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台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台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发布时间:

台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1939年,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这是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它写了国际纵队的志愿人员罗伯特·乔丹为配合一支游击队的一次炸桥行动而牺牲的感人故事,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海明威研究在中国/The Study Of E·hemingway In China 》作者:邱平壤编著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10335 / 7531610337 出版时间:5 丛编项:开放丛书 思想文化系列 简介:本书包括对海明威四大小说、短篇小说,思想以及艺术成就,艺术风格之研究。 主题项:海明威-E-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海明威,E 更多同类图书: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集?外国文学作品集 《迷惘者的一生——海明威传》[M] 著名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 贝克,林基海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董衡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人,1934年1月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发表作品有:《美国文学简史》(负责人)、《美国现代小说论》(主编)、《海明威研究》、《海明威谈创作》、《海明威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0。 杨仁敬教授《海明威在中国》一书的增订本(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 《海明威死亡意识的宗教意识》[J]曹明伦《国外文学》,2004 (3) 第二辑 [1]裴立鹏 张敏《自卑与超越——海明威“硬汉性格”的心理成因》《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5月 [2]徐乐怡 《论海明威小说的悲剧美》 《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3]刘久明 《“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与海明威的“准则英雄” 》北京:《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2期 [4]苏顺强 《论海明威的虚无思想》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 [5]罗明洲 《论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北京:《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 [6]曾塞男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识》 北京 :《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 [7]刘久明 《海明威文化心理结构浅析》 北京:《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4期 [8]刘铁《给人类增添信心与力量的文学形象——论海明威的“生命英雄” 》北京:《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2期 第三辑 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艺术风格及其硬汉性格 The Artistic Writing Style and Hemingway's Unyielding Character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青海民族研究 Nationalities Research in Qinghai] 罗雪娟 , LUO Xue-juan 海明威的文艺思想探析 Brief Analysis of Hemingway's Literary Thought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 王爱玲 , WANG Ai-Ling 海明威的"青丝情结"——试论海明威的妇女观 Hemingway's "Hair Complex"——Hemingway's Idea on Women [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孙玉琢 海明威小说的对话性 The Convers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Hemingway's Novels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赵若纯 , Zhao Ruochun 海明威与他的硬汉英雄 Hemingway and His Unyielding Hero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田耀 , 蒋瑜 并存于海明威作品中的双重意识 On Double Consciousness Existing in the Works by Earnest Hemingway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张巧毅 海明威小说的情绪线索 The Emotional Plot of Hemingway's Novels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郑孝萍 , ZHENG Xiao-ping 存在?生存?人生--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解读 Existence, Living and Life--the Interpretation of Hemingway's Novel "Farewell to Arms"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李晓珍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自然生态意识 Hemingway' 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Reflected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王育烽 , WANG Yu-feng 孤寂的心灵 自尊的生活——论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主题 A Desolate Soul Lives a Dignified Life: The Theme of Hemingway's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毛坚舫 海明威、古巴渔夫与《老人与海》的经典硬汉形象 Ernest H Cuban F and the Classical Heroic Character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yang Teacher's College] 杨植 , YANG Zhi 看海明威如何"表现"《十个印第安人》的故事 How Hemingway Shows the Story of Ten Indians [台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nzhou University] 毛华奋。。。

