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药抗癌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23:03

第一篇:中药薤白抗癌防癌作用研究概述


  薤白是一味传统中药,为多年野生百合科葱属植物野薤Allium chinensis G. Don或小根蒜A. macrosttemon Bounge的干燥鳞茎,味辛,苦,性温,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之功效,传统上用于主治胸痹心痛咳喘等[1-2]。现代临床发现薤白还具有良好的抗癌防癌作用,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癌辅助性药物用于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3-5]。过去20多年间已对薤白的抗癌防癌活性做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缺乏系统总结。本研究就国内外对薤白抗癌防癌成分的药理实验结果做一专门综述,从而为这味资源丰富、易于获取的常用中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对薤白抗癌防癌作用的研究首先是从其粗提物开始,包括原汁、水相提取物和有机相提取物等。研究发现这些粗提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清除亚硝酸盐、阻断亚硝胺合成和免疫增强等作用[6-10]。各种粗提物里的活性成分一般来说是水溶性的皂苷、多糖和可溶于有机溶剂的挥发油、皂苷等,薤白的抗癌防癌活性主要和这些化学成分有关。


  1 薤白皂苷的抗肿瘤、抗氧化、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合成等作用


  皂苷是一类苷元为三萜或甾烷的糖苷类化合物。薤白中的皂苷主要是苷元为甾烷的甾体皂苷,包括了螺甾皂苷和呋甾皂苷,是薤白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迄今已分离有40多种,许多为首次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2,11-15]。自然界中的许多甾体皂苷都具有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薤白皂苷也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罗涛等[16]研究发现薤白总皂苷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上调Bax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表达,以及增强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有关。刘剑青[17]发现薤白总皂苷可明显抑制Na+- K+-ATP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Na+-K+-ATP酶酶活性的抑制会导致对该酶有依赖性的离子泵的功能障碍,破坏肿瘤细胞内离子稳态平衡,诱发细胞水肿和死亡;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考虑到肿瘤组织对葡萄糖的需求远较其他组织为高,薤白皂苷的降血糖作用对肿瘤生长转移也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8]。


  研究者对部分单一薤白皂苷分子的抗肿瘤活性也做了测试。姜勇等在其研究中提及2种薤白皂苷分子(图1,化合物1,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19]。Baba等也发现2种薤白皂苷分子(图1,化合物3,4)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强细胞毒性,还发现拉肖皂苷元(图1,化合物5)对促癌物TPA所致的HeLa细胞磷脂合成有抑制作用,以及在体外肺癌2阶段发癌实验中对同时采用4-NQO和甘油诱促的肺部肿瘤形成显示了强烈的抑制活性[20],这与Okyuama等对薤白及其相关汉方方剂的研究相吻合[21]。陈海峰等发现薤白皂苷C等5种皂苷(图1,化合物6~10)在体外可明显抑制人神经癌SF-268细胞和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的生长[11-12]。但对上述这些皂苷分子的抗肿瘤机制研究目前尚未有相关报道。此外,其他薤白皂苷分子的抗肿瘤活性尚有待测试。


  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体内自由基和亚硝酸盐未能得到及时清除引起。刘剑青、关峰等研究发现薤白皂苷具有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17,22]。刘剑青还发现薤白皂苷可有效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合成,在酸性条件下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最好[17]。这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DNA突变,降低肿瘤耐药性演变。


  2 薤白挥发油的抗肿瘤和免疫增强作用


  薤白挥发油是对薤白鳞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炼而得的浅黄色易挥发、有特殊气味、成分复杂的油状物,研究表明硫醚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主要包括二甲基四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甲基丙基三硫醚、甲基烯丙基三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等(图2),随产地不同硫醚化合物的组成也有所差异[23-26]。


