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刊物》读后感

《刊物》读后感

发布时间:

《刊物》读后感

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读后感写作训练是把范文讲读和写作训练两个环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就从读后感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读是基础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为下面的“感”酝酿情感,使“感”有坚定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立论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为立论服务的一个有力的论据离开了对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读后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缺乏高度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写作时往往陷入对原文冗长的复述而喧宾夺主,对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则是学生写读后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这里的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一般地说,读后感的“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

阅读红色刊物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上红梅开,万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每次听到这首《红梅赞》,我就不禁会想起《红岩》这本“红色经典”名著。 《红岩》通过描写许云峰领导工人运动,江姐、双枪老太婆开展华蓥山武装斗争,成岗办《挺进报》等情节,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方兴未艾、此起彼伏的盛况;同时又以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两处国民党特务的秘密监狱为背景,讴歌许云峰、江姐、成岗等共产党人在被捕后,面对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坚决保守党的秘密的高尚情操。 最令我难忘的一幕是江姐被捕后,特务用粗长的竹签钉入江姐指甲缝间进行逼供的情景:“……‘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读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特务们残暴得令人发指,而江姐又是多么的坚贞顽强!面对敌人的拷打利诱,面对狱中生活的艰难困苦,江姐等可钦可佩的勇士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敌人抗争。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遇到一点小挫折,便泄气了;学习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还小着呢。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读《少年毛泽东》有感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少年毛泽东》。毛泽东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是他领导着我们中国人从被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可是是你们知道毛主席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么,而毛主席又是在什么环境中成长么? 毛泽东他那时是在韶山上的一个小山村出生的,他长大以后人们觉得他顽皮,就叫他石伢子。石伢子觉得自己该上学了,一天就鼓足勇气对爸爸说:“我想上学!”爸爸便把他送进了学堂。出于考虑找来一个识文断句的老先生个他起了个学名:毛泽东。有了学名男伢子要有个表字为“润之”。学了几个月便受不了老先生的蜗牛爬树式的教学进度。从在家帮爸爸耕地的空隙把学过的课文背了下来。自己把课文全部一点一点的学完了并背了下来,显示出了他出色的记忆力。一次,在一个秋天丰收的下午,毛泽东正在山下放牛,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突然想起晒在家门前场上的稻谷,就赶着牛急急忙忙地往家赶。走到毛四阿婆屋前,看见毛四阿婆一个人在收稻谷,眼看稻谷就要被大雨淋湿了,毛泽东赶紧帮着毛四阿婆收稻谷。他收完阿婆家的稻谷,自己家的稻谷早被淋湿了,结果回去后被父亲责骂了一顿。毛泽东宁愿自己家的稻谷被淋湿,也不要让别人家的稻谷被淋湿。这种关心穷苦人的品质多么高尚!我以后一定处处以毛泽东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到了毛泽东18岁的时候他考上了长沙专门为韶山所建的一所学校,并在那是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决心鼓动同学们剪掉了辫子。又过了几年毛泽东又去当了兵,没过半年又回来了。毛泽东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在私塾里就四处借书看,到了长沙还是在图书馆一看就是好长时间。不久毛泽东入了新成立的“新民学会”并是“一师”学友会“文牍”。不久其中的会员之一罗章龙赴日本学习。这是毛泽东特写七言古诗为罗章龙送行。这就是毛泽东毛主席的少年时光,那时贫穷与现代社会相比,毛主席从一个小山村,从不识字到了领导中国人站了起来,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啊,让我们学习毛主席那勤学好读的优良品质吧! 前不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感触很深。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差不多没有一个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着为春天增添一丝绿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但是却未必人人都会炼就一块好钢。 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的炼钢场面。其实,人生就如同炼钢!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炼!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终于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停滞不前呢? 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我们沐浴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保尔精神”,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以保尔为榜样,去炼就人生,乐观地拥抱未来吧! “人最宝贵是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读《林海雪原》有感怀着—股澎湃的屏蔽内容读完了全书,轻轻合上,望着“林海雪原”四个字,似乎是由火热的血所凝成的,衬着封面上的皑皑白雪,显得更加地艳,更加红了。在那上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亲切和蔼的解放军战士,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屏蔽内容事业,在深山老林中奋斗的身影。此时的雪似乎已同他们的笑容与灵魂,融为圣洁的一体。 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 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绝顶》中的肖顿河,都为着自己心爱的理想而前进,虽然他们最终都失败了,都只在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几行轻轻的痕迹,但在任何人眼里,他们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击倒的。耻笑他们对生命无谓浪费的人,必定是一个懦夫,因为只有懦夫,才会耻笑勇者,更因为他们毫不明白倾尽自己一生去追求的感觉,也更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气魄,没有这种理想。邓小平也说过:“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便对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许,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若没有理想,莱特兄弟不会发明飞机,圆了人类飞向蓝天的梦;若没有理想,袁隆平不可能养殖出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多粮少的难题;若没有理想,又哪来中国几千年的悠远文化;若没有理想,中国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夺回自己的领土……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时为了它,历经几多沧桑几多岁月。中国的2008申奥,世界梦想和平,祈求人性的完美,“众里寻她千百度”,圆了与未圆,又有什么区别,总有下一代继续追寻。 读《林海雪原》经常会感觉到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集体”。文中的人物,如少剑波杨子荣等,张口闭口不离集体,可谓已经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为—体了,风里来,雪里去,是记忆拼搏下的一点一滴。“集体”这个词,更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意境已将不可计数的心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集体思维的人,头可断,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远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位,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特性。 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集体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为着这座泰山而永生。生与死,千百年来有人歌颂有人笑,更有人长叹一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其实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便是有气与无气。有人死得气壮山河,那种人,以着另外一种方式存活,可得其所:有人死了,遭千古唾骂,万人践踏,那种人,为求一丝生机拼命乞怜,却终为土灰。不必太看重生死,该来的时候会来,该去的时候会去,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更无愧于自己在世界上存活,又何必执着于一个想法或一个将来的结果。关天培身上的刀疤,黄继光胸膛的枪洞,都一次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林海雪原》中,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分人性的美,融合为人类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一个世界的缩影,化为一片蓝天。尽管有时,乌云阻挡了阳光,但在一阵甘霖的挥洒后,清流依旧,白鸽挂着风铃远翔,叶更绿,天更蓝,阳光在露珠上闪烁。世界的循环不停,美不停。依稀间,昨天也是今天的导航。

