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从云南陆军讲武堂看中国军事教育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12-07 15:44

  近代由于对外战争的接连失败和西方船坚炮利的强大威力,使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面临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封闭的农业中国被西方列强强行纳入了弱肉强食的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这是两个不同发展时代的碰撞,是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的较量,是近代军事教育与中国传统军事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的差异,更是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清朝的统治集团先后痛切地认识到中国军事方面的落后。在“中体西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极力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军事思想,改善武器装备,大力发展近代军事教育,废止已经不能适应现状的中国传统的武举教育制度,先后派遣学生赴美、英、德、日等国留学,直接接受西方军事教育。同时在各省广设各种军事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设立的一所地方性军事学堂。本文试图从云南陆军讲武堂雄厚的师资力量、开放的招生条件、严格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四个现代性因素入手来看其所具有的现代化意义。


  一、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教师队伍的质量有着非常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军事学校也是如此。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于清末新军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关系,云南地处边疆,因国防需要,“1909年2月,云南新军被编成一个镇,被授予第十九镇的番号,官兵总计为1.09万人,于此同时,全省巡防队也改为营制,共62个营,第十九镇与巡防营官兵总计为3.5万人。”这支庞大的队伍在编练过程中,迫切需要新式军官,这时云南军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为了保证地方军事势力的发展,云贵总督沈秉堃正式开办讲武堂,命胡景尹与留日学生李鸿祥、韩建铎等拟草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章程》,电召已毕业回国的留日学生到滇任职,接受过近代军事教育的留日学生由此成为讲武堂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据统计:“留日学生在已知的40名教官中就占了28人,其中同盟会员15人,革命派分子10人,倾向革命者1人,态度不明者2人。”这些留日学生基本上都是清政府官费派遣去日本学习军事知识的,主要是为了培养效忠清政府的奴才,然而这些留学生在日本的发展与统治阶级的目的背道而驰,他们大多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革命党人。这些留学生中李根源、李烈钧、张开儒、方声涛、赵康时、唐继尧、顾品珍、李鸿祥、罗佩金、刘存厚等都成为云南陆军讲武堂师资队伍的骨干,基本上掌握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的领导权。因为他们受过系统正规的近代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术训练,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他们运用自己在日本所学的军事知识和进步思想,保证了云南陆军讲武堂高质量的教学与严格的管理。


  云南陆军讲武堂雄厚的师资力量,高素质的教官在当时其他同类学校是不多见的。


  二、开放的招生条件


  云南陆军讲武堂设甲、乙、丙三个班,甲班招生新军第十九镇连长、营长等各级军官中文化较高者复训;乙班招收各巡防营中具备监生、贡生、武举等“功名”的中下级军官,经考试合格者入堂复训;丙班完全按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招生,严格实行对外招考青年学生,招生的条件为:“年龄在17岁到22岁之间,身体强健,拥有‘秀才’或中学学堂以上文化程度地毕业生,还有经过国文、历史、地理、代数、三角、几何、物理、化学等考试及格,再经过视力、听力、体重、身高、肺活量、下肢各部身体体检合格者。”方可录取。


  云南陆军讲武堂最初是云南当局为培养所需的本地军事人才服务,只招收云南籍考生,不招收省外考生。1909年,23岁的朱德决心投笔从戎,赴滇习武,第一次由于是外省考生被拒,第二次朱德以云南临安府蒙自县的假籍贯报名被录取,后来身份暴露,学校几位领导人为此争执不休,李根源先生了解到这个满怀赤诚的来云南从戎的青年家境贫寒,为了救国救民,长途跋涉,不远千里历尽艰辛的情况后,坚持认为不能因此将一个千里而来的有志求学的青年拒之门外,从此讲武堂招生的籍贯限制,成为一所对外开放,面向全国招生的军事学校。


  唐继尧留日回国后也曾担任陆军讲武堂的军事教官,随后他在云南执政期间对讲武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他讲讲武堂的声誉和影响扩大到海外,招收华侨子弟和外国学员,据不完全统计,从第11期到第17期,招收的华侨学生有500多人,马来西亚、越南、朝鲜等国学员200多名,这些学员在近代爱国历史上大放光彩。


