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3

lincolnsuper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研究论文结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vicki瑶瑶

已采纳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时间:2009年10月11日 作者:海口市第二中学 点击:12次 一、课题名称: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二、课题组成员:王其融、符昌保、游昌成、张振、庄忆君、苏秀君、李彦莹、陈桂柳 三、研究形式:小组研究 四、课题研究目的 1、调查人们对中、西方饮食的看法,看看人们喜欢什么样的饮食 2、通过调查了解关于饮食的知识 3、培养组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组员们的社交口才能力 五、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范围 1、人们的饮食习惯 2、人们喜欢哪些饮食 3、中、西饮食差异有哪些 4、人们对中、西饮食的看法 六、课题研究使用方法 1、上网调查、查阅相关书籍 2、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 3、讨论得出结果 七、活动计划 1、条件:电脑室、书店 2、活动安排: 时间 主要任务实施方式2009年3月16日 讨论研究课题的展开全组讨论2009年3月20日 讨论分工,查找资料2009年4月28日 进行访问和实地调查2009年5月6日 在校内分发调查问卷2009年5月26日 总结问卷调查并全组讨论2009年6月20日 对此次研究性学习进行总结,全组讨论 3、小组分工 上网调查:王其融、符昌保、游昌成、张振 问卷调查:庄忆君、苏秀君、李彦莹、陈桂柳八、活动记录 1、3月16日,本组成员讨论研究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题目有:中西方饮食的差异;人们普遍喜欢的食物;人们最不喜欢的食物等等。经过讨论以五票之高票,本组选择了中西方饮食的差异这个研究课题。 2、3月20日,针对所研究的课题,本组成员做出以下分工,会用电脑,并且可以经常上网的男生负责查找资料;再由女生来负责做问卷调查,由组长来负责写结题报告。 3、4月28日,经过全组讨论,我们全组决定去调查人们喜欢怎样的食物,分别分成两人一组到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人进行询问式的调查。一组各小吃摊去问,一组去问光顾餐饮店的顾客,一组去问身边的人,一组负责统计调查结果。九、结题报告这次本组研究的课题是“中西方饮食的差异”,为了这次研究,我们以两人为一组的形式,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资料查找两方面,在进行资料查找时,本组找到了一些有关中西饮食差异的资料。我们所找到的资料如下: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周边的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与中国饮食方式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的自助餐。自助餐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自己想要吃的食物,放在盘中。不须要坐在固定的位子上饮用食物,可以自由走动。这种方式利于感情的交流,认识更多的朋友。有些话也不必摆在桌上,这表现了西方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打扰,又缺少了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趣。上菜的顺序在中国第一道菜是汤,紧接着是主食如干饭,再则是餐酒最后一道菜是水果用来促进消化;在西方国家里上菜顺序一般是菜和汤、水果、餐酒、主食,最后的是甜点和咖啡。在中国以前并没有饭后吃甜点和喝咖啡的习惯,这都是受文化的影响,但因为西方的文化不断融入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一些正宗的西式餐厅,深受中国人的喜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悄悄的变化。西方人强调科学和营养,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中国的烹调与西方截然不同,不仅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的风味和特色。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特点有所不同。就是同一个厨师做的同一道菜,虽有其一己之成法,但也会依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用餐人的不同身份,加以调整。因此,中国烹调不仅不讲求精确到秒与克的规范化,而且还特别强调随意性。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的。而地道的西方的牛排,仅有一块牛排佐以两枚土豆,三片番茄,四叶生菜。西方以简单的形式却富有营养,摄取了一天所需的营养。以上的是我们所找到的饮食差异,但是我们所找的不只这些,我们还找到了中西饮食的一些习惯与讲究,例如:在中国一般是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有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在西方,一般来说,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在中国餐具较简单一般只有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等几种。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盘等,刀叉又会细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刀叉、匙、盘,用于不同的菜,所以吃一次西餐往往要换很多次餐具。这体现了西方餐食的讲究。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有小碟,配小碟是为了让搅拌咖啡时不易流到桌面上,也便于拿起杯子饮用。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酒杯也有许多的种类,不同年份不同种类的葡萄酒需要不同的酒杯饮用。在中国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食。在西方要休息时,刀叉的摆法不同意思不同。参加宴会时的着衣也很重要。以上是我们所找的资料,除了查找资料外,我们为了了解更多人对中西饮食的看法做了一些调查,调查结果是,在一些40岁以上的人们看来,他们比较喜欢中方饮食,而一些年轻人比较喜欢西方饮食。中西饮食文化都是文化发展的结果,所以中西方的饮食都有这各有各的特点,蕴含这丰富的文化,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体现,是瑰宝。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饮食风俗习惯,都能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产模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审美时尚。由于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还带有特殊的地方文化特色。 由于世界的经济,科技不断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西方与中方的文化正不断地交流,融合。中国某些文化融入了西方的许多文化,中国的文化也在悄悄改变。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还知道,原来做菜人也是很不容易的。为了能让人吃的开心,费尽心思去弄菜。但是却被一些不懂得欣赏的人把菜弄翻了或不吃完。所以在这次学习完后,我会更加珍惜每一道菜,去慢慢品尝做菜人的心思,不让他们的辛苦白费。这次的学习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也让我们成长了很多。 十、心得体会苏秀君:我们研究的课题是“饮食”,在这次活动中,我更加了解了东西方饮食的文化。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比之下,我更加的喜欢西方的饮食。那种新式的做法,让人感觉独特,饮食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合理的饮食会让人更加长寿。因此,我们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不仅考虑是否美味,还要考虑是否安全。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这次活动中,我还知道了什么是团结。 游昌成:这个学期,我觉得这个课题很有趣,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懂得了许多有关饮食的知识,了解许多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也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在这次活动中,我明白了团结就能做出好成绩。陈桂柳: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吃的,使我对饮食有所了解,还有机会看到一些专业人士弄菜的过程,是一次很好的实践,也让我知道厨师也是很了不起的。原来吃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庄忆君: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如中国饮食的特点,西方饮食特点。还有最重要的是这次活动让我加深对团结的了解,也认识的团结对一个团队的 重要性,这次活动让我学到许多,也体验到许多。李彦莹:本学期本组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也认识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明白了,团结合作是多么重要,如果不是组长的认真组员间的配合,这一次的任务是很难完成的。张振:在这次活动中,我知道团队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很多事一个人无法独立完成,工作一定要认真,要追求更好的。这一次的活动也让我明白了组长的不容易,我会更加努力的,为了我们组。符昌保:在这次活动中,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活动中个个组员都表现出以善待人的道理,也体验到了认真完成一件事是很开心的,团结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团结也是任务的重要之一。王其融: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只要注意个人饮食习惯身体就会很健康,要想拥有一副好身体就要注意饮食。我还发现团结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团结事情就不会成功。十一、评价1、互评 庄忆君对符昌宝的评价:符昌宝同学在此次活动中很积极,表现较突出。在队员需要帮忙时,总是热情帮助,在活动中不喊苦,不喊累,坚持到底。 苏秀君对游昌成的评价:在这次研究的过程中,我觉得游昌成同学表现得很不错。因为他总是很积极的上网找寻资料,帮了大家的忙。 游昌成对王其融的评价:王其融同学表现非常好,与小组配合得相当默契。 符昌宝对李彦莹的评价:李彦莹同学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出众,很配合组内工作,认真完成任务,认真配合个个组员的任务,有时帮组员解决困那,态度认真。 王其融对张振的评价:张振同学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很好,特别是上网查询资料方面,他总是最先把分配的任务做完。在组员有困难时,总能给予帮助。 张振对庄忆君的评价:庄忆君同学在这次活动中,很配合组长的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人去,工作认真。 李彦莹对陈桂柳的评价:陈桂柳同学在此次活动中,有着很积极的表现,在组员有困难的情况下,都会给予其帮助。对此我们完成的任务都很好。 陈桂柳对苏秀君的评价:苏秀君同学积极配合组长的工作,态度认真诚恳,偶尔还会弄好气氛,使我们组员很开心,是个很好的组员。2、自我评价苏秀君:通过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我更加了解了东西方饮食的文化,和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也有所增加。我觉得我的表现不错,能够很好的配合组里面的工作。游昌成: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总的来说我做的不错,但还缺乏一点积极性,希望下次能取得更大的进步。陈桂柳:在这次活动中,我个人收获良多,增进了许多知识。庄忆君: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很多东西,表现较好,认真完成组长安排的任务。李彦莹: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很多东西,表现较好,我也明白了,团结合作是多么重要,如果不是组长的认真组员间的配合,这一次的任务是很难完成的。张振:在这次活动中,我知道团队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也促进了组员之间的友谊。符昌保:在这次活动中,我表现一般,任务完成良好。王其融:在这次活动中,我觉得我还不够努力,表现一般,但收获还是很多。3、导师评价:在这次研究性课中,学生们都投入了热情参与这项活动,积极地探讨问题且虚心向老师请教问题,使这次活动圆满的完成。注意: 这是整体结题报告,你可以参考一下,看你需要写的是哪一部分,然后参考完成就可以了!!!祝你成功!!

