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医学论文>药学论文

药用动物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17:54


第1篇:分析药用动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按其来源的自然属性,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资源、药用动物资源、药用微生物资源和药用矿物资源等《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642味,其中动物药材和饮片50味,占7.79%1,动物药材虽然占比较少,然其受到历代医药学家重视,自古以来常作为细料入药,相比植物、微生物、矿物等药材种类,动物药材应用于临床时具有活性强、疗效佳等特点,牛黄安宫丸、止痉散等以动物药材为主料的方剂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药用动物资源是生产动物药材的物质基础,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战略储备资源。随着我国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野生药用动物资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开展人工繁育。通过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对我国中药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有关标准规程制定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而药用动物资源方面,由于人才缺乏、研究基础薄弱等原因,其资源调查、基地建设、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起步较晚,药用动物资源的现代化保护、利用工作进展缓慢,药用动物人工繁育存在基础研究严重不足、关键技术科技含量不高、整体水平仍然较为落后等问题。为确保人工繁育的产品质量,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需要一套标准体系予以指导,由此实现对药用动物资源的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本文回顾了我国药用动物资源现状,从现有的药用动物繁育标准出发,对药用动物繁育标准制定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繁育标准体系的关键技术、繁育标准框架内容展开讨论。


1药用动物资源现状


1.1药用动物品种资源我国药用动物资源极其丰富。东汉时期的《神衣本草经》就收载药用动物64种,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用动物461种,清代学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又收载药用动物160种。现代中医药研究中,药用动物资源被广泛开发和利用,2006年出版的《中草药大典》统计,我国药用动物395科,862属,1581种,其中陆栖动物329科、720属、1295种,海洋动物85科、141属、275种,常用动物类中药材100多种2;据统计,我国药用动物资源达到2341种3;《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642味,其中动物药材和饮片50味,按入药部位分,动物全体入药的有17味,器官组织入药的20味,分泌物或衍生物入药10味,病理产物入药3味;按分类属性分哺乳类15味,昆虫类13味,爬行类7味,软体类7味,两栖类3味,节肢类2味,环节类2味,鸟类1味。


1.2药用动物繁育现状我国药用动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300年前我国就有对鹿类驯养繁殖生产动物药的记录。而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药用动物资源随之减少。1981年我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对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实行严格管制。珍稀名贵动物药资源稀缺,价格常被市场爆炒,如天然麝香价格高达40万元/kg,冬虫夏草18万元/kg,天然牛黄20万元/kg等。过高的价格不仅影响正常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市场长久稳定发展。


药用动物野生资源急剧下降和动物药材市场价格的高涨,引起人们对药用动物人工繁育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经营利用”的十八字方针,药用动物驯养繁殖开始加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地驯养繁殖的经济动物种类多达70种以上,养鹿业成为吉林和新疆等地的支柱产业。目前,鹿、中国林蛙等百余种药用动物已经实现人工养殖,并逐步有药用动物人工繁育技术瓶颈得到突破,药用动物人工繁育初现成效。然而能够进行人工繁育的药用动物种类不足我国药用动物总数的5%,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药用动物资源还有很大开发潜力,开展更多药用动物品种的人工繁育和规模化生产势在必行。


2药用动物繁育标准现状


目前对药用动物繁育利用现状的研究较少,生产实践中以经验为主,规划布局不够合理,缺乏科学统一的操作。现有药用动物繁育类标准数量较少《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收载的50种动物药材,其动物基源仅有16种能查询到繁育类标准(表1),其中仅蜜蜂、梅花鹿和驴有国家标准,五倍子、蜜蜂、牡蛎、鳖有行业标准,其他多为地方标准,远落后于我国畜牧业标准化进程:养鸡行业可查到标准262项,其中国家标准37项,行业标准58项,地方标准167项[10];奶牛仅养殖直接相关标准可查到261项,其中国家标准98项,行业标准125项,地方标准28项,企业标准10项。此外,我国药用动物繁育与畜牧业、渔业生产存在交叉,一是在原动物利用价值上的交叉生产,如养殖牛或鳖,在获得牛肉、牛奶、鳖肉的同时获得牛黄、鳖甲中药材;二是根据动物产品用途的不同进行的交叉生产,比如珍珠、麝香等既可入药,也可作为装饰品、香料等原料投入生产。因缺乏相应的药用动物繁育标准,此类药用动物多按照畜牧产品或者水产品要求生产,与中医药实际需求结合不足,或将对其药效产生影响。


