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高峰体验课程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11-01 15:48

  高峰体验课程具有探究性、合作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四个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1)置入研究型课题,提高课程的可探究性;(2)创建学习小组,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3)更新教学方式,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4)打造相对开放舒适的课堂氛围,彻底释放学生的创造性。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高峰体验课程应运而生。所谓的高峰体验课程就是通过改进高等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增强大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和愉悦性。作为一种以整合知识、连接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它顺应了科学、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得到了欧美等高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产生了重大影响[1]。我国高校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中普遍存在低头族手机党,因此,美国高峰体验课程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具有指导意义。

 

  二、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基于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最具特色的部分。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体验,它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幸福感,个体能够感到强烈的快乐、幸福与欣慰,它也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这些感觉能使人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到家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马斯洛之后的学者科林·威尔斯在《心理学的新道路中》指出,高峰体验可以被复制,而其本身是一种能量的溢出。

 

  三、高峰体验课程的特点

 

  ()探究性。

 

  古语说: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高峰体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每一组学生都被给予一定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是开放式的,没有现成的具体的答案,学生则利用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与各项技能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于调查研究、分析讨论、表达与交流等方式进行分工协作,获得知识并且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合作性。

 

  高峰体验课程将教师、研究生以及高年级本科生会聚到一起。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必须一起推进项目的行进,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不断从合作者那里获得灵感和启发。团队工作和合作对保证整个项目的推进和完成至关重要,学生们必须学会从合作者那里吸取力量,通过相互帮助来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

 

高峰体验课程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启示


  ()愉悦性。

 

  如果希望学生能够乐此不疲地享受认知过程,那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这样的认知方式,高峰体验课程正是这样的课程形式。在高峰体验课程中,学生会满心喜悦并且获得高峰体验,那是因为他们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体验。

 

  ()创造性。

 

  马斯洛认为创造性的本质特征是人性的健康和完美发展,高峰体验是创造性释放的集中体现。我们人为设置的高峰体验课程正式在还原学生的创造性本质。每个学生的心智中都具有创造性的底蕴,只有允许这些非理性、非逻辑、非现实的基础元素自由的表现,才能形成自我创造的迸发[2]

 

  四、高峰体验课程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启示

 

  ()置入研究型课题,提高课程的可探究性。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的讲授为主,缺乏研究性的学习机制,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我们应该借鉴高峰体验课程的探究型教学模式,置入研究型课题,增加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可探究性。比如,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引入新闻时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原理去分析时事中的问题。由于是时事,网上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需要通过资料搜集和整理获得对事件的整体认识,然后再联系所学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创建学习小组,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大多是合班教学,一个班往往有100多名学生。这通常会呈现出两个现象:(1)为期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多数教师仍然不认识学生,或者只认识其中的几个;(2)合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基本为零。这两种现象背后隐藏了不同的问题:(1)教师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再生。无论哪一点,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是不利的。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分组,每组给予特定的任务,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广泛,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更新教学方式,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在高校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冷漠态度大多源于课程教学的枯燥乏味。许多教师照本宣科,或者直接读PPT,无疑使学生更加厌恶这类课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加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趣味性知识以及同学们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讲到可知论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们讲讲在地球北纬30度发生的一系列没有答案的神秘事件,并且指出,虽然这些神秘事件暂时无解,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增强,事件神秘的面纱终将揭开。

 

  ()打造相对开放舒适的课堂氛围,彻底释放学生的创造性。

 

  在高校的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秩序,教师们往往会制定一些准则,不准学生说话,不准学生交流。实际上,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打造一个开放轻松的氛围尤为重要。比如,在课堂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质疑教师的观点,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向教师发问等等。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创造力才有可能完全释放。

 

  作者简介: 程晨(1985-),女,汉,安徽滁州人,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科技与社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上一篇: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开展有效政治教学研究

下一篇:微信支持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混合式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