[1] Alter, Robert, The World of Biblical Literature [M] New York: Basic Books, [2] Alter, Robert, The Art of Biblical Narrative [M] New York: Basic Books, [3] Auerbach, E Mimes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 translated, Willard R T Princeton,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4] Baker, C Hemingway: The Writer as Artist [M]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5] Baker, C Ernest Hemingway: A Life Story [M] Great Britain: Penguin Books, [6] Baldic, C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7] Bar-Efrat, Shimon, Narrative Art in the Bible [M]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8] Booz, E 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Modern Literature [M] Kunming: Yunnan University Press, [9] C Ernest H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 : Hemingway’s Style [EB/OL]. Cliffs /WileyCDA/LitNote/id-html[10] Donaldson, 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rnest Hemingway [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1] Flora, Joseph M Hemingway's Nick Adams [M]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2] Frye, N The Great Code: the Bible and Literature [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3] Frye, N Words with Power: The Bible and Literature [M] New York and Lond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 [14] Gerry K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5] Greene, A Christianity and Western Culture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6] Hemingway, E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7] Hemingway, E 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 [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8] Hemingway, E A Farewell to Arms[M] Xi'an: World Book Press Company, [19] Hemingway, E For Whom the Bell Tolls[M] World Book Press Company, [20] Hemingway, E Death in the Afternoon [M] Cleveland: Word Publishing C1956[21] Hemingway, E The Sun Also Rises[M] Nanjing: Yilin Publishing Press, [22] Leech, Geoffrey N, Michael H S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3] Martin, W 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 [M] Beijing: Peking Univesity Press, [24] Meyers, J Hemingway: The Critical Heritage [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2[25] Roberts, J Notes on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M] Department of English University of N 1982[26] S Ernest Hemingway: A Farewell to Arms[EB/OL]. com/lit/farewell /html [27] Sternberg, M The Poetics of Biblical Narrative: Ideological Literature and the Drama of 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8] Wagner W Linda, Ernest H Six Decades of Criticism[M]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9] 阿尔伯特·甘霖(Albert Greene) 赵中辉 译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0] 贝克.林基海译 迷惘者的一生——海明威传[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31] 曹明伦 海明威死亡意识的宗教意识[J]《国外文学》,2004 (3) [32] 常耀信主编 美国文学研究评论选(上册) [C]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3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4] 董衡巽 海明威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5] 董衡巽 海明威谈创作[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6] 杜昌忠 编著,圣经文学研究[C]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看看他的作品不就知道了吗

滁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福雷·加布里埃尔·于尔班,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教师,是当时最有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起初为浪漫派作曲家,其音乐语言纯洁洗炼,有典型的法国特色。他的和声经常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作为教师,他对年轻一代有巨大的影响,学生中有弗洛朗·施米特、路易·奥贝尔、娜迪娅·布朗热、莫里斯·拉威尔等。福雷创作的主要作品包括歌剧、戏剧配乐、管弦乐曲、室内乐、教堂音乐、歌曲及钢琴作品等。其中钢琴曲包括即兴曲5首、夜曲13首、船歌13首、前奏曲9首等。有几篇比较相关的论文:浅析福雷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表现功能及对演唱的意义——以《情歌》为例 [学位论文] 孔群, 2008 -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声乐 论法国作曲家福雷钢琴作品——夜曲及其创作风格特征 [期刊论文] 《音乐探索》 CSSCI -2007年3期匡锐,Kuang Rui 福雷五首即兴曲探究 [学位论文] 陈琛, 2007 -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 福雷艺术歌曲在法国艺术歌曲中的地位和影响 [学位论文] 郎朗, 2007 -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 浅析福雷钢琴作品的主要技法 [学位论文] 李天一, 2007 -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 纯正的法国风味——福雷五首钢琴即兴曲演奏及教学 [期刊论文] 《滁州学院学报》 -2008年2期陈琛 法国的舒曼——加布里埃尔·福雷 [期刊论文] 《乐器》 -2007年1期李天一

