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中医四诊的应用分析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04:54


第1篇:关于中医四诊合参理论的探讨


中医治疗的方法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体现,是一代又一代人经过不断探索所形成的一套治疗的方法。在中医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四诊合参,即人们常说的望闻问切。一般来说,中医中的四诊合参理论治疗的都是人们身体上的疾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很大改变,因此,四诊合参理论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个领域[1]。这是因为中医中所提高的四诊合参理论体现的是一种系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且其中蕴含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这对于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于中医的四诊合参理论在高校贫困生的鉴别工作中的作用做了有益探讨,以期我国高校贫困生鉴别工作更公平,发挥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作用。


一、四诊合参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中医中提到的四诊合参理论主要指的是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中医治疗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判定疾病的方法。所谓望,即指中医通过对患者的神情、脸色、舌象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以期对于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具体判定。所谓闻,即指对于患者的声音以及气味进行仔细的辨别,以期对于患者的情况有具体的了解。所谓问,即指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的方式,对于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所谓切,即指医生对患者进行诊脉,通过患者的脉象,对患者的情况有详细的了解[2]。


二、如何利用中医中的四诊合参理论进行高校贫困生的鉴别工作


(一)通过仔细观察在中医治疗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四诊合参理论,即望闻问切。其中望诊是中医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第一个步骤,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神情、脸色、舌象等的观察,对患者的病症有一个大概了解。当在高校贫困生鉴别工作中应用中医中的“望”时,也就是说需要对于贫困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这就需要负责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相关老师对于学生的情况有具体了解,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如老师们经常在学校的食堂、宿舍等地点,对于学生的情况进行观察。


通过对学生情况的详细观察,可以让高校贫困生的鉴别工作开展得更顺利更公平,因此,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现今高校中的贫困生越来越多,高校对于贫困生的鉴别工作随之出现很多的问题,很多高校的贫困生资助中心的老师对于学生的观察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使得高校贫困生的鉴别工作遇到很大阻碍。一般来说,老师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对于学生的档案进行仔细查看。学生的档案资料中包含学生的很多基本资料,对于学生的家庭情况有详细记载,查看学生的档案资料对于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对于学生就餐的食堂进行仔细观察。再次,对于学生的宿舍进行仔细观察。最后对学生的一卡通使用情况进行查看[3]。


(二)充分发挥“闻”的作用中医中的“闻”主要是通过患者的声音及气味对患者的病症进行确定。而在高校贫困生的鉴别工作中,“闻”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对学生身边同学、辅导员、室友等的意见看法进行走访,使得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更全面了解。一般来说,高校在进行贫困生的鉴别工作时,可以通过设置意见箱的方式,对于参与资助的学生进行监督,使得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更具有公平性。另外,高校负责贫困资助工作的相关老师在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核查的时候,可以走访学生身边的室友、同学、老师、辅导员等,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详细排查,倾听他们对于该生的评价及意见,从而做出正确判断。


(三)积极交流中医中的“问”运用到高校贫困生的鉴别工作中,主要是指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对于他们的心中疑虑、心中所急详细了解。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对于学生的详细情况有具体了解,如学生的家庭背景、父母从事的职业、家中有无姊妹兄弟等[4]。与学生的交流了解的学生情况,是对学生的情况做判定的主要依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与态度,不可对学生造成伤害。


(四)积极进行思考中医中的“切”运用到高校贫困生鉴别工作中,主要指的就是在望闻问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具体了解,从而对于该生是否是贫困生进行判定。在判定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水平、父母收入等做详细的了解,从而对于该生的贫困档次有具体判定。


中医中的四诊合参理论所体现的是一个系统的思想,其中包含很多哲学思想,在现今社会,这种理论体现的这种思想在各个领域中都有所运用。在高校贫困生鉴别工作中运用这种理论可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具体了解,对于更好地开展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蔚东,龚克,罗习兰,张云博


第2篇:关于中医四诊的应用分析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头面五官、四肢体表等各个方面反映出来。通过四诊来诊察疾病显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和体征,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1]。选用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中医病房收治的眩晕病人64例,进行中医四诊进行病情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用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中医病房收治的眩晕病人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65.4岁。中医证型:肝阳上亢者20例,气滞血瘀者16例,肝肾阴亏者15例,水不涵木者3例,痰浊中阻者5例,其他各种证型5例。


