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农村青年杂志社人员

农村青年杂志社人员

发布时间:

农村青年杂志社人员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编辑室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福建省科协顾问、福建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等职。       贾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多年笔耕不止。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科学与文学的联姻。他的科普作品对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以绚丽多彩的自然界为描述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用生动的独具风格的科学小品体裁,向读者描绘了奇妙的生物世界中的种种珍闻趣事。       贾祖璋在清王朝度过了少年时代,目睹并体验了老百姓的种种苦难,深感民智未开、国家落后,皆因政治腐败、科学不昌明所致。因此,自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从22岁起开始科普创作,28岁出版第一本科普读物。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贾祖璋先生60年间一共创作、翻译近300万字作品。他的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许多篇章成为范文精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当今中国的读书人没有几个没研读过贾祖璋的作品的。他的《劳动创造了人》是建国初期干部学习社会发展史的必读书籍之一。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选入高中和初中课本。       1934年《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贾祖璋与周建人、顾正均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稿。同时,为开明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为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做了大量的拓荒工作。也就是从此他走上了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的艰辛道路。       他平生的著作出版了《鸟类研究》、《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花与文学》、《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贾祖璋科普文选》等等科学小品集和科普读物26种,还编著过《开明新编高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纲要》等中小学教材。他奋斗一生,向人民奉献了大量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科普作品。同时,贾祖璋又是著名的出版家,曾编了10种自然、动物、植物、生物、博物方面的中、小学教科书,使几代学子从中受到启蒙教育。他从1936年开始期刊编辑工作,其中著名的期刊有《中学生》、《进步青年》、《旅行家》、《农村青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众》、《学科学》等,这也是他献身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实践是贾祖璋写作的基础和源泉。贾祖璋写的科学小品,以花鸟鱼虫为描述对象,以他独到、深入的观察,细腻、精确的笔触,朴实、简炼的语言,勾勒出瑰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贾祖璋毕生还酷爱书籍,他读书、编书、著书,终身与书为伍。他长年从事编辑工作的余暇,就孜孜不倦,手不释卷地阅读有关生物、文学、历史方面的书籍,从中汲取营养,积累知识,拓展思路,发掘和充实写作的素材。       他的许多作品,涉及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倡导科学、破除伪科学和迷信邪说等诸多方面。在《金鱼》、《萤火虫》中批判“蚕子变金鱼”、“腐草化萤”;在《鸟类面面观》里,从分析麻雀的杂食习性与农作物的关系,判别它对人类的利害关系,其中所体现的科学的求实精神,对于今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等,仍有现实意义和有益的启示。       1931年,贾祖璋先生的《鸟与文学》,它是把鸟类的科学知识(包括形态、习性、种类等)同有关文学方面的内容(包括历来的诗词、神话,民间传说等)结合起来,用作者的话说,"这是想用较有趣味的文字来写科学书”的一种“尝试”。当时发表这些文章的《自然界》杂志,辟出一个栏目叫“趣味科学”。并第一次揭出了“科学小品”这一新文体的名称。因此,无论是《鸟与文学》,还是《生物素描》,都是我国“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早期创作成果。现在看来,贾祖璋先生的这一系列作品。在我国科普创作的历史上的确具有奠基性和首创性的意义。时至今日,千千万万的中学生还可以从课本上读到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这样精美的名篇。他写的《鸟与文学》和《花与文学》,这两本书应该成为我国科学小品创作的双壁。它不但反映了贾老毕生的创作历程,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普创作的发展轨迹。       贾祖璋的科普创作写作,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一、20年代到40年代,他以旺盛的精力,写下了大量作品。《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等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二、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写过一些短文。如《夕餐秋菊之落英》、《白丝翎羽丹砂顶》、《一种似蟹非蟹的动物》等;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贾祖璋虽已耄耋之年;沐浴科学春天的阳光雨露,再度焕发创作青春,写下许多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得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连同《南州六月荔枝丹》、《蝉》、《兰和兰花》作为范文被选入高初中和中专课本。       十年动乱期间,身处逆境的贾祖璋,此时的心情虽说无奈,但他又不愿意虚度年华、浪费时光。他只身到野外的稻田、菜园、果园,观察植物生长、昆虫活动和鸟类繁衍的动态。同时,还大量阅读当时所能找到的科学和农技书籍,从1970年到1976年的6年间,共写了50本读书笔记。这段时间的实践和阅读,为科学春天到来后的科普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也才有了荣获“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范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等名篇的问世。       当《福建卫生报》刚刚复刊,是一张4开4版的小报。身为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顾问的贾老十分关心这张报纸的成长,不仅经常阅读本报,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还亲自撰写科普文章。先后在本报科普版发表了“怎样种树”、“从恐龙时代繁衍到现在的蟑螂”、“青年人的生理变化”、“重视心理卫生”、“从感冒说到肺结核”、“病从口入”等十余篇文章,使本报增色不少,编辑人员留下了严谨求实、勤奋耕耘的深刻印象。