现有的药用动物繁育标准缺乏,使得动物药材生产管理无章可循,药材质量不可控、参差不齐,制约了我国中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将推进“中药标准化和现代化”纳入了新时期的重点战略任务。按照《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和完善中药材标准,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的要求,药用动物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进程需要加速,多种人工繁育饲养技术成熟的药用动物急需制定相关繁育饲养标准规程。建立健全药用动物繁育标准体系是当今药用动物开发利用的趋势,也是合理保护、开发药用动物的必需之举。


3药用动物繁育标准体系主要研究内容


3.1药用动物繁育中基础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查看现有药用动物繁育方面的标准不难发现,药用动物繁育相关标准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基本是引用农业、食品、林业行业的规范性文件,如《DB33/T457~2014牡蛎养殖技术规范》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为《GB/T18047.4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说明药用动物方面的基础标准严重缺乏,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药用动物繁育标准中的环境、质量等基本要素与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要求的统一协调性不足,其指导价值存在缺陷。因此,有必要加大对药用动物繁育的基础研究,立足药用动物资源繁育利用现状,制定符合中医药应用实际特点的药用动物繁育标准规程。


3.2药用动物繁育的环境研究药用动物繁育首先是要为他们创造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这是保证动物药材产品质量的第一要素6。药用动物繁育标准要规定选址要求、环境要求、建筑布局、主体设施、配套实施等。选址及其环境要求要根据动物品种特性,综合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光照、温度、通风、噪声、水源水质、电力、交通、是否疫区等;建设规模要根据投资、区域资源、市场需求、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综合确定;建筑布局要根据管理方便、利于生产、保证安全、符合卫生防疫要求的原则合理布局经营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繁殖生产区、养殖生产区、卫生防疫区等主体功能区块;主体设施要符合养殖场舍建设标准和要求;配套设施要满足经营管理、基本生活要求。此外,建设规模、设施在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还应考虑将来发展的可能性。


3.3药用动物繁育的饲料质量研究药用动物繁育过程中应尽量提供动物食性所习惯的饲料,而且要依据不同物种、不同阶段生长所需的营养含量调配食物,饲料应能提供药用动物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不仅如此,还必须高度重视饲料安全问题,前几年,欧洲接连发生二恶英、除草醚违规使用等严重的饲料污染事件,而国内饲料行业也出现“瘦肉精”、有机砷和高剂量使用铜、锌等问题。2012年农业部颁发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对饲料添加剂、禁用品等饲料质量和检验等有了严格规定。所以,药用动物繁育标准中尽可能对饲料成分、水分、色泽、气味和外观形态进行规范,对砷、铅、汞、铬、镉氟化物、亚硝酸盐等重金属和化学污染进行严格规范限制,对细菌、霉菌、大肠杆菌、致病菌等微生物进行限制,如果有条件,应尽可能对饲料单独研究制定标准。


3.4药用动物繁育的饲养管理研究饲养管理是保证健康生长、产品质量的关键。主要内容有清洁消毒、投料喂料、疾病防疫等,按照生长阶段可大致划分为孕期、孵化期、幼年期、生长期的饲养管理。繁育标准中要根据药用动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将养殖环境、合理密度与分群、饲料调配、消毒防疫、保温御寒、通风散热、光照条件等技术指标,进行科学量化、规范统一,使药用动物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保证动物药材产品质量。


3.5药用动物繁育的检验检疫方法与制度未经检疫的动物制品存在携带动物疫病、致病微生物、兽药残留超标等多重风险,一旦进入市场将对生产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无论是野生还是家养动物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各种动物、动物产品应当经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这就要求药用动物饲养繁育标准必须要有检验检疫标准内容,明确规定检验检疫对象、内容、方法、标准、程序以及检疫合格证明材料等。


4药用动物繁育标准的内容框架


4.1标准的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需要概括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并列出标准适用的范围。如本标准规定了繁育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设施、繁殖方法、饲养要求等,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种苗繁育。


4.2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对该标准应用必不可少的引用文件,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说明。如2015年版《中国药典》,《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等。