1、《论清代词学中的“自批评”》,《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2、《“追认”与宋词价值重估》,《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 3、《口述词学史研究构想》,陈水云、潘碧华主编《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唐宋卷),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华人研究中心2012年8月出版,国际书号:978-967-5733-02-4。4、《词为宋代“一代之文学”说质疑》,《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转载6000字。5、《近代词学师承论》,《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学年鉴》(2008)摘录,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6、《论词学史上的“元批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九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词学范畴研究的回顾及宏观体系建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木斋词体起源及发生研究之反思》,《中州学刊》2009年第4期。9、《叶申芗词学述论》,《词学》第十八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10、《叶申芗〈小庚词〉论略》,《词学》第二十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11、《词人邓廷桢及其〈双砚斋词话〉》,《词学》第二十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12、《地域性词派研究的新写法》,《词学》第二十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13、《论吴世昌对王国维词学的“扬弃”》,《词学》第二十六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4、《秦观陆游名字考释》,《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15、《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接受史解析》,《文史知识》2007年第10期。16、《从花间词看晚唐五代女性闺中生活》,第一作者,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9年第3期。17、《陆游〈卜算子·咏梅〉——一首宋词“经典”的形成史解析》,《文史知识》2010年第5期。18、《诗词中的“递进”抒情法》,《文史知识》2006年第5期。19、《“词中杜甫”说总检讨》,《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2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20、《吴世昌词体观述评》,《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21、《论花间词在宋金元时的传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22、《论词体观念的嬗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摘录。23、《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24、《“唐诗宋词”说评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25、《花间词与晚唐五代社会风气及文人心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26、《论明代的“花间热”》,《福建论坛》1997年增刊。27、《李清照〈词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2008年8月版。28、《词学体系建构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中国诗学研究》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版。29、《花间词风格新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全文转载。30、《宋词雅化规范化之宏观透视》,《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2期全文转载。31、《放翁隐逸词初探》,《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要。32、《论放翁词的风格类型》,《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33、《论王世贞的词学观》,第一作者,《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6期。34、《“应歌”——花间词的原生态及其价值重估》,《第三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0月版。35、《鹿虔扆〈临江仙〉并非伤蜀亡之作》,《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36、《婉中有变,婉融奇雅--也谈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12期。37、《词学研究的又一硕果──评杨海明《唐宋词美学》,《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2000年12月。38、《词学研究的新突破──评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书品 》2001年第4期。39、《评〈饮水词笺校〉》,《 书品 》2006年第1期。40、《后出转精 嘉惠学林——评周明初、叶晔合著〈全明词补编〉》,《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41、《唐宋词艺术的“总账式”研究——邓乔彬先生〈唐宋词艺术发展史〉读后》,《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4期。42、《略论文学史的写法》,《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43、《清词中的离乱书写》,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行旅、离乱、贬谪与明清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大会报告。44、《第六届全国秦少游学术研讨会综述》,第二作者,《词学》第二十七辑,2012年6月。45、《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第一作者,《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年。46、《论欧阳修的词学观》,第一作者,《欧阳修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2月版。47、《文天祥词综论》,第一作者,载徐明主编《天地正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48、《论苏轼词风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作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49、《读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中文自修》1994年第5期。50、《历代词曲异同论总检讨》,第一作者,载《国际黄峨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散曲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4月版。51、《历代词曲异同论再检讨》,第一作者,第十届中国散曲暨陕北民歌学术研讨会上宣读,2008年8月陕西榆林。52、《晚明散曲漫议》,《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53、《秦观词研究之反思》,《中国韵文学刊》2014年第2期。54、《刘永济〈词论〉对现代词学体系建构的贡献》,刘亮主编《第五届中国韵文学暨海南诗词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14年6月版。55、《辛弃疾研究之反思》,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编《词学新视野——李清照辛弃疾暨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版。56、《孙维城著〈张先与北宋中前期词坛关系探论〉》,第一作者,刘扬忠、王兆鹏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2007),武汉出版社2009年版。57、《我自写我的词史——王辉斌新著〈唐宋词史论稿〉读后》,《贵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文学文体,还是文化文体?——古代散文界说之总检讨》,《文史哲》2011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6000字。2、《论晚明人的“小品”观》,《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3、《“宋文”为“一代之文学”说评议》,《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4、《“文学”流派,还是“学术”流派?——“桐城派”界说之反思》,《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1期《学术卡片》摘录。5、《古代散文的“前理解”或遮蔽文学史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21日第6版《文学》。6、《从新发现的96通书简看欧阳修的日常生活》,《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7、《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8、《论近代散文观念的新变与传统》,韩国《中国散文研究集刊》第1辑,2011年12月。9、《古代散文史撰写新构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10、《古代散文史研究中的“遮蔽”问题——拜读郭预衡先生〈中国散文史〉心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励耘学刊》(文学卷)2012年第1辑(总第15辑),学苑出版社2012年版。