社长 总编辑 编辑(有美术编辑、插话编辑等职位) ,助理编辑、实习生等级别

在学院滇潮文学社担任副社长期间,负责编辑出版<滇潮半月刊>1-9期,2005年10月,被聘为<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特邀编辑,并组织了云南赛区的工作,目前已经取得良好成绩,有近50人获奖,其中有二等奖,三等奖数名2006年5月份,组织了由武汉大学<写作>杂志社和中国写作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写作杯>全国青少年文学艺术作品大赛在院担任书法协会会长,连续组织举办了<动漫书画展>两届并策划出版内部动漫书画册受到了学院领导的好评

农村青年杂志社人员查询

《河南共青团》为共青团河南省委主管·主办、《时代青年》杂志社 出版的面向全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干部的刊物。其题材新颖,形式活泼,视角独特,文章鲜活,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作为共青团河南省委内刊,《河南共青团》在全省团员、团组织中发挥着舆论宣传、工作指导的重要作用。众多现任或曾任团干的领导干部,常在刊内发表文章交流团的工作经验,为新时期我省团的工作提供宝贵参考和指导意见。刊物派发至团省委到团县委的各级团组织各部门及其所属群众团体。 编委会主任:李若鹏(共青团河南省副书记(主持工作)) 编委会副主任:孙巍峰(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 黄明海(省纪委驻共青团河南省委纪检组组长) 王 艺(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 李建涛(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 委员:韩维俊(共青团河南省委办公室主任)赵茂军(共青团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宋晓波(共青团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丁向东(共青团河南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部长)薛崇林(共青团河南省委农村青年工作部部长)王宏林(共青团河南省委学校部部长)王 鑫(共青团河南省委少年部部长)张 旭(共青团河南省委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韩 冰(共青团河南省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李 杰(共青团河南省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秋海(时代青年杂志社社长)郑迎光(河南青年报社社长)张艳华(共青团郑州市委书记)柳 波(共青团开封市委书记)程建龙(共青团洛阳市委书记)曲晓举(共青团平顶山市委书记)王 旸(共青团新乡市委书记)李 可(共青团安阳市委书记)张 刚(共青团焦作市委书记)刘 兵(共青团濮阳市委书记)李东岭(共青团许昌市委书记)罗 静(共青团漯河市委书记)李瑞霞(共青团三门峡市委书记)杨 靖(共青团鹤壁市委书记)李冠彧(共青团南阳市委书记)王景宇(共青团商丘市委书记)李全林(共青团周口市委书记)尹永彪(共青团驻马店市委书记)赵君峰(共青团信阳市委书记)宋爱华(共青团济源市委书记) 河南是全国较早建立共青团组织的省份之一。1922年下半年,共产党员李之龙开始在开封、郑州等地筹建青年团组织。1923年2月25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冯品毅在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建立了河南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成为河南青年运动的领导核心。1925年10月24日,全省团的统一领导机构----共青团豫陕区委在开封建立,不久,改为团豫区委,1927年6月,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委员会。此时,全省已有6个团地委、27个团特别支部,850名团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鄂豫皖边区,共青团员和青年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团组织的建立发展比较稳定。1932年3月2日,少共(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的共青团亦称少年共产党,简称少共)鄂豫皖省委成立,下辖19个基层团委和支部;在国民党统治区,青年运动处于严酷的白色恐怖之下,团组织经常遭到破坏。1934年12月,共青团河南省工作委员会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此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都未能恢复。但是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们无所畏惧,积极投身到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里。“一·二九”运动中,河南青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开封学生在冰天雪地中卧轨三昼夜,以表抗日救亡的赤诚之心。1936年底以后,为更广泛地团结各界青年抗日,河南的一些基层团组织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陆续改造成为青年群众的抗日救亡组织。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增设青年工作委员会,指导全省的青年运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河南青年运动高潮再起。由青年组织或参加的河南战时教育工作促进团、光明话剧团、河南救亡协会、开封孩子剧团等数百个青年团体,活跃在中原大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更加激发了河南解放区青年农民参加解放战争的革命热情。1949年1月至3月,有7万多名青年参军南下,参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946年10月,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重新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于1948年下半年开始试建团组织。1951年5月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河南省委员会,河南青年运动又有了自己的领导核心。 1951年5月4日至17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开封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435名,代表全省20多万团员。1953年5月16日至26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开封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25名,列席代表19名,代表全省75万多名团员。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赵文甫代表省委到会作了政治报告。1956年11月8日至17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郑州举行。出席正式代表651人,列席代表54人,代表着全省8万余名团员。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杨珏代表省委到会作了《把河南青年工作更加推向前进》的报告。1959年12月10日至18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四次代表会在郑州召开(1957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667名代表出席会议。代表全省165万名团员。1963年10月27日至11月3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716人,代表全省44万多名团员。1973年5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在郑州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1463人,列席代表58人,特邀代表92人。1979年7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各条战线的801名代表出席会议。1982年8月6日至1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1000名代表出席会议,代表全省287万余名团员。1986年7月7日至1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802名,代表全省330万共青团员。1992年8月28日至3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480名代表,代表全省330万团员参加了大会。1998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600名,代表全省449万名共青团员参加了大会。2003年4月2日至4月4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96名,代表全省490多万名共青团员参加了大会。2008年4月24日至4月2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85名,代表全省2800多万共青团员参加了大会。

