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琉璃007
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堂的几点做法论文
在当今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日趋繁荣的网络时代,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成为了可能。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选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对文本、动画、声音,视频等的控制,使教材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怎样将多媒体信息技术高效、生动地应用于科学课堂呢?下面简要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及几点做法。
一、 教师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及多媒体信息整合能力是前提条件。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大革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它对广大科学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广大教师具备“开放式教学”、“终身教学”、“网络教学”、“交互式教学”等现代教学观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Powerpoint、SMART Notebook、Flash等;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Fireworks等;音频视频剪辑软件,如光盘刻录大师等;动感相册制作软件等类似的常用软件,能够娴熟地从网上、电视节目和影碟中收集、编辑资料,能够进行图象格式、声音格式、视频格式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熟练将搜集的图片,视频,音频进行剪辑,整合制作出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所用。只有设计精美,生动,活泼,能够带给学生强烈感官体验的多媒体课件才会更受学生青睐,才会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解释与用模型解释这样的科学知识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
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的概念和科学原理,解释与说明类型的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呈现其内涵主旨,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些棘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其教育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相比的。
在五年科学《呼吸和血液循环》单元,多媒体课件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进行了动态的模型演示,形象的揭示了人类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化抽象为直观演示,从而更高效地了解知识。在《我是怎样出生的》、《骨骼》、《肌肉》、《大脑》、《神经》等等诸如此类的课例中,多媒体课件带来的更真实、形象的影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在六年级科学《我们的地球》单元,《探索宇宙》单元,《进化》单元的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彰显了它无法替代的教学魅力。通过运用各种声音、影像、图片的展示,给学生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求知感受,任何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在这种直观形象的教育手段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不仅使科学课堂丰富多彩,知识的传授也更形象有力。
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激活其学习的兴趣,才能发挥其最大能动性。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学习才会更高效。
1、展现实验室环境下无法呈现的素材资源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
如激趣导课环节、背景资源介绍环节、需要对比呈现得出结论的环节等,多媒体资源都突显了它的优越性,可以尝试充分利用。
《神奇的水》一课,课前我利用百度平台搜集了许多水这一平常物质最精美,最动感的瞬间的图片,并配以恰当音乐制成动感相册,视觉与听觉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马上对水这一平常物质产生浓厚学习兴趣。《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中,出示一段关于死海的视频片段,学生犹如置身其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近而探究出在水中加盐可以使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纸》一课,出示现代造纸工艺制作流程的短片,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丰富了知识,学有收获。《搭支架》中,通过对图片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发现原来三角形竟然具有广泛的应用等等。
2、实验方案的呈现,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数据的填报汇总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
现在的多媒体信息课件,可以在呈现以上内容时,根据需要,及时的将重点内容加以圈点强调;实验数据的汇总可以利用白板笔功能随意填写,与学生及时互动,使整个学习过程更高效,更优化。
3、奖励评价机制环节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
科学《课标》中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内容要全面化、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评价时机要全程化。而这些精神,在今天的多媒体信息课件中能够更好的实现。
这里要提到近两年我校引进的SMART Notebook交互式白板软件。授课时,教师可事先建立一个专门的评价页面,可以奖励星星、花朵、奖杯、大拇指、笑脸等等学生感兴趣的任何事物,可以分组评价,也可以细致到每名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在任何一个需要及时评价与鼓励的环节,建立与该评价页面的超链接,及时互动,及时评价。这样的奖励评价机制会至始至终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也被最大程度的激发,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环节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课件。
四、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形成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科学课程是一门强调以探究为主的特色学科。课堂知识的设置,绝不能把学生禁锢在教室或书本这些狭小的空间里,上下课的铃声也绝不应该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教师要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广阔的网络资源去主动探究科学,学习科学。
《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拓展环节中,我搜集的大量的灾害性天气图片,视频资料,学生顿时惊讶声不止,表现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我及时鼓励“同学们课后可以利用百度图片,或视频来搜索更多相关的灾害性天气的信息,会有很多你感兴趣的知识在等着你!”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时刻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突显了科学课堂的开放性。
总之,在科学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也要把握好使用尺度,不能为了用而用,过多的利用多媒体反而会喧宾夺主,失去了科学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和魅力。
曲多多多
信息技术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粗浅地谈了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存在,从广义来看,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新华词典)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及虚拟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都将在网络系统中完成,而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却成为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日本的机器人用小提琴演奏《茉莉花》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二、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教育、科学研究、通信服务、金融商业、医疗保健、工业生产、军事、航天等方面已经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此,笔者粗浅地谈谈信息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人们能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减少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还使文化更具开放性和更加大众化。
2.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出了新型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与供货商、零部件生产商以及分销商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而传统的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
3.推动科技进步
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计算,如今可能用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
4.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如在家上班、网上信息交流。网上信息交流是现今网络技术最为广泛的应用,人们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电影、语音、影像等)。网上学习、网上购物、写博客微博、网上会议、网上娱乐、收发电子邮件等几乎是当下人们每天都会做的事。这些无疑可以扩大人们的交流半径,拓宽人们知识信息的来源和途径。
(二)负面影响
1.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①网恋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化,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导致好多的人去网恋,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另一种身份,这样容易使人产生双重性格。“网恋”会引发人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心理的创伤。网恋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网民之中,长时间泡网无疑会缩减自己与亲人、朋友、同事交流的时间,自然也会给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杜绝网恋的危害。
②网游、网瘾
网络中精彩的游戏、影视等让很多人沉迷网络,有了网瘾。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尤其青少年的控制力差,很容易沉迷网络。长时间上网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近期,我国公众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给予很高关注。
③网络吸毒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从2009年开始,又出现了网络吸毒贩毒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式,涉毒人员把现实中的吸毒过程搬进了虚拟空间。2011年10月30日的《焦点访谈》播报了公安部门首次破获的网络涉毒大案。这是公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侦办的首例利用互联网视频交友平台进行涉毒活动的新类型毒品案件。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人群中,35岁以下的超过了65%,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
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无疑再次敲响了警钟:网络监管任重道远,不容松懈。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在此我呼吁,一方面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尤其网络运营商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社会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在此我提议未成年人要正确认识网络,要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
2.信息污染
各种信息资源中混杂了大量干扰性、欺性、误导性甚至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使得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所以我建议人们要认真分析、鉴别信息,这样就不容易上当。
3.信息泛滥
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监管难,使虚假信息严重滋生蔓延,导致了信息泛滥,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4.信息犯罪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信息安全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主要有信息窃取、信息欺、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信息安全防范,还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总之,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会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当然我们不能光看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清醒认识到其负面影响的客观存在。如今,网络上的不良现象越来越多地滋生、蔓延,并不断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尤其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我们更是要严加提防、马虎不得。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徐福荫,李文郁.信息技术基础[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07.
[2]董爱堂,赵冬梅.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1.
[3]罗南林.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9.
[4]杜茂康.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7.
信息融合学报是中文核心。(ScienceCitationIndex,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
信息技术以及其快的方式和手段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迫切的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的教学方式中,正在迎接着新一轮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多媒体为媒介的
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堂的几点做法论文 在当今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日趋繁荣的网络时代,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成为了可能。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
难,还是自己努力写吧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的研究 2、因特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的研究、 3、基于因特网教学模式的研究 4、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的研究 5、在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