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5

bigsunsun001
首页 > 期刊论文 > 白桦醇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快乐尚龙

已采纳

枫香树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枫香树属属于金缕梅科的枫香树亚科,该属植物共有五种,我国有2种及1变种。近二十年的文献资料表明,枫香树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枫香树,苏合香和胶皮枫香树三种植物上,而研究部位则涉及到树脂,果实,叶子,树皮和木材五部位。枫香树属植物中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萜类,黄酮类,酚酸类,苯丙素类,挥发油和其它,现将分别叙述如下。1.萜类:萜类成分又可单萜,倍半萜和三萜三大类。1.1单萜类成分:单萜类成分又可分为单萜及其衍生物-环烯醚萜两大类。枫香树属植物中的单萜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挥发油中。而从非挥发油部分分离得到的单萜类化合物主要有香草醛和龙脑,前者来源于树脂,后者则来源于果实。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单萜衍生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共有4 个,全部来源于树皮,它们分别为水晶兰甙,水晶兰甙甲酯,6α-羟基京尼平甙,6β-羟基京尼平甙。1.2 倍半萜类成分:路路通为枫香树属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实,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倍半萜类化合物氧化石竹烯,其余的倍半萜类成分都存在于挥发油中。1.3 三萜类成分:枫香树属植物中含有多种三萜类成分,全部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类型可分为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和羽扇豆烷型三种。迄今为止从该属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全部为三萜皂甙元。2.黄酮类成分:从枫香树属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九个为黄酮醇类化合物,剩余1个为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9个黄酮醇类化合物全部成甙,而甙中的糖都连在3位醇羟基上。3.酚酸类成分:枫香树属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酚酸类成分,16个化合物全部为鞣质,该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枫香树属植物的叶子中,树皮中也含有一些。4.苯丙素类成分:枫香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苯丙素类成分主要是桂皮酸的衍生物。它们主要来源于枫香脂,苏合香和路路通中。早在1919年土桥力太等就从枫香脂的醇溶液部分鉴定出桂皮酸,桂皮醇。后来又有人从苏合香的油状液体中分得苯乙烯、桂皮酸乙酯、桂皮酸苯丙酯、桂皮酸桂皮酯等。苏合香中游离桂皮酸含量约17%~23%,结合桂皮酸含量约24%~25%,因此被认为是桂皮酸含量最高的树脂。Arnold等从苏合香中检测到桂皮酸异丁酯、桂皮酸异戊酯、桂皮酸2-甲基丁酯。Ilker等则从苏合香的挥发油中分得桂皮醛、反-桂皮酸甲酯、桂皮酸正丁酯。另外,还从中分得烯丙基苯酚、乙基苯酚。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路路通中分得三个新的桂皮酸衍生物,分别为左旋龙脑桂皮酸酯,环氧苏合香英和异环氧苏合香英。后两者为一对光学异构体。5.挥发油类:文献资料表明枫香树属植物的树脂和果实中存在大量的挥发油 ,而挥发油中所含化合物的类型主要为萜类、桂皮酸类和少量的有机酸类化合物。桂皮酸类化合物已在前面苯丙素类成分中已叙述过,在此不赘述。1984年,王志伟等对中药路路通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质谱鉴定,其重建总离子流(RIC)显示了54个峰,作者鉴定了16种化学成分,全部为单萜类成分。Chardor等对枫香脂的挥发油进行薄层分析和气相色谱分析,分离出27个化合物,其中为萜类化合物,为桂皮酸类化合物。Ilker 等对苏合香中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分析后分离出23个化合物,主要为单萜类、桂皮酸类和少量的有机酸。另外,Grant等对胶皮枫香树叶子中的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后分离出36个化合物,全部为萜类。归纳起来,挥发油中已分离到的单萜类成分主要有α-蒎烯、β-蒎烯、4-松油醇、α-松油醇、莰烯、杜松烯、α-松油烯、β-松油烯、γ-松油烯等;倍半萜类成分有Vitispirane、Valeranal、Valerenone等;有机酸类成分有苯甲酸、棕榈酸、亚油酸、β-苯丙酸。6.其它:枫香树属植物中含有的其它化合物有:胆碱、乙酰胆碱、葡萄糖醛酸、β-谷甾醇、5-Formylbilinone等。枫香树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1.