1.2方法所有患者进行中医四诊进行病情观察和分析。望诊主要是运用医生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各部分的神、色、形、态有什么变化。所谓“神”,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如“精神”、“神气”等等。“色”,是五脏气血的外荣,如气血旺盛,则色泽荣润;气血衰减,则色泽枯槁。“形”,是形体,形体的端正壮实是健康的征象。“态”,是动态,动态强健灵活,是精神饱满的现象。所以古人对望诊特别重视,把它列为四诊之首,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可见它的重要程度了。问诊是颈椎病诊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临床上建议初学者按以下顺序来问诊。询问患者的主症,包括颈项部疼痛,肌肉僵硬,颈部活动功能受限,头晕头痛等。兼症常包括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目涩眼花,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口苦咽干等。闻诊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与嗅气味来分析病情的诊断方法之一。临床问诊时还应问及患者的二便、睡眠、胃纳、出汗及情志等情况。问诊。问诊是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询问病人发病经过、起病原因和(或)诱因、主要症状,再结合其他诊法,确定病因、病位和病机,为临床辨证提供充足依据。切诊:心主血脉,心脏疾患对脉象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脉诊,了解心脏的变化,在诊断心脏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如古代医学家徐灵胎所说:“虚实之要,莫逃于脉。”脉诊的部位有多种不同,最常用者为寸口诊法。


2结果


望闻问切采用四诊合参判断证型,发现以肝阳上亢者为多,其后依次为气滞血瘀、肝肾阴亏等,而辅助检查证实有腔隙性脑梗死者10例中,归归为肝阳上亢型6例,肝肾阴亏型4例。


3讨论


医者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变化的为望诊;凭听觉和嗅觉以辨识病人的声音和气味变化的为闻诊;仔细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以了解疾病发生和发展及诊疗过程、现在症状及其与疾病有关情况的为问诊;通过切按病人脉搏和按抚病人的脘腹、手足,以及其他部位来诊察疾病的为切诊[2]。望、闻、问、切是诊察了解疾病的四种方法,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所谓“四诊合参”,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3]。


证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药;天麻钩藤饮。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乎肝熄风;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茯神、夜交藤养血安神定志。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若见阴虚较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较为明显者,可选生地、麦冬、玄参、何首乌、生自芍等滋补肝肾之阴。若肝阳化火,肝火亢盛,表现为眩晕、头痛较甚,耳鸣、耳聋暴作,目赤,口苦,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可选用龙胆草、丹皮、菊花、夏枯草等清肝泻火。便秘者可选加大黄、芒硝或当归龙荟丸以通腑泄热。眩晕剧烈,呕恶,手足麻木或肌肉困动者,有肝阳化风之势,尤其对中年以上者要注意是否有引发中风病的可能,应及时治疗,可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等镇肝息风,必要时可加羚羊角以增强清热熄风之力[4]。


证见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活络。方药:通窍活血汤。方中用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麝香芳香走窜,开窍散结止痛,老葱散结通阳,二者共呈开窍通阳之功;黄酒辛窜,以助血行;大枣甘温益气,缓和药性,配合活血化瘀、通阳散结开窍之品,以防耗伤气血。全方共呈活血化瘀、通窍活络之功。若见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气虚证者,重用黄芪,以补气固表,益气行血;若兼有畏寒肢冷,感寒加重者,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若天气变化加重,或当风而发,可重用川芎,加防风、白芷、荆芥穗、天麻等理气祛风之晶[5]。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而危及生命。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所致,而内伤所致眩晕之病因病机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和痰浊中阻。本病证的证候特征是头晕目眩轻重不一,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或摇晃浮沉感,闭目即止,重则如做车船,轻为旋转,重则扑倒,或兼目涩耳鸣,少寐健忘,腰膝酸软,或兼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发作间歇长短不一,多为数月或数年发作1次,亦有1月数次,可突然起病,也有逐渐加重者。本病发作期舌苔多为白腻或黄腻,缓解期苔薄白,舌质红或有瘀点、瘀斑,脉象多弦,表现为弦滑、弦细、弦涩或弦细数,亦有脉象细弱者,眩晕兼头胀而痛,心烦易怒,肢麻震颤者应警惕中风。临床上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健忘心悸、腰膝酸软、舌质红绛、脉红细数则为肝阳上亢型[6]。头昏、目眩、健忘失眠、耳鸣如蝉、咽干口燥、胁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则属肝肾阴亏型。眩晕伴头痛头胀、时轻时重、头痛不固定则为气滞;头昏伴头痛如刺较固定、女子经来有血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则为血瘀。头昏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属于痰浊中阻。本组资料显示,中医四诊在眩晕病证观察应用中虽可行但有一定局限性,对待眩晕病证还应注重头颅CT或MRI检查。


作者:杨菲

上一篇: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

下一篇:中医内科常见病的治疗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