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略论马克思的社会时空观理论

发布时间:2015-09-08 09:23

  【摘要】:马克思的哲学时空观可以分为辩证的自然时空观和社会时空观两个部分。社会时空观是马克思哲学时空观的重要维度,它具有属人性,历史性,可转换性,价值性等一系列新的特点,是我们透视社会历史现象的新视角,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会时空;意义;时空观 
    
  在当今社会,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的突出主题之一。这样,尽最大可能地促进社会发展也就成为各国的目标,而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无论是对社会整体的持续发展,还是个人的全面发展都很重要,所以,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时空观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完全必要的。 
  一.传统哲学教科书关于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理论解读的局限性 
  传统教科书中时空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强调时空与运动的不可分离性,根除了牛顿“绝对时空”观认为时空与运动无关的错误观念;强调时空存在的客观性,否定了康德把时空理解为先天直观形式和马赫把时空理解为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的过分夸大主观性的错误;强调了时空的无限性,否定了黑格尔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在空间以内、时间之外的观点和杜林认为世界在时间上是有开端的、在空间上是有界限的时空观。 
  但是,传统教科书时空理论也存在严重失误:它没有从根本上走出旧哲学从物质和运动出发来阐述时空理论的基本思路。它在强调时空客观实在性时又把时空绝对化、抽象化了。这种与人的活动相分离的、始终是以抽象的物质或抽象自然界作为载体的时空观,必定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所以,传统教科书中的时空观是对马克思时空观的误读(或片面理解),它没有从根本上反映马克思的时空理论的全貌和特色。 
  二.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哲学时空及其特点 
  社会是高级的物质存在形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自然时空理论它当然也具有时空和空间。这乃是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所谓社会时间,是指社会活动的持续性。这种持续性表现为:人类活动存在和活动过程进行的久暂,一活动和另一活动,一活动过程和另一活动过程依次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它们之间间隔的长短。社会发展史就是社会运动和人类活动在时间上的展开和表现。社会时空的特点表现为:1.社会时空是实践着的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2.社会时空具有社会历史性。3.社会时空之间具有可转换性。4.社会时空与分工,阶级,人的发展,自由,价值,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历史的根本问题相关联,具有价值性的特点。 
  三.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变革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发生的,他把唯物主义从传统的唯物质形态推进到唯实践的形态,创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在这个过程中,时空观作为物质存在基本形式的表述也随之转化为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持续和规模的哲学表达。马克思以前的时空观都是本体论思维方式的产物,是适应“解释世界”的需要,为说明世界的终极本原或本体的属性或存在方式而出现的。这种时空观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与本体或本原相一致,是彻底脱离人和人的生活实践的,仅仅是对世界终极存在或“世界图式”的一种追寻。马克思彻底扬弃了本体论思维方式,不去追寻世界的终极本原和始基,而是赋予世界以属人性质,使世界向人和人的生活现实回归。从此过去一向与人类实践活动毫不沾边并只用来“解释世界”的时空范畴就转化为人类“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基本样态。马克思的新时空观不仅使时空与实践相联结,而且赋予时空以主体性和价值选择的功能。正确地处理好实践中的时空适度问题是当代科学和哲学的新课题,它鲜明地体现了时空观也像全部哲学一样,已离开“解释世界”的静谧王国,而向生活世界回归。
  2.现实意义: 
  社会时空理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有助于我们丰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用社会时空的新视野和新方法去透视人类历史上的一些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2) 指导我们的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社会发展又与社会时空问题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发展就是争取时间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在当前依然存在着社会对抗的情况下,时间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抓住时机,掌握关键才能趁势发展。当前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拓展我们的生存空间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最佳选择。 
  (3) 马克思的社会时空理论是我们正确处理过去,现实,未来是时间的三要素,当然也是历史时间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不可分离。过去由于自身的发展而演变为现实,现实由于自身的矛盾运动又发展到未来。要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就应当把它理解为过去,现实和未来的有机统一。在人们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过去决定现实,现实也决定过去:不仅过去和现实决定未来,而且未来也决定现实和过去。过去,现实,未来之间呈现为极其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融过去,现实,未来于一体。 
  (4) 充分利用现实条件,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终身追求的崇高价值目标,也理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在现实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尤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一直存在于阶级社会中的社会时间内部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对立与对抗也就愈来愈失去存在的社会基础了,这就有可能为大多数人民群众提供愈来愈多的自由时间,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在当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人作为生产过程的当事人转变为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趋势也已初现端睨,这样就为人最终退出直接物质生产过程,彻底减轻物质劳动的重压,提供愈来愈多的技术上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卷[M],人民出版社1995 年6 月第2 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 ,人民出版社1979 年7 月第1 版 
  王志刚,左振东,浅析社会发展中的时空观[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 
  费多益,试论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时空理论[J],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01) 
  曾庆发,略论马克思的社会时空观理论及其意义[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张俊青,时空观的历史关注与未来展望[J],理论探索,2005,(03)

上一篇:论解放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

下一篇:列宁关于以“人民的权利”制约国家公共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