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展示人大成就 弘扬人大精神

发布时间:2023-12-05 17:45

  七十年风雨沧桑,七十载磨砺奋进。70周年校庆既是中国人民大学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时机,也是迈向新进程开创新辉煌的重要机遇。辉煌历程


  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人民大学已经走过七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从延安宝塔山走来,辗转万里,历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之演进,经七十载风雨洗礼而弦歌未辍。


  在抗战中诞生了陕北公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陕北公学。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延安逐渐成为全国抗日中心。全国各地的爱国志士和进步青年,为了学习革命的理论,学习抗日战争的战略和战术,一批又一批地奔赴延安。他们背井离乡、千里跋涉,突破敌人的封锁,斗志昂扬地走在奔向光明的大道上。在这些人中,大部分是青年学生,还有从南洋、日本、欧美返回祖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的青年侨胞。陕北公学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满足青年抗日的要求,于1937年11月1日成立的。学校原本叫陕北大学,因当时国民党政府以陕北已经有了抗日军政大学为由不予核准,才改名为陕北公学,时称“陕公”。


  陕公开始设在延安城内,后来又在陕甘宁边区的�邑县(今为旬邑县)看花宫办了分校。开学之际,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荡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毛主席的题词极大地激励着陕公师生,为造就优秀的抗战人才而奋勇前进。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战斗在前线的热血青年亟需得到进一步培养,中共中央遂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青训班和延安工人学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简称为“华北联大”,挺进到华北的游击战争地区办教育。1939年7月7日,华北联大在延安宣布成立,毛泽东亲临讲话。他在讲话中引用《封神演义》里杏黄旗、四不像、打神鞭三样法宝的故事,说:“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毛主席这番讲话的主要思想,后来发表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三大法宝的理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老同志回忆几十年的革命历程都曾提及,那次讲话的光辉不时照亮他们前进的路程。


  1939年7月初,华北联大的师生们由延安出发,经过3个月的行军,到达晋察冀边区;10月间,到达河北省阜平县;11月初,在城南庄举行开学典礼。在大会还没有结束时,就传来了敌人进攻的消息。有的同志风趣地说:“敌人来欢迎我们了。”


  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的教学和生活,经常处在“扫荡”与反扫荡、“围剿”与反围剿的环境中,学校的口号是“在战斗中学习”。那时,可以说是坐下来就学习,站起来就行军。在几年的学习中,师生们多次遇敌、多次与敌人周旋,数十名干部和学生壮烈牺牲。


  创办中国人民大学


  当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际,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国家建设和过渡时期的经济恢复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从学校领导到党中央,都在考虑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问题。经党中央再三考虑,决定创办中国人民大学。


  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及教育部的负责同志到会,刘少奇和朱德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开始主要是办财经专业,其他专业只有法律和外交。专业教学计划乃至学校的管理体制,都效法苏联的办学模式。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自然而然地就提出了如何对待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经验和革命传统问题。大家的一致回答是,必须继承和发扬,但具体贯彻却是一个长期的、从未间断地探索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在学习苏联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人大也设法安排了相当学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了理论素养,意义重大。但很快发现一个矛盾,即系统学习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鉴于这种情况,学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明确了两条:一是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搞好,但同时要强调结合革命的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二是同时必须有党团等系统经常的思想政治工作。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所以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能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立场上勇于开拓进取、坚持真理。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一传统又进一步得到了重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中国人民大学既有浓厚的政治气氛,同时又充满活跃的学术研讨空气。


  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后,与过去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在学校里进行了系统专业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这在过去革命战争环境中是想做而做不到的。毕竟过去改造世界观几乎是教育的全部内容,现在要进行大量专业教育,但德育仍然放在首位。从战火中诞生的陕公、华北联大,到华北大学,再到中国人民大学,都是为适应革命需要而建立的,为革命事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则是一贯的方针,教育的目标是造就革命的先锋队。过去是这样,现在和今后仍应是这样。


  人大风采


  如今的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发展成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辅以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体系,尤其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领域具有突出的整体优势。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3个学院、13个校级研究所和14个博士后流动站,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及深圳研究院。拥有6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居全国高校第一;拥有1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全国重点学科25个,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五,其中社会科学居全国高校第一。在连续七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18篇,在人文社科领域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60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40个(包括自主设置的29个硕士点),博士学位学科点92个(包括自主设置的22个博士点),一级授权学科14个,成人教育专科专业9个,本科专业11个。在由教育部评估所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5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政治学、农林经济管理、历史学、工商管理也取得了较好的名次,“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实验室”获得批准,将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些均充分展示了学校雄厚的学科发展实力。


  中国人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已故老一辈著名学者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安岗、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陶湘等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目前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科研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18人,其中,教授476人、副教授581人;博士生导师474人。此外,还有193位学术造诣精深的国外学者和930位国内各界知名人士担任(或曾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拥有14名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22人,7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28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11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50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所占各项比例均在全国或北京市高校名列前茅。学校有25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成为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有13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教授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曾宪义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7830人,其中本科生9571人,研究生9427人(含研究生单证教育的学生(MPA、MBA、法律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约为1∶1,是全国这一比例最高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有外国留学生1165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约1万人(其中80%以上是本科生),网络教育在册生约3.8万人。


  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积极面向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同时通过教授考察团、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形式,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十五”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500余项,获得经费2.4亿元,立项数和经费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高校第一位。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先后同32个国家和地区的125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聘请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这些人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尔・斯宾思、约翰・纳什、莱因哈德・泽尔藤,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转轨经济理论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帕德玛・德赛,就业与增长理论奠基人、著名经济学家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雅克拉丰,欧洲专利局局长阿兰・蓬皮杜,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日本一桥大学校长石弘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伍德福德、夏威尔・萨拉-伊-马丁等,授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罗伯特・蒙代尔,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新西兰前总理、前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迈克・穆尔等一批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


  全校师生员工正高举“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力为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作者:芒刺,本文来自《中国人大》杂志

上一篇:革命战斗洗礼的党章

下一篇:人民公安规范化执法建设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