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出一吨精煤大约需用2公斤浮选剂。煤泥处理一般是吨煤泥水(含煤泥量在3%左右)需用絮凝剂40克左右。这些都是一般情况下,要是2般情况的话就不一样了。你明白的。
一般使用量为干煤总量的5‰-8‰,即每吨干煤用浮选起泡剂为。煤泥起泡剂浮选时使矿浆产生气泡的药剂浮选时使矿浆产生气泡的药剂,称为煤泥起泡剂(frothers)。一般均为表面活性剂。浮选药剂的正确添加取决于四个方面:一、药剂的种类 二、添加顺序 三、添加量 四、添加地点和方式。中文名煤泥起泡剂外文名无主要依赖于充气搅装置,一般均为表面活性剂简介浮选浮选药剂TA说简介浮选矿浆中气泡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浮选设备中各种类型的充气搅装置,以及向矿浆中添加适量的起泡剂(frothers)。起泡剂一般均为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由非极性的亲油(疏水)基团和极性的亲水(疏油)基团构成,形成既有亲水性又有亲油型的所谓的“双亲结构”分子。亲油基可以是脂肪族烃基、脂环族烃基和芳香族烃基或带O、N等原子的脂肪族烃基、脂环族烃基和芳香族烃基;亲水基一般为羧酸基、烃基、磺酸基、硫酸基、膦酸基、氨基、腈基、硫醇基、卤基、醚基等。浮选浮选简介利用矿物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选别矿物颗粒的过程,称作浮选。几乎所有的矿石都可用浮选分选。如金矿、银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辉铜矿、辉钼矿、镍黄铁矿等硫化矿物,孔雀石、白铅矿、菱锌矿、异极矿和赤铁矿、锡石、黑钨矿、钛铁矿、绿柱石、锂辉石以及稀土金属矿物、铀矿等氧化矿物的选别。石墨、硫黄、金刚石、石英、云母、长石等非金属矿物和硅酸盐矿物及萤石、磷灰石、重晶石等非金属盐类矿物和钾盐、岩盐等可溶性盐类矿物的选别。浮选的另一重要用途是降低细粒煤中的灰分和从煤中脱除细粒硫铁矿。全世界每年经浮选处理的矿石和物料有数十亿吨。大型选矿厂每天处理矿石达十万吨。浮选的生产指标和设备效率均较高,选别硫化矿石回收率在90%以上,精矿品位可接近纯矿物的理论品位。用浮选处理多金属共生矿物,如从铜、铅、锌等多金属矿矿石中可分离出铜、铅、锌和硫铁矿等多种精矿,且能得到很高的选别指标。浮选工艺浮选适于处理细粒及微细粒物料,用其他选矿方法难以回收小于10μm 的微细矿粒,也能用浮选法处理。一些专门处理极细粒的浮选技术,可回收的粒度下限更低,超细浮选和离子浮选技术能回收从胶体颗粒到呈分子、离子状态的各类物质。浮选还可选别火法冶金的中间产品,挥发物及炉渣中的有用成分,处理湿法冶金浸出渣和置换的沉淀产物,回收化工产品(如纸浆,表面活性物质等)以及废水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浮选工艺各种浮选工艺的理论基础大体相同,即矿粒因自身表面的疏水特性或经浮选药剂作用后获得的疏水(亲气或油)特性,可在液-气或水-油界面发生聚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泡沫浮选法。矿石经破碎与磨碎使各种矿物解离成单体颗粒,并使颗粒大小符合浮选工艺要求。向磨矿后的矿浆加入各种浮选药剂并搅拌调和,使与矿物颗粒作用,以扩大不同矿物颗粒间的可浮性差别。调好的矿浆送入浮选槽,搅拌充气。矿浆中的矿粒与气泡接触、碰撞,可浮性好的矿粒选择性地粘附于气泡并被携带上升成为气-液-固三相组成的矿化泡沫层,经机械刮取或从矿浆面溢出,再脱水、干燥成精矿产品。不能浮起的脉石等矿物颗粒,随矿浆从浮选槽底部作为尾矿产品排出,图1为泡沫浮选过程示意图。有时,将无用矿物颗粒浮出,有用矿物颗粒留在矿浆中,称为反浮选,如从铁矿石中浮出石英等。常规泡沫浮选适于选别至5μm的矿粒,具体的粒限视矿种而定。当入选的粒度小于5μm 时需采用特殊的浮选方法。如絮凝-浮选是用絮凝剂使细粒的有用矿物絮凝成较大颗粒,脱出脉石细泥后再浮去粗粒脉石。载体浮选是用粒度适于浮选的矿粒作载体,使微细矿粒粘附于载体表面并随之上浮分选。还有用油类使细矿粒团聚进行浮选的油团聚浮选和乳化浮选;以及利用高温化学反应使矿石中金属矿物转化为金属后再浮选的离析浮选等。用泡沫浮选回收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时,先用化学方法将其沉淀或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然后再浮选沉淀物或树脂颗粒。处理呈分子、离子及胶体大小的物料,采用浮沫分离。其特点是利用某些物料的疏水性,缓慢搅拌及少量充气,使成浮沫聚集于水面上刮出。