博物馆期刊读后感

我们学校组织每个班的读书标兵去参观深圳市博物馆,我觉得开心极了!因为,我是咱们二年级一班的读书标兵呀!学校大巴载着我们一路飞驰而去。到站了,我们像一只只欢乐的小鸟争先恐后地冲下车。下车后我们排好队,沿着一个像古代铜钱式样的花坛走进博物馆。我抬头一看,这个博物馆真漂亮啊!两头弯弯的像一艘大船。一进大厅,我们就看到了很多很多精美漂亮的文物,有兵马俑、五牛铜枕、四羊方尊、王子午鼎等……听老师讲,它们都有几千年的历史呢!兵马俑是秦朝时候的战士;五牛铜枕是以前古人睡觉时候的枕头。古代的人能做出这么精美的东西,真让我感到敬佩!我还看到一样有趣的东西——渔民采蚝。一些阿姨跪在一块木板上,边滑行边采稀泥中新鲜的蚝,就像我们滑滑板一样,真是好玩极了!四羊方尊是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是我国现存商周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我觉得它们都很可爱,手工做得非常精细,不由得让我深深佩服古人的精湛技术。还有许许多多我不懂的知识,在等着我去发掘,时间一眨眼之间就过去了,我们该回学校了。我觉得很开心!因为今天我学到了很多的课外知识。