11、《易学与晚明小品》,《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12、《明清小品概说》,《文史知识》1997年4期。13、《明清清言小品概说》,《文史知识》1997年11期。14、《明清的尺牍小品》,《文史知识》2000年第3期。15、《明清的笔记小品》(上),《文史知识》2001年第3期。16、《明清的笔记小品》(下),《文史知识》2001年第4期。17、《王晫和他的小品》,《文史知识》2001年第8期。18、《欧阳修〈秋声赋〉的文化解读》,《文史知识》2006年第10期。19、《韩愈〈毛颖传〉接受史述论》,第二作者,《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0、《吕祖谦〈入越录〉赏读》,第二作者,《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21、《明清游记概说》,《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第4期22、《亟待开掘的文学宝藏――近代域外游记述论》,《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4期。23、《自然的“生命化”和“人格化”──易学与明清小品研究之一》,载《中国易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4、《明代日记体散文评述》,第二作者,《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年第2期。25、《“欧苏”散文合论评议》,第一作者,《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26、《欧阳修与蔡襄》:《福建论坛》1998年第4期。27、《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文学价值》,第一作者,载刘庆云主编《放翁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28、《现代小品笔法章法论》,《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9、《俞平伯散文理论的古典资源》,载黄科安主编《中国散文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30、《传记文学是人类生命的载体——〈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评介》,《文艺报》2013年5月29日第2版《理论与争鸣》。31、《欧阳修〈秋声赋〉的传播与接受》,《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6期。32、《论苏轼〈前赤壁赋〉的“跨体”传播与“跨国”传播》,《苏东坡研究》2014年第4期。33、《学术视野中的古代文章学》,王水照、侯体健主编《中国古代文章学的衍化与异形——中国古代文章学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34、《还原:学术的气度与品格》,第二作者,《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35、《朱熹论欧阳修》,第二作者,《朱子文化》2009年第2期。36、《朱熹论苏轼散文》,第二作者,《朱子文化》2009年第3期。 1、《古代文体价值论之再估价》,(香港)《文学论衡》总第24期,香港中国语文学会2014年6月版。2、《古代文论中的“自娱说”》,《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3、《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学术研究》2010年第9期。4、《古代诗体界说之清理与反思》,《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5、《〈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之总检讨》,《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6、《古诗十九首作者、作年问题再检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30日第6版《文学》。7、《谢灵运山水诗历代评价之再评价》,《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1期。8、《古代文学研究要摒弃“唯文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5月22日B01版《文学》。9、《从斋名变更看陆游的心态历程》,《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0、《武夷山陆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2期。11、《王维“诗中有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2、《长安——唐代诗人的“精神家园”》,第一作者,《长安学丛书·文学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秦出版社2009年9月版。13、《“诗从对面飞来”》,《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1期。14、《古代诗词中的“愁”情表达法》,《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4期,4000字。15、《诗词鉴赏是一种再创作》,《学语文》,1993年第2期。16、《“一篇全在尾句”——唐宋诗词的结句艺术》,第二作者,《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2期。17、《苏轼研究综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18、《宋代文学研究综述》,第二作者,载《200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19、《严复〈王荆公诗〉批语辑录》,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十五辑,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版。20、《蔡襄写景纪游诗综论》,第二作者,林贻瑞主编《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21、《我与中国韵文学会的“缘分”》,《中国韵文学刊》2015年第2期。22、《读蔡厚示先生〈玉雪轩文论集〉》,《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之沟通》,(韩国)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中语中文学》第56辑, 2013年12月版。2、《重新认识和评价“乾嘉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22日第6版《文学》。3、《“新子学”概念的界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28日B01版《文学》。4、《“新子学”界说之我见》,《诸子学刊》第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又载叶蓓卿编《“新子学”论集》,学苑出版社2014年版。5、《论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怀”》,《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6、《藏书家陆游》,《文史知识》2005年第11期7、《陆游的读书与治学》,《陆游与越中山水》,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8、《学者陆游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师承》,第一作者,《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9、《陆游与易学》,第一作者,张善文等主编《中国易学》(第二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10、《陆游三山故居修复中的斋居亭阁命名问题》,载《陆游与鉴湖》,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1、《再论陆游的“家风”》,第一作者,载刘庆云主编《放翁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12、《陆游家世藏书、刻书与著书》,第二作者,《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3、《文天祥与汪元量》,第一作者,载徐明主编《天地正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14、《神仙吕洞宾形象的演变过程》,《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2期。15、《多面神仙吕洞宾》,《文史知识》2001年第12期。16、《历代私家藏书楼命名的文化解读》,第二作者,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8年第6期。17、《吴芝瑛与秋瑾》,《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18、《竹与民俗文化》,笔名竺颂梅(与陆伟民合作),《绍兴学刊》1991年第4期。19、《松文化散论》,笔名宋竹梅(与陆伟民合作),《绍兴学刊》1992年第1期。20、《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10期。21、《谈谈古代汉语词汇部分的学习》,《现代中文学刊》(原《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第3期。22、《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知识》,笔名欧阳,《语文新圃》1992年第3期。23、《辨认异体字的现实意义》,《语文新圃》1992年第3期。24、《古今词义差异例谈》,《语文世界》2001年第5期。25、《胡适论鲁迅》,《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2期,1991年9月。26、《鲁迅对家教问题的论述》,《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5期,1994年12月。27、《陶行知论家庭教育》,第二作者,《徽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28、《智慧老人蔡厚示先生》,《闽台文化交流》2012年第4期。

