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的军装梦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以下是2篇关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
绪论 8-12
1. 选题的缘起 8-9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1-12
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12-18
建构主义追根溯源 12-13
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 13-14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 14-15
建构主义学习观 14-15
建构主义知识观 15
建构主义教学观 15
建构主义对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5-18
从“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 15-16
从静态预设课程走向动态生成课程 16
从接受教育走向创新教育 16-18
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8-29
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与反思 18-20
音乐课堂缺失了“人” 18-19
音乐课堂缺失了“情” 19
音乐课堂缺失了“魂” 19-20
音乐新课程教学的特性 20-22
体验性 20-21
创造性 21
主体性 21-22
建构性 2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2-29
重定音乐教师角色 23-24
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24-25
变革音乐教学方法 25-26
转变音乐学习方式 26-27
重视音乐教学设计 27-28
完善音乐评价机制 28-29
3.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构想 29-42
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含义 29
基于建构主义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29-42
音乐问题探究策略 29-31
音乐自主活动策略 31-33
音乐对话诱导策略 33-36
音乐相册评价策略 36-39
音乐个性发展策略 39-42
4. 意义建构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42-51
正确把握好几条原则 42-45
发展性原则 42-43
主体性原则 43-44
差异性原则 44-45
适度性原则 45
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45-51
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 46-47
处理好“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关系 47-48
处理好“情境创设”与音乐教学设备运用的关系 48-49
处理好建构主义与其他教学理论的关系 49-51
结语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
绪论 7-13
一、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培养中的作用 7-10
(一) 古希腊音乐观及音乐教育 7-8
(二)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审美及审美教育观 8
(三) 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8-9
(四) 20世纪初中国学者对美育的认识 9-10
二、20世纪后半叶西方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10-13
(一) 从科学教育回归人文教育 10-11
(二) 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 11
(三) 我国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 11-13
第一章 江西省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3-16
第二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16-24
第一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 16-17
一、调查院校及对象 16-17
二、问卷设计及发放 17
第二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分析 17-24
一、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 17-19
二、课程设置 19-20
三、教学内容 20-22
四、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22-23
五、师资力量 23-24
第三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的建议 24-30
一、课时、学分安排 24
(一) 限定性选修课 24
(二) 任意性选修课 24
二、教学内容安排 24-30
(一) 音乐知识 24-25
(二) 音乐欣赏 25-26
(三) 音乐实践 26-28
(四) 特色课程 28-30
结语 30-32
参考文献 32-35
附录 35-39
致谢 39
我想说真话