如从水中回收油脂、蛋白质、纸浆以及化工产品等。离子浮选是在能与离子发生沉淀或络合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使反应生成物进入浮沫,完成分选。无泡沫浮选是使浮选物料在水-气、有机液-水、水-油界面(或表面)萃取聚集后分离。例如早期使用的薄膜浮选,全油浮选;正在发展中的液-液萃取浮选等。油球团筛分是用油将已疏水化了的有用矿物颗粒形成选择性球团后,再行筛分。浮选所需的气泡最早由煮沸矿浆或化学反应产生;目前常用机械搅拌以吸入空气或导入压缩空气起泡,还有减压或加压后再减压起泡以及电解起泡等。与浮选效果有关的因素很多,除矿石性质外以浮选药剂,浮选机和浮选流程最为重要。浮选机是浮选工艺的主要设备。由单槽或多槽串联组成,浮选中矿浆的搅拌充气,气泡与矿粒的粘附,气泡上升并形成泡沫层被刮出或溢流出等过程,都在浮选槽内进行。按搅拌和充气方式的不同,可分 5种:①机械搅拌式。搅拌和充气都由机械搅拌器实现。有离心叶轮、星形转子和棒形转子等类型。搅拌器在浮选槽内高速旋转,驱动矿浆流动,在叶轮腔内产生负压而吸入空气。②充气机械搅拌式。除机械搅拌外,再向浮选槽中充入低压空气。③充气式。靠压入空气进行搅拌并产生气泡,如浮选柱和泡沫分离装置等。④气体析出式。用降低压力方法或先加压后降至常压的方法,使矿浆中溶解的空气析出,形成微泡。⑤压力溶气式。利用高压将充入的空气预溶于水,然后在常压下于浮选槽内析出,形成大量微泡。浮选流程包括磨矿,分级,调浆及浮选的粗选、精选、扫选作业。有一段磨浮流程;分段磨矿-浮选的阶段磨浮流程;精矿或中矿再磨再选流程。浮选产出粗精矿的作业称粗选;粗精矿再选作业称精选;尾矿再选作业称扫选。回收矿石中多种有用矿物时,不同矿物先后浮选的流程称优先浮选或选择浮选;先将有用矿物全部浮出后再行分离的流程,称混合-分离浮选。工业生产时必须针对矿石的性质和对产品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药方和浮选流程。铜矿浮选 硫化铜矿物常用黄药(捕收剂),松醇油(起泡剂)和石灰(调整剂)等药剂处理后浮选,以与脉石及共生的硫化铁矿物分离。大多采用优先浮选。氧化铜矿一般用硫化钠活化后再加黄药浮选,或直接用脂肪酸作捕收剂浮选。铅锌矿浮选 采用优先浮选流程时,用硫酸锌、氰化物抑制闪锌矿,用黄药浮选方铅矿;然后用硫酸铜活化并再加黄药浮选闪锌矿。采用混合浮选流程时,先用黄药将铅、锌矿物一并浮出;再对混合精矿用硫酸锌、氰化物抑制锌矿物,浮出铅矿物。现在许多选矿厂采用亚硫酸及其盐类代替氰化物。铁矿浮选 常用油酸、塔尔油、氧化石蜡皂或石油磺酸盐为捕收剂(兼起泡剂),浮选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称铁矿正浮洗;或用阳离子胺类捕收剂浮选石英,或用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经钙离子活化的石英,称铁矿反浮选。可用絮凝-脱泥-反浮选工艺处理细粒浸染铁矿石。钨、锡矿泥浮选 对含有黑钨矿或锡石的细泥,用油酸或甲苯胂酸或苯乙烯磷酸作捕收剂,用水玻璃作脉石抑制剂浮选回收。有时还需用硝酸铅等作活化剂。萤石及磷灰石浮选 常用油酸或氧化石蜡皂或塔尔油作捕收剂,用水玻璃、栲胶、磺化粗菲等作脉石抑制剂进行浮选。煤泥和石墨浮选 一般用醇类作起泡剂,用煤油等中性油作捕收剂浮选。发展趋势由于需浮选处理的矿石中的有用成分含量越来越低,浸染粒度越来越细,成分越来越复杂难选,同时,浮选领域不断扩大,包括其他选矿方法难于奏效的细泥物料的处理,老选矿厂尾矿的再处理,各种废旧金属材料的回收以及各种废料的处理、利用,以及污水的净化等。因此必须:①继续发展新的浮选工艺和大型高效的浮选设备;②研究作用力强,选择性好,用量少,无毒或毒性小的浮选药剂;③研究浮选数学模型以及过程的自动控制,使过程最佳化,达到最好的分选效果,以提高经济效益;④进一步从矿物工艺学、化学、物理学、表面化学、流体动力学、概率统计等方面深入研究浮选机理,以指导浮选生产实践,进一步发展浮选理论体系。浮选药剂浮选时使用各种药剂来调节浮选物料和浮选介质的物理化学特性,以扩大浮选物料间的疏水-亲水性(即可浮性)差别,提高浮选效率。常用的浮选药剂分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三大类。捕收剂 自然界中除煤、石墨、硫黄、滑石和辉钼矿等矿物颗粒表面疏水,具有天然可浮性外,大多数矿物颗粒的表面是亲水的。为改善可浮性,需添加使矿物颗粒疏水的捕收剂,即极性捕收剂和非极性捕收剂。极性捕收剂由能与矿物颗粒表面发生作用的极性基团和起疏水作用的非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当这类捕收剂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时,其分子或离子呈定向排列,极性基团朝向矿物颗粒表面,非极性基团朝外形成疏水膜,使矿粒具有可浮性(图2)。