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好多猪
作为一名大二的“老腊肉”,对学校也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我想我能回答上这个问题。从学长学姐的口中以及自己在学校网站的了解到的,我就介绍以下几个吧。
1、刘家义,男,汉族,1956年8月出生,重庆人,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系财政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经济学博士,高级审计师。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2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唐仁健,男,汉族,1962年8月生,重庆市人,199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3、胡继之,1957年5月生,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胡继之先生,1957年5月生,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曾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编《金融衍生产品及其风险管理》一书。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办公室副科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办公室负责人,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理事会秘书长、策划总监、纪委书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曾经获“2011年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投资银行家。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谢谢!
爱漱口的袜子
西南财经大学的校友不一定局限于领域,但可能大家更关注这方面吧。
因为刚到西财一年,对金融行业未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也幻想着自己未来也能有幸被写到这个回答里。
在一个社团的读书分享会上认识了 沈元瀚 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魅力真的很吸引人。
沈老,1941年生于重庆,于1960年考入原四川财经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农经系,1985年担任四川财经学院出版社副总编。如今沈老已近耄耋之年,却仍然躬耕教学。沈老在西财开有《古典诗词的现代创作》这门课程,每次选课都会出现数百人争抢两个班120个名额的盛况。
诗之歌之,恒之持之
总角即诵诗三百 弱冠立志赴光华
翰墨流香神韵在 文章充栋书无涯
桃李但如长江鲫 门生恰似恒河沙
善养浩然纯元气 怡情自在一诗家
开篇小诗,谨此表达对沈老的崇敬之情。
沈老的父亲沈重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解放前是国民党的立法委员,解放后便进入四川省文史馆,是成都市第二届人大代表。而沈老的母亲曾就读于华西大学英国文学专业,学识渊博。沈老一家有如此丰厚的学识背景,自然也就比同龄的其他孩子更早接触到文学作品。沈老四岁即咿咿呀呀背诵《史记》。谈到此事时,他还特别提到至今仍然能诵《史记·项羽本纪》,并背诵了一段。但话说到这里,我们至今有几个人还体会得到那个乌江自刎者——楚霸王的豪气干云呢?
沈老总角之年能有如此造诣离不开父亲的教诲。他父亲给的启蒙读物即是《史记》和《唐诗三百首》,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这时沈老说道:“从小启蒙是对一个人知识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个人并不反对对孩子早点启蒙。除此之外,要启蒙就必须选好书,选精华之书。”的确,孩子的启蒙是一生的开端,起好头很重要。这也对其后来的人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父亲教育子女的方式和理念不是一味溺爱,在那个年代,父母们担心孩子们有点钱就会变成纨绔子弟,所以宁愿分文不给!父亲对沈老兄弟五人的态度是:“最好能上大学,如果不能,也不强求;但是,一定要做个好人,做一个有用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谋生本领” 。
书香世家如此,沈老也最终成为诗作大家。2015年他被评为四川首届“书香之家”,并入选全国“书香之家”。当时沈老即兴填词一首《行香子——华西书香之家重聚圣灯》:锦里春浓,乙未年逢,评华西廿户书虫。平生夸富,书满非穷。看寿翁来,青壮至,志趣同。草堂仰止,竹琴佳韵,听琵琶流水淙淙。圣灯重聚,众皆欣从,证书中有情,书中有义,书里由衷。
沈老之诗词修养,内收便是养身怡情之志,外放即为潘江陆海之才。家世渊源,书香无涯!
执教不忘芳华
沈老于1995年被返聘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多年以来总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吸引着学生,就如《古典诗词的现代创作》一课人数就曾一度达到130多人。沈老谈到:“以前你们师母还很年轻的时候,我每学期都会邀请二三十名学生到家里吃饭,这些学生都是从每个班里选出来的,我告诉他们地址,让他们自己乘车去。毕竟学生在学校食堂吃得不够好,然后我就嘱托师母做些好吃的祭一祭这些学生的五脏庙。比如什么 ‘水蜜桃烧肉、酸菜老鸭汤之类的’,每次满满当当的餐桌都会被胃口大开的年轻人一扫而空。”
沈老不仅仅在生活方面给予学生关照,在教育上更是无微不至。沈老自己给学生印发手抄版讲义,讲义上的楷书棱角分明,稳重持中。不仅如此,还用毛笔(字体为小楷)给学生写藏头对联——聊表师生一场情谊。每个学生都有一份,旁听的也可以请沈老书写。采访中还听到沈老自谦之词“我这字,骗骗学生可以,难登大雅之堂!”
