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医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改革的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08:19


第1篇:中医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的研究分析


中医神经内科治疗中常常会有眩晕患者出现,眩晕造成了患者非常大的痛苦,让临床护理难度提升,有较高的几率出现意外。眩晕患者临床中需要获得较好的护理,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导致其出现摔倒、跌伤等严重的损伤,甚至有生命危险。根据研究表明,眩晕的发病率非常高,仅低于感冒,说明每个人一生几乎都会出现过眩晕的症状,眩晕会让患者无法思考,精力无法集中,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影响了生活和工作。此次根据2009至2013年我院的180例眩晕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至2013年我院共接收180例眩晕患者,临床中患者的主诉为眩晕,结合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考虑纳入临床分析范围。其中女性患者124例,男性患者56例,年龄11~78岁。


1.2方法


从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登记本及病历中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临床资料,将其年龄、性别、职业、眩晕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等信息分门别类整理,建立数据库,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


按照不同的病因,将患者分为原发性眩晕、继发性眩晕、精神障碍相关性眩晕、神经痛及原因不明眩晕5类。原发性眩晕和继发性眩晕的诊断按照2004年国际眩晕学会发布的第2版《眩晕疾病的国际分类》(ICHD-II)中的诊断标准。精神障碍相关性眩晕是指眩晕为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的抑郁焦虑应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的标准。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对年龄、性别和病因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釆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釆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患者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124例,男女比例是1:2.24,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一倍多,患者年龄平均是(45.87±15.92)岁。发生率最高的两类情况分别是,偏眩晕29.5%、紧张眩晕23.1%。学生、职员是眩晕的主要群体,他们压力大,因此容易患病。


3讨论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非常快,压力不断增加,因此眩晕的发生率也在增加。眩晕在神经内科是非常常见的症状,约三分之二的神经内科患者都有眩晕症状,眩晕的发生比较短,症状轻微的患者一般不接受诊断和治疗,因此我国眩晕流行病学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此次对眩晕的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研究中眩晕的发生率最高的是原发性眩晕。在不同的文献报道中,原发性眩晕的发病率会有差异性,但是其要高于其他原因是一致的,而且差距很大。


此次研究中的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患者,该情况的产生,笔者认为和激素水平有关,女性眩晕是因为激素水平的影响比较多而导致的,现代社会女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女性眩晕患者的数量也比较多,还有就是女性对身体的变化和异常比较注意,能够及时的就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和以往的研究报道不同的是,此次研究中学生以及职员的比例比较高,学生成为了眩晕的主要群体,和过去的农民工为主有较大的不同。职员和管理人员的眩晕也是非常高的。因为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升学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各种压力导致了患者的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增加了眩晕的几率。


眩晕在临床中还会导致患者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比如摔倒、跌落等等,甚至有生命危险,临床中需要对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让患者能够安全的恢复,对眩晕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好的参考作用,意义重大。


作者:李思伟


第2篇:改进中医神经内科临床见习的教学方法措施


神经内科是临床内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临床其他科室联系密切,是学生临床见习的一个重点科室。由于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复杂,疾病种类繁多,诊断、治疗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庞杂,因此神经内科的临床见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神经内科的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走出课堂迈向临床实践学习的第一步,因此做好学生在神经内科的临床见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临床见习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神经内科疾病的相关中西医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相关中西医基本技能掌握不熟练及对神经内科临床见习缺乏兴趣、重视西医临床见习而轻视中医临床见习等,针对上述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在临床见习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现探讨如下。


1端正临床实习态度


神经内科专业性较强,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常常兼杂他病,并且神经内科常因其复杂抽象的神经解剖和逻辑性极强的“定位定性”临床诊断思维方式将很多初学者拒之门外,很多同学在见习时只关心自己所学科室的学习,忽视了各科室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对脑病科实习放松,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临床见习时,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医学整体观,使同学们认识到不管今后在哪个医学领域从事专业工作,都必须知识全面、基础扎实,神经内科是需要掌握的相关学科。神经内科相关疾病可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多种疾病伴随发生,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掌握与神经内科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中医神经内科临床见习兴趣


本院神经内科临床治疗特点是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这要求学生在临床见习中除了具有扎实的解剖学基础,定位与定性诊断相结合,具备一定的影像学及相关学科等西医学知识外,还要在掌握中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在临床见习中锻炼中医四诊及辨证论治。学生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所见病种繁多,涉及学科广泛,要求见习的学生应有极强的归纳、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掌握的内容很多,且抽象、难理解,导致很多学生对临床见习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这就需要在临床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_问题,本科在见习生进科后,采取单个教学方式,就见习生不足的方面进行_对_的训练。定期进行教学查房,请典型病例患者讲述自己发病的原因、发病后的主要症状和感觉、详细的诊治经过和入院后好转的情况,之后学生提问,带教老师结合这个病例,讲授主要临床特点、中西医病因和中西医诊治原则,使学生亲身体会患者病情与治疗后的效果,加深学生印象。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和小讲课时,充分利用科室临床工作中积累的宝贵资料,如病史,患者的症状、体征及CT,MRI等图片资料等,通过幻灯片、多媒体的形式放映,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之后由教师点评。门诊方面,_旦遇到面瘫、眩晕等常见病例时,应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同意后派人带到示教室,让学生亲自采集病史,同时根据患者身上的典型体征,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现场讲解这些神经内科疾病的中西医诊断及治疗,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见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神经内科临床见习的兴趣。


