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发表在acm的论文厉害吗

发表在acm的论文厉害吗

发布时间:

发表在acm的论文厉害吗

日前,国际计算机学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正式宣布,阿里巴巴iDST副院长、IEEE院士华先胜博士成为 2020年ACM Multimedia(简称ACM MM)大会主席,并由阿里巴巴与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共同举办ACM MM 2020。阿里巴巴由此成为首个获得ACM MM主办权的中国企业。ACM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领域专业性学术组织,其评选的图灵奖(A.M. Turing Award)被公认为世界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而ACM MM被认为是多媒体技术领域奥运级别的顶级盛会,各类机构都将在会议上分享、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华先胜是视觉识别和搜索领域的国际级权威学者,曾获选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美国计算机协会ACM2015年度杰出科学家、MIT TR35大奖(全球35位35岁以下的杰出青年创新人物)等荣誉,也曾担任ACM Multimedia大会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在阿里巴巴,华先胜担任iDST副院长的职位。他的团队成功将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到了阿里云ET城市大脑中。在杭州,城市大脑可以实现交通事故实时发现、两客一危车辆全程监管、城市搜索等功能。杭州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城市大脑在主城区对交通事件日均报警数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从全球来看,能够实现城市级的视频实时分析这是绝无仅有的。华先胜当选大会主席并获得主办权,显示了ACM对其本人以及阿里巴巴在机器智能领域贡献的认可。刚刚结束的ACM MM会议上,阿里巴巴iDST有三篇城市大脑相关论文入选,并且取得了大规模视频分类比赛LSVC的全球冠军。评选现场,华先胜向评委陈述时表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机器智能技术创新的源头,我们希望在ACM MM 2020会议上,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力量。近两年来,阿里巴巴正在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寻求在基础研究和突破性技术方面的进展。不久前,马云宣布成立全球性研究机构“达摩院”,未来三年内投入1000亿人民币进行技术研发。研究机构PwC发布的报告显示,阿里巴巴今年研发投入预计达25亿美元,居中国企业之首。

acm属于A类国际会议,acm期刊是国际顶级A类级别的期刊。

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国际计算机学会,是一个世界性的计算机从业员专业组织,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性及教育性计算机学会。ACM是全世界计算机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学术组织。ACM Digital Library全文数据库包含了50年代至今的ACM期刊和会议录。

会议论文是在会议等正式场合宣读首次发表的论文。会议论文是属于公开发表的论文,一般正式的学术交流会议都会出版会议论文集,这样发表的论文一般也会作为职称评定等考核内容。

期刊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sci发表论文厉害吗

在sci发表论文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论文是代表一个人的学术能力,还有一个人学理能力的一个代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于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SCI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Garfield,September16,1925~2017)。

本科生发表一篇SCI意味着是国际学术界的高水平论文。

sci论文代表了本专业在世界上被认可的先进成果以及发展趋势。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如果你想在本科阶段发成功SCI这里可以给予你一些建议。

1.认清自身

一方面要认清自己有没有静下心来做实验搞科研的耐心和动力,毕竟很多学生高考选专业基本算是盲选,其中有些人不适合这个专业,也有些人对科研毫无兴趣。比如谁说你学化学将来毕业就一定要搞科研?甚至于你出来做和化学无关的事情也很正常。

另一方面要认清自己所学专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可能性。有些专业真的不太好在本科阶段搞出成果,没有成果怎么去发SCI?更别提和SCI基本无缘的社科专业了。

2.学好专业课

搞科研对本科生来说是超纲的,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才是本科生最该做的事情。你一个学化学的,专业理论基础都不牢固,哪个老师敢让你去做实验?这甚至都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你基础打不好,进实验室是要出人命的。这不是开玩笑,化学实验室死人的事情并不鲜见。