保肝作用1987年,日本的Kannol Chohachi等人对路路通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白桦脂酮酸(Liquidambronic acid)具有明显的抗肝细胞毒性活性作用。在体外试验中,该化合物对由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胺诱导的初次培养的大鼠肝细胞的细胞毒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生药在台湾作保肝药。2.抗血栓作用朱亮等发现枫香脂及其挥发油体外实验可使兔血栓长度缩短和重量(干重和湿重)减轻,体内实验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试管法实验表明:可明显提高纤溶酶活性,显著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由此表明枫香树脂及其挥发油抗血栓作用与促进纤溶酶活性和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有关,并提示挥发油可能是枫香脂的主要止血成分。朱亮等还发现苏合香也可使兔血栓长度缩短和重量减轻,能提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体外实验表明,苏合香能明显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促进纤溶酶活性。3.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张文惠等发现,苏合香及其成分顺式桂皮酸对家兔、大鼠血小板有明显抗凝聚作用。体外实验,苏合香、顺式桂皮酸,以胶原为诱导剂,对家兔抑制率为33%和52%,对大鼠抑制率为24%和42%;以ADP为诱导剂,对家兔抑制率为32%和72%,对大鼠抑制率为35%和77%。顺式和反式桂皮酸对家兔和大鼠血小板凝集作用没有差别,其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阿魏酸相当。大鼠腹腔注射桂皮酸20mg /只,对ADP 或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周东鹰等对桂皮酸的抗血小板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们用比浊法和生物发光法检验了桂皮酸对血小板凝聚和释放反应的影响,并与已知抗血小板药川芎嗪、阿司匹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桂皮酸为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使血浆血栓素A2(TXA2)水平降低而抗血小板凝集,对前列腺素(PGI2)水平没有影响。4.缓解心肌梗塞的作用江文德等在用小鼠耐缺氧实验和麻醉狗冠状窦血流量(GSF)及心脏动-静脉血氧差(MA-VO2)的实验研究冠心苏合香丸及其成分的作用时发现:苏合香能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对于急性心梗麻醉狗,苏合香能够使GSF回升,减慢心率和减小MA-VO2值。5.止血作用枫香树叶醇提取物制成10%止血粉,对狗股动脉、肝、脾切口的止血有效率达90%以上,药物的吸水性及粘合性强,与血液接触后在适当压力下 形成富有弹性的膜状物附着在创面上。但药物受潮后止血效果明显降低,枫香叶提取物(5%水溶液)兔腹腔注射,在注药前后分别取心血测定,表明其有增加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增大血栓弹力的作用。又将兔耳浸于枫香叶5%的水溶液中,浸药后能明显缩短耳出血时间。此外,枫香叶提取物可使血浆发生凝集,其程度与提取浓度有关。6.与细菌壁粘附的作用Cakir, Nedim 等从苏合香的叶子中分离得到可水解鞣质,药理试验表明它能粘附人类红血球及无包膜的细菌和念珠菌等真菌,而对有包膜的肺炎杆菌则无粘附作用,但当肺炎杆菌的多糖包膜被去掉后,该鞣质也可与之发生粘附。因此可用它检测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成分。总之,枫香树属植物所含化合物类型丰富,药理作用多样且显著,而上述两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很有必要对该属植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落叶乔木。叶互生,有长柄,掌状分裂,具掌状脉,边缘有锯齿,托叶线形,或多或少与叶柄基部连生,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多数,排成头状或穗状花序,再排成总状花序;每一雄花头状花序有苞片4个,无萼片及花瓣;雄蕊多而密集,花丝与花药等长,花药卵形,先端圆而凹入,2室,纵裂。雌花多数,聚生在圆球形头状花序上,有苞片1个;萼筒与子房合生,萼裂针状,宿存,有时或缺;退化雄蕊有或无;子房半下位,2室,藏在头状花序轴内,花柱2个,柱头线形,有多数细小乳头状突起;胚珠多数,着生于中轴胎座。头状果序圆球形,有蒴果多数;蒴果木质,室间裂开为2片,果皮薄,有宿存花柱或萼齿;种子多数,在胎座最下部的数个完全发育,有窄翅,种皮坚硬,胚乳薄,胚直立。5种,我国有2种及1变种;此外,小亚细亚1种,北美及中美各1种。还有化石多种分布于北欧及北美的第兰纪或白垩纪的地层中。产于小亚细亚的 L. orientalis Mill.我国有栽培。本属各种的树脂及茎、叶、果实可供药用。树脂为苏合香或其代用品。检索表1雌花及蒴果无萼齿,或仅有极短萼齿,头状花序有雌花15-26朵,果序松脆易碎。我国仅有1种。苏合香组1雌花及蒴果有尖锐的萼齿,头状果序有蒴果24-43个。(2)枫香树组2叶基部心形,托叶近于游离,萼齿长4-8毫米。枫香树2叶基部平截或微心形,托叶与叶柄连生过半,萼齿短于2毫米。山枫香树

