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叫小胖
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论文
信仰是在法律职业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法律职业共同的精神追求。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之论文范文。
一、我国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1.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中法律职业道德考核的分值偏低
从2002年开始,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将法律职业道德纳入考试范围,但是考核的分值始终徘徊在5分左右,与其他的内容动辄几十分相比较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很多高校在确定本校的法学专业教学计划时主动向司法考试中考核内容较多的科目倾斜。暂且不论这种做法的对错,但在实践中却直接导致了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的虚设,甚至有的高校根本就不设这门课程。有关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却在法理学、诉讼法或者司法制度概论等课程中讲解。
这一点也显示了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在高校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地位较低。此外,很多高校在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作为必修课,但没有专门设置系统学习法律职业道德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主要是讲解公共道德的课程。法律职业道德虽然属于道德的范畴,但不同于公共道德。法律职业道德具有主体的特殊性、规范的明确性和具有较强的约束力的特征。
法律职业道德适用的主体主要是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对于非法律职业人员没有约束力。法律职业道德不能停留在一般道德准则层面,必须形成具有明确权利义务内容的、具体的标准和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如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约束法官行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的约束检察官行为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和中华律师协会通过的约束律师行为的《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这些基本规则都对相关法律职业的道德作出了特别的要求。而且,这些规范均具有实质性的约束力。
如果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均要求追究相应的纪律责任,甚至是法律责任。所以,思想道德修改课程不能完全取代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再加上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欠佳,根本不能满足法学专业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
2.法律职业道德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较少,师资缺乏
目前在法律职业道德领域内进行专业研究的人员较少,各高校中从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严重缺乏。这也直接导致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开设的困难。部分高校在法学教学计划中将法律伦理学作为法学选修课程。
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师资,该课程一直没有真正开设。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该课程,但是多由法理学或诉讼法学方面的教师担任主要教学工作。这些人员没有真正研究过法律职业道德,因此,该课程的教授也只能限于对有关职业伦理规范的讲解。
另外,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方面的教材和资料也相对较少,对于该课程的开设也有较大的影响,直接制约了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
二、完善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1.明确法律职业道德在法学本科阶段的目标和定位
我国目前司法改革中提到了“审判分离”,对于司法官不但要求具有成熟的司法经验、深厚的法学知识背景和一定的修养,还要求司法官具有公正清廉、忠于法律的职业道德。
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必备的素养之一,因此,法学教育必须重视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我们应该改变目前对法律职业道德的忽视态度,在设立法学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时,明确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在确定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时,法律职业道德应该成为核心课程之一。
2.加大法律职业道德在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中的考核比重
设置法律职业道德门槛法律职业道德一直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法律职业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英国大学的法学院除了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外,还有重点地安排教学计划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道德、法律伦理、职业素质、律己意识等。美国大部分州要求学生在获得律师职业资格之前必须通过律师职业道德考试。
在通过律师职业道德考试和律师资格考试后,美国法科毕业生仍须通过由各州律师公会主持的“道德品格”考察和面试才能宣誓成为正式律师。与英美等国家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要求相比较,我国对法律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是比较低的。
就律师职业来说,只要品行良好,没有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和被开除公职、吊销律师执业资格,就可以取得律师执业资格。没有对法律职业道德做特别的要求。这也直接导致了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在实践中得不到重视。
因此,笔者建议应加大法律职业道德在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中的考核比重,提高相应的分值,改变目前各高校中不设或者虚设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的现状。另外,在取得有关职业资格和执业资格时,提出高于普通大众公共道德的要求。
3.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效果
法律职业道德的教学必须使法律职业道德要求内化成法律职业人人格的一部分。虽然不同的法律职业,具体的职业道德并不完全相同,但法律职业道德包括忠于法律,忠于职守,廉洁公正以及行为端正自重等,这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共同遵守的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说教,而是应该通过收集大量的法律实践资料,创设生动的法律职业场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大学本科阶段是法律职业道德培养和教育的关键时期,是法律职业人形成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阶段。
在教学方面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道德情感体验的环境,使法律职业道德真正内化成他们的信仰。此外,也可以聘请具有较高的法律威望的专业人士为学生做法律职业道德方面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道德认同。
4.培养法律职业信仰法律职业
信仰是在法律职业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法律职业共同的精神追求。法律职业信仰的表现形态包括法律信念、法律理念、法律观念、法律意识等,其核心是一种对法治的精神追求。如果主体本身缺乏法律信仰和精神追求,没有规则至上的信念,没有权利本位与权力控制的观念,法治也很难实现。
因此,在法学本科阶段的教学中,不仅是法律职业道德课程,其他法学课程包括理论性和应用的课程的教学中,都必须将法律职业信仰的培养作为其重要的内容。
怪叔叔是绅士