刊物读后感怎么写

什么是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 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如何写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同学们的来信和网上发来的信息,对大家的写作动态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知上一期栏目中关于选材的内容,大家看过之后,有何感受?请尽快与老师交流。� 在众多的来信中,有一位东关某小学六年级的曹笑〓小朋友反映了自己在写作中的妙笔生花,却独在写读后感的问题上感到捉襟见肘,希望老师能给她予以指导,并希望老师能与她交朋友,我看了很高兴,那么就借该栏目与大家谈谈关于如何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提及写读后感,自然而然地就与写读书笔记联系到一起。众所周知,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从根本上提高认识。写读后感笔记有益于我们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可谓好处多多。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今天,咱们就重点来谈谈第二种。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我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我家却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听着孩子们在外面的嬉闹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泪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指着床头的书说:“轩轩,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看完了吗?”我再次把这本书翻阅,保尔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应该为家人分忧解难,决定下厨做饭菜。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你真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我指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评语:这篇读后感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情感真挚。小作者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对保尔这一主人公产生了敬仰之情,称赞他是“强者的化身”。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保尔这一榜样鞭策自我做生活中的男子汉。篇末紧扣文题,用“每当……就……”的句式表明了自己的抱负,是画龙点睛之笔。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如何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学生写好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辣手的问题。要写好读后感,指导是关键。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体会是: 一、指导审题,理清题意 写好读后感,审题理清题意是关键。例如我教《养花》一课,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首先让学生明白“感”是什么?“感”就是要求写自己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接着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可以先讲作者怎样说,怎样做,然后写自己“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给文章定题目呢?读后感题目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题目,如:《养花》读后感;也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学习要善于摸门道—《养花》有感。 总之,要使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写作上要求,审题最关键。 二、抓中心,定要点 《养花》这篇文章写读后感,就是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谓“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是中心思想,写体会的读后感,“感”应该围绕中心思想去开展。 第一步:先让学生回忆《养花》一文的中心思想,理清要点。第二步:我归纳习作要求,《养花》这篇文章抓住三个要点:①、养花能增长知识。②、养花能调节脑力劳动。③、养花可以创造劳动果实,发展友谊。 三、抓住要点,联系实际,理清结构 首先我让学生讨论《养花》一文几个要点,有几个方面体会较深。接着指导如何联系实际谈体会,最后介绍写读书笔记的两种方法: 1、先叙后议。方法是:先介绍什么书,讲了什么内容,反映什么中心思想,围绕中心结合自已例子说感受,最后写对自己的教育。 2、夹叙夹议。即围绕中心抓两三点,联系实际,扣紧原文发表感情,或者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去开展议论。 四、指导几种开头方法 1、开头谈总的感受。如:最近我读了老舍先生《养花》一文,觉得越读越有味道……接着再谈自己领会最深的那几点。第二段逐点谈体会,结尾小结全文,谈谈自己的打算。 2、开头提出问题。如:学习上难免有挫折,一个学生该怎样对待挫折呢?最近学习了老舍《养花》一文很受教育。然后参照上一种写法,从第二段开始,逐点谈体会。 3、开头指出某种不良现象。如:班上有些同学把读书看成是苦差事,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在课堂上垂头丧气,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引出《养花》这篇文章,逐点谈体会。 五、学生编写写作提纲,小组发言交流。 六、学生动笔写习作。 由于我指导学生写《养花》一文读后感方法得当,学生写起来文章没有千篇一律,开头和结尾基本上能按读书笔记方法去写,中间段学生能用自己的例子去谈出体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怎样写好高中的读后感?高中读后感与初中的区别何在? 老师要我们根据读过一篇散文之后写一篇读后感,但是由于太久没写,又因为自我觉得不想以初中的模式去套入高中文章之中,所以特意指教各位 我觉得读后感的写作有很多种,看你读后对哪些方面更有心得和感悟。可以偏重思想与理趣,也可以偏重语言或结构。可以就文章整体进行评价,也可以选一二细节做深入分析。若针对文章观点,可赞和,可批判,也可进一步阐发。若结合文章语言或细节,可以比较、联想、评论赏鉴。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见解,写出独有的感受。这样,就会通过写作使阅读得以条理化和深化。在作业中记录下自己思考的轨迹。不是很不错的一件事吗?其实,一篇文章,只要有一句话留给你深刻印象,让你长久不忘,那这篇文章就没白读啊!就值得写呢! 一般来讲呢,初中时候的读后感比较侧重的是读完后的思想与感性上的波澜。而高中的读后感更偏重的是较为理性的平叙与论述,也就是更侧重于弘扬理性,更强调从“点”到“面”。通常的情况下,议论文的写作是最快适应高中读后感的好方法之一。自下的愚论不多,阁下若有更好的方法小可极盼赐教。 初中时候的读后感比较侧重的是读完后的思想与感性上的波澜。而高中的读后感更偏重的是较为理性的平叙与论述,也就是更侧重于弘扬理性,更强调从“点”到“面”。通常的情况下,议论文的写作是最快适应高中读后感的好方法之一。 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与评论的异同 初学者对读后感和评论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掌握不够好,常将读后感写成了评论,或将评论写成读后惑,为此,谈谈这两种文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读后感和评论的相同点 1.读后感和评论都属于议论文,都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即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2.对原文的内容或所议之事都要有切实的感受和体会,并能做一定的联想。 3.都有一个引出问题的引子,先概述原文的要点,简要地叙述所议之事。 (二)读后感和评论的不同点 1.对象不同 读后感涉及的对象是:写自已读了某部作品或某篇文章的心得体会,要以写自己的认识为主,如《纳谏与止谤》即如此。评论(包括思想评论和文学评论)所涉及的对象是:思想评论以人们的思想现象为评论对象,如《乌飞鱼跃的联想》;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思想及文学流派,如《<普通劳动者>是一篇很好的小说》。 2.“人称”不同 议论文本没有人称的说法,这里套用记叙文的提法。读后感是写“我”得到怎样的启示,获得怎样的收获,并不涉及第三者如何。而评论文章总是某种思想或某部作品怎样,不必把自己摆进去。 3.任务不同 读后感重点落在一个“感”字上,其任务主要是写自己读了什么文章后,有怎样的感受及受到怎样的教育和启发,对文章所阐述的问题产生了什么新的见解。评论文章的任务是:思想评论是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肯定正确的,提出偏颇的,批评错误的,它是一种报刊文体,不失时机地进行宣传教育。