4.3术语和定义列出并解释标准中出现的术语和定义,为适用于该标准的,且为标准中关键的、不常见的、难以理解的,需要做出单独说明的。


4.4来源明确所用动物特征与来源。属于野生的,须有来源证明材料,国家保护物种须按照国家规定取得有关许可文件;属于进口的,须有进口批文材料;属于引种的,须有引种双方证明材料。


4.5环境要求选址一般需要考虑气候、地形地貌、水、电、交通、疫区等综合情况。


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涉及水、温、光等生长所需的环境指标,如水生药用动物常设置水源、水质、水温、pH标准等。


4.6布局设施建筑布局需要从便于生产、管理、符合卫生防疫等角度出发提出分区布局标准;设施设备主要包含养殖设施、卫生防疫设施、配套管理设施等,应列出设施设备的具体数量、规格与使用要求,满足生产、管理、卫生检验检疫的要求。


4.7繁育方法与日常管理结合实际繁育流程与要求,列出生产过程中的对应标准,如亲本引进、种苗繁殖、种苗等级、选育放养、养殖生产、饲料质量等。每个环节需要明确具体要求,如饲料质量需要明确营养成分、各类添加剂、重金属等指标。


具体管理措施需要根据标准的对象确定,主要涉及人员、设施消毒、养殖密度、饲养方式、饲料用量与用法、疫病防治、分期管理等内容。一般来讲,养殖密度、饲料用量与方法都会有分期管理要求,在分期管理中主要设置孕期、孵化期、幼苗期、成年期管理标准。


4.8检验检疫、出池/出栏、运输检验检疫要有明确的规则方法,其中检验规则主要有抽样规则、组批规则,对质量的判定规程等,检疫规则方法主要根据国家或行业规定执行。出池/出栏要规定繁育养殖时间、达到什么规格标准才能出池/出栏。运输标准要明确运输中环境条件、包装条件、运输方法、运输管理等标准,如海马运输中要明确运输袋规格、数量,运输用水盐度、pH、温度,运输过程管理等内容。


4.9附录分为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2种,规范性附录属于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之一,—般由正文中以“遵照附录A的规定”的形式来引用;资料性附录属于标准的资料性补充要素之一,它给出对理解或使用标准起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附录与正文具有同等执行效力。通常,禁止使用的药物种类、动物疫病、致病微生物、饲料兽药残留、检验检疫证明、药用动物常见疾病诊断等作为规范性附录,疾病防治方法、饲料养分含量等作为资料性附录。


5药用动物繁育标准制定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1药用动物繁育与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对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实行许可制度。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对列入允许利用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可以凭人工繁育许可证,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验的年度生产数量直接取得专用标识,凭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因此,林麝、羚羊、梅花鹿等人工繁育的动物及者其产品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取得许可并按照国家规定出售、收购。这种经营管理制度与植物药材经营管理有着很大制度性区别,但药用动物繁育标准制定中需注意体现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的相关内涵。


5.2药用动物繁育与动物福利待遇2014年中国标准化协会批准发布了国内首部动物福利标准一《CAS235^2014衣场动物福利要求猪》家养动物人道关爱组织(HFAC)等多家政府、民间组织也一直致力于人道养殖,关注动物福利待遇问题。英、法、美等欧洲国家多已建立反虐待动物相关法律法规,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中也有许多动物福利的规则,我国的反动物虐待法也正在起草之中。我国活熊取胆产业发展初期也因为活熊繁殖饲养和取胆过程中不规范的生产管理可能产生动物虐待问题引起反动物虐待人事的强烈反对,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药用动物繁育标准制定中需要注意人的保护,又要将动物的道德地位、福利待遇等考虑在内,尽量寻求二者间的平衡点。


5.3药用动物繁育与生物安全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中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关注。有学者提出,如果不能规范动物饲养技术,可能导致在引种等繁育过程中产生不良的或不可逆的环境后果,如繁殖过程中由于近亲繁殖造成基因退化,野生动物丧失“野性”甚至导致种群灭绝;繁育过程中消毒卫生防疫不足可能造成病菌繁殖传播,在流通市场交易、进出口贸易等环节可能造成疾病传播,甚至引起大规模疫情。2003年全球性的“非典”疫情,使全世界开始警惕对待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尤其是商业性经营利用的药用动物,就要从人类健康、卫生防疫和环境安全等更高层次来看问题。在药用动物繁育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从引种、繁殖、饲养、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化管理。


