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发布时间:2023-12-06 00:42

  我国中医与西方医学结合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基本上实现了科学化和规范化,培养了一大批尖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临床医学教学作为中西医结合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进而来达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有力推动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一)标准参差不齐

  尽管我国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时间较长,但是从培养现状来看,以研究生为主要对象,本科阶段依然将中医与西医完全分离开来,并未实现有机结合。由于本科阶段缺乏对中西医结合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所以导致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阶段完全脱节。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本科阶段并未学习到中西医结合知识,传统的思维观念模式影响至深,并没有形成健全和完善的中西医结合思维模式。


  (二)课程设置欠科学

  通过研究得知,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未将中医与西医有机结合起来,将二者完全孤立开来,这样的课程设置,势必无法培养出专业化、技能型、复合型中西医结合人才。同时,中西医结合教学过程中,倘若仅仅将中医与西医简单的联系在一起,必然起不到中西医结合教育的作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依然存在偏科现象,在临床医学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将中医与西医有机关联起来,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1]。


  (三)教材内容不合理

  目前,我国医学类高校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并不完全统一,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百花齐放。从大纲结构和教材内容设置方面来看,可谓是杂乱无序,一些高校分别进行了中医、西医两门课程的设计,也有一些高校将中西医结合起来,进行了一本教材的编写,教材内容编写质量层次不齐,基本上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教学用书体系。


  (四)师资力量薄弱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优秀教师队伍的有力支撑。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中西医结合院校缺乏专业化、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尽管一些教师的文化程度较高,也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教学能力,但是其知识体系过于单一,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无法完成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另外,由于专业化程度不同,对中西医临床医学教学的认知度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专业、系统化认知,极大影响和阻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一)设置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

  作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必须加大本科阶段教育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集中统一,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统一标准的设定。同时,要重视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均衡,重点以本科阶段教育为主,在本科教育阶段进行中西医临床医学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另外,逐步由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过渡,确保两个特殊阶段的连贯、有序,積极研究和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可行依据。


  (二)课程设置的科学规范化

  传统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育通常由中医和西医两部分构成,也就是将中医与西医简单的组合起来,这种简单的结合并不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因此,要注重研究和探索中医、西医之间的衔接性,通过理论、实践等知识的有机关联,形成互补优势,以此为切入点来实现突破。同时,通过运用中医、西医等知识,分析各类常见疾病的属性、机制、症状和特征,进而提出科学、可行的预防、治疗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中西医结合理论知识、掌握中西医结合实践操作方法,进而能够达到准确分析病因、诊断病情、治疗疾病的目的。此外,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科学、可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的目的。总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要符合实情、结合实际、突出科学规范性,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三)教材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材内容设计过程中,要确保教材内容编写与市场人才专业性完全相符,将中医、西医两大医学知识、临床医学技巧有机关联起来,确保教材内容能够开拓思维、教学大纲符合预期、内容简单、减少冗余,课程安排科学、合理,理论与实践比例设置适中[2]。同时,注重融入中医、西医之间的联系理论课程,也就是能够起到密切联系和纽带桥梁的作用,进而实现中西结合,达到中西医临床医学资源合理分配、有机整合的目的。


  一套系统、全面的中西医临床医学教学体系,与精简、优秀和高质量的教材内容密不可分。因此,只有确保教材内容编写的科学、可行,方可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对于我国中西医临床医学院校来讲,要将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设置放在核心位置,尽可能多的编写有针对性、高质量教材,并邀请国内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家、学者参与课程内容的编写和大纲的制定。另外,教材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环节比例适中,不但要丰富学生理论学识体系,而且要为学生中西医临床医学实践操作提供有力依据。


  (四)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对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来讲,在创新、先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必须注重专业化、高素质、技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通过研究认为,首先,各大院校要结合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现状,进行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相关培训机构的建立,让学生接受国内外知名中西医结合院校讲师、教授的系统、全面讲解,通过中西结合的有机关联培训,达到更新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化技能的目的;其次,高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和科研能力,掌握中西医结合相关知识;再次,中西医院校要定期组织专业化知识和技能鉴定大赛、知识竞赛,通过组织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专业化操作技能;最后,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鼓励在职年轻教师参与学术交流、专业讲座,以此来增广见识、拓宽视野,学习和掌握核心技术,吸取先进经验,更新知识体系,最终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标准不一、课程设置不科学、教材内容设计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知识体系,形成统一、标准、规范的专业化模式,以此来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保障。


  作者简介:李芳菲(1989—),女,侗族,贵州省镇远县人,本科学历,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

  杨安莉(1989—),女,侗族,贵州省黎平县人,本科学历,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朱乔青,应航,姚定国.新时期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医见习医生制临床教学实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2:199-200.

  [2]汪婷婷,黄金玲,申国明,陈光亮,蔡标,彭青和,王可,卞海,陆婷婷,黄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4,12:1101-1106.

  [3]尤良震,彭青和,陈光亮,王可,顾义俊,汪国兴,陆婷婷,卞海.基于健康知识宣讲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7:80-82.


  来源:智富时代 2017年3期


上一篇:护理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探究论文10篇

下一篇:高等中医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观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