文学评论是“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它可以向读者推荐和阐述作品,文学评论者作为作者的知音和读者诤友,应该使读者和作者、读者与作品的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欣赏作品的创作艺术”。“它还肩负着引导读者正确地认识作品的重任,或抵制作品中的消极因素,或洞察错误作品的有害实质,井给读者以有益的指导”。 4.作者的“地位”不同 读后感一般是顺着原意生发感想,评论则是针对原意表示态度,如果把读后感比作顺水推舟,那么写评论就是指手画脚了。过去有句话“见官大三级”,评论文章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地位。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得出下面的公式,从而看出二者与一般议论文的关系: 读后感<一般议论文<评论性文章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 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 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 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 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 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 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 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 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 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 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 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 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 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 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 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 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 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 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 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 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 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 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 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 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 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 电视片或参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 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作文指导:短评精选 短评是针对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某一现象或某一观点进行的简短评说, 属于评论的一种。 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评”,或者评出人物的思想精神,或者评出事件的内涵道理,或者评出现象的本质底蕴,或者评出观点的价值意义。 评论文章的种类很多,如:政治评论、时事评论、经济评论、新闻评论、文 艺评论、书刊评论、思想评论等。 对中学生来说,主要是把握思想评论和文艺评论。 要写好短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述”是手段,“评”是目的。 不述其事,评无依据;不评其理,述无意义。 但是述和评不可平分秋色,因为评是目的,是述的主旨和归宿。 如林默涵的《说“小”》,开头就是先说“我们这些人的毛病,往往就是犯在轻视小事上面”,然后再针对述的现象进行评析;再如朱光潜的《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开头也是先介绍四首词的情况,然后用大量篇幅对这四首词进行赏析。 如果介绍重于分析,便会成为介绍性文章,这是写评论之大忌。 2.“述”有选择,“评”有针对。 要述的人、事、物很多,在一篇文章里为什么述此而不述彼,这同评的针对性有关。 林默涵为了号召人们切实做一点应当做的小事情,所以他就在述中抓住人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小”问题进行介绍。 如果述的材料没有选择,那样的道理将会缺乏针对性,将会杂乱无章。 因此,在一篇文章中要评述相通,述评相联,即述的材料与评的道理紧扣一个中 心,抓住一个角度,绝不可南辕北辙。 此外,写思想评论还须注意以下两点: 1.思想评论要有及时性。 它与针对性密切相关。 及时,评论的针对性就更强。 所以,思想评论要针对现实,下及时雨,当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要作出判断,不要放马后炮,做事后诸葛。 2.评论要实事求是。 思想评论,要就事论理,实事求是,不能乱扣帽子,无限上纲。 写文艺评论须注意以下几点: 1.精读原作。 首先必须认真阅读原作,这样才可以取得对原作主要思想、艺术形象、艺术技 巧等的评论权。 其次还要阅读序跋、注释,查阅有关资料。 为了使自己的评论能中肯,必要时还应参阅现有的其他人的评论,聊作构思时的参考。 2.实话实说。 有好说好,有坏说坏,肯定否定,孰褒孰贬,都要恰如其分。 3.不落俗套。 文艺评论贵在有新意,不要陈词滥调。 对于文艺作品,要注意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评论分析,力求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 4.看重艺术分析。 文艺作品包括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 而思想内容又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往往要从它的表现形式入手。 因此,对作品的艺术分析,是文艺评论的重要方面。 怎样进行艺术分析呢? (1)分析艺术构思。 把握作品的艺术构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是怎样提炼主题、怎样寻求完美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主题的情况,使我们对作品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当然,有时也可以分析作品中某一局部的艺术构思,特别是诗歌和散文,它们都以较凝练的形式表达深挚的思想感情,所以常常可以从一字一句中看出作者的艺术匠心,看出这一字一句在表现作者思想感情上所独具的思想意义和美学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 我们在评论时,必须着重抓住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对形象的分析来对作品 进行思想和艺术的分析。 形象都是具体的,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 作者在塑造每个形象时,也都具有独特的创作和构思的方式。 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必须抓住人物形象个性化特征,通过有血有肉的具体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时代精神和教育意义。 初学写文学评论,要抓住人物形象个性化的特征,主要是抓住人物的言行,因为作品中的人物言行,无不是他整个性格的具体表现。 (3)分析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寓意深远、富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历年高考题常考查对诗歌、散文意境的把握。 (4)分析作品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借助语言来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语言,也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 分析语言要求具体细致,不笼统,不抽象,使人一读便知作品语言的特点。 同学们写作评论时,往往分不清评论与读后感的区别,每每把评论写成读后感,这一点当引起注意。 读后感与评论虽然同属于议论文,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读后感重在“感”,涉及作者的感受、受到的教育、得到的启示;而评论的重点在“评”,即从具体事件中阐发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给读者以启发和教育 。

