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zhiqingci
2002-2009年,中心独立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973项目:2项(分题负责单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牵头1项,参与5项;国家卫生部课题:3项;省级项目:13项;市科技项目:108项;国际合作项目:9项;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我国CDC系统中是受资助项目较多的单位之一。 2002-2009年获得各级科研成果2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 特等奖 1项二等奖 1项三等奖 4项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 7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5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 三等奖 2项 ☆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感、人感染禽流感、疟疾、SARS、军团菌等;☆非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寄生虫病:疟疾、肝吸虫、隐孢子虫等;☆伤害:交通、职业、学校等;☆营养、环境、职业、社会、心理等健康危害因素;☆学科层面:现场流行病、分子流行病、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毒理(生化、分子)。 ☆庄志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独立指导2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现为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委员、中国医学教育学会预防医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亚洲毒理学会理事、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毒理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热带医学会副理事长、《卫生毒理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副主编、10余种杂志编委。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广东省科研基金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参加编写4本著作和教材的编写。多次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深圳市和广州市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程锦泉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特聘教授,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现任深圳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及《中国公共卫生》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预防医学副会长、深圳卫生经济学会理事。先后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广东省卫生厅课题1项,深圳市科技项目等5项,还主持《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研究》,《深圳市卫生政策研究》、《深圳市控制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及经济学评价研究》等项目以及参与世界卫生组织,中国欧盟,中英、全球项目。2002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2008年分别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张仁利教授: 2000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医学部,获得病原生物学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热带病研究,现为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子生物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深圳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体感染受体分子生物学;传病蚊媒雌雄蚊差异基因组研究;同时担任广东省寄生虫学会理事,深圳市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热带医学杂志编委等社会职位;先后在国际刊物Infection and Immunity, BBC, 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l Parasitology, parasitol Immunity 等刊物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1998年获日本大幸医学奖。先后主持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Science(国际科学基金)、教育部等科研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何雅青研究员:现任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中华临床与卫生”杂志副主编,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病原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防治人畜共患传染病专家组成员,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兼职教授,为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71型、SARS病毒及溯源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2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杂志上,3篇论文发表于国外杂志上,其中论文《华南地区动物SARS样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在研课题两项,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各一项。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张建清主任医师,博士,是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恶英重点医学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现为广东省质谱学会理事、深圳市保健科技学会理事、深圳市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营养学会理事、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共计24篇,参与编辑专著1部。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课题共计11项,同时获得国家、省级和市级科技成果奖共计三项。 ☆中山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已同以下高校建立高等院校教学基地(含研究生、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30多名、博士后3名。迁地重建:目前,一个占地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由一栋综合业务楼、一栋预防医学门诊楼、一栋后勤服务楼和三栋实验楼组成的新的疾控中心迁址重建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至2008年,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深圳疾控中心将在瑭朗山绿树红花的映衬下,呈现在世人面前。
0密星猛龙0
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辽宁省卫生防疫站已经分为辽宁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和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个单位.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2000年11月20日,由原辽宁省卫生防疫站、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省地方病防治所、省结核病防治所、省农村改水项目办公室六家单位合并组建,同时加挂辽宁省卫生安全评价所、辽宁省预防医学研究所、辽宁省性病艾滋病防治监测中心、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社牌子。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直属于省卫生厅的卫生事业单位,是应用现代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开展疾病预防、卫生检测、科研培训的专业机构,是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二合一评审的检验机构,是全省卫生防病技术指导中心。地址:沈阳市和平区砂阳路242号 电话:网址:
北京飞猪
防蛀剂产品的国家法定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有防蛀剂产品的检测及质量要求包括许可证颁发均由该部门负责。迄今为止国家没有任何关于禁止使用对二氯苯作为防蛀剂产品原料使用的法律法规。无论是1999年的文件还是2005年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安全型防虫蛀剂》文件,都是环保总局专门针对某些企业要求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注绿色环保标志所做的文件说明,事实上,几种作为防蛀剂原料使用的无论是精萘,樟脑,对二氯苯,拟除虫菊酯都是属于化工合成范畴,均不属于纯天然植物原料,因此都不具备申报绿色环保标志要求,而且,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防蛀剂产品和厂家取得绿色环保标志,因此该文件对于现有正规防蛀产品生产企业不具备实质义. 只有出现一种情况,就是现有防蛀生产厂家擅自在产品上使用绿色环保标志时,才可能出现违反此项规定的状况.使用该观点指责对二氯苯的言论,是在没有搞清大前提的情况下,盲目得出国家禁止使用对二氯苯作为防蛀产品的错误结论,有故意误导广大网民之嫌.目前有一种说法:“据了解,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对二氯苯列为人类可能致癌物以来,以对二氯苯为原料的防蛀剂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几乎看不到了”这个骇人听闻的说法是确有出处,但是,是发布者采取了掐头去尾,断章取义的手法炮制而成.具体经过是这样的:美国上世纪80年代确实做过对二氯苯是否存在致癌性的动物实验,也确实有过一组试验鼠致癌,之后将对二氯苯列为动物致癌人类可以致癌物的过程.但是,最为关键的结论是在后期得出的,动物致癌的原因是雌雄鼠体身体构造差异导致其中一组带有某种腺体的实验鼠致癌,该腺体无法将积累的对二氯苯毒性自然排出长期积累导致,而且,实验室用的量是相当于人每天吃米饭的进食量直接服用对二氯苯. 后期的实验证明,人本身不带有这类吸收积累对二氯苯毒性的腺体,更加不可能通过这种腺体积累毒性,人接触对二氯苯的唯一可能方式是微量从空气中吸入,吸入量再大也是在安全范围之内.之后,陆续进行的更多更为严格的试验证实了对二氯苯对人体致癌不成立. 最终的结论和做法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之后陆续将对二氯苯从人类可疑致癌物名单中删除. 虽然对二氯苯作为防蛀剂使用是安全且高效的,但因其属于低毒的化工产品,建议孕妇、婴幼儿谨慎使用。
青木震雷
辽宁省防疫站即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砂阳路242号。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坐落于沈阳市和平区,是集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为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省卫生健康委所属事业单位。
中心占地面积34119m2,实验室业务用房面积17901m2。拥有的重点实验室包括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国家脊灰监测网络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国家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辽宁省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PulseNetChina辽宁区域中心实验室等。
/"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esrc=""/>
扩展资料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责:
一、参与拟订全省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重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负责建立健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开展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并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建议。
三、负责协助建立重大传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系统。
四、负责省内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领域业务技术指导、咨询以及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
五、组织全省性重大疾病和公共卫生专题调查、开展与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简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已经于2010年推出自己开发的在线投稿审稿网站,网址是,是湖北省疾控中心门户网站的子网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
1.2004年首次获得中国科协“国家级科技期刊资助经费”2.2005年获得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一等奖”3、2005年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2003—200
增刊用来评职称没有用的,除非是你单位说可以用。
还可以,核心期刊里比较受关注的期刊,版面比较多,包括的内容很全面,所以受众很广。但是文章质量总体来说还是比不上权威的中华流行病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是全国唯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卫生防疫事业管理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是全国各级卫生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