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58

吴珊珊珊
首页 > 期刊论文 > 知网论文涨价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泡芙小工坊

已采纳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他们想要赚更多的钱,所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变相的提高人们使用的价格,让自己牟取暴利

153 评论

无锡美艺馨

知网涨价可能会伤害科学环境的,如果知网的价格越来越贵的话,对于这些学校和考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

269 评论

轻清净静的美好

我认为这个说法是正确的,知网涨价确实会伤害科研环境,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发表论文,因为发表论文需要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

309 评论

广州文仔

近日,有关“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在各大平台发酵,目前关于消息是否实属双方各执一词。作为“中间商”的知网,赚钱模式一直被戏称为“借鸡生蛋”,中国知网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也不能避讳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合理收取费用,但也要履行社会责任,追求公益价值。多些公益性,少些铜臭味,中国知网才能行稳致远,把知识之网织密织好。

如果只是个科研共享平台,并付费给科研结果发表的作者,一味涨价令使用者不堪承受,失去了共享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也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存在的话,这种涨价行为是要评估买家和潜在竞争者的风险的。

知网做的事情,本身是科研和学术的基础设施,带有公益性目标,而不仅仅是商业目标。如果纯粹是商业、是一门生意的话,那么应该引入更多竞争,开放更多资源,避免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做生意赚钱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有一些生意因为本身借助了公共资源,就需要承担一定的公共服务意义。

本来是定位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随着资源的相对集中,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不断的在提高价格,究其原因是为了提高利润。知网的机构用户2万多家。个人用户2000多万。强大的检索能力更是他们的优势。在这种环境下,不断地抬高价格,更多的是针对于机构用户的。仅中科院的订购都是千万级别的,这已经是很夸张的数字了。也脱离了知识基础设施的初心了。

知网的毛利率能达到60%,这本身就是个问题。作为一个中介机构,不是内容的创造者,而是内容的呈现者。中介赚的比创的赚的都多,到底知识的价值在哪里?数字平台的建立,是一个有剪刀法的过程,也是一个量化边界成本降低的过程。如果时时想的收割模式,必然会违背初心。

知网以及和知网类似的服务也是如此。可以赚钱,但是不能无限制赚钱,本身应该有公共服务、公益性的属性。未来,要么引入更多竞争者公平竞争,要么知网本身需要明白,自己要承担这种义务,控制合理的收费比例。

