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改革口腔黏膜病医学教学措施的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01:17


第1篇:多远立体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口腔黏膜病医学教学的应用


口腔黏膜病病因复杂,病种繁多,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与全身状况及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具有“病因难明、诊断难定、治疗难愈”的特点。该学科涉及到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皮肤病学等多学科,历来是口腔内科教学中的难点。鉴于口腔黏膜病教学的特殊性,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初步探索了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为中心,多媒体、互联网、循证医学相结合的多元立体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口腔黏膜病的教学中,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1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深层次理解知识和捕捉信息的能力。由于口腔黏膜病学理论知识抽象和枯燥,知识体系复杂,涉及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皮肤病学等多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感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这一特点,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在口腔黏膜病的课堂学习中引入了PBL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PBL教学的实施中首先是引入问题,其次为小组讨论,然后为课堂讨论,最后为课堂总结。教师引入问题时,着眼于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及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要求同学查阅教科书和有关资料或相互讨论。讨论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渠道获取资源,多角度、多层面运用知识,充分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总结时,教师应注重综合性、开放性,力求重点、难点、疑点、新点突出,保障讲授的内容少而精,宽而新,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CBL教学法


CBL教学法,又称病例导入式教学,是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临床病例为主线,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空间中接触“临床患者”,増加理论讲解的真实感,将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学思维方式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腔黏膜病病种繁多、形态各异、容易混淆,而且与机体联系密切。如口腔扁平苔藓需与盘状红斑狼疮、白斑、红斑、黏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苔藓样反应、多形性红斑和迷脂症进行鉴别诊断,而口腔白斑需与白色角化症、白色水肿、白色海绵状痣、迷脂症、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梅毒黏膜斑相鉴别。口腔黏膜病的这一特点増加了其临床诊断难度,甚至被认为是临床诊断中棘手的疑难杂症。为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在口腔黏膜病的临床教学中引入了CBL教学法。为观察CBL的教学效果,将本院40名己学习白斑及相关疾病基础知识的4年级学生随机分为CBL和LBL(lecture-basedlearning)两组,每组20名。CBL组的教学过程如下:教师收集了白斑的临床病例,设计了由易到难的系列问题,分3个阶段逐级发给学生进行自学和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分小组讨论并推选小组代表发言,师生互动总结,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完成白斑相关内容的学习。对于LBL组,教师将口腔白斑的大纲提要,如白斑的定义、发病率、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恶变率、治疗及预后等发给学生进行预习,然后按提纲内容授课。最后对2组学生进行统一的试题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CBL组的测试成绩[(89.25±6.94)分]高于传统的LBL组[(83.75±7.23)分],且高分(85分及以上}在CBL中的比例(80%)明显高于LBL组(50%)。这提示C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学思维并做出正确的临床决断。此外,心理社会因素在口腔黏膜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有着更为明显的作用,CBL教学法可引导学生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变化出发,制订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进而适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现代化医学模式。CBL教学法的引入有助于学生主动而高效地学习口腔黏膜病的诊治。


3多媒体教学与互联网


口腔黏膜病的临床病损复杂多样,一种疾病在口腔中可以有多种形式的病损,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可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损害,而不同的疾病可以出现相同的口腔表现。这一特点使学生很难掌握和区分这些疾病,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对黏膜病的认识从书本平面、死板的黑白世界转变为立体、鲜活的多彩世界,实现微观世界宏观化、文字叙述图片化、平面内容立体化、彩色内容真实化、静态模式动态化、复杂内容直观化,达到教与学的立体交融。黏膜病诊治过程中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对病损的观察和判断。利用数码相机、口腔显微镜、口腔内窥镜0等仪器记录储存患者的病损特点和治疗效果并加入到多媒体课件,利用典型病例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知识,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真实和生动,从而有利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6],提高对黏膜病的诊治能力。然而,多媒体教学通常用于实时的课堂教学,教学活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的应用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在网上不仅可以个别化学习,也可以协作式学习,形成了一个多维度、多时空与教师、教材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新型环境,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基于网络平台的立体互动,其互动内容包括课程研讨、学习论坛、临床实习辅助、学生网上答题、网上自测等。互联网的运用可促进学生与同伴、教师、专家等的跨越时空的沟通交流[7]。此外,互联网为学生了解口腔黏膜病的前沿动态和研究热点提供了便利。


4循证医学


目前,多数口腔黏膜病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存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点。此外,口腔黏膜病用药非常分散,具有明显的部门和区域性,而且很多缺乏理论依据和临床研究证据,甚至有些为适应证外(off-labe)用药[8],如口腔扁平苔藓的生物学治疗[9]。循证医学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不足,系统地评价各种疗法,并进行各种疗法之间的比较,从而为临床医生进行医疗决策提供可靠证据。李琼华等[10通过收集Cochrane图书馆己发表的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灼口综合征、口腔单纯疱疹、口腔白色角化症、白斑、放疗后的口腔黏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等诊治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口腔黏膜病的临床工作和研究提供了借鉴。因此,在口腔黏膜病的教学中,强化循证医学理念,培养学生科学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势在必行。这样,学生在今后口腔黏膜病防治的实践工作中,就会自觉地应用相关的最佳科学证据指导实践,与自己临床经验结合,针对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情况,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和喜好做出最佳临床决策。