德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评选优秀论文才能上学报。《德州学院学报》年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评选工作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学报都是公开发行的刊物,学报是由学校主办的期刊,也是很多教师评职,或者学生毕业发表论文首选的期刊。

宿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省属公办二本,学校还不错,认可度也很高

在宿州最好但是你看得怎么比了

宿州学院。

不好啊,那地方环境不太好,氛围也不好,巢湖的从各方面看都比宿州好多了!!!

惠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1.《走出自然——从苏轼的山水诗看自然诗化的走向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10000字。 2.《对传统士大夫人格的超越——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10000字。 3.《论苏轼岭海时期的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10000字。 4.《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10000字。《金庸小说与民族文化本体的重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10000字。《苏轼、朱熹文艺观之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10000字。 《“侠客行”专栏(共十篇)》,《中华工商时报》,1994年6月,30000字。《“古道酣歌”(共七篇)》,《雅周末》,1996年11月,15000字。《山东作家群的道德意识》,《雅周末》,1996年12月,3000字。 《“三统”与文化保守主义》,《雅周末》,1996年10月,3000字。《〈聊斋志异〉中的道德宿命意识》,《雅周末》,1996年11月,3000字。《大俗大雅,至幻至真》,《雅周末》,1996年10月,3000字。《孔子仁学与现代人》,《中国文化报》,1998年2月,3000字。《挥之不去的文化理想——谈山东作家群的道德意识》,《中国文化报》,1998年4月,3000字。《传统事功精神的新开展》,《人文杂志》,1998年第4期,4000字。 《试论汉赋之美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9000字。《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中国水利报》,1998年11月,4000字。《六朝骈文的美质美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8000字。《金庸小说的文化价值》,《东方学》(韩国),1999年1月,5000字。《百年文学》,《北京晚报·世纪导刊》,1999年1月,12000字。《骈文之美辨正》,《论衡》,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20000字。《试谈中国禁毁小说的概况及禁毁因由》,《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8000字。《试论唐、宋古文运动的成因及特质》,《东方学》(韩国),1999年12月,20000字。《唐宋意识形态的嬗变与宋词繁荣的文化动因》,《中国文学的文化思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3月,21000字。 《中国古代散文中“文”、“道”观念演变之考辨》,《东方学》(韩国),2000年12月,25000字。《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光明日报》,2001年4月,3200字。《论原始儒家的伦理思想对于建构普世伦理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8000字。《武打、武侠、无赖》,《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200字。《“金庸”不是神话,学术不能“随感”——对陈冲批评的回应》,《文学自由谈》,2002年第2期,3500字。《从〈东坡易传〉看苏轼文艺思想的基本特征——兼与朱熹文艺思想相比较》,《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14600字。《试论“三苏”蜀学的思想特征》,《福建论坛》,2002年第3期,11000字。《苏轼的山水诗与自然诗化的走向》,《文学前沿》(第五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12000字。 《试谈金庸小说对于建构民族文学的启示》,《2000年北京金庸小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21000字。《再答陈冲》,《文学自由谈》,2002年第6期,3500字。《从〈东坡易传〉看苏轼的情本论思想》,《福建论坛》,2004年第2期,7000字。《〈东坡易传〉与苏轼的文艺观》,《中国第十二届苏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8月,15000字。 《古人苏、辛词百则评阐释》,《中国苏轼研究》(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4年8月,13000字。《武侠小说与文学雅俗之分的文化机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7月复印,5000字。《东坡易传与传统事功精神》,《中国苏轼研究》(第二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7月,9000字。《诗词“文化欣赏”举隅》,《惠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1年第4期复印,7900字。《“发愤以抒情”到“诗是穷人物”——屈原、苏轼诗学精神内在联系之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第5期,10000字。《〈毗陵易传〉的思想理论特征》,《苏东坡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月。11000字。《苏轼诗文悲剧意识的特质》,《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2期,6500字。《论化时间为空间的诗词之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7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1年第7期复印,7000字。《“向死而生”:先秦儒道哲学立论方式辨正——兼与海德格尔的“为死而在”比较》,《中国人大学报》,2012年3月,14700字。 《孔子思想中的“自足性”》,《光明日报》,2012年7月,3000字。《文化视野下的诗词之美》,《紫光阁》,2013年第5期,7000字。《金庸小说的悲剧意识》,《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4期,6500字。主要专著1、《隐士与解脱》,作家出版社,1996年12月,12万字。2、《陆游诗选注》,大连出版社,1997年1月,30万字。3、《苏轼词选注》,大连出版社,1998年1月,27万字。4、《古道酣歌》,海天出版社,1998年12月,13万字。5、《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50万字。(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7万字。) 6、《文学与文化的张力》,学林出版社,2002年5月,5万字。7、《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32万字,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8、《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学苑出版社,2003年5月,47万字,获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修订版,学苑出版社,2004年4月,6万字) 9、《唐诗宋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万字。(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8万字。)10、《国学之光——近代国学大师论著选读》,冷成金、沈广斌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37万字。