读后感的突出特点即“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感”因“读”而来,所以首先得在“读”上下功夫,读后感的写法。第一步就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融会贯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语言文字表达上的特点。一般说来,文案中国我们可以从读懂词句了解内容入手,进而理解文章的难点、疑点,掌握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还可以把文中的内容同历史的经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认真思索广泛联想。这样,读书的感受才会丰富,才会深入具体,从而为写好读后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切记:认真、仔细地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读是感”的基础,写“感”不能离开原文的内容,更不能从头至尾没有对原文的简要介绍。如果不这样做,“读”和“感”就脱节了,“感”便成了无源之水。是不正确的。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但要记住:“感”是文章主体,因此行文过程中内容安排上要注意“读”和“感”的比例。课文内容引用不要太长、太细,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一定要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还要写得具体,这样才能让人信服。要抓住体会最深的一两点,任何一篇文章,读完后受到的触动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选择,面面俱到,泛泛的谈,那就根本什么也说不清楚,所以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千万不能“感”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那么如何选择感受的角度呢?注意以下两点:1、选择你能发掘出深度的角度来写,不可勉为其难。2、感受点要有新意,切忌千人一面,所以写作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文章实质,紧扣原文中心同时从不同角度去想,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启发。例如:《孙权劝学》一课,我们可以从吕蒙接受别人的意见角度来写,也可以从孙权善于劝说引导来谈,也可从学习的内因外因、鲁肃重学识等角度来写。5、读后感应力求入情入理、新鲜、活泼。有些同学写读后感或是板着面孔议论一番,或是痛心疾首自责一番,前者往往流于枯燥,后者则不大自然。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言必由衷”,“情动于中而发于辞”,只有深受启发,确有所得,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所谓“联”就是联系,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要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要略写但却不要不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有可读性、有价值。由原文推而广之,使原文的内容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自己对原文的体会也会更深刻。可以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现实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实际,这一点是读后感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界限。当然,联系实际并不是漫无边际地去联系,而也必须如写议论文那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有的放矢,决不能泛泛而谈,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要自然,要和情和理。联系实际要注意以下几点:(1)、联系自己个人生活,不要写成自己某项成绩的汇报,也不要写成检讨书。(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说假话、大话、空话、。这样才能不空洞,才能言中有物,深中肯綮。(3)、联系实际时还要力争情理真切。情真才能感人;理切才有力量。切不可言不由衷,胡编乱造。(4)联系实际时,联想要丰富。多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各个领域的突出表现的人和事,多选择新近发生的新人新事,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