  研究表明薤白挥发油以及包含挥发油的提取物可有效抑制小鼠腹水型肉瘤S180细胞[27-28]、小鼠肝癌H22细胞[27]、人肝癌HepG-2细胞[29]、人宫颈癌HeLa细胞[29]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30]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包括:①通过破坏细胞核、细胞器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27];②促进细胞p53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27,30];③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增殖来诱导细胞凋亡[6,29];④通过与肿瘤细胞某些酶上的自由巯基发生巯基-二硫基交换反应进而改变这些酶的生物学活性[29];⑤刺激内源性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PGI2可体外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促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逆转,抑制其生长和转移[31-32];⑥提升荷瘤小鼠的脾脏、胸腺和肝脏指数,促进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明显升高脾细胞增殖指数,从而增强免疫功能[6,28]。薤白对小鼠免疫力的提高有可能是通过增强巨噬细胞分泌IL-1,IL-2,TNF等细胞因子的活性和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来实现,即同时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33]。


  对薤白挥发油中硫醚化合物分子的单独抗癌防癌活性目前研究较少。Zhang等报道了多种二甲基多硫醚分子(硫原子数从1~4不等)对2种白血病细胞(HL-60和Jurkat T)的诱导凋亡作用,发现硫原子数愈多,诱导凋亡作用愈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来激活Caspase-3基因进而启动细胞凋亡进程[34];此外还发现二甲基四硫醚和β-胡萝卜素两者共同在长波紫外辐照条件下也可协同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的凋亡[35]。Seiss等研究了含甲基、丙基、烯丙基等基团的硫醚化合物对大鼠体内一些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发现含甲基的硫醚化合物对这些酶基本上没有影响,而含丙基和烯丙基的硫醚化合物则对这些酶有比较复杂的影响:诱使烷氧基试卤灵脱烷基酶、CYP 2B1和CYP 2B2酶的表达,增强谷胱甘肽转移酶和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的活性,同时下调亚硝基二甲胺脱甲基酶和红霉素脱甲基酶的表达;研究者认为这些药物代谢酶的表达或活性的改变总体上会加快致癌物的代谢排出从而起到防癌作用[36]。


  类似的含硫化合物活性研究还有对同为葱属植物的大蒜的挥发油中含烯丙基的硫醚化合物如二烯丙基三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单硫醚等的研究[17,37-38],这些物质是大蒜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考虑到薤白挥发油中主体含硫成分所含基团主要为不含双键的甲基,这与大蒜油主要含硫成分中的烯丙基双键结构不同,提示其抗肿瘤机制可能和大蒜中的含硫活性成分有所不同。另外,柏建山的研究也显示薤白洗脱液含硫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机制和大蒜含硫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有所不同[29]。


  3 薤白多糖的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


  许多天然多糖都具有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薤白多糖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张占军等对用分级沉淀法得到的3种薤白粗多糖AMP40,AMP60,AMP80进行了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粗多糖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以AMP40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39];在对AMP40和AMP80进一步纯化后得到3种均一多糖AMP40-1,AMP40-2和AMP80-1,研究发现这些多糖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存在一定抑制作用,AMP40-2还对人肺癌细胞A549有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有一定的促分化作用[40-41]。


  夏新奎等从薤白中分离出3种均一多糖PAM-Ib(来自水洗级分),PAM-IIa(来自盐洗级分)和PAM-III′(来自碱洗级分),其中PAM-Ib主要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PAM-IIa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果糖、木糖和鼠李糖组成,PAM-III′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组成;这些薤白多糖在体外有明显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作用,说明薤白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42-43]。许英伟报道了薤白2种均一多糖(水组分多糖和盐组分多糖)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同时还发现这些多糖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具有降血糖的作用[44],因而对肿瘤的生长转移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18]。


  4 薤白体内其他抗癌防癌活性成分


  除上述甾体皂苷、挥发油、多糖等物质外,薤白体内其他一些化学分子也具有抗癌防癌相关活性。孙启良等研究提及薤白体内所含的前列腺素A1(图3,化合物11)具有抗癌作用[45]。姜勇等在其研究中提及1种薤白生物碱(图3,化合物12)的抗癌活性[19]。Baba等报道了薤白体内的异甘草素(图3,化合物13)也对TPA所致的HeLa细胞磷脂合成以及肿瘤形成有很好的抑制作用[20]。薤白体内的N-反阿魏酰基酪胺(图3,化合物14)具有抗肿瘤转移[46]、抗脂质过氧化[47]、清除自由基[48]等活性。