选别铜、铅、锌、铁、镍与锑等硫化矿物时,常用各种有机硫代化合物作为捕收剂。具代表性的是:①烷基(乙、丙、丁、戊基等)二硫代碳酸钠(或钾),如CH3CH2OCSSNa,又称黄原酸盐,俗称黄药;②烷基二硫代磷酸或其盐类,如(RO)2PSSH,式中R为烷基,俗称黑药。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以及黄药的酯类衍生物等,也是硫化矿物常用的捕收剂。非硫化矿物捕收剂多为各种有机含氧酸及其盐类,如脂肪酸及其皂类(常用的有油酸、塔尔油、氧化石蜡皂)以及烃基磺酸钠等。用于浮选铁矿石、磷灰石及萤石等。浮选钨、锡矿泥时,则用甲苯胂酸、苯乙烯磷酸等捕收剂。以上药剂均为离子型化合物,有效部分为阴离子,称阴离子捕收剂。常用的阳离子捕收剂有脂肪胺及醚胺,用于氧化锌矿及硅酸盐等矿物的浮选。非离子型极性捕收剂的分子不解离,如含硫酯类,非极性捕收剂为烃油(也称中性油),如煤油、柴油等,用于天然可浮性矿物如石墨、辉钼矿及煤的浮选;与极性捕收剂共用,可进一步增大矿物颗粒的疏水性。起泡剂 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分子,定向吸附于水-空气界面,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使充入水中的空气易于弥散成气泡,并产生稳定的泡沫。起泡剂与捕收剂有联合作用,共同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促进矿物上浮。常用的起泡剂有松醇油(中国俗称二号油)、甲酚酸、混合脂肪醇、异构的己醇或辛醇、醚醇类以及各种酯类等。调整剂按用途不同分:①pH值调整剂。通过调节矿浆酸碱度,控制矿物表面特性、矿浆化学组成以及各种药剂的作用条件,改善浮选效果。常用的有石灰、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等。②活化剂。能增强矿物同捕收剂的作用能力,使难浮矿物受到活化而被浮起。如用硫酸铜处理难于同黄药作用的闪锌矿,在矿物表面形成硫化铜覆盖薄膜,能被捕收浮选;或用硫化钠活化铅、铜氧化矿后,再用黄药浮选等。③抑制剂。提高矿物亲水性或阻止矿物同捕收剂作用,使其可浮性受到抑制。如用石灰抑制黄铁矿,用硫酸锌及氰化物抑制闪锌矿,用水玻璃抑制硅酸盐脉石等。利用淀粉,栲胶(单宁)等有机物作抑制剂,可使多种矿物浮选分离。④絮凝剂。使矿物细颗粒聚集成较大颗粒,以加快其在水中的沉降速度;利用选择性絮凝可进行絮凝-脱泥及絮凝-浮选。常用的絮凝剂有聚丙烯酰胺和淀粉等。⑤分散剂。阻止细矿粒聚集,使之处于单体分散状态,作用与絮凝剂相反,常用的有水玻璃、磷酸盐等。浮选药剂的用量随药剂种类、矿石性质、浮选条件及流程特点等因素而变化。一般每吨矿石只用几克、数十克至数百克,也有多至数千克的。浮选药剂如何正确添加浮选药剂的正确添加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药剂的种类 二、添加顺序 三、添加量 四、添加地点和方式原则上说这四种方法的问题均须通过浮选实验研究来确定。如果笼统地讲,浮选药剂分为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抑制剂等。一般的情况下,先加调整剂,再加抑制剂和起泡剂、捕收剂。捕收剂用于捕收目的矿物,起泡剂用于产生能浮起矿物的泡沫层,调整剂用于调整矿浆的酸碱度,活化剂用于活化目的矿物,增强其可浮性。抑制剂则是用来抑制矿浆中某些不希望浮起的矿物。添加量一般需试验确定,有经验的选矿专业人士及好的浮选工能确定出大致的用量范围。(不含特殊情况)添加地点及添加方式:调整剂,抑制剂和部分捕收剂(如煤油)加在球磨机中以便尽早的造成一个适宜的浮选环境。捕收剂和起泡剂多加在浮选第一搅拌桶中。如果浮选作业有两个搅拌桶,则应在第一个搅拌桶中加活化剂,而第二搅拌桶中加捕收剂和起泡剂。(如锌浮选作业)药剂的添加方式:水溶性的药剂如黄药、白药、胺黑药、水玻璃、碳酸钠、硫酸铜、硫化钠等均配成水溶液添加(浓度2%—10%不等)不溶药剂有些可直接滴加如2#油以及31号黑药、油酸等。有些须事先用溶剂溶解。再配成水溶液添加,如胺类捕收剂。石灰可配成石灰乳,添加,也可直接以干粉型式加入球磨及搅拌桶中,通常捕收剂、起泡剂、搅拌1—2分钟即可。而有些药剂,需要长时间搅拌,如铜铅分离时用于抑制铅的重铬酸钾。