3.选好路径

要本科想发SCI无非两条路径:一条是加入学校导师已有的课题组,最后课题组发文的时候带上你的名字。前提是你得能帮上忙。

另一条是你自己有好的选题或你或你们自己有一个课题组,比如大创课题组,导师来指导你做实验写论文,最后你再去投稿。

在iccv发表论文厉害吗

一篇cvpr能进大厂。

“一篇cvpr能进大厂。看你说的教职是什么。如果是顶级大学比如985,找教授级别的,别想了,至少5篇才有机会。如果是顶级大学研究员、博后啥的,有机会的。只要你的导师推你你就可以去,当然前提是你的导师要足够强,在领域里面有足够的影响力。

如果是次级一点的比如211,教授级别的还是找不到,研究员倒是不用那么看出身也有机会。但研究员/博后这些都是要看产出的。论文压力又大,实验室琐事又多,工资还少。

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是IEEE一年一度的学术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技术。CVPR是世界顶级的计算机视觉会议(三大顶会之一,另外两个是ICCV和ECCV),近年来每年有约1500名参加者,收录的论文数量一般300篇左右。本会议每年都会有固定的研讨主题,而每一年都会有公司赞助该会议并获得在会场展示的机会。

cvpr会议概况

CVPR有着较为严苛的录用标准,会议整体的录取率通常不超过30%,而口头报告的论文比例更是不高于5%。而会议的组织方是一个循环的志愿群体,通常在某次会议召开的三年之前通过遴选产生。

CVPR的审稿一般是双盲的,也就是说会议的审稿与投稿方均不知道对方的信息。通常某一篇论文需要由三位审稿者进行审读。最后再由会议的领域主席(area chair)决定论文是否可被接收。

在各种学术会议统计中,CVPR被认为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和很高的排名。目前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的排名中,CVPR为人工智能领域的A类会议 。在巴西教育部的排名中排名为A1。基于微软学术搜索(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2014年的统计,CVPR中的论文总共被引用了169,936次。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率领的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做出了大量深度学习原创技术突破:2012年国际计算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上仅有的两篇深度学习文章均出自其实验室;

2011—2013年间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两大顶级会议ICCV和CVPR上发表了14篇深度学习论文,占据全世界在这两个会议上深度学习论文总数(29篇)的近一半。他在2009年获得计算机视觉领域两大最顶尖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CVPR最佳论文奖,这是CVPR历史上来自亚洲的论文首次获奖。

ICCES会议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次,涵盖计算机工程和通信系统领域多个相关研究方向。虽然ICCES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但它不是一个期刊,不能算作核心期刊或其他期刊等级。它通过出版会议论文集来传播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

ICCES国际会议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主要涉及计算机工程和科学领域。它不是一个期刊,因此不能被归类为核心期刊或其他等级。ICCES国际会议的等级通常是根据其影响力和学术质量来评估的,但具体评估标准可能因不同领域而异。需要注意的是,参加ICCES国际会议并发表论文并不一定意味着该论文具有高质量或高影响力。

一.ICCV(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

ICCV 的全称是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即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由IEEE主办,被澳大利亚ICT学术会议排名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等机构评为最高级别学术会议,在业内具有极高的评价。ICCV论文录用率非常低,是三大会议中公认级别最高的。ICCV会议时间通常在四到五天,相关领域的专家将会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

二、CVPR(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

CVPR是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的缩写,即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该会议是由IEEE举办的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顶级会议。这是一个一年一次的会议,举办地从来没有出过美国。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个会上除了视觉的文章,还会有不少模式识别的文章,当然两方面的结合自然也是重点。

目前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的排名中,CVPR为人工智能领域的A类会议。

CVPR录用标准相当严格,通常会议整体的录取率不超过25%,而口头报告的论文比例更只占5%不到。下面是前几年CVPR论文的接收情

在SBB发表论文厉害吗

厉害。论坛的论文属于高水平的优秀论文,能被入选论坛是很厉害的,充分展示了优秀专业水平成果,是对学生的激励和鼓舞。论坛是指可以进行交流讨论的平台,也叫做帖子,其他人可以对帖子内容发布个人的看法进行评论回复。

