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公主Q
1.低碳世界是核心期刊,《低碳世界》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主办,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经济期刊。 2.低碳世界》现开设:建筑节能、节能环保、煤炭资源、地质探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投资、绿色经济、清洁生产、论述等栏目。 3.以上栏目设置均符合期刊相关规定,也符合职称评审中对职称论文的相关要。
999966开心
联系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也许,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后天》、《2012》只是纯粹虚构的美国大片,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只是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国际新闻……而实际上,当全球的政治精英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人类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时,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进了洛阳,走进了河南,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瞪着狰狞的眼睛,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现在的天气预报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怪异的天气总是违反规律,让人难以捉摸,以前所谓的规律总是被现实改变!”河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博士感叹道,“每一次准确的预报,都凝结着气象预报员的智慧和汗水!”王纪军博士可以轻松地为他的感叹找来佐证——2009年11月初的郑州,秋天似乎根本不愿离去,太阳温暖,绿树葱茏,大街上还能看见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气温骤降,当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时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电闪雷鸣!12日,郑州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一日最大纪录。2010年的4月14日,来洛阳参观牡丹花会的游客们都会因看到雪中牡丹这一“奇观”而惊叹不已。而在这天的前后几天洛阳都是阳光明媚,春意甚浓。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 人类健康受威胁、 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详知。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雾都下的吃货
环保监督员这个女孩来自瑞典,叫作格雷塔,桑伯格,她从小就是一个注重环保的女孩,她知道如果人们一直不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一直都为所欲为的话,到时候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之后,需要买单还是我们自己,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对于这点,这个女孩有清醒的认知,在环保方面,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别人她也会严格要求,看到有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她会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毕竟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面,都需要严格按照环保低碳的要求来,而不是一味地破坏环境,她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环保监督员,哪里有人刻意破坏环境,她都会上前制止,完全不畏惧他们的凶恶
哆哆的卷妈妈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甘哈曼曾经感叹道。
没错,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很多地方的群众会自发选择环保材质的物品使用,还有一些人会主动选择绿色方式出行,在这一点上,被称为“环保少女”瑞典女孩的格蕾塔·桑伯格表现尤为突出。
刀叉就一定比筷子更环保吗?
近些年来,格蕾塔一直关注着全球环境的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暖、低碳排放以及森林大火等一系列环境问题。2019年这位小女孩曾被美国的《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同一年又再次成功入围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榜单。
但是最近,她的行程计划似乎引来热议,原因是她反对亚洲人使用筷子,尤其是以东亚中的中国和日本为重点国家,并呼吁这些国家的让普罗大众使用刀叉。
我们先不论这种设想可不可行,但就筷子而言,其存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生活和用餐习惯上,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说起筷子的起源和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它代表的是中国古时候人们智慧的一种结晶。从古时候的铁器打磨成的筷子,到现在家家户户使用的不锈钢筷、竹筷来说,筷子难道真的因不环保而造成环境的破坏了吗?