农村青年杂志社

回答 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月,直属共青团中央领导,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社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组建于2003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月,它的前身是青年出版社与开明书店)和中国青年杂志社(创刊于1923年10月)合并组成,直属共青团中央领导,仍然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自1989年至今,中国青年出版社连续举办了十五届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有3亿多人次的青年参加活动,在全国广大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青年出版社是面向全国青年的综合性出版社。自1950年建社至今,出版图书近7000种,发行约4万册,先后创办过15种期刊。为全面提高青年素质出好书刊,是中青人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在这个宗旨指引下,半个世纪中,出版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书刊,影响了几代青年读者,被誉为“读者信得过的出版社”。 如果您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帮忙给一个赞吧~另外您还可以点我的头像关注我,这样以后有问题,可以直接点我头像对我进行咨询,感谢您的支持,期待与您在再次相遇~

我觉得是应该多看些如何致富的书籍,尤其是在土地上种什么有新意并且很有市场的东西。

农村青年杂志社官网

唐伟 重庆籍人,中国校园实力写手,笔名大山的孩子,作品以散文为主,兼新闻写作。作品散见于中国散文网、大榕树、中国土家族文化网、恩施新闻网、恩施职院网,以及《恩施日报》《恩施职院报》等网站媒体报刊。 曾在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知荣明耻树新风”读书征文中,以作品《我想有个家》荣获全国二等奖;在重庆市大中小学生参加全国“五好小公民读书实践征文比赛”活动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在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大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以作品《鸟歌蝶舞迎春来》荣获优秀奖;在共青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和农村青年杂志社主办的“我看我家乡新变化”征文大赛中,我以作品《土家山寨的歌谣》荣获三等奖;在湖北民族学院举办的首届桂圆赛诗会“秋韵夕月歌咏年华”之诗歌原创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等4家单位承办的“品读重庆——60年,我的重庆缘”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奖。参赛作品收录《品读重庆》这本书中。 原创作品《土家山寨的歌谣》、《我与恩施大峡谷的一次邂逅》、《我是巴人后》、《与历史的对话》、《山里的童年》、《春雨中》等等。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出版周期:月刊ISSN:1002-9540CN:11-1391/C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