5.4药用动物繁育的档案管理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指出在中药材行业要推进药品全品种、全过程追溯与监管为主要内容,建设完善药品追溯体系,衣业部也出台了用于可追溯管理的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这就要求在药用动物繁育过程需要对建立包括品系品种档案、免疫档案、饲料档案、用药档案、疫病档案、出入场档案在内的全程档案管理,以保障繁育工作有序开展、有据可查。


作者:周益权2’3,瞿显友2’3,杨光\李军德\苏岩2’3,李颖(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100700;2.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400065;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重庆分中心,重庆400065)


第2篇:药用动物生存环境与生态平衡的重建


动物药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已成为中医药防治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资源。我国动物种类资源十分丰富,药用动物来源非常广泛,具有生态多样性。不同地区生存着不同的药用动物,从北到南,各生态地区都有独特的药用动物种类,然而随着动物药临床使用量增加,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药用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药用动物的生态多样性逐渐消失。笔者通过生态学的角度,阐述药用动物生态多样性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同行专家的重视,共同恢复与重建药用动物生存环境与生态平衡。


1药用动物的生态多样性


1.1东北寒温带、温带区


1.1.1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区域是我国最北、最寒冷的地区,年均气温在0℃以下,绝对低温在-48^,具有显着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360~500mm。主要药用动物有马鹿,野猪,狍,獾,狼,黑熊,狐狸,獐,刺猬,野鸡,哈士蟆等。


1.1.2东部山地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植被主要是冷湿型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气候比大兴安岭温和,但寒冷期也较长。受海洋性气候影响,长白山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到1000mm,其它地区也在500~750mm,是东北最湿润的地区。药用动物也较多,有马鹿、梅花鹿、黑熊、紫貂、水獭、哈士蟆等。


1.1.3中部平原地区海拔在120~250m间,年降水量400~700mm,属于半湿润地区。春季雨少风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多雨天热,秋季少雨气爽,形成以草原为主的森林植被类型。本地区栽培植物和药用动物都较少,分布较普遍的有中华绒鳌蟹(方海)、蟾蜍和蝎等。家养药用动物有鹿、牛、马、羊、猪、鸭、鸡、狗等。


1.2华北暖温带


1.2.1辽东、山东的低山丘陵位于本区域的东部地区,主要由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组成,海拔多在500~1000m,少有超过1000m。两个半岛由于受痗洋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在650?1000ram,是本区域降水最多的地域。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本区域临海,是海洋药物的主要产区,主要有石决明、海蛇、海马、海龙、海豹、海狗、海胆、海龟等。


1.2.2华北平原和冀北山地本区域范围较广,华北平原包括辽河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冀北山地包括辽西丘陵,冀北山地以及晋北盆地。华北平原是全国最辽阔的平原,是一个由多条河流冲击形成,、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条件好,养分丰富,光热条件充足,适宜药用植物生长的区域。主要动物药材有驴皮阿胶,珍珠,土鳖虫,全蝎,斑蝥,蜂房,五灵脂,蝮蛇,蟾酥,刺猬皮等。


1.2.3黄土高原本区域是一个为深厚的黄土覆盖的丘陵和高原,水土严重流失,处于我国东南季风湿润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的地带,属于冬季寒冷并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植物区系具有显着的华北特征。药用动物有鹿,麝,土鳖虫,娱松,刺猬,斑蝥,蜂,蝉等。


1.3华中亚热带区


1.3.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长江三角洲、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等组成的广阔的冲积平原。本区江河湖泊众多、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东邻沿海、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地处具有非常适宜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本区的动物药材有珍珠,鳖甲,龟甲,蟾蜍,地龙,蜈蚣,刺猬皮,土鳖虫,僵蚕,蝉蜕,水蛭,鸡内金,穿山甲,蕲蛇,乌梢蛇,白花蛇等。


1.3.2江南山地丘陵地带气候宜人,降水丰富,温暖湿润。春季春雨绵绵,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外温内冷。土壤主要以红壤为主。主要动物药材有穿山甲,蕲蛇,白花蛇,蜈蚣,土鳖虫,龟甲,鳖甲,蟾蜍,珍珠母,乌梢蛇,刺猬皮,蝙蝠,蚂蝗等。