3夯实神经内科专科临床基本知识


神经内科临床疾病的显着特点之一是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样,在疾病诊疗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表现,对患者进行查体,同时参考CT,MIR等影像结果及理化指标最终对疾病做出诊断,因此需要见习生了解神经内科疾病相关的中医病因病机、诊法与辨证、治则与治法、护理和养生康复。西医方面除神经病学外,还要了解影像学、心理学、内分泌学、肿瘤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等学科。临床基本知识是临床诊断的基础、治疗的依据。许多学生虽然重视专科临床实践,却忽略了专科基本知识与专科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更多的学生因为要复习考研而忽略了神经内科专科基本知识,导致本科生与研究生专科临床基本知识的不足。只有打下扎实的专科基本知识才能在临床上抓住病症的主要特点,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从而有效治疗疾病。


4注重训练神经内科专科临床基本技能


临床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基本操作与病历书写等,神经内科查体内容复杂繁多,归纳起来主要是查看患者的意识状态与姿势步态等一般情况,对光反射、眼震、咀嚼肌肌力、咽反射、耸肩转颈等颅神经检查,肌力、肌张力等运动系统检查,痛觉、位置觉等感觉系统检查,深浅反射及有无Babinski征等病理反射,皮色、汗出等自主神经反射。临床基本操作如腰穿、肌电图等。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对常—102—见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的头颅CT,MRI等影像学报告的解读。中医操作方面,很多临床医师意识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性,但面对疾病时如何“辨证论治”却不知所措,在治疗过程中极少运用阴阳五行、八纲辨证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治疗00。所以在临床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中医诊查和辨证思维的培养。但在见习过程中,很多临床见习生反应脉诊学习起来困难,存在脉象种类繁多、经典医籍语言深奥晦涩难以理解等问题,而脉诊又是中医四诊之学好脉诊对于中医辨证具有重要作用。故在临床教学中从常见脉象入手,由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手把手教授,于患者身上实践,并讲解该脉象所属病证,鼓励学生平时多号脉、多体会,学生积累一定经验后,由学生先诊脉,说出脉象,并陈述判断理由,最后由教师判断,并进行点评。在学生基本掌握中医诊查方法后,再进行辨证训练,由学生独立接诊,运用四诊合参进行辨证,并拟出方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辨证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自己对中医技能的信心。学生在见习时应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熟练掌握临床各项查体及基本操作。神经系统疾病确诊主要是先定位后定性,规范、正确的神经系统查体为神经定位判断提供重要证据,甚至确定诊断。教师指导临床时应耐心讲解,手把手纠正错误,确定学生完全掌握后再独立操作,增强学生对临床查体的信心。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查体、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过程的记录,也是对采集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综合分析的成果。病历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对于病例的分析也会不同,病例分析体现了医生的诊疗思维,是病历书写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优秀医师的基本功。神经内科病历书写除与其他内科病例一样要求内容精炼、用词恰当、内容全面、版面整洁外,还要注意书写神经内科病历记录时,对主诉与现病史宜尽量保留患者原本的语气,甚至逐字逐句地按患者原话加以摘录。翔实记录起病时情况的轻重缓急、症状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整个病情的演变过程。有的患者难以详细回答,尤其是有某些精神障碍的患者,因此往往需反复询问。对主要症状的性质必须明确无误,避免笼统,如患者叙述头痛时,应仔细询问是头胀、发木、重压感、紧箍感,还是真正的疼痛。对主要症状有关的资料,不要遗漏或含混,如抽搐发作,要了解抽搐的部位、形式、持续时间,有无跌倒、受伤、小便失禁以及意识状况、发作频率等。临床见习生应认真书写,不可机械地复制、粘贴。目前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往往使用中医药频率较高,但中医药“三基”能力较差。


5增加临床教学形式


5.1多媒体教学


目前教学医院中多配备有多媒体设备。多媒体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授课可使学生在抽象理论学习的同时,有直接感官上对信息的获取。部分神经内科疾病具有特异性症状,如癫痫大发作(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患者可表现为突然神志不清,跌倒在地,双眼上翻或瞪目呆视,随即发生全身肌肉阵阵抽搐、咬牙、舌唇咬破出血、口吐白沫,可伴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抽搐持续1min至数分钟后即自行停止,症状表现极具特点,若平时科室对此类临床常见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及接诊查体等进行视频的录制,或于市面上购买相关可靠视频,在科室内讲课时播出,使学生脱离枯燥的文字记忆,增加声音、图像、动态记忆,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记忆深刻,在临床见习及未来工作中能快速辨识相关疾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减少门诊及病房就诊患者病种对教学的限制,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加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H。但多媒体也有_些缺点,比如讲课时画面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节奏太快,某些学生跟不上等。


