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尚峰汇
世界两栖动物家族再添新成员。19日上午,记者从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丽水发现新物种——百山祖角蟾,外形和蛙类相似,但体色不同,因其模式产地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故而得名。 从2019年12月起,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着手开展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2020年6月,调查组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在溪沟中发现一种叫声奇特的角蟾,后经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其为一新物种。
“去年12月,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Keys》上发表,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公认。”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博士吴翼介绍。目前,百山祖角蟾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米至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百山祖国家公园独特的地质地貌是该物种形成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当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丰富的植被和优良的水质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博士吴延庆分析。
据悉,目前调查组已经完成在龙泉市、遂昌县、庆元县3县(市)的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除了新物种百山祖角蟾,本次调查还发现了黑麂、黄腹角雉、黑熊、豹猫等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大型真菌中国新记录种64种、浙江省新记录种263种。丽水生态环境局局长雷金松表示,目前,丽水已经发布《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展规划(2020-2035年)》,探索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启动丽水市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站建设,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全方位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
“依托丽水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优势,我们在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发展路径上进行探索,积极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雷金松说,丽水九龙国家湿地萤火虫主题公园、龙泉市住龙镇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及户外体验基地等,就是生物多样性价值转化的体现,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产业发展。
榜样的力量
浙江丽水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市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Megophrys baishanzuensis)。该项新物种的发现,为世界两栖动物家族又添一个新成员。
百山祖角蟾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该生境内还分布有淡肩角蟾、棘胸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这些物种对溪流的水质及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为严苛。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着手开展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丽水市政府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监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生物多样性调查组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在溪沟中发现一种叫声奇特的角蟾,后经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其为一新物种。
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撰写的论文,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Keys》上发表,该论文重点描述了在浙江省丽水市发现的一个两栖动物新物种,因其模式产地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故将它命名百山祖角蟾。
自调查工作启动以来,生物多样性调查组已完成在龙泉市、遂昌县、庆元县3县(市)的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调查过程中,除采用常规的样线调查、红外相机外,还采用了国际前沿的环境DNA技术,共实地调查发现高等植物2014种、脊椎动物429种、陆生昆虫1100种和大型真菌407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有三个:一是发现了大量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如黑熊、黄腹角雉、虎纹蛙、花鳗鲡等;二是在3县(市)共发现大型真菌中国新记录种64种、浙江省新记录种263种;三是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发现了两栖纲角蟾科新物种1个,命名为百山祖角蟾。
此外,丽水市生态环境局还牵头编制发布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相关规划,先后研究制定了《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标准》《百山祖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标准》等系列标准规范,为推动形成可示范推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二期项目已经逐步开展,计划将对丽水市下辖其余6个县(市、区)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丽水将以争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为目标,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模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为全市“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艾吃艾美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于陆生的躯体结构。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但是有些两栖动物进行胎生或卵胎生。现代的两栖动物种类并不少,超过4000种,分布也比较广泛,但其多样性远不如其它的陆生脊椎动物,只有3个目,其中只有无尾目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每个目的成员也大体有着类似的生活方式,从食性上来说,除了一些无尾目的蝌蚪食植物性食物外,均食动物性食物。两栖动物虽然也能适应多种生活环境,但是其适应力远不如更高等的其它陆生脊椎动物,既不能适应海洋的生活环境,也不能生活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在寒冷和酷热的季节则需要冬眠或者夏蜇。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mujiontheway
“本次调查发现了 百山祖角蟾,请问新物种的发现对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有什么积极意义?” 丽水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丽水市发现全球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Megophrys baishanzuensis)。该物种被发现的经过和成果,已于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上正式发表,获得了国际认可。
“丽水物种丰富,区系起源古老,是许多物种保存、分布和分化的中心。此次发现的百山祖角蟾是又一个以百山祖命名的物种,极具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再一次验证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独特性。”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吴翼博士这样回答记者提问。
作为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目前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 庆元片区)海拔1400-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故名百山祖角蟾。其栖息生态环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在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内,还分布有淡肩角蟾、 棘胸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加之百山祖国家公园地质历史悠久、海拔高、跨度大、保留了第四纪冰川期的孑遗植物(如百山祖冷杉),为百山祖角蟾等物种的形成,创造了天然地理屏障。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调查团队在丽水市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这一物种,并采用形态比较和线粒体DNA分析技术,研究出了这一物种和其它角蟾的差异,并最终确定其为新物种。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这次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覆盖了丽水全域,重点调查区域包括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 生态保护红线区等。调查对象包括生态系统类型、维管植物、陆生 脊椎动物、陆生昆虫、淡水水生生物、大型真菌,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
此次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本底调查(一期)项目成果,多次刷新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纪录。丽水共调查发现了高等植物2014种、脊椎动物429种、陆生昆虫1100种和大型真菌407种。其中,全球新物种1个,中国新记录64个,浙江省新记录263个。 黑脸琵鹭、黑麂、虎纹蛙、花鳗鲡、金斑喙凤蝶、阳彩臂金龟等珍稀物种被陆续发现。
丽水市地处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据介绍,,我市将最终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力争全面摸清丽水生物多样性“家底”。
保护自然是最重要的,保护植物多样性就必须保护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土地,并且帮助植物进行授粉,同时保护那些昆虫生物,以便间接保护植物。
呵呵,要答辩了吧!找个英文的,用金山全文翻译或google在线翻译后再修改一下就行。我也没弄呢,后天就交了。
保护自然是最重要的,保护植物多样性就必须保护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土地,并且帮助植物进行授粉,同时保护那些昆虫生物,以便间接保护植物。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平衡生物生态,保护动物品种,发挥观赏价值
海宁农展网2010-12-10报道:该所专业技术人员著有《龟类科学养殖》、《养龟技术回答》、《肉龟、观赏龟养殖》等专业技术著作,国家级出版社发行6万余册,发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