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试论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

发布时间:2015-09-24 09:05

  论文摘要:******同志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总结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理论依据。坚持与时俱进就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这一伟大学说,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论文关键词: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实践精神

  《******文选》于2006年8月正式出版后,中共中央立即作出了《关于学习(******文选)的决定》,指出《******文选》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认真学习《******文选》,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2001年******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002年在中央党校发表“5.31”讲话时,他又进一步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理论依据和精神源泉。下面笔者结合学习《******文选》过程中,就如何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问题所作的一些思考,谈点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批判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总结得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基础以及实践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发展阶段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社会仍然处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相对于l8世纪50年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期而言,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资本属性依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呈现出进一步尖锐化的趋势,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摆脱由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主义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结论与时代发展也不完全符合。但我们应该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从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上看,某些国家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种做法不仅给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损失,同时也造成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倒退,这无疑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强大生命力。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遇到了“左倾”和“右倾”的问题,如在1989年那场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政治风波中,中国共产党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的考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较好地解决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危机”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总结前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一条就是“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可以说,只有在理论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有可能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

  二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正在于它的实践性和发展性。一方面,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髓所在。另一方面,无论从理论发展的逻辑本身,还是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来看,在永不停息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只有努力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2001年8月31日******同志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所作的《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中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都是人们难以预测的,人们的认识水平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来看也都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任何科学的理论都必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作为人类认识实践的科学总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然也不例外。

  在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早在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就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了丰富、完善和修正,如《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序言中强调:“基本实现的实际应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现在这一章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的写法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恩格斯强调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强调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毛泽东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先躯。列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最重要的功绩在于创立了帝国主义论。列宁在他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着作中,论述了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以及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链条上可能出现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可以突破这个薄弱环节率先取得革命胜利的论断。它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理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则始终如一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最终突破列宁以城市包围农村的思想,找到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这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发展和完善。

  对此,******同志曾作出过精辟的论述:“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三坚持与时俱进,在发展中推进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在描述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时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列宁在总结俄国的经验后,认为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不可能建立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必须同时建立合作社形式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他说:“这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质,社会主义的基础”。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个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力量取之不尽的源泉,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不可摧毁的保障”。“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这些理论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使得我们在过去受到帝国主义严密封锁的情况下,仍然形成了比革命胜利前高得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总结认识新的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既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更要创造性地做好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过程中的每一历史阶段的各项具体工作。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辩证统一。在当前,我们只有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

  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十分紧迫地摆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智慧和实践勇气,指出我国处于而且还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他强调,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它不仅精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而带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局面,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车轮驶入了快车道。当前,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霸权主义企图维护单极世界的国际背景下,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严峻挑战,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粉碎西方和敌对势力对中国的“西化”、“分化”,都需要我们在发展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便不断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把社会主义运动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党员要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运用于党的建设,与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所回答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新的历史实际,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学习《******文选》,应当着重关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回答两个问题时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同志《在学习(******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对此作出了精辟的概括,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并运用于实践,使它们真正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法,从而更好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上一篇:试论毛泽东思想: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下一篇:试论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