133 评论

逍遥七星

【摘要】三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本文对其近十几年来的药理研究做了简单的综述。就溶血、抗癌、解热、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等方面做了综述。 【关键词】三萜化合物;药理研究;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多以游离状态或成苷或成酯的形式存在于中草药中,几乎都不溶或难溶于水。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三帖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备受人们的重视,成为中药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多年来,关于三帖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对该类化合物自1994年以来的活性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该类化合物做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通过对三帖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等活性。 三萜类化合物是目前樟芝子实体发现最多的萜类化学成分,一般被认为牛樟芝萃取物中苦味成份的主要来源。其中多达10多种新发现三萜类为樟芝所独有,实验证实:这些三萜类化合物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毒杀老鼠血癌(P-388 murine leukemia)细胞活性、抗副交感神经作用、抗血清素活性、活化神经细胞生长能力等功能;比多醣体扮演着更重要的抗肿瘤活性调节角色。高血压患者往往因为血压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而中风,三萜类化合物能有效的抑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的活性,进而降低血压。 2006年 台湾大学 化学系郭悦雄教授自樟芝子实体分离获得一系列二萜类化合物,并发现具有神经保护 (neuroprotective activies) 药理活性 。 2007年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 药学系及制药科技研究所陈日荣教授之研究团队,自牛樟芝子实体分离获得具有抗发炎功效之含苯环与三键组合的特殊化学构造化合物。 1溶血作用 研究证明,牛樟芝中的三萜可使输血用的血制品中的病毒失活,三萜类化合物100%地抑制疱疹性口腔炎病毒。傅乃武等人对三萜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得出其对抗H2O2的溶血作用明显,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HPD光溶血无明显对抗作用[1]。 2抗肿瘤作用 Toth等从樟芝菌丝体中提取了6个具细胞毒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小鼠肝肉瘤(HTC)细胞的增殖(Tothet al.,1983)。李薇[2]研究表明和 g/kg的白桦三萜类物质(TBP)对小鼠黑色素瘤B16、肉瘤S180、Lewis肺癌和艾氏腹水癌等瘤株的抑瘤率均达30%以上。有研究[2]表明三萜类物质体内抗肿瘤机制之一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3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Rajic A[3]等从菊花中分离得到27种具有抗炎作用的三萜类化合物。体外实验表明对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均具有潜在抑制作用,作者认为三萜类化合物C-3羟基脂肪酸化是抑制蛋白酶的必需基团。实验及临床提示三帖化合物对免疫效应期有直接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浸润渗出、抑制或对抗各类炎症介质以及有抗凝抗血栓等减少组织损伤作用。