此外,在口腔黏膜病的教学中还可引入比喻法、比较法、中心法等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知识。


总之,在口腔黏膜病的教学实践中,以PBL和CBL教学为主,多媒体、互联网、循证医学等为辅的这一多元立体化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尽可能地动用一切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另外,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今后要培养教育观念超前、学术水平较高、创新意识强、临床能力强、能快速接受新知识、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熟练使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的高素质教师。


作者:周刚,张静,杜格非,徐学义(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武汉430079)


第2篇:改革口腔粘膜病医学教学措施


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口腔黏膜病在口腔医学专科教学中属口腔内科学部分,理论课12学时,实贱课2学时,实习课4学时。它在口腔内科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却是口腔内科教学中的难点。


1口腔黏膜病特点


1.1口腔黏膜病病种多,病损形态复杂


相对龋病、根尖周病来说,口腔黏膜病病种多,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损形态易混淆,有主要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疾病,有口腔黏膜病同时伴有全身表现,有全身性、系统性疾病通过口腔表现等。有些口腔黏膜病与皮肤病关系密切,这些疾病种类众多、形态各异,与内科学、皮肤病学、传染病学等联系较密切,学生很难掌握。


1.2口腔黏膜病不易作出明确诊断


疾病诊断除了对比临床表现外,还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甚至进行诊断性治疗。如口腔黏膜白斑的诊断就分为3个阶段,根据临床表现口腔黏膜白色斑块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时,就可以作出临时性白斑诊断,如果去除刺激因素3个月后病损仍然存在,可以诊断为白斑。但这仅是临床性诊断,要确诊还需要进行组织学活检。


1.3口腔黏膜病治疗复杂,治疗药物较多


有些口腔黏膜病病因明确,如疱瘆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瘆病毒感染所致,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病毒治疗配合局部治疗;有些口腔黏膜病虽为同一病名,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有的病人需要使用免疫增强剂治疗,有的病人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些口腔黏膜病病因复杂,需要局部疾病全身治疗,如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学生想要掌握诊治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方法,必须综合运用各科知识。


2口腔黏膜病学教学现状


口腔黏膜病共有十大类80多种,知识容量大,很难记忆。传统理论课教学使用粉笔、挂图、投影仪等辅助教学,教师在讲授时往往只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授课内容较抽象,学生印象不深。针对口腔黏膜病自身特点,让学生在12学时内掌握这么多内容很难实现,加之口腔医学专科学生在校时间仅3年,学生实习医院或诊所没有专门的口腔黏膜病科,致使实际运用能力不强。考虑以上因素,我们对口腔黏膜病学教学进行改革。


3口腔黏膜病学教学改革措施


3.1按照学习要求学习


按照口腔黏膜病学习要求,把口腔黏膜病分为会诊会治、会诊会转诊两大类,重点讲授常见病,如复发性口疮、创伤性溃疡、单纯疱瘆性口炎等,而天疱疮、白斑、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等少见病只要求学生会初步诊断即可。学生按照学习要求有所侧重地学习,重点学习会诊会治类疾病。


3.2以口腔黏膜病临床常见症状分类学习内容


改变原有口腔黏膜病学教材中按口腔黏膜病病因分类的课程编排方法,以临床主要表现编排课程。例如:病人主要因口腔黏膜出现溃疡而就诊,按溃疡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溃疡是典型的“红、黄、凹、痛”症状伴有复发史并无全身其他症状,就可以诊断为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如果溃疡呈多而小散在且有复发史,可以诊断为疱瘆样阿弗他溃疡;如果出现溃疡前伴有水疱史并有全身发热症状,结合病人年龄(在2~6岁)可以诊断为口腔黏膜的单纯疱瘆;如果出现溃疡前有外伤病史可诊断为创伤性溃疡;如果溃疡大而深,呈潜掘状,基底较硬,就可怀疑为癌性溃疡。又如唇部肿胀可能为慢性非特异性唇炎、腺性唇炎、肉牙肿性唇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这种课程编排方法便于学生按口腔黏膜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掌握疾病特点,与临床病症诊断规律相符,能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养成临床思维习惯。


3.3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后的口腔黏膜病学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精品课程学习、实训、见习、实习、网络答疑相结合的立体开放式教学模式。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理论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方法,在课件中增加临床病例,把病人临床表现、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动态地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丰富、真实、生动,让学生对口腔黏膜病形成直观认识,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要求他们参考一些精品课程,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群与教师或同学交流。


理论内容让学生自学,节省下的学时可用于实训、见习,从而增加学生口腔黏膜病临床学习时间。由于口腔黏膜病门诊量不大,实习、见习又分批进行,致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见的病例较少,同时先看病人,然后教师提问,最后写治疗处方的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在学生实习前梳理口腔黏膜病特点,分析病理变化,整合知识,让学生以医生角色与病人沟通,可以使学生对疾病形成确切、全面、细致的认识。另外,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将遇到的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各种辅助检查、实验性治疗结果上传网络进行远程讨论,共同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诊治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把毕业后的教育纳入在校学习中,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灵活性。


口腔黏膜病学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今后仍需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口腔人才。


作者:孙雪梅1杨俊玉2,张带兄2(1.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2.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广东肇庆526020)

上一篇:肝胆外科临床医学的护理论文(共2篇)

下一篇:口腔科医学的实习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