  另外,有研究者推测薤白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活血化瘀功效有关[21,32-33]。活血化瘀中药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血瘀状态,从而纠正肿瘤细胞的缺氧微环境,抑制肿瘤转移相关黏附分子表达和肿瘤微血管生成[49]。中医的活血化瘀作用和西医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之间有一定关联,薤白所含多种化学分子已证实有很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2,20,32,50-51],包括挥发油中的部分含硫化合物如甲基烯丙基三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等(图2),异甘草素(图3,化合物13),含氮化合物如N-反阿魏酰基酪胺(图3,化合物14)、N-对-顺式香豆酰基酪胺(图3,化合物15)、N-对-反式香豆酰基酪胺(图3,化合物16)、腺苷(图3,化合物17)等,以及部分甾体皂苷如薤白苷A,D,E,F等。如前所述,这些抗凝活性成分多有抗癌防癌相关作用。


  薤白体内还可能含有此前尚未分离鉴定的抗癌活性成分。大蒜、洋葱等葱属植物体内分别含有其特有的半胱氨酸亚砜类物质,比如蒜氨酸、异蒜氨酸等,以及相应的代谢酶蒜氨酸酶(图4)[37]。薤白作为大蒜洋葱的同属植物,体内也可能含有这类物质。半胱氨酸亚砜在蒜氨酸酶作用下裂解生成极不稳定的亚磺酸和α-氨基丙烯酸,α-氨基丙烯酸水解生成丙酮酸,亚磺酸自聚缩合生成硫代亚磺酸酯,硫代亚磺酸酯也不大稳定,一段时间内逐步转化为生物活性的硫醚等含硫化合物(图4)[37,52]。因而半胱氨酸亚砜实际上是葱属植物体内硫醚等含硫化合物的前体,通过鉴定硫醚所含的有机基团可以逆推半胱氨酸亚砜所含的有机基团。比如大蒜和洋葱硫醚的有机基团主要为烯丙基和丙烯基基团,因此其半胱氨酸亚砜前体主要为包含这2种不饱和基团的蒜氨酸和异蒜氨酸(图4)。


  对薤白来说,由于其硫醚所含基团主要是甲基,其次是丙基和烯丙基[23-26],由此可推知其前体应以甲基蒜氨酸为主,其次为丙基蒜氨酸和蒜氨酸(图5)。吴雁等还在薤白挥发油中鉴定出相当数量的异丙基硫醚化合物[23-24],由此可推知在薤白体内可能存在此前未在该属植物中发现的异丙基蒜氨酸(图5)。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半胱氨酸亚砜和硫代亚磺酸酯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52]。因此,如能鉴定薤白体内这些半胱氨酸亚砜和其酶催化产物硫代亚磺酸酯的存在,则这些物质也可能是薤白抗癌防癌作用的有效成分。


  5 研究展望


  虽然对薤白抗癌防癌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仍存有不足:①研究多停留在粗提物及其分离组分的层次,如原汁和水相/有机相提取物以及挥发油、总皂苷等,对其中具体化学分子的抗癌防癌活性研究仍很缺乏;②对薤白抗癌作用的研究多着重于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对其抗肿瘤转移功效的研究尚未开展;③不同研究者多只针对薤白的某一组分(如只研究挥发油或总皂苷等)来考察其抗肿瘤作用,但对各种活性组分/分子之间协同抗癌的研究仍是空白;④薤白体内可能含有的半胱氨酸亚砜及其衍生物硫代亚磺酸酯等抗癌活性成分,尚有待分离鉴定。


  和一些名贵的抗肿瘤中药相比,薤白是一味常用中药,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易于栽培,药用价值较高,重金属含量低,毒副作用低,还可食用,是卫生部公布的88种药食两用中药之一,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32,50-51],因而对其抗癌防癌功效进行深入研究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0.


  [2] 姜勇,王乃利,姚新生。中药薤白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0,12(5):74.


  [3] 程剑华,李以镔。抗癌植物药及其验方[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82.


  [4] 李龙丽,李配富。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经验举隅[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2141.


  [5] 武维屏。肺癌从肝论治探析[J].中医杂志,2014,55(24):2091.


  [6] 姜晓燕。薤白阻断亚硝胺合成及抗突变、抗肿瘤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3.