三萜类物质对醋酸致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二甲苯所致炎性水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 4抗病毒、抗菌活性 日本木岛孝夫研究发现蕨类植物中的何帕烷系三萜类化合物有明显抑制强促癌剂TPA诱导EB病毒(EBV)活化的作用[5]。英国人Young M C M从茜草科植物的成熟果皮中分离得一种新化合物:2α,3β,19α,23,24-五羟基-12-烯三萜,具有一定的抗分支孢子菌类真菌的活性。 5降血糖、降血脂 王英[6]从匙羹藤中分离鉴定出齐墩果烷型三帖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抑制甜味反应、抗龋等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对正常血糖有轻度增高作用,但与葡萄糖一起应用时,可以明显地抑制血糖上升。鞠建华 [7]研究兴安升麻总皂甙给由于维生素引起的高血脂的大鼠口服(10g/Kg), 可使其血中胆固醇降低21%,甘油三脂降低30%,给由于吐温引起的高血脂的大鼠口服,可使其血中胆固醇降低 44%。 6 保肝护肝 牛樟芝具解毒作用,能降低SGPT、促进肝细胞再生。台湾师范大学研究人员从樟芝子实体分离出类三萜类具有降低急性肝障碍小鼠血中GPT值。另外,从牛樟芝之子实体所得到的类三萜成分中,均具有支链上24、28位双键的架构,显示牛樟芝的类三萜代谢途径与灵芝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支链架构应可当作牛樟芝的特征成分。研究显示:牛樟芝的三萜类甲醇提取率高达30%,远超过灵芝3%的萃取量。牛樟芝苦味比灵芝强得多。显示牛樟芝的多氧化型类三萜及固醇类含量极为丰富。颜国钦教授实验证实樟芝有提升肝脏抗氧化酵素及抑制肝组织之肝脂过氧化的能力,而达到肝脏保护效果。胡淼琳教授实验证实樟芝有降低SGPT及SGOT指数之功效。 7 降血压 抗过敏 主要为Lanostane类之衍生物及某些三萜类化合物,可以抑制(ACE)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三萜类化合物具Cytotoxic作用及抑制组织胺释放的作用,从而达到抗过敏的作用。此外,三帖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结核活性、舒展血管、双向免疫调节、保肝解毒等的作用。随着现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三帖类化合物的药理研究将会越来越深入。 参考文献 [1] 傅乃武等.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5):26~28. [2] 李薇,李岩,金雄杰. 樟芝三萜类物质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增强效应[J]. 中医中药与免疫,2000,16(9):485-487. [3] Rajic A.樟芝中具有抗炎作用的三萜类对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抑制活性[J].Planta (7):599-604. [4] 莫云雁,李 安,黄祖良. 五色梅根三萜类物质镇痛和抗炎的实验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4,15(8):477-488. [5] 木岛孝夫[日本].蕨类植物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抗促癌作用(1)[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5):59~60. [6] 王英,叶文才,刘欣,等.匙羹藤中三帖皂苷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3,18(3):146-150. [7] 鞠建华,杨峻山. 升麻族植物三萜皂甙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1999,24(9):517-521. [8] Siddiqui B. 苦楝叶中的四环三萜化合物及其杀虫活性,Chem Pharm ,51(4):415-417. [9] Hideyuki I, NatProd,1999,62(1):89.