1.3.3南岭山地本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春季多阴雨,夏季多雨水,秋旱而冬有霜冻;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均在1400~1900mm之间,山地东南坡无冻害。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黄棕壤次之。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植物种类渗人了一些印度-马来西亚区系成分。药用动物资源丰富,有穿山甲、金钱豹、云豹、蕲蛇、白花蛇、蛤蚧、蝎、蜈蚣、地龙、土鳖虫、斑蝥、蝙蝠、黄蜂等。


1.4西南亚热带区


1.4.1秦巴山地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冬季气温较高,夏季雨水充沛,具有雨热同季、温暖湿润的特点。秦岭具有一个特殊的地理植物分布带,暖温带的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带,是中国一日本植物亚区和中国一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的交汇处,兼有我国南北植物区系成分。主要药用动物有黑熊,苏门羚,灵猫,大鲵,穿山甲,瞥,龟,蝎,水獭,乌梢蛇,獾,土鳖虫,蜣螂,蝉等。


1.4.2四川盆地本区因地理特点,寒潮不易侵人,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温度较高,温暖湿润、多云雾是主要气候特点。冬暖、春旱、夏热而长,年平均气温16~18弋,年降水量1000~1200mm,并且土地肥沃,是川药的主要产区。本区的动物药材主要有熊胆,豹骨,乌蛇,五灵脂,僵蚕,蚕沙,土鳖虫,水蛭,蛇蜕,九香虫,斑蜜和蛴螬等。


1.4.3贵州高原地处中亚热带中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和雾日较多,日照少,湿度大,立体气候明显,全年降水量1200nun,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本区动物药资源有麝香,牛黄,熊胆,穿山甲,蛤蚧,斑蝥,鳖甲,龟板,九香虫,灵猫香,五灵脂,僵蚕,王锦蛇,乌梢蛇,赤链蛇,眼镜蛇,尖吻蛇,蛇蜕和水蛭等。


1.4.4云南高原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量800~1100mm,干湿季节分明,降水量的80%?90%集中在5~10月。本区的另一个特点是地形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显着。


高寒层:云南高原的西部海拔2500m以上,东部海拔2300m以上。气候类型相当于寒温带及温带。主要药用动物有熊,鹿,豹,麝等。


中暖层:西部海拔1500~2500m,东部1300~2300m为主要范围,类似北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主要药用动物为蜈蚣。


低热层:主要指西部海拔1500m以下,东部海拔1300m以下的区域,相似于南亚热带气候。主要药用动物有穿山甲,蛤蚧,蕲蛇和白花蛇等。


1.5华南亚热带、热带区


1.5.1粤桂、闽粤沿海及台湾北部本区地处南亚热带向热带的过渡地带,由于南面受湿润的热带海洋影响,同时又有能阻挡北来寒潮的山地,所以本区水、热资源很丰富。土壤以红壤为主。本区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一些热带植物种类。有中药资源近3000种,药用动物有豪猪、獐、穿山甲、蛤蚧、刺猬、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蝉、蝎、蜈蚣、斑蝥、龟、鳖、土鳖、海龙、海马、海龟及珍珠蚌等。


1.5.2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南部本区植被有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次生植被则有热带稀树草地。在海南岛中部山地主要是热带雨林分布区域。台湾全省药用动物主要有云豹,大灵猫,金丝燕,穿山甲,金环蛇,蟒蛇,鳖,海马,海龙,海钻,海龟,珍珠贝,石决明,紫贝齿,瓦楞子,玳瑁和牡蛎等。


1.5.3滇南山间谷底是冷热变化不显着的静风区,夏热多雨,冬暖干旱,年降雨量1200~I800mm。本区受热带的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热带植物越冬条件较好。西双版纳是我国为数极少的热带、亚热带动、植物资源宝库。本区中药资源具有热带、亚热带特点,高海拔地段还含有温带和寒带中药资源种类。有药用植物2000多种,药用动物50多种,主要有鹿茸、象皮、羚羊、熊胆、蟒蛇、银环蛇、刺猬皮、蛤蚧、龟甲、穿山甲、灵猫香、水獭、蛇蜕等。


1.6西北干旱区


1.6.1干草原区属于寒冷、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旱风频繁、热量充足,降水量为250~400mm,集中于夏季,春冬降水较少;土壤以暗栗钙土和淡栗褐土为主,腐殖质较多,肥力较强。本区地处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植被以蒙古草原类型为主。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草原植被称干草原,一些耐旱种类占较大比重。本区栖息着一些适应于干旱环境的动物,主要有马鹿、麝、野猪、刺猬、蝎、土鳖、蛇类、獾等。