281 评论

迪士尼0918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1.饮食观念不同,比如西方人侧重营养,中国人注重美味。

2.饮食方式不同,比如西方人侧重交谊,中国人注重气氛和愉悦。

3.饮食习惯不同,比如西方人习惯用刀叉,中国人习惯用筷子。

4.饮食环境不同,比如西方人注重精致,中国人注重排场。

5.饮食口味不同,比如西方人吃甜食,中国人大多以咸为主。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

327 评论

yiyi1169681829

一,饮食观念不同,比如西方人侧重营养,中国人注重美味。

二,饮食方式不同,比如西方人侧重交谊,中国人注重气氛和愉悦。

三,饮食习惯不同,比如西方人习惯用刀叉,中国人习惯用筷子

四,饮食环境不同,比如西方人注重精致,中国人注重排场

五,饮食口味不同,比如西方人吃甜食,中国人大多以咸为主。

以上只是概略性的说明,你可以展开论述。

可参照: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

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

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

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

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

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

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

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

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

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

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

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

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 *** 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

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

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

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

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

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

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

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

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

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

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

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

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

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

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

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

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

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34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俗习惯。而南北的饮食文化就名列其中。广为熟知的就是南米北面,还有各具特色的小吃

    xiaoyizhu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研究论文结语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时间:2009年10月11日 作者:海口市第二中学 点击:12次 一、课题名称: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二、课题组成员:王其融、符昌保、游昌成、张振

    lincolnsupe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的参考文献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

    吴山脚下201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西方饮食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

    玉帝偶吧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文献参考

    谈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Leo叶222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