227 评论

小小小雨桐

说到白桦茸大家可能会比较陌生,但是它作为一种保健性药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白桦茸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的药用价值。

近些年来,白桦茸作为药物经常用在医学中,尤其是在俄罗斯,应用非常广泛,另外白桦茸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而且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发现,白桦茸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1、抗癌作用。经过多年的临床实验和研究,医学工作者发现白桦茸对于肿瘤细胞的生长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发,并且长期食用白桦茸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也可以减轻化疗给病人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2、治疗糖尿病的作用。白桦茸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经专业机构调查研究发现,白桦茸对于糖尿病的治愈率高达93%。

3、抗衰老的作用。白桦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从而延缓人体的衰老,促进代谢,并且还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4、抑制传染性病毒。白桦茸可以抑制传染性病菌的生长和扩散,所以可以预防一些常见的传染病,比如感冒。

5、防止高血压。白桦茸作为一种保健性食品,对于血液的清洁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血压的产生。

6、改善过敏性肤质。白桦茸对于皮肤疾病也有一定的益处,可以预防和改善过敏性的皮肤,有一定美容养颜的功效。

7、对肝脏疾病有治疗作用。白桦茸对于一般的肝炎、胃炎等方面的疾病有很明显的治疗作用,对于呕吐、腹泻等症状的人可以食用白桦茸进行治疗。

8、防治艾滋病的作用。对于艾滋病的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神奇的桦褐孔菌被一般人所知是由前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Solzhenitsyn,Aleksandr Lsayevich的小说(1970年获得)引起的。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有一俄罗斯村庄多年来熬一种气味和色泽类似咖啡的桦褐孔菌茶,结果村庄里无一人得肠胃病及癌症。以此为据,桦褐孔菌开始被广泛关注。

俄罗斯北部人认为:这是上帝赐给苦难人类的一种神奇的礼物,可以用来防止肝癌、艾滋病和-157大肠杆菌中毒。日本的研究人员高度评价桦褐孔菌,称此为一种”万能药“。

桦褐孔菌是俄罗斯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其有效成分已引起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据初步的研究,桦褐孔菌含有桦褐孔菌醇、氧化三萜类化合物、羊毛甾醇、栓菌酸、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等。1955年莫斯科医科院(The Medical Academy of Science in Moscow)宣布桦褐孔菌为抗癌物质,政府批准桦褐孔菌可用于医药品开发。美国把桦褐孔菌列入”特殊的天然物质“,作为宇宙人的未来饮品。日本则把桦褐孔菌作为肝癌、艾滋病和0-157大肠杆菌中毒的治疗剂,并申请多项有关桦褐孔菌的专利。

桦褐孔菌(白桦茸)是前苏联共和国、波兰、日本等国民间常用药物,人们已从菌核和菌丝中提取到一种糖蛋白(FIS-1)和一种水溶性多糖(F1),发现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尤其是水溶性多糖(F1),一次性给药50mg/kg体重,3小时后,高血糖鼠的血糖含量下降近一半,且可维持48小时之久;桦褐孔菌,又称血液血管的清洁剂,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显著。相关文献载:俄罗斯堪索莫乐斯基制药公司生产的桦褐孔菌精粉对高血压的有效率达93%,桦褐芝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科研和临床。桦褐孔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费褐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是一种生于桦树上的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呈现类似于碳的黑色块状形态。当桦褐孔菌10~15年后起药效时,它能吸干桦木的精髓,使树木枯死。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北部、北欧、中国黑龙江、中国南海、日本(北海道),滋生于北半球北纬40~50度的地区。

81 评论

相关问答

  • 红豆杉中紫杉醇研究进展论文

    红豆杉被人们大量栽培,原来不仅可供观赏,还有药用价值

    :小小的菇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白蛋白的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

    答案是:B。B项是错误的,田鼠的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即为同化量。D项是正确的,田鼠的同化量是7乘以10的9次方,下一营养级最多得到它20%的能量,也就是1.40乘以

    宠儿52052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生物进化研究新进展论文

    浅谈进化摘要:虽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已经发表了一百多年,而且自本世纪中叶以来,无论达尔文及达尔文主义的研究,还是进化生物学本身,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目前不

    lucherking1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干细胞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论文

    研究的目的要说明问题是如何发现的,即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也要说明该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来突出自己选题与各个主流观点的差

    Nightwish阳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蛋白靶向降解药物研究进展论文

    现在已经解决了一大半了,临床难题已经困扰了我们非常多年了,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增加,这已经不算是难事了。

    枫月絮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