常用浮选药剂的种类与市场价格:(因调整剂与抑制剂用量均较少,且有些矿质无需添加,因此,浮选药剂成本主要指捕收剂与起泡剂的用量成本)煤泥浮选起泡剂(S-104)性能介绍:S-104煤泥浮选起泡剂是专业用于煤泥浮选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复合型起泡剂,表面活性剂在气-水界面吸附能力大,而在煤炭表面不发生或很少发生吸附,能大大地降低表面张力,增大了空气在煤浆中的弥散,改变气泡在煤浆中的大小和运动状态,降低向矿浆中充气搅拌的动力消耗,并能在矿浆面上形成浮选需要的泡沫层。该起泡剂泡沫丰富而稳定,精煤收率高,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属绿色环保型产品。使用量根据具体煤质而定,一般使用量为干煤总量的5‰-8‰,即每吨干煤用浮选起泡剂为。技术指标如下:名称 煤泥浮选起泡剂型号 s-104外观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密度 ~ g/cm起泡能力(ml) ≥450泡沫半衰期(min) ≥250精煤产 ≥80%精煤灰分 ≤10%尾煤灰分 ≥40%
总起来看,对木霉菌的制剂加工研究较少,木霉菌的大量培养技术尚处于模仿阶段,一般采用液体或半固体生产方法,以得到大量的菌丝、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杨合同等,1999b)。基于活跃的菌丝比分生孢子更为有效的假设,Lewis等(1989)发展了两种制剂与相应的使用技术。其中一种是,先将麦麸用水打湿,灭菌后接种木霉菌,培养2~3d(而非传统的2~3周),这种制剂可使生防菌在土壤中迅速生长,杀死或钝化土壤中的病原菌,试验证实,菌剂对于,和引起的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另一种方式中,含有麦麸的蛭石作为培养基使用,接种木霉菌后任其生长,然后予以干燥。这种菌剂至少可存放24周不失效,使用前,用稀酸稀释,培养2d使菌丝呈现活跃生长状态,然后施于土壤中,对引起的甜菜和棉花立枯病有效,这种制剂的形式与加工方法的优点在于储存和活化过程不必保持无菌条件,但使用不方便,储存期短是其弱点。
为了更好地延长储存期,增加使用的方便性和有效性,需要对木霉剂型进行研究,确定其制备工艺。目前,木霉菌制剂剂型主要有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油悬浮剂、水悬浮剂和微胶囊剂。
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是用微生物繁殖体、惰性填料和湿润剂、分散剂等助剂(达到一定粉粒细度),按比例经充分混合后的剂型。加到水中后能被水湿润、分散,形成悬浮液,可喷洒施用。
助剂、载体筛选见下节“助剂与贮存因素”部分。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的组成如下:一定量木霉菌分生孢子、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散剂和保护剂(如甲基纤维素、糊精、十二烷基硫酸钠、黄原胶和黄腐酸钠)等、载体(如高岭土、膨润土、麦饭石)等,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添加至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即可。目前,木霉菌制剂大多采用该剂型。
水分散颗粒剂
水分散颗粒剂由微生物繁殖体、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助剂和填料组成,其制备方法参照化学农药制备方式,同时考虑木霉菌的特点,制备该制剂主要采取将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通过物理方法将其粉碎至一定细度,然后与木霉菌混合均匀,经流化床造粒干燥而成,粒度~。
油悬浮剂
油悬浮剂是由微生物繁殖体与适宜的助剂制成的稳定的非水悬浮剂。Mujtaba(2011)研究了菜籽油-甘油油剂、甘油制剂、石蜡油-豆油制剂、石蜡油-印楝油制剂对孢子的影响,表明分别在石蜡油和印楝油中保存较好,存活率达到70%以上;仅豆油或豆油-石蜡油制剂120 d后孢子保存率达到35%以上;6个月后,孢子存活率最高的是菜籽油-甘油制剂,其次是甘油制剂;12个月后只有菜籽油-甘油制剂孢子存活率达到10%,其次是石蜡油制剂。
水悬浮剂
水悬浮剂是在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结构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防腐剂、酸碱调节剂等)作用下,将不溶于水的微生物繁殖体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稳定的水分散体系。化学农药式的制备方式不适合微生物源农药。对于微生物源活体制剂,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水包油式的微囊,然后分散于水中,制成水悬浮剂是木霉菌水悬浮剂的发展方向。
