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3

粉恋桃心
首页 > 毕业论文 > 季羡林写毕业论文怎么样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脂肪君绝缘体

已采纳

第一个是他们所写内容有所不同,因此准备的时间不一样是很正常的;第二个是两个人侧重点不同;第三是两个人的志向并不相同。当时季羡林专心于学术研究,乔冠华希望归国重新开始。两位之间并没有什么好比较的,在各自努力的方面都有所成就。

171 评论

吃了个肚歪

在我更新了《李笑来:把「坚持」这个字眼从自己的字典中拿掉,你才有可能成事》这篇文章后,有朋友告诉我,她羡慕极了我现在的状态——做着喜欢的事情,还能赚钱,朝着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我喜欢阅读和写作是真的,可写作并没有如你所想的那般轻松自在,灵感和素材不会自动出现在头脑中,不管你有多喜欢一件事,只要让你长期坚持做这件事,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区别在于你是否真正享受这种做事的状态。

刚开始写作时,我也经常会有思绪枯竭,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的时候,你要问我会不会觉得痛苦,老实讲,其实会有一点。

我痛苦的点在于,任凭自己挖空心思,看了很多相关素材,依然脑袋空空,对于写文章没有任何构想和思路,眼看夜色渐浓,万籁俱寂,窗外的灯火一点点熄灭,内心的焦灼感愈发强烈。

后来,我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偶然一次,我在阅读《季羡林谈人生》中,看到季羡林讲到自己在德国求学时的一件事,很受启发。

季羡林先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导师要求论文中所有引用的书籍、报刊和杂志都必须仔细核对,不能发生任何一点错误,这一点让季老烦恼不已,因为论文里涉及的引用材料实在太多了,再从图书馆借用一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后来,季老发现,导师的要求与德国出版书籍举世闻名的错误率低有很大关系,错误率低并非因为德国人天资聪颖,而是因为他们在出版之前,会再三认真核对校样,确保无误之后才会出版。

这跟梁思成曾说过的「 要做笨人,下笨功夫 」如出一辙。

这极大地启发了我,我知道自己如果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就不能怕走冤枉路,不能幻想通过向某个大神学习就能走捷径,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地下笨功夫,把基本功练扎实。

于是我从19年初刚开始每月只能写两三篇文章开始,逐渐提高阅读量,在生活中不断累积各种文章素材,不断地提升输入和输出能力,终于在5月份能够每月写到10篇文章。

这件事让我突然明白了人的潜力有多大,不妄想走捷径,敢于下笨功夫,真的能带来很大的改变和惊喜。

有些时候,不是你做不了,而是你在无意识中给了自己做不了的心理暗示,于是你的潜意识开始了拖延的把戏 ——你有很多追剧的时间,有很多刷手机朋友圈的时间,还会看很多短视频。

但只要开始做正事,你的潜意识就会告诉你「哎,那个太难了,我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还是 娱乐 一下吧」,结果导致你始终没有时间做那件对你重要的事情。

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其实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时,并开始专注做那件对你重要的事情,你就能形成做那件事的肌肉记忆和神经反射。

比如说写作,当我持续一年每个月更新10篇文章之后,10篇文章对我而言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持续的、大量的写作练习让我的肌肉形成了记忆,同时大脑里的相关神经元也建立起了通道和条件反射,每当我决心写文章的时候,这套系统就会开始起作用,让我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写完一篇优质文章。

而当你尝到成事的甜处,你就再也不愿意回到当初那种混沌、无序的生活中。写作已然成为我的生活习惯,在我不写作的时候,大脑也会自动搜索写作素材,将可能的选题和素材记录下来,让我成为自律且高效的写作人。

不过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好像逐渐失去了“下笨功夫”的精神,他们日益浸泡在贩卖焦虑的各种推文中,间歇性努力,持续性颓废,总是幻想一夜暴富,却又不肯踏踏实实在某个领域好好地付出时间,不肯花费笨功夫让自己慢慢成长。

刚读了几页书,就抱怨读书无用,自己还是没任何长进,连年度总结都写不好;

明明才在一个行业呆了没几年,眼巴巴瞅着工资缓慢爬坡,赶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天天开始琢磨着要不要转行到风口行业;

明明刚毕业三四年,看到朋友圈买房买车的同学,整夜焦虑地睡不着觉,恨不得抓住最后的风口,赶紧创业,走上人生巅峰。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天资没那么高,人生中又缺乏人脉资源背景,还想过得比别人体面,不付出额外的努力和功夫,怎么能爬到高峰看到美丽的风景呢?

不管是否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你想有所成,甘于做笨人,敢于下笨功夫,就肯定能超越大多数人。

与你共勉。

豆瓣高分必读书单,这10本书能帮你提升视野和格局,强烈推荐阅读

如何快速启动潜意识,让潜意识帮你实现你想要的一切?

28岁男子不吃不睡,打50小时 游戏 后丧命,警惕大脑“激励系统”!

这4个方法让他年赚百万,每周却只工作4小时,赚钱旅行两不误

215 评论

快乐齐分享yeah

毕业论文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能不能成功毕业,对于毕业论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排时间。乔冠华和季羡林一同从清华来到德国留学,乔冠华一年半完成毕业论文,季羡林则用了6年完成,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原因?