阅读红色刊物读后感1500字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抚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持着你的岗位?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美丽?我想问你,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题记雷锋——一个曾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等诸位名人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传奇人物。雷锋——一个人人皆知,人人向他学习的神话般的人物。雷锋——生命已不再,但精神却永存的伟人。而这样的一个人,自然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自打雷锋一生下来,厄运就缠上了他。家里没有温暖的炉火,没有香甜的乳汁,更没有大碗大碗的红烧肉。唯有的,只有那寒冷和饥饿。后来,爸爸被日本鬼子打死,妈妈被地主恶霸逼死,哥哥被资本家残害致死,弟弟贫病交加冻饿而死。小小年纪就受这样打击的他不但没有轻生的念头,反而会化悲伤为力量,全心全意为革命为人民服务,他心中沸腾的满腔热血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熄灭的。记的最深的便是那次外出活动,天上突然乌云滚滚,豆大的雨点下有千斤重般,像箭一般射下来,重重地砸在人的身上。负责打队旗的雷锋吧衣服脱下来,将队旗和红领巾包起来,自己光着小脊梁任凭风吹雨打。同学说他傻,将队旗和红领巾洗下不就行了吗?可他却郑重地说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和队旗一样,都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咱应该格外珍惜。”而这一句话,却深深地感动了那位同学,从此他也像雷锋一样,给于红领巾与队旗至高的尊重与崇敬。雷锋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周围的人们;雷锋总是这样,一心一意为着人民为着世界。看到雷锋这样,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学校门口那壮观的一面——每到中午,人山人海便涌入学校对面的小店买午饭,由于人过多,因此只能站着吃,人与人之间距离远则50公分,近则30公分,那个场面真让我不禁想到“百万雪师逼江而下”。而这样多的人,造成的危害也是及其巨大的。等人一走,那长长的街道上留下的竟是塑料杯、一次性饭盒、塑料袋、木棒、易拉罐……放眼望去,整个一条街似乎被朦朦胧盖上一层白色的面纱。说真的,要不是我亲眼目睹,我真不会相信这种奇观竟然会出现在我的眼前,而且还是反反复复,日复一日地出现。我们对世界做了些什么呢?污染罢了,糟蹋罢了。和雷锋比起来,我们又是如何呢?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可我们却为了自己一时的图方便,造成土质污染、空气污染,因而加深了温室效应,对地球对人们极大的伤害!我们虽然碰不上战争时代,碰不到民不聊天,不能为国家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但我想,只要我们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灯,那也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吧!只要把这一件件小地不能再小的事情做好,我们也就问心无愧了,我们就是伟人,就是英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 索引序列
  • 《刊物》读后感
  • 阅读红色刊物读后感
  • 博物馆期刊读后感
  • 刊物读后感怎么写
  • 阅读红色刊物读后感15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