微胶囊制剂
微胶囊技术是利用一种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把分散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覆使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微胶囊粒径一般为2~1000μm。被包覆物通过密闭的或半透性的壁膜将目的物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从而达到保护和稳定芯材、屏蔽气味或颜色、控制释放芯材等目的,成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适合微生物活体的微胶囊壁材主要有褐藻酸钠、多孔淀粉等,固化剂采用氯化钙、壳聚糖、阿拉伯胶等,填充物主要有玉米蛋白粉、糊精等,保护剂主要有脱脂奶粉、味精、甘油等。干燥方法主要有喷雾干燥法、流化床干燥法等。
悬浮剂是农药原药和载体及分散剂混合,利用湿法进行超微粉碎而成的粘稠可流动的悬浮体。是由不溶或微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借助某些助剂,通过超微粉碎比较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形成一种颗粒细小的高悬浮、能流动的稳定的液固态体系。悬浮剂通常是由有效成份、分散剂、增稠剂、抗沉淀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水等组成。
失效。微囊悬浮剂是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或囊膜,通过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将农药活性物质(囊芯)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具有半渗透性囊膜的微型胶囊,并将它们以一定的浓度稳定地分散、悬浮在作为连续相的水中,喷雾会导致悬浮性消失,从而不能使用。
微胶囊剂(capsule suspension,CS或microcapsuls MC)。是一种新剂型,属于缓释剂,是缓慢释放有效成分的剂型,即将有效成分(芯粒)内包在囊壁物质中所得到的球体剂型。.悬浮乳剂(suspension emulsion,SE)。将固体原药和液体原药制成混合制剂,以水为介质,制成悬浮乳剂。它兼具悬浮剂或农乳剂的优点,打破了只以固体或液体原药配置的单一剂型,实现了固液体原药同时存在的混合剂型。
类似于在溶剂里加入很多类似于感冒胶囊一样的颗粒,这些颗粒极其微小,胶囊中放置活性成分
1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2
.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
.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
.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
.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的研究
6
.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
.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研究进展
8
.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
2
抑制剂研究进展
9
.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
.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
.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
.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
.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15
.
