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6

BACCHUS周伯通
首页 > 期刊论文 > 皮脂腺囊肿文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anniferLEE

已采纳

皮下囊肿好发在面部背部等身体部位,皮下囊肿是怎么形成的?注意是因为循环系统不好,导致油脂等分泌不出,而形成皮下囊肿,一般不会自行消退,所以建议手术治疗,皮下囊肿怎么治疗呢?我们一下看一下。

皮下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皮下囊肿是怎么形成的?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皮脂腺发生囊性变,囊内充满白色粉膏状的皮脂腺分泌物和破碎的皮脂腺细胞及大量胆固醇结晶,有恶臭味。囊壁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内层为上皮细胞构成。囊肿破裂时,周围可出现异物巨细胞。有皮脂囊肿的人,应特别注意对皮肤的护理,要讲究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更衣、勤剪指甲。皮脂腺囊肿常发生在头面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且易合并感染,局部出现红肿压痛,甚至化脓溃破,因此,主张手术切除,术中要求囊壁一定要完整切除,否则很易复发。

皮下囊肿怎么治疗

皮下囊肿怎么治疗?一般的吃药不是不能去除的,也不会自行消退。

1、手术或激光手术切除。西医手术或激光手术切除。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弊端是容易遗留疤痕,易复发。手术的整个操作过程是: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因为在皮下,操作起来非常有难度,稍不小心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

2、术后服用消炎药治疗1周即可。口服用VC、B1、B2等,可适当加大剂量。术后7~10天即可痊愈。

3、术后检查伤口敷料,发现有感染迹象时进行局部处理。

皮下囊肿会自行消退吗

皮下囊肿会自行消失吗?答案是不会的,皮下囊肿其实一旦形成,是不会自己消除的。因为囊肿很纤薄,里面的液体会与周围组织液发生一定的互相渗透,所以有的时候会显得大一些,有时候又会显得小一点,但怎么样都不会自己消失的。

皮下囊肿任何年龄均发生,以青年时期头面、臂、背部发病多见。为一柔软或多个柔软或坚实的球状物,直径在1~3cm不等。粉瘤埋藏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基底可移动。皮表可见开口小孔,推动囊肿时,此处与皮肤粘连甚紧,并见略微凹陷而出现小坑,即为直接通达皮肤表面的腺体所在导管开口。有的开口处塞着一个黑色粉刺样小栓可挤出白色蜡样物质。发病多年而无症状,易继发感染,化脓破溃,有的奇臭难闻。文献报告有癌变,多数转变为基底细胞癌,少数变为鳞状细胞癌,癌变率约。

