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作天作地
《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定位为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涵盖了所有学科,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nature》和《science》的子刊偏向某一专业的专门针对某一类别的研究。
主刊与其子刊的档次差距在于影响力或者影响因子:
1、根据期刊引证报告,《科学》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nature影响因子为(17年数据)。
2、Nature Geoscience是Nature08年创刊的地球科学子刊,14年影响因子,这个地球科学,尤其是地质类有影响力的一区专业期刊里面是很有含金量的。即使是Nature主刊,如果只考虑地球科学方面的文章的话,影响因子也很难超过15。
3、Nature Communcations是2010年创刊的新子刊,宗旨跟Nature主刊比较一致,2017-2018最新影响因子为。
4、通过IF比较,某些子刊类的review甚至高于主刊,但综合来看,主刊比其子刊更有影响力,也更难发文章。
Nature系列刊物有三类:综述性期刊,对重要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评论;研究类期刊,以发表原创性研究报告为主;临床医学类期刊,对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做出权威性解释,并促进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变为临床实践。截止2018年1月14日下午,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包括Nature本身以Nature打头的期刊已经52个,其中子刊为51个!
science旗下刊物有Science Advances;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Signaling;Science Immunology;Science Robotics。
nature的论文不仅要求具有“突出的科学贡献”,还必须“令交叉学科的读者感兴趣”。science的主要关注点是出版重要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科研综述,此外《科学》也出版科学相关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和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
同一篇文章可以同时发子刊主刊。
科技论文基本以3种形式出现在《nature》和《science》:
(1)学术论文:《Nature》:Articale;《Science》:Research articale;
(2)研究报道:《Nature》:Letter;《Science》:Report;
(3)通讯:《Nature》:Correspondence;《Science》:Letter。
两刊的一个重要差别是《Science》允许参考文献中在参考文献号下列出一个以上的文献,同时也允许在参考文献下加入简要注解说明等。这2点在《Nature》中都是不允许的。因此,在同一类文章形式中,《Science》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参考资料:
我们家懒格格
【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植被对早侏罗世全球变暖的响应
基于陆生植物孢粉及海洋浮游生物微体化石的研究显示,早侏罗世全球变暖事件(图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不仅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也对陆地生态系统带来重大影响,且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明显早于海洋。
近期,瑞典自然 历史 博物馆古生物学系Slater等通过孢粉研究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成果发表于Nature Geoscience期刊(Slater et al., 2019)。孢粉是植物产生的孢子和花粉,因其数量大、抗腐蚀能力强,可以在古老地层中较好地保存下来。因此,沉积物中的孢粉组合已被广泛用于重建古植被演化及气候环境状况。Slater等在英国早侏罗世普林斯巴赫期及图阿尔期(Pliensbachian–Toarcian)浅海陆架沉积的页岩中获取了丰富的陆生植物孢粉和海洋浮游生物化石。结合沉积学及同位素研究,Slater与合作者重建了陆地生态系统对图阿尔期变暖事件的完整响应过程,发现此次变暖事件引发了陆地植物群的巨大转变。
在变暖事件初期,即普林斯巴赫期–图阿尔期界线至CIE之前(图1),陆地植物群即开始发生较大改变,由松柏类、种子蕨(产生双气囊花粉)及喜湿的蕨类和石松类为主的植物组合(图2a)转变为适应暖干环境的松柏类(主要为掌鳞杉科)和苏铁类(产生克拉梭粉及宽沟粉)为主的植物组合(图2b),孢粉丰度及多样性明显降低。相比而言,海洋中虽然发生了浮游生物组合的改变,但变化较小。
在变暖达到鼎盛的时候,即CIE期间,植物的丰度和多样性大幅度降低,植物组合以少量适应干热气候的松柏类(主要为掌鳞杉科)为主(图2c),并出现大量高温环境标志性花粉——脑形粉。同时,海洋生态系统也发生剧烈变化,鞭毛藻和多刺疑源类显著减少,球形亚类及青绿藻等藻类大量增加,并伴随着大量无定型有机物出现(图2c),指示了海水的富营养化。以上变化伴随着微球粒黄铁矿的出现,揭示了还原性的海洋环境。
变暖事件结束后,植物的丰度和多样性快速增加,恢复到事件之前的水平,但植物组合却发生了明显变化,掌鳞杉科、柏科及喜湿树种(产生周壁粉)占据主导地位(图2d、图2e)。海洋生态系统则基本恢复至事件前的面貌(图2e)。