试述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 摘要:本文从音乐美学角度阐述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通过对音乐的本质、音乐的核心教 育、音乐与体育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的深层剖析,挖掘音乐在当今素质教育中的深层价值。 关键词:柏拉图;音乐本质;音乐理性;核心教育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 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 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的大量著作涉及宗 教、文艺、教育、男女平权、参政等问题,尤以《理想 国》为最。本文在搜集、整理国内一些有关柏拉图文 集翻译资料之后,试图从音乐美学角度分析柏拉图 的音乐教育精髓,通过展望现代音乐教育的前景,挖 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深层价值。由于包括《理想 国》、《法律篇》、《会饮篇》、《斐利布斯篇》、《伊安篇》 等文集均以对话形式展示于世人,这给梳理其思想 脉胳带来一定的难度,限于笔者水平,本文主要从音 乐的本质、音乐的核心教育以及音乐与体育这几个 方面,来阐述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 一、音乐的本质 首先,柏拉图继承了前人(毕达哥拉斯学派)观 点“认为数乃万物之源。在自然诸原理中第一是数 理,他们见到许多事物的生成与存在,与其归之于 火,或土或水,毋宁归之于数,数值之变可以成道义, 可以成灵魂,可以成理性,可以成机会———相似地, 万物皆可以数来说明。他们又见到了音律的变化与 比例可由数来计算,———因此,他们想到自然间万物 似乎莫不可由数规范而成,数遂为自然间的第一义; 他们认为数的要素即万物的要素,而全宇宙也是一 数,并应是一个乐调或和谐”。[1]这是柏拉图认为音 乐是具有数与比例这一理性特征的思想根源。在 《斐利布斯》篇里,柏拉图就谈到“有些声音柔和而清 楚,产生一种单整的纯粹的音调,他们的美就不是相 对的,是从它们的本质来的,他们所产生的快感也是 它们所特有的”。[2]298这里的本质是指可闻音之间数 与比例的关系,这种快感指的是因数的比例关系在 心灵里产生的和谐感,是人的精神领域里必然之所 求,说明了人类“为何能从音乐中领悟到特殊的快 乐,根据‘同类相求’原则,灵魂与和谐振动产生欢乐 的共鸣”。[3]由此,柏拉图认为音乐的本质即音乐的 理性,即音乐的精神,它将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永恒 不变。从音乐自身本质特性向外拓展到心灵,再引 入教育之中,从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意义上看,我 们可以说这就奠定了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至真的 基石。 既然音乐的理性精神来自于音乐的本质,它又 如何在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呢?柏拉图对当时流行 的几种调式进行了归纳分析,继而指出多利亚调式 和佛利几亚调式是最可取的两种调式,因为“一刚一 柔能恰当地模仿人们成功与失败,节制与勇敢的声 音。”[4]卷三他把“英勇的心”与“怯懦的心”在遭到同 样的困苦却会产生不同的形象与声音,来比做表现 身心德行的好曲调。这种按心理感受与性格影响的 调式分类证明了柏拉图更看重音乐的教育功能与社 会功能,这就是ethos伦理的音乐观。①他认为所谓 好的教育就是“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 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4]如果 受到的是适当的教育,就会“对人工作品或自然物的 缺点也最敏感,对丑恶的东西会非常反感,对优美的 东西会非常赞赏,并从中自觉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 灵成长得即美且善。”[4]他把人生存的合理性与人生 活的最高目的相联系,从理想的高度去规定音乐,约 束音乐,使音乐教育成为完美人性的必由之路,可 见,柏拉图从科学音乐观沿入到了以人为主体的伦 理音乐观。 二、音乐的核心教育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里把人性分为三个成分: “最好的是理智,其次是意志,最坏的是情欲。”[2]321 根据“要约束和引导青年人走向正确道理”[2]309的教 育原则,柏拉图设立了具有阶梯式的理想化教育 途径。 以上图式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教 育所涉及的知识范畴有不同的侧重点,唯独音乐,在 整个教育阶段里贯穿始终。因为“音乐具备使人认 识节制、勇敢、宽宏、高远之类品质形象的功能,无论 该类品质形象的本体还是景象,也无论它们散在何 处,变大变小,都不会再被忽视。”[4]即“掺合着音乐 的理性,这是人一生美德的唯一内在保障,存在于拥 有美德的心灵里的。”[4]卷八由此柏拉图在以音乐为 核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确立了音乐教育为终身制 的观点。 在论述音乐教育是其它教育无可替代的对话 里,我们还可总结出柏拉图认可的三大理由:(1)音 乐具有深入心灵的力量;(2)音乐可培养敏锐的审美 判断力;(3)音乐可培养接近“善”理念的自觉性。因 而,柏拉图认为音乐是一场国民的必修课,音乐教育 从培养人的理性精神出发,达到对美的爱。那么,优 美与理智怎样才能真正融合为一呢?柏拉图赞同采 用一种快乐的学习方法:其一,对待年幼者,用“做游 戏的方法,可在游戏中充分地了解到每个儿童的天 性”,[4]卷七决不采用强迫的方法。因为“被迫进行的 学习是不能在心灵上生根的”。[4]其二,对待已具备 一些学习经验的稍长学生,“引导研究各种课程内容 相互间的联系,然后再研究与事物本质的关系,这是 能获得永久知识的唯一途径。”