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胶囊内镜+小肠内镜,“一网打尽”小肠疾病

发布时间:2023-12-12 00:21

  生活实例:诊断小肠疾病,不再那么难45岁的刘先生几年前开始出现黑便,去过不少医院就诊,胃镜做了,肠镜也做了,甚至还做了腹部CT,可就是没有查到黑便的病因。前阵子,刘先生去当地一家大医院做了一次小肠内镜检查。结果发现,他的空肠起始部位有血管畸形伴出血。经治疗后,刘先生的黑便消失了。


  66岁的林老伯近半年消瘦得很厉害,还伴有很严重的贫血。医生怀疑他患了消化道恶性肿瘤,可肠镜、胃镜都做了,没发现什么问题。上星期,医生让林老伯做了一次胶囊内镜检查,终于在其小肠部位发现了一个直径1.5厘米的肿块。


  小肠内镜和胃镜、肠镜是一回事吗?胶囊内镜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胃镜、肠镜查不到的病,小肠内镜和胶囊内镜却可以发现?既然胶囊内镜那么好,是否可以取代胃镜和肠镜?诸如此类的问题,请专家来回答大家


  小肠疾病曾是“诊断盲区”


  在我国,每年因消化道出血而就诊的病人约有120万,其中2%~10%为小肠病变。由于小肠位于腹部深处,远离口腔和肛门,长(3.35~7.85米)且弯曲多,普通检查手段基本“束手无策”,胃镜、肠镜只能到达消化道内0.8~1米的地方,传统的小肠钡餐透视检查对小肠出血的确诊率仅为40%,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肠被视为检查盲区。医生只能间接地通过X线造影或当小肠病变累及到其他脏器时,做出推测性诊断。胶囊内镜和小肠内镜的陆续诞生,使小肠疾病的精确诊断成为现实。


  见识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见图1),又名无线胶囊内镜,大小为11毫米×27毫米,重约3.7克。由光学区、内置短焦镜头、发光二级管、摄像机等部件组成,外壳防水、抗腐蚀,对人体无毒、无直接损伤。


  检查时,患者只需将电极贴于腹部皮肤上,系好带有记录仪的皮带,空腹吞下一粒胶囊内镜。胶囊内镜进入消化道以后,会随着胃肠的蠕动而移动,直至自然排出体外。无线记录仪接收并存储下胶囊内镜拍摄到的肠腔内的图像信号,最后由医生用电脑软件作数据分析。


  胶囊内镜检查的优点有:体积小、易吞咽;可携带,检查期间不影响行走和日常活动;不需要住院;全消化道检查,图像资料可反复阅读、分析;一次性使用,卫生安全,无交叉污染等。但胶囊内镜也有一些缺点,如常规内镜可通过充气将肠壁撑开,能很好地观察黏膜表面的微小病变,但胶囊内镜无此功能;胶囊内镜不能进行病变组织活检;胶囊内镜的图像为随机摄取,视野有限,存在一定的漏诊率;胶囊内镜检查对肠道清洁要求较高。


  见识小肠内镜


  小肠内镜的结构与胃镜、结肠镜基本类似,常见的小肠内镜为双气囊推进式小肠内镜。根据病情和患者的情况,可选择经口或经肛门进行检查。术前应用麻醉药或镇静药,病人一般可以耐受。小肠内镜可达到小肠的任何一个部位,医生在直视下可对常见的小肠疾病的病因、范围及程度做出准确判断,图像较胶囊内镜清晰,还可以进行活检、黏膜染色、标记、黏膜下注射、息肉切除等处理。唯一不足之处是该检查操作时间长,有一定的痛苦。


  谁需要做胶囊内镜或小肠内镜?


  目前认为,凡有隐匿性消化道出血,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怀疑为小肠病变克罗恩病、多发性息肉、小肠癌、黏膜下肿物者,都可以做胶囊内镜或小肠内镜检查。有胃肠道狭窄、梗阻、穿孔、肠瘘、消化道大憩室等疾病者,不宜接受胶囊内镜检查。胶囊内镜费用较昂贵,主要适用于合并有严重心、脑、肾疾病,难以耐受小肠内镜、肠系膜动脉造影、小肠钡餐透视等检查的老年患者。作者:任宏宇,本文来自《中国内镜》杂志

上一篇:兽医专业兽医内科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行为心脏病学与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