图1 英国约克郡T-OAE期陆地植物和海洋生物记录。橘色条带为气候极热期;浅绿色及深绿色图谱分别为各类孢子和花粉丰度变化;蓝色及棕色图谱分别为各类海洋浮游生物及无定型有机物丰度变化; Mosses:苔藓;Club mosses:石松类;Ferns:蕨类;Bisaccate pollen:双气囊花粉;Classopollis:克拉梭粉;Cerebropollenites macroverrucosus:脑形粉;Perinopollenites:周壁粉;Chasmatosporites:宽沟粉;Cycadopites:苏铁粉;Dinoflagellate cysts:鞭毛藻囊泡;Sphaeromorphs:球形亚类;Tasmanites:一种青绿藻;Spiny acritarchs:多刺疑源类;Amorphous organic matter:无定型有机物
图2 T-OAE期海陆环境演变示意图,图例同图1。(a)普林斯巴赫期,气候湿润;(b)普林斯巴赫期/图阿尔期界线至CIE前,气候变暖具强季节性,陆地植被发生较大转变;(c)图阿尔期CIE时段,气候极暖具极端干/湿季,海陆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d)图阿尔期CIE结束后藻类爆发阶段,陆地生态系统开始恢复,海洋生态系统恢复滞后;(e)图阿尔期藻类爆发后,海陆生态系统恢复,陆地植被组合已不同于事件前
该研究依据直观的孢粉证据重建的T-OAE时期气候暖干,并且具极端干/湿季(图2),与前人依据沉积特征推断的暖湿气候结论不同。海陆生态系统对比显示,全球变暖初期陆地植物群落即发生较大改变,而海洋生态系统变化较小;全球变暖鼎盛期海陆生态系统均发生剧烈变化。据此,作者认为由于海洋具有较高的热缓冲能力,全球变暖初期陆地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该现象在地球更早的 历史 中也曾出现,如近期研究发现,由火山活动引发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全球变暖使陆地植物先于海洋生物发生灭绝(Fielding et al., 2019)。
该论文作者接受了已有的“火山活动释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进而引发生物灭绝”的观点,但亦有学者表示质疑。Nature Geoscience同时刊发针对该文章的评论,强调火山活动释放的汞对陆地植被的破坏不可忽视(Mander and McElwain, 2019)。目前,与二叠纪末生物灭绝(Wang et al., 2018)、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OAE 2)、白垩纪末生物灭绝(Percival et al., 2018)等事件相关的火山活动期均已获得汞同位素异常的证据。该研究虽获取了早侏罗世陆地生态系统演化的信息,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全球范围内陆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及其机制。
参考文献:
C R, Frank T D, McLoughlin S, et al. Age and pattern of the southern high-latitude continental end-Permian extinction constrained by multiproxy analysi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 385.
L, McElwain J C. Toarcian land vegetation loss[J]. Nature Geoscience, 2019, 12: 405-406.
álfy J, Smith P L. Synchrony between Early Jurassic extinction, oceanic anoxic event, and the Karoo-Ferrar flood basalt volcanism[J]. Geology, 2000, 28(8): 747-750.
L M E, Jenkyns H C, Mather T A, et al. Does large igneous province volcanism always perturb the mercury cycle? Comparing the records of Oceanic Anoxic Event 2 and the end-Cretaceous to other Mesozoic events[J]. 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2018, 318(8): 799-860.
S M, Twitchett R J, Danise S, et al. Substantial vegetation response to Early Jurassic global warming with impacts on oceanic anoxia[J]. Nature Geoscience, 2019, 12: 462-467.
X, Cawood P A, Zhao H, et al. Mercury anomalies across the end Permian mass extinction in South China from shallow and deep wate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8, 496: 159-167.
(撰稿:王永达,杨石岭/新生代室)
美编:徐海潮
校对:李玉钤
属于第一梯队的期刊。 Springer中文名字叫做施普林格。其实从官网的about上,我们基本就可以知道这个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期刊。1842年,在柏林成立,是一个
《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
1、Nature子刊名 (1)Nature Cell Biology 19.122 (2)Nature Immunology 27.586 (3)Nature
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hemistr
《nature》和《science》的主刊定位为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涵盖了所有学科,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nature》和《science》的子刊偏向某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