沈元瀚教授,教书育人,别具一番风格。执教数十年,不忘初心,不忘芳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之歌之,恒之持之。
我也想如此,你想必也愿如此。
panying106
西南财经大学知名校友有:
一、学术界
刘国恩: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卫生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陈豹隐:原西南财经大学教务长,1956年评为国家一级教授。《资本论》的第一个中文译者和早期传播者,被誉为经济学界的“南陈北马(马寅初)”
谢霖:我国会计界先驱,知名会计学者,我国会计师制度的创始人,会计改革实干家和会计教育家,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办者。
汤象龙:中国经济史学科主要奠基人。
吴忠观:中国著名人口学家,教授。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曾担任国家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
王叔云: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农业宏观经济管理学的创立者。
二、党政界
刘家义: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主席
尚福林:曾任中国银监会主席、中国证监会主席、中国农业银行行长
周正庆:原中国证监会主席
蒋超良:原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湖北省委书记
王滨: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
三、工商界
陈小宪:原中信银行行长
郭友:光大银行行长
阎冰竹:北京银行董事长
李建勇:原广发证券总裁
宫少林:招商证券董事长
胡继之:国信证券总裁
孙煜扬:国信证券副总裁
朱科敏:东海证券董事长
蒋辉:西南证券董事长
胡小泉:华西期货董事长、华西证券副总裁
康康是逗逼
12月14日下午,针对媒体《西南财大一毕业生3个月内发表论文5篇,2篇涉嫌全文抄袭》的报道,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校经济学院2006级本科生马龙在2009年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校知悉后立即启动学术不端调查程序。经查,马龙学术不端行为属实。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西南财经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学校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西南财经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规定和程序,对其作出严肃处理。
2009年5月至7月期间,马龙发表的5篇期刊论文中,有两篇涉嫌全文抄袭。
马龙于2009年6月在校就读期间发表在《经营管理者》期刊上的论文《对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原因的探究》,涉嫌全文抄袭时任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滕建华和他人合作撰写的《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历史原因》,滕建华论文是2003年1月刊发于《北方论丛》期刊。澎湃新闻记者比对发现,马龙的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导语、一二级标题、论文内容以及参考文献与滕建华的论文近乎完全一致,几乎是全文照搬滕建华论文。
除了《对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原因的探究》一文外,马龙于2009年7月8日发表在《现代经济信息》期刊上的论文《我国当前政策对公共福利、扩大内需与就业促进的作用》,也涉嫌全文抄袭时为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潘莹2008年2月发表的论文《公共福利、扩大内需与就业促进》。马龙的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一级标题以及论文内容与潘莹的上述论文也近乎完全一致。
西南财经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对2017年12月14日媒体报道的我校经济学院2006级本科生马龙在2009年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校知悉后立即启动学术不端调查程序。经查,马龙学术不端行为属实。学校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西南财经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规定和程序,对其作出严肃处理。
himawari30
农村反贫困的目标如何确立 论文《改革》 1003-7543 赵曦 熊理然中国人口增长的结构性差异及政策调整 论文 《人口与发展》 ISSN1674-1668 赵曦 熊理然西部开发的文化制约与文化建设 论文 《经济问题探索》 ISSN1006-2912 赵曦 刘慧玲中国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制度安排 论文 《贵州社会科学》 ISSN1002-6924 赵曦 成卓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论文 《四川日报》 CN61-1 赵曦西部大开发稳步推进 论文 《四川日报》 CN 61-1 赵曦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论文 《四川日报》 CN 61-1 赵曦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成就及其历史经验 论文 《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 ISSN978-7-109-12907-8 赵曦 熊理然四川“三州”民族地区扶贫搬迁战略研究 论文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ISSN1008-6323 赵曦 严红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论文 《经济日报》2008年9月8日 CN11-0014张炜 廖婴露收获人口红利的对策思考 论文 《中国人口报》2008、5、12 陈明立 苏建明中国西部发展建议 其他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ISBN962—450-776-7/D·43745 纪尽善中国经济发展建议 其他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ISBN962—450-776-7/D·43746 纪尽善论外资银行转制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论文 《西南金融》 2008年第1期CN51-1587/F 纪尽善汶川震后恢复重建要大力借重民间资金 论文 《经济界》 