5.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法


PBL由美国神经病学教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acmaster大学首次提出。该教学方法是—种以问题为基础,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通过解决临床患者疾病的问题来学习临床课程,学习并建立有效的临床推理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临床推理与终生学习的能力,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将案例教学法结合PBL引入神经内科学临床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适当调整,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精心挑选临床病例,由学生去采集病史,汇总病例资料,然后指导教师提出临床相关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中使用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0,能够在面对临床资料时进行分析、判断、整理、鉴别,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实施治疗计划等,为今后更好地完成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3分专题教学


分专题教学为结合常规的临床思维方式,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理论、脑血管病、脊髓疾病、发作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脱髓鞘性疾病、神经变性病、肌肉疾病等8个专题,各专题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实施临床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0。该方法旨在针对传统教学方式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知识系统性的缺点,与传统模式的教学相比,接受分专题教学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学生,大部分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总之,中医神经内科涉及的基础知识庞杂,中西医理论深奥,对学生抽象立体思维能力要求高,临床见习教学难度大。临床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临床教学能力、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西医并重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裴清华、李侠\郗荻2,黎悠2,范启明2(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第3篇:中医内科治疗周期性麻痹神经的临床效果探究


周期性麻痹神经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多发于青少年。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发病后的书图案内会自愈,过一段时候后又会再次复发,医学上称之为周期性麻痹神经。本次研究对中医内科治疗周期性麻痹神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周期性麻痹神经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30例。中医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2.36±1.85)岁;其中首发12例,反复发作18例。西医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3.57±1.45)岁;其中首发14例,反复发作16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为发作性肌无力、两侧或单侧肩部间歇性肌肉无力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中医组


中医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①临床表现为肝肾不足、阴虚内热,药物选择为当归、白芍、女贞子、黄柏、锁阳各20g、杜仲15g、何首乌15g、枸杞各7g,煎服,疗程为7天,连续治疗5t疗程;②临床表现为肝肾不足、阳虚内热,药物选择补骨脂15g、白芍、当归、东中、锁阳各10g、肉桂7g、怀牛膝7g,煎服,疗程为7天,连续治疗71疗程;③寒气入侵、邪气入侵给予茯苓、厚朴各15g、藿香、佩兰、半夏各10g、苍术、川穹、金刚藤各7g、细辛5g,用水煎服,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2.2西医组


西医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给予10%氯化钾30mL,静脉注射氯化钾2g加0.9%生理盐水,患者病情好转后,给予口服氯化钾0.5g,1~2次/d;血钾正常的周期麻搏患者静脉滴注氯化钠,同时给予乙酰脞胺125mg。


1.3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中疗效的评估依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的评估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1年回访中无复发迹象;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1年回访中复发次数极少且发作时间较短;③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1年回访中发作次数没有改变甚至增加,发作时间较长。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显效19例(63.3%),有效10例(33.3%),无效1例(3.4%),治疗有效率为29(96.6%);西医组显效14例(46.7%),有效9例(30%),无效7例(23.3%),治疗有效率为23(76.7%)。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显着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周期性麻痹的发病特征为反复发作的骨骼肌松弛性瘫痪,属于中医“瘘证”范畴。中医角度可将周期性麻痹分为“痹”和“瘘”,痹属于寒与实,瘘属于热与虚。患者虽然临床可见肢体瘘弱,但发病原因甚多,主要原因为五脏,如肺脏之热。本次研究中中医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进行诊断和治疗,治疗结果可见,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6%显着高于西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7%(P<0.05)。由此可见,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周期性麻痹神经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笔者通过本次实验发现,中医治疗瘘证的主要原则为“独取阳明”,但中医治疗周期性麻痹神经仍需要注意一下几点:①审查症状虚实时,需对脏腑采用八纲辨证;②如患者为瘘证时,需要观察患者所患瘘证的临床症状从而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周期性麻痹,不论是急性发作或是间歇性发作均有显着的疗效,尤其是间歇性发作的患者,采用辨证施治能够延缓发作的时间、发作的频率,最终消除发作。由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比较平稳,发作时间较短,因此治疗时可单纯采用中医治疗。少数急性发作患者可在中药治疗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通过传统的中医辨证施治加之针灸能够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寒热虚实,从而使机体达到内环境平衡的状态。临床治疗周期性麻痹的重点是早期的准确诊断,在治疗的同时及时补钾,轻度缺钾患者可给予口服补钾,中、重度缺钾患者,需要对血钾进行监测,给予静脉补钾。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周期性麻痹为气阴两虚、气血两虚、寒湿困脾,临床采用中医治疗要辨证施治,疗效显着。


作者:李新民(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上一篇:中医电动拔火罐现状的分析论文(共2篇)

下一篇: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学关系探索的论文(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