344 评论

宇宙无敌的猫

这些平台是以赚钱为目的,再加上人工成本价格在不断上涨,所以这些平台也在涨价,尤其是知乎几乎每年涨价幅度都在20%。

170 评论

陆陆1234

南都此前报道,89岁的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百余篇论文获胜诉,获赔70多万元,引发公众关注。12月10日深夜,中国知网主办单位发文向赵德馨致歉,并承诺“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耄耋学者的坚持维权,将这个知名网络全文数据库再次推向风口浪尖。南都教务老师注意到,这个诞生时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为名、至今仍将其写在官网首页的公司,近年来不仅多次因涉嫌侵害著作权被文章作者起诉,还因大幅提高数据库服务价格、削减可查全文的电子期刊种类等,上过多家高校及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布告栏。社会期待知网革新经营理念,在营利性与公益性之间重新找到平衡。众多文化机构的“刚需”数据库中国知网的建立,与1999年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建设项目有关,该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2004年,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目前是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之一。而中国知网门户网站背后的主办单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则注册于1997年;2014年,其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南都教务老师查阅《同方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得知,2020年,同方知网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万元,毛利率。高营收背后,则是极高的市占率。事实上,中国知网运行多年来,形成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等电子数据库产品,以及提供的知识资源互联网搜索、共享和网络出版服务等,早已成为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学术读者的某种“刚需”。上市公司同方股份2020年年报中披露的同方知网营收。报告截图南都教务老师登录中国政府采购网查询发现,截至12月11日,已有多个地区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完成了下一年度中国知网数据服务的采购。如山东省潍坊市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万元的价格,订购了中国知网的“期刊”及“博硕士论文”两个数据库;辽宁省营口市图书馆投入了万元,完成了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采购。此外,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2022年订购中国知网(CNKI)给出了25万元采购预算;江西省九江市图书馆拟用4万元采购“CNKI公众文化服务平台”,目前该采购项目已正式发出了采购征求意见公示。与地方性公共机构相比,高等学府对中国知网的需求更大。其中,复旦大学《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22)单一来源采购成交公告》显示,该校以万元的中标(成交)金额,向供应商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购得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22)” ,要求知网除定期的系统维护外,需7×24小时在线提供该校已订购的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经济数据等内容的检索、浏览和下载服务,服务范围是复旦大学师生。从一些高校的采购结果中,也可一窥校内师生对知网数据库的倚重。如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2022年采购了26个中文数据库,中标(成交)金额合计万,其中仅对“CNKI中国知网”1个包组,就向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支付了69万元,占了总采购金额的。曾被控诉“涨价离谱、削减内容”南都教务老师了解到,在学术成果查新、学位论文查重等领域可堪大用的中国知网数据库,虽然并非没有“竞争对手”,但因享有若干独家出版协议,实际成了很多学术用户的首选。一所高校能为师生提供知网数据库的全文下载权限,实现即时性的学术文献传阅,也往往被视为一种“福利”。然而,近十年间,多所高校和机构都曾发出声明,直指其“涨价过快”、“服务内容缩减”,令知网陷入了“店大欺客”的争议。12月11日,南都教务老师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目前可查的较早一则“停用抗议”来自南京师范大学。该校图书馆于2012年12月31日发公告称:“因‘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商家涨价过高,至今无法达成使用协议,从2013年1月1日起该库平台(包括期刊、报纸、会议和学位论文)将暂停使用。”2014年6月,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通知各院(部)、部门,表示图书馆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的合同到期,新一轮购买协议已商谈了3个月,“均因该公司涨价幅度过高和服务内容缩减而未达成一致”,但图书馆仍在努力与服务商主动沟通协商。也有的机构毫不客气,如2016年1月5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一纸声明直言知网“涨价离谱”,并提供了一系列数据:2000年以来,同方知网对该校的报价,每年的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从2010年到2016年的涨幅为,年平均涨幅。该声明写道,高校图书馆与知网公司的谈判是一场博弈:“虽然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全文下载暂时暂停了,给读者带来不便,但是维护学校权益的谈判同样重要……广大师生的支持是图书馆的坚强后盾,请学校师生理解。”北京大学图书馆也曾因知网数据库“涨价过高”,通知读者可能停用。同年3月31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也公开发布了《“中国知网”可能中断服务通知》,社会影响更为巨大。该通知也点明,该校可能无法及时续订知网的原因是“数据库商涨价过高”,校方不愿轻易妥协,如果届时读者不能访问中国知网的系列数据库,建议选择其他同类型数据库、开放获取的数据库以及纸质资源。广州图书馆多年来向公众提供知网数据库,但在2019年3月25日,该馆也公示过知网缩减服务内容的变动。据广州图书馆的解释,2018年知网与部分期刊出版社实施了新的出版及合作模式——纸刊、网刊统一发行,期间知网将212种期刊的网络及纸质发行合并,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中剥离,至2019年增加到355种,预计2020年达到1000种。因此,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的读者,将不再能下载这些期刊的全文。这些被剥离出全文下载范围的期刊中,不乏《地理科学》《中国公共卫生》《国际新闻界》等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也包括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报。南都教务老师注意到,上述的“停用知网”事件,大都以不久后恢复订阅结束,但新的个案仍在涌现。在一些学术机构续订知网数据库的同时,也有高校减轻了对知网数据库的倚赖。2023年1月,集美大学图书馆发公告称,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及预算原因,近期图书馆在对资源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及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对订购方案进行了调整。2023年度,该校将续订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年鉴数据库和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新增期刊个刊、基础教育期刊、学术辑刊和精品文艺期刊,不再续订博硕士学位论文、专利和引文数据库,建议读者善用其他平台作为补充。出品:南都即时采写:南都教务老师 侯婧婧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60 评论

栤菊粅雨

收费标准太高,无法令所有的人都能够查阅相关资料。

众所周知,每一个知识类的网站都拥有着大量的用户,尤其是为众多学生和老师提供论文服务的知网。可是,随着知网获得了大量的用户,网站的收费标准越来越高。虽然大部分学生需要完成论文填写,但他们还是会团购开通会员。对于普通人来说,知网并不能够起到查阅资料的作用,就连大学教授也无法免费下载自己完成的论文。与此同时,网友发现个刊也在变相涨价,引发无数人对该现象的讨论。

都说知识无价,可是众多平台却制定了非常高的收费标准。对于迫切希望使用该网站的用户来说,开通网站会员必不可少,尽管他们需要支付大量的会员费用。对于不太经常使用该网站的用户来说,开通会员花费太大。于是大部分人会选择通过各种渠道搜索资料,而并非直接在专门的网站上查阅知识内容。久而久之,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网站收费标准越来越高,普通用户只能望而却步。

一般情况下,某一个盈利性机构或企业使用教授论文时,机构或企业都会支付一部分的资金,从而购买论文或知识的使用权。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曾经知网被告上法庭,主要原因是对方并没有给予教授一部分的稿费,甚至教授本人都无法下载个人文章。知识类网站没法确立良好的发展目标,却始终触及到相关用户的底线,势必会阻碍知识传播。

总的来说,大型网站更应该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涨价幅度太高,只会劝退一大批普通用户。此外,向他人支付稿费理所当然,网站不应该白拿别人的文章。

15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涨价怎么办

    因为自从出了翟天临的“什么是知网”事件之后,各个高校对于查重率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学生不得不进行很多次的查重,商家看到了商机趁机抬高了查重费用。

    热爱每一刻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双十一快递涨价论文题目

    因为双十一来了,他们的工作量确实会极大的增加,涨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童心惠敏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特别关注杂志为什么涨价

    《特别文摘》和《特别关注》的价格都是5元/月,60元/年《特别关注》是成熟男士的读者文摘《特别文摘》相对内容更宽泛两者都是剪报文摘类杂志好看不好看关键看自己喜欢

    杂草公主/yl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口罩价格为何上涨的论文

    等没有疫情了,口罩发霉了都没有要,发国难财

    会发光的欧巴i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汽车之友杂志涨价

    月刊,10元

    small89122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