其实通过仔细的调查,情况并非如此。正常的家庭一般就餐时都会使用木质的或者是铁质,甚至是烤瓷材质的筷子,这类筷子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和刀叉的反复利用原理是一样的。
而环保少女口中所说的不环保筷子,应该是餐厅或者是外卖当中塑料筷子或是一次性材质的筷子。而这类材质的筷子,现在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已经非常少见了。
中国社会目前也在积极地提倡环保,很多的商家也减少了一次性筷子的供应,建议顾客尽量使用已消毒的竹筷。
而在外卖行业中,在订单的付款页都会有相应的提示: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甚至有些外卖平台会对一些长期不需要一次性餐具的消费者实行奖励制度,在这样的全民环保的大环境下,森林以及其他植被的破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并非瑞典女孩口中所述,只要使用筷子就污染环境。
另一方面,刀叉的起源也并非欧洲,而是亚洲,在中国的古代,是有使用刀叉来吃饭的习惯的,只是后来这类工具因筷子、勺子的出现被社会所淘汰了。刀的使用最早可追溯于7000多年之前,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那时候的人类使用的骨质餐刀。
在远古时期,人们在外出捕猎大型的食肉动物之后,会使用刀具对肉和骨头进行切割,并分别进行烤制,由于那个时期没有现代的烹饪工具和技术,所以一般都会将肉拿到太阳底下晒干,并放在自制的容器里腌制,等需要食用时再拿出来,放在火架上烤熟以后,就可以食用了。
筷子和刀叉的历史起源和制作流程
餐具叉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商周时期,从我国的商代遗址中,曾在古人的墓穴中发现了大量的餐具叉的原型,那时候的社会上还未出现筷子,人们制作了像海里捕鱼的小型树杈来当餐具,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食物插起来放进嘴里食用。
在中国,刀叉使用的鼎盛时期是在战国,在一些皇室贵族的宴席上,基本上都能看到刀叉的影子,而河南洛阳出土的战国墓内,考古学家也有发现了51具餐叉的记载。而在筷子出现以后,这种灵活的夹菜工具很快就受到了民众的欢迎,所刀叉这种较为落后的使用工具,也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那环保女孩口中所说的改用刀叉,这餐具是否低碳环保呢?事实并非如此,欧洲使用的刀叉大多都需要经过高温的炼制,而炼制工艺的火的温度必须达到严格的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煤炭的燃烧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众所周知,煤炭的大量使用肯定会破坏空气环境以及臭氧层,所以,刀叉在仔细的一番推敲之后,显得并不那么环保了呢。
相反,木制和竹子制的筷子没有那么复杂的炼制过程,只需要简单的抛光处理即可,而且其选材并不需要砍伐森林和选取上等的木材,只需要一些废弃的或者是嫁接的人工培育树种作材料就行。
所以综上来看,使用筷子的环保程度似乎比刀叉更胜一筹。然而问题来了,瑞典的环保少女是否曾经发表这一言论呢?这个地方确实值得怀疑。
在这个话题出现之初,很多中国的网友纷纷站出来表示抗议,甚至有网友调侃道:那我建议瑞典人都不要穿衣服了,多废布啊,亦或是我建议她以后少放屁,这么污染空气啊!虽然这听起来带有嘲讽的语气,但是更多的人存在质疑,这句话来的出自一位如今未成年的少女吗?
没有证据证明此番言论出自环保女孩之口
这届网友中有一个叫罗伯特 · 麦克斯韦的男性这样表示,他经过很多途径的寻找,并未发现该女孩在公开场合或者是一些官方的网站发表过该言论,所以“环保女孩呼吁中国人禁止使用筷子改用刀叉”这个言论,很可能是一些舆论媒体自己编造出来,想引人注目的一个噱头罢了。
为什么要给一个未成年女孩扣上一个遭人指责的骂名呢?这些年来,格蕾塔频繁地出现在社交媒体和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经常被推送上热搜,其曝光度可见一斑,有很多出价颇高的赞助商,想让她代言自己的产品,也有一些企业的商业策划活动,会邀请其参加,并为自己的某产品做形象大使。
但是,环保少女一直都不忘初心,她将自己获奖的百万欧奖金,全部捐给了基金会,以帮助世界卫生组织对抗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以及亚马逊的原住民抵御病毒传播等现象。在真实且有说服力的证据可以摆在眼前之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保持理智,并不要通过自己的一时情绪,而让这个致力于环保的少女寒心。
保持理智,切勿妄加评论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应该向这位少女学习,起码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然资源,以及人类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选择坐以待毙。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对塑料袋说不,这些生活上点点滴滴的小事,都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现在就行动起来吧,年轻人!
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平常一些不起眼的习惯、用具都有可能会污染我们身边的环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只要在生活中注意节约,注重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今年世界环境日发布的两份报告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实现“消除碳依赖”这一目标也许比想象的要容易:你只需采用气候友好的生活方式,这不
随着于2009年12月19日召开的长达13天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结束,清晰地预示着低碳时代已经来临,所有的国家和企业都将很快地卷入到这股低碳趋势的大潮中。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