初审通过率在40%左右。惠州学院(Huizhou University)是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和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第二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院校,位于全国文明城市惠州。

惠州学院还不错~~~惠州这城市环境好,空气也好,人也不错~~~~

惠州学院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惠州,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之一,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是广东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本科大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校园青山环抱,浓荫匝地,现代建筑错落有致。占地总面积 1亩,校舍建筑面积43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 1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70% ,连年被惠州市授予 “ 花园式单位 ” 的称号。学院还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项目实施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拥有教学仪器设备 47万元,馆藏图书 8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 5 万册。招生范围包括全国17个省(区、直辖市),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4305人,成人类学生 6090 人。现有教职工939人,专任教师692人,其中教授(正高)85人,副教授(副高)183人,博士80人,硕士299 人,高级职称的教师 268人。 学院现有电子科学系、服装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建筑与土木工程系、旅游系、美术系、数学系、生命科学系、体育系、外语系、音乐系、中文系、政治法律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 16 个系、部。另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建筑规划设计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及“苏轼寓惠研究所”、“东江文化研究所”等17个研究所。学院公开发行《惠州学院学报》学术期刊。 学院开设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审计学、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地理科学、艺术设计、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园林、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英语、日语、音乐学、音乐表演、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外汉语、行政管理、法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 42 个本科专业和会计、服装设计(高专) 、服装工程(高职) 、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商务日语、音乐教育、体育教育、法律事务、文秘(涉外秘书)、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应用化工技术、美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英语教育等23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法、经、史、管、教育等九个学科门类。兴办高等教育30年,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 600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拥有现代化图书馆;装备先进的实验室及数字语音室91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教师技能训练中心1个(在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育技术中心;广东省教科网惠州地区汇接中心、体育馆、游泳跳水馆等基础设施;13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近年来,学院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目前已于7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项目。学院致力于立足惠州、面向广东,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力争把学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 索引序列
  • 台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 滁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 德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 宿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 惠州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