2011
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
.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
.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
.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21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2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23
.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24
.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5
.某医院调查报告
26
.某药厂调查报告
27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28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9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0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1
.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32
.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33
.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34
.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
35
.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36
.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
楼主大大要符合自己的内容啊
学术论文题目是论文语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知识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药学类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新医改形势下的国家基本药物政策
2、新医改之药事服务费的探讨
3、国家药物政策与合理用药的探讨
4、浅析质量授权人制度的建立
5、对药品GMP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6、药品安全问责时代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7、试论我国药品召回制度存的问题及对策
8、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
9、我国网上药店的现状调查
10、浅谈我国虚假药品广告的监管对策
11、我国药品广告现状分析
12、药品安全风险与对策研究
13、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4、对我国过期回收药品立法的研究与探讨
15、对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的分析与探讨
16、我国执业药师管理现状分析
17、试论新形势下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18、医院药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19、浅谈医药分业—医院药房社会化的探讨
20、我国医院药房托管的可行性分析
1.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2. ****医药企业营销实务中的4PS组合运用
3. ****医药企业产品策略分析
4. ****医药企业价格策略分析
5. ****医药企业渠道策略分析
6. ****医药企业广告策略分析
7. ****医药企业公共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8. ******医药新产品市场定位分析
9. ******公司医药代表的管理
10. ****新医改背景下医药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11. ****农村医药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12. ****传统医药保健品企业的直销分析
13. ******医药商品的“绿色营销”。
14. ****医药企业物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5.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探析
16. ****平价药店的价格策略分析
17. ****药品品牌管理
18. ****地区医药企业营销人员现状调查
19. ****医药企业的营销战略选择
1. 抗菌药合理使用
2.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现状研究
3. 药品的广告管理
4. 药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5. 药物不良反应
6. 药物相互作用
7. 中西药合用的优缺点
8. 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物节律
9. 药物依赖性
10. 药物代谢酶在药物合用中的作用
11. 给药方式与药物疗效
12.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3. 谈谈你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14.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15.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良反应调查
16.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17.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8.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9. 常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20. 急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21. 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22.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关于药学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地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科技竞争力实证研究;
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研究;
N6-烷基-2-烷氧基腺苷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凝集活性;
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还脑益聪方”的药学工艺研究及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分离;
莪术油微乳制剂的药学研究;
磺胺1,2,3-唑类新化合物设计合成与抗微生物活性研究;
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注册管理研究;
聊城市人民医院药品采购流程再造研究;
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人参花生药学及炮制配伍研究;
黄连、枳实药对的配伍研究;
灰兜巴提取物及其制剂的研究;
毛茛化学成分HPLC、UPLC/Q-TOF-MS分析;
石松生物碱(-)-8-Deoxyserratinine的全合成;
大马勃生药学及发酵工艺学的研究;
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及临床药师地位的研究;
立血康软胶囊的`药学研究;
刺五加冠心宁胶囊药效学研究;
独行菜生药学研究及利尿部位初步筛选;
疮疡消炎软膏的药学研究清热头痛软胶囊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氢键复合物光化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L-4-氟苯丙氨酸等6种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学作用研究;
复方连萸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药学资源的社会需求与合理配置研究;
“肝毒清滴丸”的药学研究;
纳米药物安全性的法律管制;
吴藿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
复方抗焦虑胶囊的药学研究;
聚乙二醇化硝基咪唑的合成、羰基锝标记与生物分布研究;
基于果林间种模式的南板蓝(马蓝)栽培研究;
Pd/SiO_2催化还原N-芳烷基化硝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
构建放心药店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
县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风险防范研究;
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对照研究;
新型苯甲酰胺类HDA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复方马蹄香抗焦虑胶囊药效学研究及机制探讨;
中葡药学石蚕类药物的研究;
地鳖虫纤溶活性先导蛋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作用机制研究;
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药学研究。
中药学论文选题依循“系统中药学”思想,创新中药教育理念。
中医药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中医药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
2、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征求意见稿)。
3、循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
4、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研究进展。
5、中医药抗体力性疲劳的整体思辨与应用前景。
6、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优势。
7、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探讨。
8、中医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综述与评析。
9、关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考。
10、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11、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文章的质量评价。
12、中医药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3、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质量控制。
14、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15、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药研究思路。
16、《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四时。
17、《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运数。
18、中医药研究中有关自由基研究近况。
19、《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证验。
20、《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意识。
在中药学 毕业 论文中,题目是 文章 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简炼,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 报告 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 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 15. 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16.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17. 扫描电镜应用于 植物类 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1.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2.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4.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