  [7] 丁丰,焦淑萍,方良。薤白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及抗DNA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5,28(7):592.


  [8] 孟庆国,朱庆磊,邓淑娥,等。薤白水提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潍坊医学院学报,1998,20(1):66.


  [9] 李向红,顾丽贞,张百舜,等。薤白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药材,1994,17(11):34.


  [10] 张桂英,赵林伊,王宝贵。薤白、毛葱清除亚硝酸盐作用的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4):43.


  [11] 陈海峰,王乃利,姚新生。小根蒜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抗癌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5,15(3):142.


  [12] Chen H, Wang G, Luo Q, et al. Two new steroidal saponins from Allium macrostemon Bunge and their cytotoxity on different cancer cell lines[J]. Molecules, 2009, 14: 2246.


  [13] Chen H, Ou W, Wang G, et al. New steroidal glycosides isolated as CD40L inhibitors of activated platelets[J]. Molecules, 2010, 15: 4589.


  [14] 康小东,吴学芹,张鹏。薤白的化学成分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27(2):97.


  [15] 程书彪,汪悦,张玉峰,等。薤白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3,44(9):1078.


  [16] 罗涛,石孟琼,刘雄,等。薤白总皂苷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作用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2,11(10):762.


  [17] 刘剑青。藠头皂苷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18] Oronsky B T, Oronsky N, Fanger G R, et al. Follow the ATP: tumor energy production: a perspective[J].Anti Cancer Agents Med Chem, 2014, 14(9):1187.


  [19] 姜勇,王乃利,姚新生,等。薤中抗凝和抗癌活性成分的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1998,33(5):355.


  [20] Baba M, Ohmura M, Kishi N, et al. Saponins isolated from Allium chinense G. Don and antitumor-promoting activities of isoliquiritigenin and laxogenin from the same drug[J]. Biol Pharm Bull, 2000, 23(5): 660.


  [21] Okyuama T, Matsuda M, Kishi N, et al. Cancer chemopreven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XI. Antitumor promoting activities of crude drug "Xiebai" and Kampo prescriptions composed of "Xiebai"[J]. Nat Med, 1995, 49(3):261.


  [22] 关峰,张凤兰,郝丽珍,等。薤白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J].植物生理学报,2014,50(4):382.


  [23] 吴雁,彭军鹏,姚利强,等。葱属植物挥发油研究I中药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Bunge)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10(1):45.


  [24] 彭军鹏,乔艳秋,肖克岳,等。葱属植物挥发油研究Ⅲ薤白(Allium chinense G. Don)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4,4(4):282.


  [25] Pino J A, Fuentes V, Correa M T. Volatile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chive (Allium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el) and Rakkyo (Allium chinense G. Don)[J]. J Agric Food Chem, 2001, 49: 1328.


  [26] 林琳,蒋合众,罗丽勤,等。薤白挥发油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J].分析试验室,2008,27(1):115.


  [27] 张卿,高尔。薤白挥发油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肿瘤,2003,23(3):228.


  [28] 张卿,高尔,侯琦,等。薤白挥发油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2,24(2):94.


  [29] 柏建山。葱属植物-藠头中抗菌抑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功能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30] 吴志民,张岂凡,薛英威,等。 薤白挥发油诱导人胃癌细胞的凋亡[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9):115.


  [31] 张卿,高尔。薤白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2):105.


  [32] 庞满坤,唐丽,匡海学。长梗薤白的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0(5):28.


  [33] 万京华,章晓联,辛善禄。薤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22(3):188.


  [34] Zhang G, Wu H, Zhu B, et al. Effect of dimethyl sulfides on th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uman leukemia Jurkat cells and HL-60 cells[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8, 72(11): 2966.


  [35] Zhang G, Wu H, Zhu B, et al.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beta-carotene and dimethyl tetrasulfide assisted by UVA irradiation in HL-60 cells[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09, 73(5): 1014.


  [36] Siess M H, Le Bon A M, Canivenc-Lavier M C, et al. Modification of hepatic drug-metabolizing enzymes in rats treated with alkyl sulfides[J]. Cancer Lett, 1997, 120(2): 195.