如果是国内本科生,在学术顶刊,又是国外的顶级学术周刊的话,那真是无法想象的厉害,估计可能会被报送到北大清华。

比如,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5级物理学韶峰班本科生尹衡闯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学著名学术期刊《物理学评论B(快速通讯)》[Phys. Rev. B. (RC)]上发表学术论文。

“Stone-Wales graphene: A Two Dimensional Carbon Semi-Metal with Magic Stability”。

尹衡闯是湘潭大学首届物理学韶峰实验班学生,也是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第一位在该期刊和该栏目发表学术论文的本科学生,他2018年暑期参加北京大学夏令营并获评优秀学员,目前已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为直博研究生。

本科生学术周刊发表论文的好处:

1、加学分,评奖学金。不少学校评定奖学金条件中发表学术论文都可以加学分。

2、保研。有些本科同学需要发表时因为保研时候占有一定优势。

3、为找工作。简历中发表省级国家级刊物履历使得简历更为好看。

4、留学。很多申请留学的本科生也需要有发表学术论文的履历。

应该说还是挺厉害的,不过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同样是省级期刊,差别也会很大。有的就比较垃圾,有的是质量比较高的,比如一些学报。2、同样是省级期刊,如果所发表的省级期刊知网有收录,页码在200页内,且有影响因子,一般来说对后续的留学、保研等都是有帮助的。

靠!那不止是厉害,那是厉害PLUS了。一般的大学教授能发表一篇SCI都不容易,很多博士发表一篇SCI论文才能毕业。而一个本科生能发表SCI,基本是大神级别了。保研肯定没有问题的。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洗洗睡吧,没有这个学霸基因。如果你想发表SCI期刊,你可以去淘淘论文网上学习下SCI论文发表知识。

在science发表论文厉害吗

操作对许多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而言,发一篇Science论文,意味着学术地位和影响的极大提升,是梦寐以求的目标。虽然Science论文很多时候引领着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前沿,但偶尔也会有一两篇论文,让人觉得有些费解。而一些非常认真的学者,则会对其不依不饶,抓住问题,讨论评论。

在sci发表论文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论文是代表一个人的学术能力,还有一个人学理能力的一个代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于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SCI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Garfield,September16,1925~2017)。

这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水平了,一般情况下对研究生才会要求Science论文发表。

一、话说回来,这年头要发CNS,工作的出色程度,通讯作者的人脉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平平无奇的小兵工作再出色,想直接发正刊难度会比大牛组高出很多倍,这就是现在的科研现实,资源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认清并接受这一点也不是坏事。能在身边见到这样一个真正意义科研天才,说实话十分震撼。这之前我也无法想象本科生发science这种事,更别说就发生在我身边,但现在看来,虽然肯定有些运气成分,但足够强的能力是足以击破你们眼中的牢不可破的所谓阶级壁垒的。

其实一开始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也是往这方面想的,毕竟一个普通本科生哪有那么容易就榜上国际著名教授,还能受到谷歌学术引用超10万的大佬亲自指点。但即使是学二代或者其他人猜测的别的背景,都无法掩盖他发的文章是science这个事实。共同一作本身就是他对这篇工作实际贡献最好的证明。而且一个本科生做出science共一的成果,其中受到的训练也是99%以上的学生无法企及的。

二、在高中比赛中,李显明对有机化学的热爱和天赋。 邀请我们向我们的竞赛学生教授有机化学的教授们都非常惊讶。 设定,世界金牌选手都觉得他的有机水平不亚于自己,但这一切在2017年8月末的预赛中戛然而止。李白没能通过测试,30只拿到10分 点有机测试。 省队仅获得全省一等奖。 高三伊始,意识到自己又要参加高考的李,凭借聪明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迅速从年级垫底爬到了前100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高考650分。 成绩被天津大学录取。