124 评论

8luckymore8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Pilonidal sinus and Pilonidal cyst)统称为藏毛疾病(Pilonidal disese),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才出现症状。 【诊断】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的主要诊断标志是骶尾部急性脓肿或有分泌的慢性窦道,局部有急性炎症表现,检查时在中线位见到藏毛腔,藏毛窦由症状和体征容易诊断。 【治疗措施】 一非手术疗法 骶尾部窝不需要治疗,因仅在骶尾关节,骶骨下部和尾骨尖部有一凹陷,无任何症状,临床上无重要性。 骶尾部藏毛窦和骶尾部肿如发生感染,应行抗炎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如再现脓肿,应切开引流。但骶尾部皮肤和皮下组织较厚较硬,早期无明显表现,炎症常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蜂窝炎。深部组织坏死,应早期切开引流。 硬化疗法是向窦道内注入腐蚀药物,破坏窦内和囊内上皮,使囊腔和窦道闭合。自1960年有人应用酚溶液注射疗法,但应用者不多,因为应用的是纯酚溶液,疼痛剧烈,后改用80%浓度,并在全麻下进行;窦内注入胶状物,以保护周围皮肤。Hegge(1987)用80%酚溶液1~5ml缓慢注入到窦内,约需15min,缓慢注射可防止并发症发生,如皮肤烧伤、脂肪坏死或严重疼痛。此法可每4~6周重复1次,约半数病人可仅1次注射后痊愈,12%需注射5次或更多。43例随访年以上,仅3例(6%)复发。Stansby(1989)在全身麻醉下,向窦内注入80%酚溶液,保留1min,刮除窦道,反复3次,治疗104例中4例发生无菌脓肿,1例蜂病窝组织炎,无其他并发症。与手术切除的65例比较,治疗率;切除的是86%,酚注射是75%;随访平均8月(3月~4年),切除者10例复发注射的12例复发。 二手术疗法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有炎症时则禁忌,应俟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手术方法有下列几种: 1.切除一期缝合 手术切除全部病变组织、游离肌肉和皮肤,完全缝合伤口,使一期愈合。为了消除深的臀间裂及其负压力,减少伤口裂开、血肿和脓肿,可行Z形成术(图1)。适用于囊肿和中线上的小型无感染的窦道,复发率0%~37%,优点是愈合时间短,臀间裂内形成的瘢痕柔软活动,在瘢痕和骶骨之间有软组织,可耐受损伤。 图1 在藏毛窦处作椭圆形切口 左图:在藏毛窦处作椭圆形切口; 中图:全层皮瓣分离及移位; 右图:皮肤缝合 2.切除部分缝合 切除病变组织,伤口两侧皮肤与骶骨筋膜缝合,使大部伤口一期愈合,中间一部分伤口由肉芽组织愈合。适用于有很多窦口和窦道的病例,效果与切除一期缝合相同,但愈合时间较长。 3.切除伤口开放次期缝合 适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例和一期缝合发生感染伤口切开引流的病例。 4.切除伤口开放 适用于伤口过大不能缝合和手术复发的病例。手术简单,但愈合期长,形成的瘢痕广泛,只有一薄层上皮,粘于骶骨,如有损伤,瘢痕容易破裂。 5.袋形缝合术 切除窦道壁表面部分和上盖皮肤,用肠线或可吸收的人造缝线创口以促进愈合。仔细的术后护理,常可看到满意的结果。多用于不能切除病例或复发性藏毛窦。 三各种多种治疗的结果 Keighley(1993)曾分析文献上对7种治疗方法的复发率:①仅开放治疗为7%~24%;②切除及开放为0%~22%;③切除及袋形缝合为7%~13%;④切除及一期缝合为1%~46%;⑤切除及Z形整形为0%~10%;⑥切除及菱形皮瓣为3%~5%;⑦切除及分层皮移植为0%~5%。 【病因学】 真正病因不详,有两种学说。 一先天性 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但与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而在成年人确多见。 二后天性 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肿疾病。近来证实由外倍进入的毛发是主要病因。臀间裂有负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裂内毛发过多过长,毛顶部有滤过和浸软毛肤作用,毛发穿入皮肤,形成短道,以后加深成窦,毛根脱落到窦内也可使毛干穿透,在发病过程中可见运动改变(图2),但只有一半病例可发现毛发,此病多见于多毛平、皮脂过度活动、臀间裂过深和臀部常受伤的病人。汽车司机骶尾部皮肤常受长期颠波、损伤,可使皮脂腺组织和碎屑存积于囊内,引起炎症。美国陆军发生这种病较多,称为吉普病。常见的病菌有厌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Rainsbury及Southan分析了静止的藏毛疾病,单个细菌不到半数,而厌氧菌占58%。奇怪的是葡萄球菌不常见,多数需氧菌为革兰阴性细菌。 图2 藏毛窦的形成及自然演变 右图:沟内有一小窝,毛发逐渐穿入; 右图:毛发穿入较多,由于继发炎症,最后皮肤窦道形成 【临床表现】 藏毛囊肿如无继发感染常无症状,只是骶尾部突起,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通常主要和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多自动突破流出脓汁或经外科手术引流后炎症消退,少数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常流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藏毛窦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mm~1cm。周围皮肤红肿变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探针探查可探入3~4mm,有的可探入10cm,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急性发作期有急性炎症表现,有触痛和红肿,排出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脓肿和蜂窝组织炎。 【鉴别诊断】 应与疖、肛瘘和肉芽肿鉴别。疖生长在皮肤,由皮肤突出,顶部呈黄色。痈有多个外孔,内有坏死组织。肛瘘的外口距***近,瘘管行向***,扪诊有索状物,肛管内有内口,有***直肠脓中病史。而藏毛窦的走行方向,多向颅侧,很少向下(图3)。结核性肉芽肿与骨相连,X线检查可见骨质有破坏,身体其他部位有结核性病变。梅毒性肉芽肿有梅毒病史,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图3 藏毛窦的走行方向 注:93%窦出皮肤窝向颅侧走行;7%可向下方***周围走行。 【预后】 癌肿发生于藏毛窦少见,Phipshen(1981)复习文献仅有32例。病变多为分化良好鳞状细胞癌。伤口改变应引起疑有癌变,如溃疡易破,生长很快、出轿及霉菌样边缘。广泛切除应首选。由于伤口广泛应用用植皮或皮瓣治疗。腹股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以除外有否转移,若有转移则预后不佳,文献报告5年生存率为51%。复发率点50%。在初诊时发现腹股淋巴结有转移占14%。