  [37] 唐辉,陈坚。蒜氨酸及其相关活性组分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35(6):441.


  [38] 张敏,郭亮。大蒜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河北医药,2010,32(15):2010.


  [39] 张占军,王富花,曾晓雄。 薤白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4,30(1):1.


  [40] 张占军,王富花,曾晓雄。一种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薤白多糖的分离及性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12):178.


  [41] 张占军,王富花,曾晓雄。薤白多糖抑瘤及神经营养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5):107.


  [42] 夏新奎。薤白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43] 夏新奎,杨海霞,李纯。薤白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0(1):244.


  [44] 许英伟。藠头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2013.


  [45] 孙启良,谷月卿,杨晓虹,等。分蘗葱头中前列腺素A1的分离和鉴定[J].中草药,1988,19(4):146.


  [46] 王然,唐生安,翟慧媛,等。山胡椒抗肿瘤转移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8): 1032.


  [47] Jang D S, Park E J, Kang Y H, et al. Compounds obtained from Sida acuta with the potential to induce quinone reductase and to inhibit 7,12-dimethylbenz-[α]anthracene-induced preneoplastic lesions in a mouse mammary organ culture model[J]. Arch Pharm Res, 2003, 26(8): 585.


  [48] Li W J, Cheng X L, Liu J, et al. Phenolic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Liriope muscari[J]. Molecules, 2012, 17(2): 1797.


  [49] 黄良文,刘建民,袁淮涛。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4,4(6):37.


  [50] 周向荣,夏延斌,周跃斌,等。藠头的主要功能成分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J].果蔬深加工,2006,22(3):73.


  [51] 张占军,王富花。药食两用植物薤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11):234.


  [52] Block E. Garlic and other Alliums: the lore and the science[M]. Cambridge, UK: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0: 254.


  中国中药杂志 2015年24期  作者:赖全奎 陶瑞林 赵雨佳 资瑞飞 何佺


第二篇:乳腺癌的抗癌中药的应用


  乳腺癌是原发于乳腺的恶性肿瘤,主要见于女性,男性少见。乳腺癌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内分泌、生育因素、饮食、电离辐射及遗传等因素相关。乳腺癌相当于祖国医学的“乳岩”范畴,中医文献中的“石痈”也包括乳腺癌在内。其病因病机主要有感受邪气,客于机体,结聚乳络,闭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久之瘀血内结,蕴聚于乳房而发为乳病;另外情志内伤,久而内伤肝脾,亦可致血瘀结聚,痰浊蕴阻,数邪相合,酿毒成块而成积;过食嗜食膏粱厚味者或形体肥胖,脾胃功能呆滞,亦可有利于痰瘀互结,终可导致乳癌发病。


  1辨证纲目


  根据患者病因、病症、病期长短、病势轻重的不同,临床上常作如下辩证分型。


  1.1肝气郁结


  证候:早期少有症状。或有乳房肿块,口苦,咽干,两胁胀痛,精神抑郁,心烦易怒,遇精神刺激症状加重。舌质红或稍暗,苔薄白,脉弦或弦滑。


  辨析:肝主疏泄又主藏血,是气血运行调节的主要脏腑,又主疏泄情志。情志郁结,郁怒伤肝,肝失条达疏泄,故见精神抑郁;郁久不解,失其柔顺之性,故心烦易怒。肝脉布两胁,肝气郁滞,经脉失养而绌急,故胸胁胀痛;郁久化火,循经上冲,而出现口苦、咽干;郁之既久,气聚血瘀,可酿成乳房肿块。舌质红或暗舌苔薄白及弦滑脉均为肝气郁结之征象。


  1.2冲任失调


  证候;除肝气郁结型的症状外,并有月经不调和肾虚的症状。


  辨析:肝肾同源,肝郁日久,气血失和,血不藏精而致肾精亏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失调而致月经不调。