上大学后,他如鱼得水,投身于自己喜欢的科学研究,自学计算化学。 大一的学期还没结束,我的小学期也还没结束。 他们已经放假了。 我在复习最后一门专业课的时候,他借用了张校区。 嘉也来我们学校图书馆学习。 当时在他的电脑上看到了一些有机+计算的东西。 无论如何,我无法理解它。 他还笑着说,李院士已经在世界领先了。 好吧,至少它是领先的国家。

三、病毒刚出现的那一年,20年来,大家都窝在家里玩。 他让我出来学习,他还带了一台电脑来做数学。 当时他告诉我,他组的一年级学生跟着一个外国学生。 计算领域的大牛做到了,他跟着学长的介绍。 去年5月,发表了一篇ACS催化,纯计算的文章第二篇,第一篇是前辈,也很给力截至目前,Science已经发表了两篇论文。 一年多来,我一开始就准备投票给 Nature。 没成功的时候跟我说这可能是第二个作品,看能不能一共拿下最终的实验结果证实了他之前预测的机制,也没事至于为什么是Science,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降解条件非常温和,可以说是该领域的一个突破。

总结他的成功经验,首先是他对科学研究的绝对热爱。 他几乎痴迷于有机化学。 二是他的才华。 比赛归来一个月后,他从成绩垫底跃升到了前100名。 中流 985)可见到最后,他一定要懂得抓住机会,合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 刚进大学的时候,他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一直在向上攀登,最终赢得了ucla中美院士的青睐。 非常成功的工作。

我也理解评论部分的怀疑。 毕竟身边没有这么好的人,千万不要相信。 认识他这么多年的朋友都觉得他厉害,更何况隔着一道屏风。 你拿着键盘呢李和我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二线城市的普通工薪家庭。 他的父母也和我们的父母差不多,跟所谓的学霸、权贵、py,甚至教育界都没有关系。 从他的经验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热爱这个职业并坚持下去。 大家眼中的“天坑职业”,比如“生化材料”,其实有一个优势:努力可以带来回报。 只要你热爱你的专业,在这个领域努力,努力做实验,发表文章,你一定会有相应的成果。 发表SCI的难度远低于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

四、学生在接触UCLA教授之前,熟悉教授领域的大部分作品,了解教授的品味和工作,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才能受到教授的青睐。 这对于大家找导师也很有帮助。 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名利和学科去找导师的,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科研基础/人脉,提前详细了解导师是很重要的。 远见和努力固然重要,但远见更重要。 学生选择了计算化学这个有前途的行业,为了得到他想要的主要结果,做了“大胆的假设和仔细的验证”。 如果选择其他成熟方向之一,只能做一些枝条的修剪,恐怕出几本杂志就够了。 是眼光、运气和天赋。 如果你努力,前两个就可以做到,这已经保证了你有很多SCI+大牛导师。 最后一点要靠运气,但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希望以后像他这样优秀的人才越来越多。 祝他好运。

文章的共同作者是一名初中校友。 他是我高中一年级的同学,也是我化学竞赛班的两年同学。 一位多年的朋友说,他的一些事迹应该反映他。 我们高中根据每学期期末考试排名分班。  1-50 年级和 51-100 年级分别分为子类别 1 和 2。 我们属于第二个子类。 上课期间,不得自学比赛内容。 李普利多次违反这条规则,偷偷看比赛书,刷比赛练习。 他多次被各科老师抓到,但他还是没变。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高中最后一个学期决定在学期末分班。 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有451人,理科有460人左右。 他们成功地退回到并行课程。 平行班相对不那么严谨,老师也不太在意竞争。

  • 索引序列
  • 发表在acm的论文厉害吗
  • 在sci发表论文厉害吗
  • 在iccv发表论文厉害吗
  • 在SBB发表论文厉害吗
  • 在science发表论文厉害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