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地方高校志愿者社会实践服务路径述评

发布时间:2016-03-31 15:28

  地方高校志愿者社会实践服务调查情况探析

 

  这些研究论文所涉及的地方高校志愿者社会实践服务情况的调查,多以某省某高校志愿者服务或者某地区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为调查研究对象,前者涉及学校包括上海大学、江汉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学院、宿迁学院等众多地方院校,后者涉及上海、四川、山东、广西、广东、江苏、安徽等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

 

  研究发现,对于地方高校志愿者服务的成分与目标群体,也呈现十分丰富的特征,涉及地方高校

 

  对国内或当地大型体育赛事、对语言类活动、对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社会不同方面进行的志愿者服务。在一项调查中显示,有63.8%的大学生希望参加大型会展导引或者语言服务志愿工作,为最多者,有15.8%的大学生希望社会扶贫扶困志愿服务,为最少者;而实际的参与服务情况是,28.9%的学生参与了社会帮扶志愿活动,为最多者,而仅2.6%的大学生参与了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为最少者。

 

  赵枞安等人在《安徽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调研报告》[2]—文中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安徽省10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社会实践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比较具有代表性。其调研结果显示: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中,性别方面女性志愿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政治面貌方面团员党员志愿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群众,文理科分布方面文科生志愿者所占比例明显多于理科生。其中半数被调查志愿者社会服务时间少于4个小时。在调查志愿者服务面临的最大困难时,有23.85%的人选择了人们对志愿服务了解不够。这个选项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六个选项。

 

  2.地方高校志愿者社会实践服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社会实践服务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而地方高校社会实践服务志愿者活动也便存在更多问题,本研究将所发现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其,地方高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很多学生志愿者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培训。

 

  其二,学生志愿者自身在校课业与社会志愿者服务时间经常发生冲突,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沟通,导致无法解决学业与志愿服务的矛盾问题。

 

  其三,社会、家长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等实践活动并不完全了解和认可,有待于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宣传与引导。

 

  其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多数停留在干杂活层面上,未能充分与大学生个人所学专业紧密结合,未能很好地实现锻炼学生专业能力与服务专门社会实践的双赢效果。

 

  其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与服务体系未能得到有效构建,很多情况下存在盲目征集,盲目服务,无效服务等问题,选拔机制、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亦不够健全。

 

  其六,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单位,尤其是地方高校,对于志愿者服务的组织能力较弱,创新力不够,资源整合能力不强。

 

  其七,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缺乏系统性、长效性、灵活性和检测性。

 

  其八,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知识、能力、心理等综合素质需要提高和培养。

 

  二、地方高校志愿者队伍建设与服务路径

 

QQ截图20160321144031.png


  1.地方高校志愿者队伍建设面临困境

 

  1地方高校志愿者社团有效资源缺乏。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人才不足,很多大学生志愿者优秀骨干缺乏。第1,社团负责人和项目带头人几乎都是院校团委工作人员和在校学生会成员,优秀骨干力量来源显得十分单1。第二,地方高校志愿者社团在团委的领导下,基本上是实行自我管理和发展,但是很多团组织领导对社团发展过分干预,而且缺乏管理志愿者群体的能力,管理志愿者社团的方式很难满足社会志愿服务活动需要。第三,青年志愿者更新速度较快,很多地方高校志愿者社团的负责人在学会基本工作方式方法时便面临组织换届,交接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以致影响队伍的稳定性。

 

  2地方高校志愿者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地方高校志愿者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上。事实上,地方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做志愿者服务方面经验比较少,故而,学校能够形成的组织与培训的力量就相对薄弱。学生对于志愿者服务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免费帮忙或者义务劳动上,对于社会实践服务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所能够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知识养分和锻炼机遇的认识并不清楚。

 

  2.地方高校志愿者社会实践服务的可选路径

 

  1服务大型赛事。在社会大型活动中,大型体育赛事_般称为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路径佳选。赛事志愿者是现代体育运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绩效成为影响到运动会组织与管理的成功与否德重要标志。志愿者的工作性质与体育运动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志愿者的不同于一般志愿者的管理。”[4]在这种服务路径中,大学生志愿者多以提升自身力能和服务社会为锻炼的首要目的。一方面弥补了社会人员需求和公益赛事资金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也锻炼和提升了地方大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2语言类志愿者服务路径。随着当代中国参与国际性事务的机会日趋增多,语言类志愿者的社会实践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地方高校志愿者是语言类志愿者的主要力量,在树立中国形象和锻炼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等国际性活动中,地方高校外国语言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图书馆志愿者。图书馆志愿者是指为帮助社会公众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而无偿提供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的公益性行为的个人和团队的总称。[5]“在开展志愿者活动方面,高校图书馆虽然引入志愿者服务的时间晚于公共图书馆,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较高,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优点并蓬勃发展起来。[6]事实上,图书馆是一个比较理想和公益的公共志愿服务平台,类似的还有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等。

 

  4心理志愿者服务。无偿和自愿是志愿者活动的关键特点,心理志愿者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的心理志愿者是义务地为受灾民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7]当然,也有一般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社会性与团体性心理自愿者服务。从社会心理角度进行志愿者服务一方面是选择服务路径不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志愿者所学专业实践的需求。

上一篇:文心宗大雅,经典读如新

下一篇:试析彝族传统神灵系统及其文化特点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