  1.3毒热蕴结


  证候:乳腺局部肿胀,疼痛破溃、翻花,恶臭伴全身症状。舌质暗红,脉弦。


  辨析;情志不畅,肝脾两伤,以致经络受阻,气血失和,痰火交凝,结毒于乳中不散而见乳腺肿胀疼痛,日久则破溃,流出恶臭液体。舌质暗红,脉弦为毒热蕴结之象。


  1.4肝肾两虚


  证候:精神萎靡,头晕目眩,疲困无力,面色晦暗,腰酸腿软,月经失调,量少,消瘦,贫血。乳房局部溃烂翻花,流恶臭性分泌物,舌质红苔少,脉弦细。


  辨析;多因七情内伤,劳伤精血,或久病不愈耗损肝肾之阴所致。肝肾阴虚,虚火上扰头目失于阴精的滋养,故头晕目眩,面色晦暗,精神萎靡;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强壮有赖肝肾阴精之濡养,肝肾亏虚,筋脉无以濡润,故腰酸腿软,疲困无力,消瘦。冲任隶属肝肾,肝肾不足则冲任空虚,故月经不调,量少,贫血。局部症状为病程日久气血双亏而成。阴虚内热故舌红苔少,脉弦细。


  2治疗乳腺癌基本方


  祖国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生是在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衰退的基础上,外邪与内生的痰湿和瘀血等病理产物相搏,以至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结于乳络而成。故本病的发生发展是因虚致实、因实而虚、虚实夹杂的过程。因外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产物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症候表现。治疗应采用扶正祛邪相结合的总原则,明辨正邪衰盛、病变部位及病程阶段而确立不同的治法,一般早期宜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宜扶正祛邪同时兼顾;晚期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强调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攻补兼施,辨病与辨证,内治与外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2.1肝气郁结治疗方法: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5g,白芍15g,当归15g,茯苓15g,郁金12g,合欢皮12g,川楝子12g,橘核8g,南星6g,牡蛎30g.并适当选加攻毒解毒之品,如鹿含草、风尾草、蒲公英、白茅藤、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


  2.2冲任失调治法:疏肝理气,调理冲任。方药:八珍汤(《证治准绳》)。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9g,当归12g,熟地15g,白芍15g,川芎12g.加大贝母、生苡仁、郁金、王不留行、香附、仙灵脾等。


  2.3毒热蕴结治法:清热败毒,活瘀散结。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蒲公英12g,金银花15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12g,天葵子10g.加丹皮、赤芍、鱼腥草、白毛藤、蜂房,土茯苓、青黛等。


  2.4肝肾两虚治法:补益肝肾,扶正培本。方药;人参养荣汤(《和济局方》)。白芍15g,当归12g,陈皮10g,黄芪12g,桂心3g,人参10g,白术12g,甘草6g,熟地12g,五味子12g,茯苓12g,远志10g.加香附,蛇舌草,川芎,桑寄生,女贞子,旱莲草等,若溃破不敛,可用黄麻叶捣烂外敷患处,每两天一换。或用壁虎二条,香油浸两个半月后,蘸油涂患处;或绿矾,烟油垢,绿矾研末加于烟油垢中,摊成膏敷患处,两日一换;若疼痛不止,用蒲公英60克,全虫60克,大蜈蚣一条,血余炭15克,雄黄20克,白屈菜60克,醋泛为丸,如棋子大,每服10克,黄酒送下。


  3专方验方


  龟版数块炙黄研末,黑枣肉捣烂为丸,每日10克,开水送下。鹿角尖100克,薜苈果100克,研细末,每日10克,黄砂糖和陈醋送下。化瘀生肌粉:珍珠0.2克,炉甘石3克,生龙骨3克,轻粉1.5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外敷于溃疡处,每日换药一次。蛇毒30克,王不留行30克,八月扎30克,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浙贝母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一个月。


  4讨论


  从中医治疗癌肿的观点看,抗癌中药的研究筛选虽已取得不少成绩,但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深化。首先,单味抗癌中药不能取代中药传统复方,不仅应用方式不同,而且疗效、不良反应亦不同;其次,按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中药,其抗癌机理十分复杂,不能完全由目前应用的抗癌筛选结果所解释。近年,不少学者研究中药通过宿主中介而引起的抗癌作用是研究抗癌中药的一种新途径。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4期  作者:黄华

上一篇:中药治疗肿瘤论文(共3篇)

下一篇:药理学抗肿瘤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