能不能缩小点范围具体哪个地区

农村青年杂志社社长现任

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汉族,现居海南。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汩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后任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1985年进修于武汉大学英文系,随后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8年迁调海南省,历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1988)、《天涯》杂志社长(1995)、海南省作协主席(1996)、海南省文联主席(2000)等职。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主席团委员(1997,2001),中国文联全委委员(2001)。 曾在青年部门(1985)、林业部门(1986)以及大学(1995)兼职,曾社会兼任省政协委员、常委(1983、1989、1993)和省人大代表(2003)等职。 艺术成就: 主要作品 小说: 《月兰》(中短篇小说集)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1年 《飞过蓝天》(中短篇小说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 《诱惑》(中短篇小说集)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年 《空城》(中短篇小说集) 台湾林白出版社 1988年 《谋杀》(中短篇小说集) 台湾远景出版公司 1989年 《爸爸爸》(中篇小说集) 作家出版社(北京)1993年 《北门口预言》(中短篇小说集)南海出版公司(海南)1994年 《韩少功》(中短篇小说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4年 《韩少功》(中短篇小说集) 太白文艺出版社(陕西)1995年 《马桥词典》(长篇小说) 作家出版社(北京)1996年 中国时报出版公司(台湾)1997年 三联书店(香港) 1997年 《韩少功》(中短篇小说集) 明报出版公司(香港)1999年 《暗示》(长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 0 0 2年 《诱惑》(法文) (法)PHILIPPE PICQUIRR 1990年 《爸爸爸》(法文) (法)ALINEA 1990年 《女女女》(法文) (法)PHILIPPE PICQUIER 1991年 《归去来》(英文) THE RESEARCH CENTRE FOR TRANSLATION (香港中文大学) 1992年 《鞋癖》(法文) (法)ARCANE 17 1992年 《空屋》(法文) 中国文学出版社(北京) 1994年 《爸爸爸》(意文) (意)EDIZIONE THEORIA 1992年 《爸爸爸》(荷文) (荷)DE GEUS 1996年 《山上的声音》(法文) (法)GALLIMARD 2000年 《马桥词典》(荷文) (荷)DE GEUS 2 0 0 2年 《马桥词典》(英文) (美)COLUMBIA PRESS 即出 散文、随笔: 《面对神秘而空阔的世界》(随笔集)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6年 《夜行者梦语》(散文随笔集)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3年 《圣战与游戏》(随笔集) (香港)OXFORD PRESS 1994年 《心想》(散文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年 《灵魂的声音》(散文集)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6年 《韩少功散文》(两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年 《进步的回退》(演讲集)春风文艺出版社 2 0 0 2 年 电影剧本: 《风吹唢呐声》 潇湘制片厂拍摄 1984年 翻译: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长篇小说)作家出版社(北京)1987年 中国时报出版公司(台湾) 1989年 (与韩刚合译) 《惶然录》(散文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1999年 中国时报出版公司(台湾) 2001年 综合: 《韩少功自选集》(四卷) 作家出版社(北京) 1996年 《韩少功文库》(十卷)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1年 另有传记文学、诗歌、翻译、评论等作品多种。 获奖情况: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 获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1998); 获台湾最佳图书奖(1998); 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2002)。 获其它奖励和表彰多次,包括《马桥词典》入选海内外专家共同推选的"二十世纪华文文学百部经典"(2000)——查看更多》》》》》》

韩少功(男)(1953-)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69年初中毕业后,下放汩罗县的农村插队。1974年调县文化馆工作,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在文坛崭露头角。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到海南后1988年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1996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任杂志社社长,发行后广受好评。 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等,文艺理论《面对神秘空阔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因其标新立意的形式尝试引起各方争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在以韩少功为代表的一批“寻根文学”倡导者们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规范”和“不规范”之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更多需要肯定和弘扬的是“不规范”的、存在于野史、传说、边地风俗以及道家思想和禅宗哲学中的文化精华,就如阿城在“三王”系列中所描述的;而对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被体制化了的“规范”文化,则持拒斥、否定、批判的态度。相对于“三王”系列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痴迷,《爸爸爸》、《女女女》则以强烈的“寻根”意识,探寻文化规范对自由生命的制约,拷问“规范”状态下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由起源向末日退化的形态,从中发掘出人性中的惰性和冥顽不化的国民劣根性,也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批判。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丙崽是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小老头,,外形奇怪猥琐,只会反复说两个词:“爸爸爸”和“x妈妈”。但这样一个缺少理性、语言不清、思维混乱的人物却得到了鸡头寨全体村民的顶礼膜拜,被视为阴阳二卦,尊“丙相公”、“丙大爷”、“丙仙”。于是,缺少正常思维的丙崽正显示了村人们愚昧而缺少理性的病态精神症状。在鸡头寨与鸡尾寨发生争战之后,大多数男人都死了,而丙崽却依然顽固地活了下来。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形象,象征了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谶语般的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具有个体生命与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同时它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那种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 韩少功通过《爸爸爸》解剖了古老、封闭近乎原始状态的文化惰性,明显地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批判的态度。韩少功基本上属于一个写实的作家,但由于他对楚巫文化和《离骚》浪漫传统的推崇,在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审视民族劣根性的同时,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楚文化中光怪陆离、神秘瑰奇的神话意味,使文本涂抹上浪漫神秘的色彩,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思考。我们说过,“寻根小说”大都采取一种貌似传统写实的叙述方式,《爸爸爸》用的却是类似荒诞的“寓言体”,可能是个例外。

1986年至1993年,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青年文摘》杂志主编 1993年至今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 1999年至2001年兼任《青年文摘》杂志主编现为《青年文摘》杂志社编委会主任 中国青年出版社年出新书400余种,再版书300余种,出版杂志5种,计有《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人物版》、《虹》、《青年文学》、《青年心理》。 担任社会职务有: 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副主席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专业兼职教授 山西师范大学出版专业兼职教授

  • 索引序列
  • 农村青年杂志社人员
  • 农村青年杂志社人员查询
  • 农村青年杂志社
  • 农村青年杂志社官网
  • 农村青年杂志社社长现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