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人的“脊梁”,是法制社会进一步实现的重要保障,作为法律人我们理应坚守法律职业道德,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这是法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法律职业道德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坚守法律职业道德,做合格法律人》
【摘 要】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人的“脊梁”,是法制社会进一步实现的重要保障,作为法律人我们理应坚守法律职业道德,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这是法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法律人;法律职业道德;司法腐败;公平正义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法学是一门施展才华、满足自尊、唤起激情、伸张正义的学科,从事法律相关职业是法律人引以为豪的资本。
法律功能的发挥,不仅仅依赖于法律人(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高深的法律知识,更要依靠法律人过硬的法律职业伦理素养(包括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司法道德素养、强烈的法律职业荣誉感、良好的从业心理素质等),而法律职业道德则是职业伦理素养中永恒的重点。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中与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总和。如果说法律法规是一个法治社会的血肉,那么职业道德则是法治社会的灵魂和支柱。法律职业道德需要被信仰,需要被遵守,否则法律就形同虚设,建设法治社会也只能是画饼充饥、痴人说梦。
一、在贪官横行,富豪霸道的时代,我们的“中国梦”何去何从?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在法治国家,私权利主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许有法外特权的存在。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腐败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代名词,贫富两极分化则导致社会仇富心理日益突出,这两者是我国政治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社会稳定的最大障碍和瓶颈。做为法律人,是否敢于坚守法律职业道德的阵地,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和淋漓的鲜血,敢于用法律的武器给予那些忽视法律、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狂妄之徒以致命打击,关系到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每个中国公民公平正义“中国梦”的实现。
鉴于目前我复杂的社会形势,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理应崇尚法律的可预测性和权威性,恪守职业道德、维护公平正义。
二、“攘外必先安内”,严防自身司法腐败
当前司法领域中腐败现象逐步发展蔓延,说明司法队伍本身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从主体身上找寻司法腐败的根源。“司法腐败中的司法主体办人情案、关系案,就是以人际关系的亲疏乃至地位、身份的高低作为司法的依据,若推而至极便是亲者、近者非亦是,疏者、远者是亦非,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①表现在司法领域的人情关系、人际私情严重背离了法律职业道德要求,严峻挑战了司法的公平公正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动摇了法律的权威和地位。更为严重的是,司法的腐败致使其对行政官员腐败查处工作寸步难行,不断突破人民群众的心理底线。
三、立法工作仍需与时俱进,法律人是职业道德要求有待进一步规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先后制定了《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律师法》、《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了对最法律职业道德要求,规范了法律人的法律行为,很大限度地减少了法律人在执法从业过程中对公民合法权益和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但复杂多变的司法实践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无限放大了法律职业道德立法的滞后性,现实对我们的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的法律职业道德的原则、原理有必要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和引导性,使法律人真正有法可依、依德而行,让践行法律职业道德规范成为法律人的自律行为、自觉行动。
四、法律人应脚踏实地,从自身职业做起践行法律职业道德,服务社会
并不是每一个法律人都能掌控大量的司法资源,都能控制或对中国的法治进程施加重大影响,但是法律人完全可以从自身做起,从普通岗位普通职业做起,践行法律职业道德,为法治社会的进一步实现尽绵薄之力。法律就是通过设定权利义务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形成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就是法律关系),从而将人的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法律秩序之中,以实现法对社会生活的调整。法的存在,意味着人们谋求自身利益的行为的正当性,意味着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体追求现实利益的正当性。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有义务严格遵守法律职业道德,通过法律的运用以保障公民个人权利的实现,从而使法对社会的调整功能能够得以实现。
五、法治国家的进一步实现需要法律职业道德的“保驾护航”
在法治国家,公权力行使主体的工作人员必须恪守法律职业道德,必须依法定程序、法定权限运用公权力,如有不法行为或行为明显不当,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对其权力的不当行使予以矫正,对受到不法侵害的合法权益予以弥补,这理应是公平正义法治理念的体现。
在法治国家,公民的个人权利理应得到尊重和维护,理应有一大批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法律人为其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帮助每一位公民实现好、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在法治国家,国家机关所代表的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理应达到合理的比例和适当的平衡,如何把握这一尺度以及在现实中如何维护好各方权利(力),需要一大批具有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律人来实现这一历史使命。
真正的法律人,是认清社会现实后仍然热爱法律;真正的法律人,是知道司法存在不公现象后,仍然崇尚法律、投身法律事业。法律人应该有这种睥睨一切艰难险阻的豪情,有这种以实现社会公平为己任霸气。
虽然我们可能在法律职业道路上蹒跚前行,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法律人应有的职业道德,前途是远大的,未来是光明的!未来属于法律,努力了,坚持了,就不平凡!
注释:
①罗旭著.司法腐败的道德成因与法律人职业伦理教育[M].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法律职业道德浅析论文
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论文 信仰是在法律职业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法律职业共同的精神追求。以下是我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法学本科阶段法律职业道德之论文范文。 一
二)刑法部分 1、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研究 2、论刑法的机能 3、论刑罚权的根据 4、罪刑法定原则研究 5、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6、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7
民法方向好些。法学毕业论文方向有民法方向,刑法方向,商法方向等等。相对而言,民法方向比较好写,因为民事法律纠纷在生活中是非常贱的,在普通的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民事
还要的可以找我,下面提供一些论文的结构。优秀论文的要素正确的选题、合适的切入点、简洁明了、说清自己的贡献、可靠的/可重现的结果、可重复的过程、好的文章结构和逻辑
作为一个日语专业的大二学生,跟你利益相关的法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教育法律:这方面的法律包括与大学教育相关的规定,例如你的学籍、学费、奖学金、招生政策、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