性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过程,包括异性交往、恋爱、婚姻等与异性有关的心理状态。根据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来看大学生都处于性意识成熟时期,他们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于形成友谊、生涯准备、示爱以及结婚等活动中,已完成生儿育女的终极目标,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满足。每个阶段都有它特定的社会化的任务,如果社会化过程出现障碍(如中断、缩短、变异),以后将可能是导致人格障碍的一切心理疾病的病根。

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器官和性生理迅速发展与性心理尚未成熟的矛盾。大学生大都已年满18岁,在性生理方面发育已走向成熟,对异性的爱慕还具有生理的本能性和朦胧性特点;在对性冲动的自制性、对性的审美情趣,性爱的技巧等方面还存在着知识的盲区。

(二)对恋爱的渴望与对异性心理了解不深的矛盾。大学生有了对恋爱的渴望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异性心理的了解并不深,不能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在恋爱期间,双方常争吵、生气、发生矛盾,乃至轻生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性的身心需求与社会规范和道德责任的矛盾。从性成熟到形成合法婚姻,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此段时间即所谓的“性饥渴期”、“性等待期”。恋爱中的男女青年独处时常会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相互爱抚、接吻甚至是性交等性行为,而这些都与传统教育、社会舆论和道德责任相违背,在内心可能会引发道德焦虑。

(四)开放的性观念与表现上文饰性的矛盾。当大学生常处于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在理性认识上认为自身应该保持贞操或希望对方要遵守传统理论道德,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受传统观念束缚,压抑自己的性欲。

(五)情感依赖较重,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恋爱期间常常显示出依赖心理,特别是女性在恋爱中更为依赖男性,一旦男性一方出现什么变化,这位女性将是痛苦不堪,有的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三、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惑

(一)性生理困扰。(1)性体像的困扰。自我对身体形态发育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不能以科学的眼光正视自己生理方面的发育情况。(2)遗精或月经的困扰。部分女性伴随痛经现象,这不仅使得女性身体不舒服,影响学习和正常的生活,还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影响。男性由于体质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遗精的次数和频率是不一样的,部分遗精现象频率多的男性认为自己不洁,思想里都是些杂念,有的甚至自己看不起自己。

(二)性心理困惑。其中性别认同困惑是一种心理疾病,在我们大学生中也存在类似的人群,特别是变性人更易于抑郁、焦虑、自杀,这种心理疾病不及时给予治疗将对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三)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性神经病、性别认同紊乱、攻击性性变态、隐匿性性变态。

四、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

(一)树立科学的性心理意识,学会获取科学性知识的技巧和方法。首先,科学性知识获取的渠道千万不能只是那些色情片中的部分夸张手法所宣传的知识,学生可以从一些权威发布的科教片或理论著作中获取知识,家长或者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导和推荐属于科普类的知识读本给学生。其次,从儿童期就要教育孩子学会认可自己的性别,要教育孩子个体的心理行为如何与自身的性生理发展状况、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状态。

(二)塑造高尚的性人格。高尚的性人格是性心理健康的保证,首先要欣赏自己的性别角色;其次要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性面前我们必须要树立高尚的性人格,才不会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

(三)积极调控自我,恢复心理平衡。首先,将性冲动转化为精神追求,如提高学习成绩、参加社团活动。另外就是转移性冲动,可以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其次,学生要消除对月经和遗精的焦虑。生理期保持舒畅的心情,家长、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再次,正确对待性幻想、性梦和手淫。特别是手淫,并不是病态。最后,调节与异性交往的不适,注意区分好感、喜欢与爱情,交往时把握好尺度。

(四)避免性骚扰的侵害。首先,应当维护自立、自强的自我形象,做到举止大方、行为得体。一身透视装可能成为部分意志力薄弱男性犯罪的导火索。其次,大学生要学会一些自我防卫的技巧和方法。

(五)寻求心理咨询。一女生小姜暗恋一位年轻男教师,小姜性格内向,不善于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心事,只能把对青年教师的爱恋之情深埋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该女生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发呆的现象,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地影向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过分沉溺于性幻想之中,也可能会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出现这类情况时,可以求助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倾诉压抑的情感,丰富生活内容,转移注意力,树立健康的性爱观念,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沈弈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玛格丽特.米德著,宋践译.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 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洁(1985- ),女,四川人,玉溪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

219 评论

相关问答

  • 性行为与艾滋病论文

    .文艾防艾论坛 可以领公益试纸.

    花花洒洒洒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性行为论文范文

    大学生性道德,是指维系和调整大学生男女两性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性道德是社会道德渗透在两性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调节人们生理机能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矛盾,是人们性

    365033189次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调查性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 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

    有饭无范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

    优秀毕业论文的作用分为以下3个方面:1、学校给予奖励:学校在奖励优秀毕业生方面还是比较大方的。如果你的毕业论文真的质量很好,被一致评选为优秀毕业论文,你可以得到

    伟哥是老顽童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本科毕业论文性质

    据学术堂了解毕业论文,英文名为(graduation study)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一般安排在

    『刻骨銘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