2008年第6期ISSN1007-0486 纪尽善“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研讨诸多人口问题 论文 《光明日报》(11版) CN11-0026 杨成钢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人口学思考 论文 《人口与发展》 ISSN1674-1668CN11-5646 杨成钢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现象的经济学思考 论文 2007年增刊 ISSN1000-6087杨成钢区域人口科学素养研究 论文 《人口与经济 ISSN1000-4149 王学义 曾祥旭对四川农村人口科学素养的调查分析 论文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ISSN1008-5947 王学义 曾祥旭人口转变、人口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 论文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2008(1)全文转载 ISSN1005-4235 王学义人口预测及其研究现状 论文 《中国人口报》2008-03-24 CN11-0020 王学义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分析报告 研究报告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研究及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07706-7 王学义四川省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发展研究 研究报告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研究及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07706-7 王学义基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论文 《生态经济》2008年第1期 ISSN1671-4407 徐承红基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论文 《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人大复印报刊)2008年第4期 1005-4332 徐承红四川省生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论文 《生态经济》2008年第3期 ISSN1671-4407 徐承红 张佳宝循环经济与川东北丘陵地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论文 《农村经济》2008年第10期 ISSN1003-7470 徐承红 陈健生论构建四川生态产业体系 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1期 ISSN1006-012X 徐承红 张佳宝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论文 《农村经济》 ISSN1003-7470 张俊良劳动适龄人口起点年龄探讨 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 ISSN1006-012X 张俊良四川省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研究报告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研究及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07706-7 张俊良副教授中国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论文《生态经济》 2008(3)ISSN1671-4407兰竹虹企业环境行为的经济分析 论文《生态经济》 2008(5)ISSN1671-4407兰竹虹国际环境协定的经济学分析及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论文 《生态经济》2008(11) ISSN1671-4407 兰竹虹我国农民环境维权的现状、困境及对策思考论文 《农村经济》2008(6) ISSN 1003-7470 兰竹虹汶川地震后区域恢复中城乡生态建设对策思考 论文 《农村经济》2008(9) ISSN 1003-7470 兰竹虹我国农民环境维权现状及对策 论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3) ISSN 1673-288X 兰竹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建设研究论文 《中国软科学》 赵曦 成卓怎样看待当前宏观经济政策 论文《人民日报》 CN11-0065 丁任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论文 《学术研究》 ISSN1000-7326 丁任重宏观经济政策与四川经济发展面临的选择 论文 《决策咨询通讯》 ISSN1006-3404 丁任重非常时期的抉择:强力推动经济增长 论文 《四川日报》 CN11-0065 丁任重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放在首位(论文) 《中国国土资源报》丁任重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同行——读刘诗白《体制转型论》(书评) 《经济学家》 丁任重 刘方健
先说下自考的文凭,自考文凭是是国家支持的成人继续教育重要板块之一,也是含金量除了全日制以外最高的一种,自考由当地的自考办组织,毕业以后有学位证和毕业证并且在学信
评选条件: 1、就读期间,曾三次(六年制医学专业五次,五年制医学专业四次)获校“优秀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含全国、省“三好”、“优干”,下同),“优秀团员”
会。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西南财经大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是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所写的论文资料,会被公开到各大数据库中的,为中国后续的学士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教育 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教育学百年进程中,教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教育学的论文篇一:《试谈学前教育
毕业论文是本科段自学考试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本科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检验,也是对本科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性测评。为了提高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