152 评论

AA佳立航

考虑是耳垂部小粉瘤 粉瘤,医学上称为皮脂腺囊肿。它是由于皮脂腺腺管开口堵塞引起的皮脂腺分泌物瘀积,腺体逐渐肿大而形成的“小肿瘤”。粉瘤好发于青春发育期,尤以面部多见。粉瘤位于皮肤浅层,一般呈球形,米粒至鸡蛋大小,中央可见黑头,挤压时内有白色粉状物排出。 面部粉瘤增长较慢,且可存在多年而无自觉症状,常常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往往较大或感染后才到医院就诊。更有人有“粉瘤不需要治疗”的错误想法。 粉瘤长期存在有潜在危险,首先,粉瘤过大增加手术的难度,疤痕更长,影响美观;其次,粉瘤易发生红、肿和破溃等感染的表现,使伤口不易愈合;另外,有文献报道粉瘤长期存在还有癌变的可能。 所以,大家平常应注意面部卫生,经常用洗面奶洁面(尤其是油性皮肤者),少吃油腻食物。一旦发现粉瘤,应尽快就医院手术治疗。

160 评论

相关问答

  • 犬乳腺肿瘤毕业论文

    我家的狗是给它吃的牵贝艾康治疗的,我家的拉布拉多是老狗,医生都建议是保守治疗,我家的狗子是吃那个吃了大概是三个多月,就控制住了肿瘤的扩散和生长。

    熊猫脸脸鸭二鸭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

    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论文发表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博士期间第一次发表论文,可能会遭遇四处碰壁的经历。其实我们的很多老师,早年都有类似的经历

    爱做美梦的鱼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前庭大腺囊肿的研究论文

    前庭大腺囊肿为前庭大腺管开口部阻塞、腺体持续分泌而形成的潴留性、炎性囊肿。前庭大腺囊肿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局部清洁,局部冷敷,应用抗菌

    sherilyxia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利脑心胶囊论文文献

    1、利脑心胶囊的功效:活血祛瘀,行气化痰,通络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痰浊阻络,胸痹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悸不宁,头晕头痛,以及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动脉

    芝士大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皮脂腺囊肿文献论文

    皮下囊肿好发在面部背部等身体部位,皮下囊肿是怎么形成的?注意是因为循环系统不好,导致油脂等分泌不出,而形成皮下囊肿,一般不会自行消退,所以建议手术治疗,皮下囊肿

    BACCHUS周伯通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