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中国医学养生概况和传统养生文化

发布时间:2015-05-06 16:20

  养生,又称摄生。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是根据人在自然界中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心、减少疾病诸手段,所进行的强身健体的自我活动,以达到有质量的延寿的目的。它是人类保养生命的一种主观行为,是人类进一步深刻地认识生命发展规律全过程的途径,是物质和精神统一的身心保健活动。它贯穿于整个人生中生、长、壮、老、病全过程。养生的基本形式有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寒温等。

  1中医养生学概况

  《黄帝内经》成书时期,中医养生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已经建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讲的“道”,就是养生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学从二千多年前发展至今,随着历代各学派精华之积累,形成了完整的养生理论和原则。这些养生理论和原则非常广泛,经综合整理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养生要从养心开始,中医传统养生十分注重精神的调摄,并从三个方面加以调养:涵养精神安神益志、心情愉快坦荡无忧、修身养性神形兼养。从医学观点而言,良好的情绪,适宜的身心调养,方能身心健康。

  (2)养生从饮食着手。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饮食养生,饮食为健康之本。平日饮食,合理摄取饮食物中的营养,以增进健康,强壮身体,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3)环境养生,是尽力适应各种内外环境,并争取创造有利的生活、工作环境,趋利避害,使人体身心健康。

  (4)运动养生,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历代养生家很早就认识到平时要有微量运动,保持机体代谢正常,使各器官充满活力,因而健康延年益寿。

  (5)休闲养生,是将养生与休闲娱乐结合,以身心兼养,寓养于乐的养生方法。通过各种内容健康丰富、情趣高雅、轻松活泼的体闲娱乐活动,在美好愉悦的气氛中,使情志畅达,气血调和,而达到养神益智、健体防病、延年增寿的最大目的。

  2 中国医学传统养生文化

  2.1 儒家

  古有俗语云:“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又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甚至认为人子完全不谙医道,是为不孝。历史上儒医之多,不堪枚举。而儒家本身的理论体系中,就有“以心为本”的养生体系存在。儒家养生是通过锻炼、活动筋骨、培养道德等,以达到心灵的升华。它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健”, 而且还为了“寿”和“道”。儒家着重强调的是心性的道德主体作用,把人视为形、气与心一体的三相有机之体。由于史籍累累,儒家养生术所触及的范围,从饮食男女、和调四时到情志调节,以至于不同年龄阶层的各自调摄,都曾有所述及。不过,由于千百年来释、道思想对于儒家学者的种种影响,所以在儒家养生术中,有选择地吸收了释、道有关养生的大量方法。

  2.2 道家

  自古以来,医道两家密不可分,故有“医道同源”、“医道通仙道”之说。中华道家认为:“未学道,先学医”,意思是说,想要学习修道,首先必须以医学作为基础。因为从事丹法修炼,应当明白人体内部的经脉穴窍、气血运行、脏腑生理、阴阳生克等等,才不致于盲修瞎炼。中华道家历史上出现的不少高真,都是大名医。如东晋时期的抱朴子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邀、南宋的马丹阳、明代的张景岳、明末清初的傅青主等等。由于中华道家历来对于中医学的重视,《道藏》里面搜集了一些古代中医典籍,弥足珍贵。中华道家修炼,源远流长。据《庄子》载传自“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经过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从中华道家到道教,虽其形式有所变异,其修道内涵却沿袭相传,经过历代修炼人士的实修实证,不断完善其学说,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华道家修炼学。

  2.3 释家

  唐代以前,佛家的基本特征是以摆脱现世苦海为中心,现实个体生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这就决定了佛家不可能明确提倡养生,更不可能崇尚长寿。但是,佛家的某些教义与修行方法,客观上却具有不同程度的养生意义与价值,而且综观古今,佛界长寿之士不乏其人。佛家养生主要体现在以戒、定、慧为修行核心思想,尤其以定、慧的禅定之学与气功的养生之道多有相类似,故最具养生意义与价值,也对中国传统气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佛家僧尼除了礼佛念经、坐禅持戒及举行法会宗教活动外,一般还要从事一定的生产劳动,有的甚至还兼尚武术。这些活动,使僧尼们动静结合,既丰富了他们的佛教生活,又对修身养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结语

  在人的一生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寿命的长短,因此,养生必须贯穿人生的自始至终。养生不是养老。养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维持健康的行为与能力。它追求的不仅仅是长寿,更重要的是生命质量的提高。健康来自知识,养生来自细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行、走、坐、卧、动,都有相应的养生保健原则和方法。养生方法越生活化、越简便易行越好。总之,只要把养生保健的思想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就可以做到健身防病,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上一篇:关于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97首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