同窗好友,不同的选择

说起季羡林,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国学大师,精通12国语言,尤其擅长研究吐火罗文,而这个文字在世界上都没有几个人懂得,明白。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求学,高中毕业后,他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而在我国外交领域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中国的外交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与世界进行交流,而乔冠华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代表人物。

乔冠华幼年的时候就非常聪明,1929年,他以优秀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当时他是那一届年龄最小的学生。

后来,他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风云人物,在外交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优秀的人总是互相吸引,乔冠华和季羡林就是这样,在外国求学的那段时间中,两人一起研讨学术,讨论知识,一同走到前进的路上。

而在他们在德国留学期间,中国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情况。

这时昔日的同窗好友开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乔冠华和很多青年一样,想着如何拯救国家,对于学习他开始放松下来。

后来,随着国内局势变化越来越严峻,乔冠华决定要回国开始自己新的篇章,为了能提早毕业,在很早的时候,他就开始准备毕业论文,1年半后,他完成毕业论文,然后回到祖国。

与此相反的是,季羡林非常认真地在研究学术。在空闲时间,他会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而对于乔冠华的做法,季羡林也有些看不惯。

因为对学术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季羡林对于自己的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视的,为了能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季羡林将自己的毕业时间延长,6年后,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

乔冠华一年半完成毕业论文是出于他的选择,季羡林也是,虽然时间不同,但是都是非常少见的,这也体现了两人超出常人的一面,而这好像也是一种预告,预告着两人会展现出不同的人生,成就更加辉煌的事业,取得更超凡的成绩。

而一个人的成功也不是随便的,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超于他人的成就,季羡林和乔冠华也是。

回国发展,成就非凡

因为在德国的时候乔冠华就开始关注中国局势的走向,在刚回国的时候,他选择进入新闻报社工作。

而在报社的这段时间中,他写出了很多意义深刻的文章,之后他在香港创立中国通讯社,1941年,随着敌人的入侵,乔冠华决定将报社迁往重庆。

因为在报社上经常发表关于时局的深刻评论,在1949年后,乔冠华成为外交顾问,开始了自己在外交部的工作,在这里,他开始学习关于外交的工作,之后他还陪同高级领导参加了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

1971年,乔冠华作为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表演讲,他的演讲获得了台下很热烈的掌声,各国媒体对他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后来,乔冠华成为外交部部长,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季羡林也回国了,之后他来到北京大学担任老师,后来,他发表了很多学术性非常强的论文,在语言研究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对于人生的选择都有自己的想法,抱着对时局的关心,青年的热情,乔冠华成为外交家,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本着对学术的热爱、认真,季羡林成为文学大家,在语言领域研究成绩斐然。

一开始,两人或多或少对于对方的选择有些不太理解,甚至因为这个原因两人产生了间隔,不过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慢慢地两人开始明白对方的选择,成为一生感情非常深厚的好友。

在做学术的这个十字路口,两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但是后来,两人都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个选择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

关于人生的选择有时候会让人非常纠结,谁都想十全十美,但是这样的选择肯定是不存在的,所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才是最好的。

家庭美满,晚年幸福

除了事业成功外,两人的家庭也是非常幸福的。

乔冠华有两段感情生活,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在工作中认识的,但不幸的是,在1970年,妻子因为脑溢血突发去世,而妻子的去世让乔冠华非常伤心。

在60岁的时候,乔冠华决定和章含之结婚,但这段婚姻遭到了孩子的反对,为了获得自己的爱情,他将孩子赶出家门,之后他表示,孩子都已经成年了,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后来两人在一起非常幸福,1983年,乔冠华因病去世,终年70岁。

和乔冠华自由恋爱不同,季羡林的婚姻是家中包办的,这个妻子陪伴季羡林走过了一生。

两人的家庭美满,晚年的生活也是非常幸福的,这也是让人非常羡慕的。

有人曾这样评论两人,乔冠华的生活是理想,季羡林的生活是现实。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权利,在选择后,我们就要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走下去,不管理想还是现实,只要生活的愉快就是最好的选择,生活在阴沟里,我们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在星空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凡事的乐趣。

生活本就一地鸡毛,何不按照适合自己的道路走下去,这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风景,收获很多的成绩,看到很多的故事,在人生的这条路上季羡林和乔冠华收获了自己的成绩,过着幸福的生活,那么你呢?

175 评论

duduzhu1986

这是因为两个人的选择不同,并且他们之间的学术研究也是不同的,所以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也不一样。

111 评论

熊猫脸脸鸭二鸭

大概了解可以看百度百科,要想深入,买几部季先生的作品不是更好吗?您说呢?季羡林先生是大语言学家,“未名四老”之一。

296 评论

相关问答

  • 季羡林说毕业论文

    那天我无意间想到这位大师,之前关于他的散文读过不少,只是后来没什么印象了。只是记得当时很崇拜他。 他的文学造诣确实对当代人影响深远,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haohao开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季羡林毕业论文删繁就简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市)。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

    很多时候会想起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季羡林的毕业论文

    清塘荷韵夹竹桃月是故乡明

    七七七绮哥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季羡林日记想到毕业论文就头痛

    说到故去的大师,我们对其大多数的印象是: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等等,但是如果你读过他的《清华园日记》就会知道,大师曾经也是一位真性情、有热血、叛逆、接地气的鲜活小

    肥航哒哒哒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季羡林毕业论文抄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

    足球大大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