1.6.2荒漠草原属典型的k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多风沙,热量丰富,降水很少,年降水量150~250胃,土壤主要为棕钙土和灰钙土,腐殖质较少,肥力较弱。植被以非常稀疏的真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其中混生大量旱生小灌木。野生动物也多属荒漠、半荒漠类型,如鹅喉羚、大沙鼠、柽柳沙鼠、野驴等。


1.6.3荒漠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气候极端干燥,日照强烈,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干旱、大风沙,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是这一区域的最明显的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小于200mm,有的地方只有几十毫米或低于10mm,甚至终年无雨;1月气温最低达-30^以下,7月最高达40 土壤主要为棕漠土,贫瘠而薄,富含盐碱。极端干旱的气候和贫瘠多盐碱的土壤造成了植物种类的贫乏,生长着少量典型的旱生型植物。药用动物有马鹿,麝,鼯鼠,鹅喉羚,刺猬,狐,野驴,蝎,虻虫,水蛭等。


1.7青藏高寒区


1.7.1川西藏东分割高原本区包括四川西部和西藏的东部,高差巨大,表现出显着的垂直变化。年均气温在5~10T之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间。本区江河密集,地势北高南低,谷底海拔为2500~4000m,山脉海拔5000m以上,有冰川分布,降水量丰富,是青藏高原中药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药用动物有羚牛,梅花鹿,雪豹,野驴,麝香,熊骨,猴骨,牛黄和黑颈鹤等。


1.7.2青东南、川西北高原本区主要位于四川西北、青藏东南部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全区地势自西的4000多m向东缓缓倾斜,低洼处形成大面积沼泽。本区夏凉、多雨,冬寒、风大、多雪,年降水量600~800mm;热量条件差,年均温度1~3月平均气温仅10~12T,为青藏高原低温中心之一,典型的高寒草甸草原。草甸和灌木丛繁茂,植被覆盖面较大,中药资源种类约有700多种,动物药材有麝香、熊胆、鹿茸、藏羚、豹骨等。


1.7.3藏北高原藏语称为“羌塘”,意为北方广阔的平原。在西藏自治区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之间。东西长约2400km,南北宽约700km,面积约占西藏总面积的3/5。海拔4500m左右,一年之中有9个月冰封土冻,是个高寒地区,为青藏高原的核心,属内流区,冰川作用及冰冻风化作用强烈。羌塘由一系列间夹着大小盆地的浑圆而平缓的山丘组成,其中丨氏处常堵水成湖,不乏热气腾腾的地热和温泉涌现。有湖泊200多个,以纳木错最大也最着名。气候干寒,草原辽阔,是西藏主要牧区。药用动物主要有藏野驴,藏羚羊,黄羊,岩羊,野牦牛,绵羊。


1.7.4藏南谷地与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脉长约2400km,世界上海拔8000m以上的高峰大多分布在这条山脉内。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一条西向宽谷,即藏南谷地,海拔3000~4000m,气候比较温暖,多晴天,光照充足,气温在10t以上,活动积温为1800~2300 该谷地降水主要来源于西南季风,年降水量少,多在300~400mm,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下的墨脱.地区海拔不到700m,谷底温暖,平均气温20弋以上,年降水量5000mm左右,热带植被可循河谷伸展至北纬30°附近。这里山高谷深,气候、生物种类随高度而变化,植被的垂直带谱景观明显,生长着繁茂的热带山地河谷雨林和半常绿雨林。药用动物主要有麝,白唇鹿,雪豹,水獭,黑熊,棕熊,黄牛,野驴,狗,蝎,牦牛,斑蝥,藏马鸡,藏绵羊和藏山羊等。


1.8海洋区本区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部和东南部,北自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整个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总面积达470万km2,大陆海岸线18000km,岛屿海岸线14000km,海洋岛屿5000多个。中国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药用生物,是中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类580多种,主要有海月水母、海蜇、鳞海底柏、珊潮、沙蚕、杂色鲍、耳鲍、皱纹盘鲍、羊鲍、货贝、泥蚶、珠母贝、牡蛎、缢蛏、乌贼、中国鲎、海龟、海胆、海龙、海马、黄鱼、海龟、玳瑁、海蛇、海燕、蛤等。


作者:张辉,邓明鲁(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上一篇: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共2篇)

下一篇:《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