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氢氧化铜对乙醇的影响研究论文

氢氧化铜对乙醇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氢氧化铜对乙醇的影响研究论文

氢氧化铜能够跟多羟基的物质反应形成绛蓝色溶液,乙醇中只有一个羟基

乙醇无反应乙酸溶解乙醛加热后生成红色沉淀,醛基氧化甲酸加热后生成红色沉淀,并释放气体(二氧化碳)醛基氧化,生成碳酸加热释放二氧化碳。

乙醇: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乙酸:沉淀溶解 Cu(OH)2 + 2 CH3COOH ---> Cu(CH3COO)2 + 2H2O乙醛: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醛有强还原性 CH3CHO + 2 Cu(OH)2 ---> CH3COOH + Cu2O(沉淀) +2H2O甲酸: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并释放二氧化碳气体。醛基有强还原性,被氧化成碳酸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HCOOH + 2 Cu(OH)2 ---> Cu2O(沉淀) + CO2(气体) +3H2O

先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得到氧化铜Cu(OH)2=加热=CuO+H2O氧化铜再氧化乙醇变成乙醛CH3CH2OH+CuO=加热--->CH3CHO+Cu+H2O因此现象就是蓝色固体最后变成光亮的红色固体,并且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产生,

氢离子对铜结晶的影响研究论文

用化学方程式也一样是正确的,只是感觉会很乱。要明确的一点是,在溶液中只要同时存在着游离态的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我们就可以把它认为是硝酸,因此在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硝酸铜是以游离态的铜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的,而硫酸又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因此氢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在一起时又会形成了硝酸,与没有反应完全的铜单质继续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0此题是根据此离子方程式来判断用哪个数值计算的,根据已知,1.92g铜粉为0.03mol,因此若有0.03mol铜参加反应,根据方程式,则需氢离子为0.08mol,硝酸根离子为0.02mol。再看下条件所给出的硝酸物质的量为0.4*0.1=0.04mol,硫酸为0.1*0.1=0.01mol,计算出总的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04+0.01*2=0.06mol;总的硝酸根物质的量为0.04mol。再来比较一下,铜为0.03,氢离子为0.06,硝酸根为0.04,根据方程式的铜:氢离子:硝酸根=3:8:2得出,三种粒子中铜和硝酸根均是过量的,因此就用氢离子的0.06mol带入离子方程式计算出结果。

因为铜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等酸发生置换反应,所以铜的失电子能力比氢弱,相反的铜离子的得电子能力就较强了,即氧化性较强。

在电化学上的电解反应才会出现,一般的反应是不能进行的!

因为Cu和稀硝酸反应的实质是Cu和氢离子还有硝酸根反应,而硫酸正好提供了氢离子,3mol的铜,硝酸根实质上只有2mol参与了反应。所以不能直接拿HNO3来计算。

低浓度乙醇对蛋白的影响研究论文

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 取3支试管,编号。依顺序加入试剂: 试管一: 5%卵清蛋白溶液、95%乙醇、pH4.7缓冲溶液各1mL 试管二: 5%卵清蛋白溶液、95%乙醇、0.1mol/L的NaOH溶液各1mL 试管三: 5%卵清蛋白溶液、95%乙醇、0.1mol/L的HCl溶液各1mL 振摇混匀后,观察各管有何变化。放置片刻,向各管内加水8毫 升,然后在第2、3号管中各加一滴甲基红.再分别用0.1当量/升醋酸溶液及0.1当星/升碳酸钠溶液中和之。观察各管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生成。每管再加0.1当量/升盐酸溶液数滴,观察沉淀的再溶解。解释各管发生的全部现象。首先,只有高浓度乙醇长时间作用才会使蛋白质变性,低浓度的乙醇会使蛋白质的亲水结构(氢键)破坏而沉淀析出,类似于盐析。其次,变性的蛋白质是不会再溶于稀酸或稀碱了,应为变性即意味着结构的永久改变。你的试验中乙醇的最终浓度是95%*1ml/3ml=32%,而且最后蛋白会再溶解。因此,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蛋白质变性。后来继续加盐酸是为了使pH值偏离等电点,增大蛋白质的溶解度,进而使蛋白质再溶解。

这么简单的问题用得着那么大段么?根本就什么都不懂!酒精引起变性是因为 破坏水化层!

一番话影响血浆蛋白提取的因素有很多。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蛋白质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改变。

乙醇在医学方面可做为一种消毒剂,乙醇作用于细菌细胞首先起到脱水作用,乙醇分子进入到蛋白质分子的肽链环节,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沉淀;这种作用在70%的含量下显得更强。乙醇可导致蛋白质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变性原因:

变性作用是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改变其分子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作用。一般认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有了改变或遭到破坏,都是变性的结果。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蛋白质变性

溴化氢对生化细菌的影响研究论文

杀菌。溴化氢对蛋白质的作用是杀菌,溴化氢进入细胞壁,与细胞内蛋白质作用,从而破坏蛋白质结构,达到杀菌目的。非氧化性杀菌剂不是靠氧化作用杀死细菌,而是是以致毒剂的方式作用于微生物某一特殊部位,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或者生命部位达到杀菌目的。

异丙醇对蛋白纯化的影响研究论文

异丙醇会使蛋白质变性。

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可以提供自己的羟基或羰基上的氢或氧去形成氢键,从而破坏了蛋白质中原有的氢键,使蛋白质变性。而引起蛋白质沉淀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加入水中使溶剂介电常数降低,增加了相反电荷的吸引力。

主要用途

作为化工原料,可生产丙酮、过氧化氢、甲基异丁基酮、二异丁基酮、异丙胺、异丙醚、异丙基氯以及脂肪酸异丙酯和氯代脂肪酸异丙酯等。在精细化工方面,可用于生产硝酸异丙酯,黄原酸异丙酯、亚磷酸三异丙酯、异丙醇铝以及医药和农药等,也可用于生产二异丙酮、醋酸异丙酯和麝香草酚以及汽油添加剂。

异戊醇的作用:减少蛋白质变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异戊醇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从而减少气泡产生。另外,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含DNA的水相、中间的变性蛋白相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 索引序列
  • 氢氧化铜对乙醇的影响研究论文
  • 氢离子对铜结晶的影响研究论文
  • 低浓度乙醇对蛋白的影响研究论文
  • 溴化氢对生化细菌的影响研究论文
  • 异丙醇对蛋白纯化的影响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