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荀子的“当其辞”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

发布时间:2015-04-14 15:19

  论文摘要:辞是荀子在论辩过程中一个重要逻辑单位。荀子在言辞问题上强调“辞当”,反对邪说、辟言。其“辞当”的思想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借鉴荀子的“辞当”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做到言辞恰当,避免“辞”不达意、言过其“辞”。

  论文关键词:荀子,辞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荀子的辞及其功用

  “辞”在《易经·系辞》中就有由“辞”来断定吉凶的意思。“辩吉凶者存乎辞”、“辞也者各指其(卦或爻)所之”。“所之”,指出事物情况趋向何处,即通过辞推断事物情况的吉凶。《墨子·小取》中已提出“以辞抒意”。“意”就是人的思想,“以辞抒意”就是用判断表达人的思想。而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辞”,其名辩形式是判断,语言形式则表现为语句。荀子继墨家之后更清楚地阐述了“辞”的本质,在《正名》篇把辞定义为:“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辞是联结两个不同对象的名以表达一个思想的。这里的“以论一意”与墨家的“以辞抒意”是一致的,而“兼异实之名”,则更加明确地说明了辞是由不同的名组合而成的,揭示了名辞之间的关系,比墨家“以辞抒意”的界说前进了一步。从荀子对辞的界定中可以看出:辞是由名构成的。荀子认为,“累而成文,名之丽也”。这里的“累”即积累,联结。“文”即是辞。名与名之间的联结、配合就构成辞,即语句。这是传统逻辑的内容,却在荀子关于辞的定义中得到了体现。

  在荀子的逻辑思想里,辞主要有两方面的功用:一为知名,一为达意。

  1、知名

  何为知名?知名就是准确地连名成辞,对名恰当的的运用。

  “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丽也。用丽俱得,谓之知名。”(《荀子·正名》)

  “名闻而实喻”是说单举一个名,只能使人明了其所指之实,这是“名”之用。“累而成文”,把两个以上的名联结在一起成为文句(辞),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就叫“名之丽”,名之用与丽都很恰当,即能准确恰当地运用一个名才能算真正懂得、了解一个名。

  2、达意

  荀子在谈论名辞的作用时指出:“故名足以指实,辞足以见极。”这里的“极”就是“本”的意思,即辞的作用就在于能够表达思想主旨。孔子也说,“辞达而已”,不求过分地文饰。荀子说:“彼正其名,当其辞,以务白其志义者也。”就是说,要用正确的名和恰当的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主旨,反对任何不顾辞所表达的确定思想而“玩奇辞”的人。他批评惠施、公孙龙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只能是“彼诱其名,眩其辞,而无深于志义者也”。

  二、“辞当”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言语问题上,孔子主张“雅言”,孟子提倡“善言”,二者都强调言必有信、言必有义,反对言而无实、远离实际、不近人情的“空言”。荀子在言辞问题上强调“辞当”,反对邪说、辟言。然而人的言辞怎样才能算恰当?荀子对此作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信。荀子强调言必有信,以不信为耻。如《非十二子》所说:“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已。”并把“言无常信”的人称之为小人。古有《曾子杀猪》的故事,也恰恰体现圣贤不因小事而损信的实践践行。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回来后杀猪给孩子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以“信”字作为自己言谈和教育学生的根本,不能单纯迎合上级领导的意图而扭曲客观事实,也不要因为善意的谎言来掩盖个别同学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教师率先做到守信,才能使同学养成“耻不信”的风尚。

  二要达。荀子对辞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务白其志义”,即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立辞的目的,也是用辞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会辞不达意。但是,荀子还主张“言辩而不辞”。“彼名辞也者,志义之使也,足以相通则舍之矣;苟之,奸也。”当一个辞已经将自己的主要思想表达清楚,并为对方所理解,就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地说了,否则就会陷入惠施的“蔽于辞而不知实”的错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当今特别是90后独立意识比较强的大学生作思想政治工作时,不仅要注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更要注意避免言过其词的过多的说教。卖弄词句滥情的说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三要雅。荀子虽然没有像孔子那样提出雅正之言,但把立辞的标准定为合礼义,认为其人在言谈时必须要“礼恭”、“辞顺”、“色从”。“礼恭”就是其人内心充满恭敬,“辞顺”就是言辞表达和顺,“色从”就是谈话间性情温和,面露谦虚。荀子的这些要求虽然是强调在与人论辩时所要保持的君子之风,但在今天我们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仍然要注意尊重学生,理解包容学生。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一项庄严的使命,而且是一项高超的艺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技巧和语言的艺术性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在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时,居高临下易,平心待人难;心有怨怒易,慈心相见难;自以为是易,设身处地难;简单打压易,晓理动情难;反唇相讥易,据理力争难。

  我们教师始终应记住破除学生身上的错误思想并不等于把这个打倒,只可智取、情化,或者以理服人,不可冷嘲热讽,更不可污言秽语去伤害学生。因为所有的犯错误的学生都是有原因的,问题也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其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在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所以,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理,才能从情感上赢得学生,进而引导教育学生。

  四要时。怎样才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呢?荀子认为:“凡说之难,以至离退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谬,近举则疾佣。善者于是闲也,亦必远举而不谬,近举而不佣。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赢绌,府然若渠偃,隐括之于己也,曲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这里主要突出了一个“时”字,善于谈话的人所说话语内容要注意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顺社会的变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注意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话语,紧扣时代主题,切住学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还要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和力道。生物学上有个“啐啄同时”效应,意思是当鸡蛋快要孵出小鸡的时候,小鸡在壳里啐,母鸡在壳外啄,啐啄同时,相互配合,于是一个新的生命就会产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是同样的道理:重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轻了起不到效果;太急了就容易拔苗助长,太晚了就于事无补。就像荀子所说的,“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本不该说的,却忙不迭地说了;本该说的却不说;不管对方是否喜欢听,却一个劲地自说自话。这三种情况都是不成熟、没学好、没学通的表现。惟有做到不急躁、不隐瞒、不盲目,谨慎地顺着说话对象来发言,才是一个优秀教师的表现。

  总之,随着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趋势和思想独立性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借鉴传统优秀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和语言艺术,贴合学生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做到言辞恰当,避免“辞”不达意、言过其“辞”,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五要素”

下一篇:古巴潜艇基地事件与美苏关系的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