  云南陆军讲武堂招生的地域范围逐步扩大,由开始的仅限于云南省籍到面向全国范围招生,再到面向邻国等亚洲国家招生,成为当时第一个招收外国学员的中国军校,使中外青年同聚一堂。这种没有出身,没有地域限制的招生条件松动了封建教育等级制的坚冰,在当时的中国各所军校中实为先进,为中国军事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启动做了铺垫。


  三、严格的管理制度


  云南陆军讲武堂先后拟定了两个章程,凡事皆有章可循,在讲武堂创办前夕拟定了《云南陆军讲武堂试办章程》,李根源担任讲武堂的主要职位时,在此基础上,结合讲武堂的实际,考虑将来的发展,又制定了《改定云南陆军讲武堂章程》。这两个章程深受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影响,章程的制定使得讲武堂凡事皆有张可循,还制定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要求严格,加强组织纪律性,层层节制,绝对服从。朱德曾回忆说:“学校的制度和作风是仿效日本士官学校,纪律非常严格。”


  讲武堂实行管理一致的原则,设立各种机构,使组织管理健全,职责分明,校部设总办(即校长)一人,校部下设五个处:监督处(即教导处),提调处(即人事处),编修处(即秘书处),财务处和军医处,各处各司其职,保证了讲武堂的办事效率和管理的严格。


  四、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任教的留日士官生借鉴和引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实际加以改进和完善。


  讲武堂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军事训练、普通文化学科和术科。其中,军事训练包括军事科目和应用军事科目。军事科目包括:军制战术、筑城、兵器、地形、野战、交通、测绘、通信等。应用军事科目包括:图上战术、侧板侧图、快速测图、实施兵棋对策等。民国以后,军事科目又增加了战术学,兵器学及机关枪操演工兵布雷,沙盘教习等。普通文化科目包括国文、伦理、历史、地理、算术、外语等,民国时又增加了日文等内容;术科有制式教练、战斗教练、射击教练、劈刺教练、野外勤务、军事饲养及骑术等。


  从以上的课程可以看出云南陆军讲武堂军事教育的内容是以军事学为主,普通文化课程为,这些科目在传统的武举考试制度下是没有的,足以显示其教学内容的现代性,


  讲武堂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注重实际,甲乙两班学员是由新军、巡防营在职军官调调冲,丙班学生在社会知识青年中招考。针对学生的来源不同,规定了不同的学习期限,甲乙班学制为一年,丙班为三年,从丙班分离出来的特别班为两年半。又根据学员的不同状况与特点,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进度也不一样,甲乙班学员除了学习一般学科内容外,术科以野外演习为主。丙班学生必须接受三个月的“养成教育”,第一学年普通学及浅易兵事,第二、三年分科专学军事学,特别班与丙班大致相同,丙班和特别班的教学进度和安排与日本陆军士官的一面增进学识,一面应用于实践的主旨基本相同。把理论教育和实际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同时,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在课余时间还流传着:《民报》、《云南》、《革命军》、《新世纪》等著名书刊,教官和学员争相传阅,这些进步的、革命的、民主的书刊对讲武堂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也注定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现代性。


  云南陆军讲武堂从1909年创立至1938年纳入黄埔军校为止,共招学生22批9000余人,培养了数百名军事人才,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投身到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维护共和的斗争中,在辛亥革命中,以留日学生为主的讲武堂师生策划组织和直接领导参加了云南辛亥革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起义——昆明重九起义,并取得了胜利,袁世凯复辟帝制后,讲武堂广大师生促成了护国运动在云南首次爆发,在其后的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讲武堂的广大师生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最值得一提的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了两位新中国的元帅——朱德和叶剑英。这些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向世人展示的卓越的教育成果。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清末民初我国著名的军事院校,他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开放的招生条件、严格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得这所学校拥有了现代化因素,其办学规模之大,教学质量之高,培养人才之多,为近代民主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教育史上很有影响,推动了中国军事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申艳艳

上一篇:中国军事战略历经三次大调整

下一篇:精选优秀的群众路线论文范例鉴赏(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