对比现代教育观念 中,我们亦会达成这样的共识:音乐的学习过程同样 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追求智慧,追求知识的快乐 是一个人灵魂中最真实的快乐。 三、音乐与体育 音乐与体育在现今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属于完全 不同的两种领域,两者关系仿佛隔山隔水,各统一 方。然而,在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内容中 有论述两者关系紧密相关的大段对话:“这个教育究 竟是什么呢?似乎确实很难找到比我们早已发现的 那种教育更好的了。这种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 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4]卷二其后他又认定在教育 实质上,音乐和体育主要也还是为了心灵。这里“有 两种技术———音乐和体育———服务于人的两个部 分———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是为了使爱智和 激情这两部分张驰得宜,配合适当,达到和 谐”。[4]卷三而不和谐指的是怯懦而又粗野。“那些专 搞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度粗暴,那些专搞音乐 文艺的人又不免变得过度软弱。”[4]卷三这便是没有 适当培养与训练人的天性中激情部分与爱智部分 结果导致人性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轻弱无力,萎靡不 振,要么喜怒无常、性情乖张。“那种能把音乐和体 育配合得最好的,能最为比例适当地把两者应用到 心灵上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最完善最和谐的音乐家 应该是最适当的,这比称一般仅知和弦弹琴的人为 音乐家更为适当。”[4]卷三至此,柏拉图认为以和谐为 标准,心灵的培植高于技能的训练,体育与音乐完善 结合,才能在人的思想深处指引着至真至善至美的 方向。 四、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从目前音乐教育的整体状况来看,以器乐考核 为例,每年各地区业余考级参赛的人数均为持续增 长值,国外专业参赛人员也频传佳绩。音乐在许多 人眼里就是一种高素质,高品位的代名词。然而,音 乐怎样学、音乐在教育中的真正地位与价值,一直引 起国内教育界的广泛争议。众所周知,现存的音乐 教育体制与观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普通中、小 学的音乐课多是可供自由调控,随意更换的课程;专 业学习的弊端则是知识层面过于狭窄,学生明显缺 乏创造性能力;学院派外围的业余学习或者多偏重 娱乐,或者存在着为应试、考级而突击学习,音乐兴 趣受到压制,学习动机被扭曲,种种情形都表明了音 乐学习存在功利心理,实际上已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更背离了音乐的本质。音乐教育在注重道德和社会 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方面做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 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换言之:离开了人这个主体, 音乐教育不是偏重技术就会偏重娱乐,它一旦违背 了音乐的理性精神,就无法服务于心灵的培植。 综观柏拉图三十多篇对话集,透视最著名的《理 想国》十卷,文章中那些现代人早已熟悉,甚至令人 有些疲乏的普通字眼“理性”、“精神”、“美与善的理 念”,依然闪着朴实的光芒。无论是在远隔千年的古 希腊雅典,还是处在新世纪的东方大国,在传统教育 迈向素质教育的阶段,音乐价值是否得以重新确认 和充分发挥,应受到所有从事音乐教育事业人员的 共同观注。柏拉图站在科学与伦理的音乐观上,所 确立以音乐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将会给我国音乐教 育现状带来新的启示,即:“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 于达到对美的爱”[4]卷三“而真正的爱是用节制的音 乐的精神去爱”。[4]卷三 注释: ①ethos音乐观:是指音乐内在伦理性质和特点,根 据不同的音高、调式功能而发生变化,并被认为影响 人们的性格,以至行为,因此,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 qualityofethos。(引述武汉音乐学院宋祥瑞老师音 乐美学课堂笔记) 参考文献: [1]亚里斯多德,吴寿彭译.形而上学[M].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1. [2]柏拉图,朱光潜译.文艺对话集[M].北京: . [3]杰尔伯物.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4]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6. 资料来源:
音乐毕业论文提纲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快来参考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吧!以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
关于毕业论文选题,一般学校是会分配题目到院里,再由院里分给各个导师,导师再分给学生:也有直接院里的题目分给导师再到学生。这样的弊端会有些耽误时间,特别出现有些不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
《试谈国剧京剧的艺术魅力》《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浅谈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