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学生运动损伤情况分析及运动损伤的预防

发布时间:2023-12-10 08:10

  【摘要】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较为常见。平时要注意加强防损伤观念的教育,在教学时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运动损伤常见情况和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其次,从注意间隔放松;体育教学中要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准备活动要充分;及时治疗运动损伤等方面就如何预防高校学生运动损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学生;运动损伤;预防


  【中图分类号】R873.0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54-01


  1前言


  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较为常见。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具有年轻、精力充沛、参与运动机会多、运动负荷大且较激烈、运动损伤保护意识差等特征,且其运动损伤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因此对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以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其运动损伤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健康水平、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学生运动损伤常见情况分析


  2.1挫伤


  原因:在体育教学中发生身体接触、身体碰撞器械等。


  处理:终止练习,冷敷后加压包扎,抬高伤肢,一般24小时候后用热敷、按摩等方法治疗。一定要注意充足的休息。


  2.2擦伤


  原因:奔跑中摔倒,皮肤与地面摩擦,身体与器械摩擦等。


  处理:消毒有条件者可用碘酒、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小面积的皮肤擦伤,用红汞涂抹即可;大面积的皮肤擦伤,伤处嵌入煤渣、泥土时,应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2.3摔倒


  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或强烈的身体对抗等。


  处理:不管向哪个方向或以什么样的姿势摔倒时,都要设法降低身体重心,立即屈肘,上臂内收于体侧,前臂和手紧贴胸前,低头团身收腹,以肩、背着地,并顺势以滚翻缓冲,一定不要直臂用手撑地。


  2.4拉伤


  原因:肌肉锻炼不足,柔韧性差,力量弱等。


  处理:局部冷敷后加压包扎,抬高患者的伤肢或使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在伤后24小时后再进行热敷、按摩或理疗。


  2.5抽筋


  原因:一是准备活动不充分,二是身体疲劳或天气寒冷等条件下,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不够引起的。


  处理:只要向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可以使其缓解。严重时,需要麻醉才能缓解,发生抽筋时一定要注意保暖。


  2.6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是运动外伤中较为多见的关节韧带损伤,在田径、球类、重竞技、跳水、体操等各项体育活动或比赛中都会发生这种伤害。踝关节损伤中,外侧付韧带损伤要占该关节损伤总数的80%左右。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是同该关节的结构分不开的。外踝比内踝长,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处于跖屈时,踝关节活动度较大,而且足的内翻肌群的力量又大于足的外翻肌群。活动中,人体处于离地状态时,足部自然成跖屈内翻位,因此,落地时,因场地不平、重心不稳,就会造成内翻位韧带损伤。


  3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第一,准备活动不充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准备活动敷衍了事,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充分动员神经系统和克服内脏器官的懒性,造成韧带、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内脏器官没有达到良好的适应状态,因此为运动损伤的发生留下潜在因素;第二,在训练中安排不合理,训练中突然加大运动量,身体不适应,力量分布不均匀而受伤;第三,技术动作和身体素质差也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方面肌肉力量差,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较弱,因而容易受伤。另一方面是专项技术不全面,动作不规范,极易违反身体结构、机能特点以及运动时的生理学原理,而造成运动损伤;第四,预防措施不够,缺乏积极治疗和医务监督;第五,技术动作错误。


  4如何预防高校学生运动损伤


  4.1注意间隔放松:在训练中,每组练习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在间隔时间内,一些运动员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他们茬每组练习后往往站在一旁不动或千篇一律地做些放松跑。这样并不能加快机体疲劳的消除,再进行下组练习时还易出现损伤。由于各个项目的练可内容不同,间隔放松的形式也应有所区别。例如,着重于上肢练习的项目,在间隔可做些放松慢跑;着重于下肢的项目结束后,可以在垫子或草地上仰卧,将两腿举起抖动或做倒立。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改善血液的供给,另外也能使活动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这对于消除疲劳及防止运动伤有着积极意义。


  4.2体育教学中要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对预防的意义应有充分的认识,只有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及时总结经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健康。在体育运动中应排除场地、器械、天气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加强体育锻炼的组织工作,给予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必要的指导,上课时,应加强必要的保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穿戴好必须的保护用具,改正错误动作,禁止粗野动作。做练习时,老师一定要指出练习时应注意的细节问题,注意细小环节,如迎面接力,教师一定要强调用哪只手交接棒,交棒后的跑动方向。这些常识性的东西,教师不着重指出,学生体会不到,练习时稍一松懈就易造成伤害事故。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加强学生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学中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超出课程标准的难度和范围,对学生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4.3准备活动要充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运动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正式练习作好准备。准备活动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地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在进行准备活动时,既要躯干、肢体的大肌肉群和关节充分活动开,同时也要注意各个小关节的活动。准备活动还应增加一些专项素质的内容。


  4.4及时治疗运动损伤:一定要根据损伤的轻重做出正确处理,进行及时治疗是最重要的,否则时间长了,会导致各种慢性疼痛。如果是轻度损伤,首先应该让受伤部位充分休息,可以通过涂抹外用的止痛乳膏减轻疼痛,但如果疼得厉害或是希望更加迅速地缓解疼痛,建议服用止痛药。


  5结语


  总之,平时要注意加强防损伤观念的教育,在教学时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另外,老师在安排运动量时要注意遵守运动训练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和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以避免因负荷做成的损伤。


  参考文献


  [1]严小虎,谢恩杰.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02):123-126.


  [2]张昕.高校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03):144-148.


  [3]韩强,袁仁国,吕科,何源.对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03):120-123.


  [4]赵宏宇.对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01):155-157.


  [5]张飞.师范类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原因及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155-157


  作者:姜文鹏

上一篇:新医改背景下军队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策略研究

下一篇:医患沟通的技巧作用与影响探讨(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