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以临床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临床医学教学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9 23:04

  【摘要】临床医学不仅要求医师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病理有着充分的判断,还需要医师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根据患者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诊治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尽快康复。在进行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复合型、全能型人才,将临床能力培养摆在临床教学的核心位置,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因此,开展以临床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临床医学教学创新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临床医学模式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R-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35-01


  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极强的学科,临床医学教育必须要符合现代社会的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受教学经费、技术条件、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真正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入职之后,往往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文章首先指出了传统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传统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受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高校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学生所要掌握的课业内容较之以往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调查发现,国内大多数医学院的课程设计仍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教育——临床操作——实习实践”的模式。以最基本的理论教育为主,学生通常需要掌握的专业有英语、生理学、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等等,其专业科目多达二十甚至是三十几门,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之大[1]。


  另外一方面,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书本教材为主要教学工具,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在听课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必然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效率。虽然该专业强调实践性和操作能力,但是考核方式仍然以卷面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背诵。从教师角度来说,为了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也会有意识的压缩实践时间,导致学生难以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人文关怀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医学院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而且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医德”。近年来,国内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和升级,这固然与医患之间信任缺失,部分家属寻衅滋事有直接关系,也与部分从业医师职业道德不过关,诊治期间缺乏对病患的人文关怀有一定联系。但是在临床医学教学期间,教师以书本教材或案例为基础,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不能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患者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变化,也就不能在临床实践中采取有效的人文关怀。众所周知,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一方面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身体痛苦,另一方面也饱受对疾病恐惧的心理困扰,因此往往表现出情绪烦躁、沉默寡言,甚至不配合治疗等现象。在这种状态下,医生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就很难确保各项医疗康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临床医学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1、采取多种授课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训练


  实践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现阶段实行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最终归宿。首先,要协调好理论知识教育和临床实践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可否认的是,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开展临床实践的必要基础和根本前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图像、PPT等方式,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内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由于在网络上师生关系平等,因此学生能够大胆的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解决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其次,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要及时的开展实践联系,确保学生所学内容得到强化。在临床实践期间,教师要主动转变师生课堂地位,自己由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辅导者”,把临床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2、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引导学生注重实践


  现阶段,国内高校仍然采用“学分制”作为评测学生成绩的主要标准,学生要想顺利毕业,必须要按规定修满足够的学分。而考试成绩则成为学生获得学分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考核制度下,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将学习重点放于理论知识的背诵和记忆上,以此来提高应试能力,必然会导致临床实践实践的不足。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医学院应当大胆改革,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将学生实践成果纳入到期末测评中。通过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考核制度,使学生将学习重点从理论知识转移到临床实践中来,从而不断的提升个人实践技术水平,为毕业后尽快的适应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加强教学体系分析,抓住课程改革重点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对此,应不断的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引起相关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课程体系展开研究,将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点工作。其次,应加强对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了解哪个环节存在缺陷,哪个环节在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而存在着问题,这都是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才更有利于抓住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点,例如,对课程授课时间、实践课程体系、临床医学教学课时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解决当前临床医学教学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结语:医学院作为向社会输出专业医学人才的主阵地,其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医学院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工,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临床医学教学,并从自身管理和教学经验出发,不断的实现教学创新和管理理念的转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临床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毕业后尽快的融入到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周伟润,杨春梅.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07):131-133


  作者:黎一民

上一篇:临床医学辅导员五年一贯制与分阶段管理模式探析

下一篇: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居民医疗消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