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发布时间:2015-07-04 21:25

【关键词】  心力衰竭;运动;饮食;药物;护理

           心力衰竭是许多心血管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表现,其特征是心脏不能传送足够的氧和养料以供给机体新陈代谢,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各地都很高[1,2],因此,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确认生理、心理、精神需求是非常必要的,经过适当的病因治疗、常规抗心力衰竭处理及适当的基本护理,常常能迅速改善症状,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下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1 休息与活动

  运动训练曾是心力衰竭病人的绝对禁忌证,所有类型及各阶段的心力衰竭病人均被限制体力活动,主张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使症状减轻,加速下肢水肿的消退,这种观点仅适用于心力衰竭的急性期,然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来说,先前由卧床休息能获得的益处,如能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和利尿,减少肾上腺素能的活动等,现在可以用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而限制活动会带来许多潜在的危险,包括远期运动耐量的降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下肢失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胃肠蠕动减弱、食欲下降等。有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减轻体重,改善运动耐量,降低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部分逆转骨骼肌的异常,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护士应根据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重度心力衰竭者应卧床休息,以半卧位为宜,严重者两腿下垂以减轻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及肺淤血,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病情好转或轻度心力衰竭应根据体力恢复情况做一些散步或踏车运动,开始可每次活动20 min~30min,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强度,达到每次活动30 min~40 min,每周3 d~5 d。

  2 饮食

  2.1 进食方法及种类 人体在消化过程中,胃肠道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使耗氧量增多,因此需血量也增加,必然加重心脏负荷。心力衰竭病人在开始阶段应进食低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食品,以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每日可进食4次~6次。有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肥胖的冠心病病人,可限制摄入量以利减轻体重,不可多食富含胆固醇的食品,如动物内脏、脂肪、蛋黄、鱿鱼、牡蛎等。

  2.2 限制钠盐的摄入 钠和水的潴留及其在体内的异常分布,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改变。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水潴留继发于钠潴留,由此而知,限制钠的摄入量是防止体内水潴留的关键,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某些病人的心力衰竭可因此获得缓解,无需限制液体的摄入量,甚至不必应用利尿剂,从而也避免了利尿剂的副反应。因此,护士要做好解释和说服工作,使病人了解低钠饮食的重要性,取得其合作。对严重心力衰竭病人,一般饮食亦不适宜,应给予豆浆、米粥、米饭、面条、淡水鲜鱼、鲜肉等含食盐量低的饮食,即所谓无盐饮食。心力衰竭控制后,可给予低盐饮食,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可限制在2 g~3 g,长期维持,以防止心力衰竭复发,在低盐饮食中可食用五谷类、各种蔬菜(卷心菜、芹菜、菠菜除外)、豆类、各种水果、植物油或猪油、食糖、无盐调味品、茶或咖啡、淡水鲜鱼、牛奶(每日不超过250 ml);限用或少用的饮食有食盐、苏打粉、各种咸货或海味、各种含钠饮料和调味品、松花蛋、巧克力、果仁及其他含钠食品。

  2.3 水分的摄入 水潴留是钠潴留的结果,因此,在严格限制钠摄入时,一般水分可不必严格限制。病人的液体摄入量,以每日1.5 l~2.0 l(夏季2.0 l~3.0 l)为宜。但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体内可能存在原发性水潴留,血清白蛋白降低,或伴有稀释性低钠血症,在限制钠摄入的同时,应限制水的摄入量。

  3 药物治疗与护理

  3.1 应用利尿剂的护理 应用利尿剂之前应测量体重,应用利尿剂以早上或上午为宜,以使利尿作用发生在白天,避免影响病人夜间睡眠。应用利尿剂后,应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测量体重,以判断利尿效果。用强效或排钾利尿剂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应定时监测电解质及有无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低钾血症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多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深色蔬菜、瓜果、红枣、菇类、豆类等,必要时遵医嘱补充钾盐。

  3.2 应用洋地黄药物的护理 根据医嘱,严格时间、准确剂量给药。每次给药前先询问病人有无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等)、视觉改变(黄视、绿视等),同时测心率与心律,发现异常时(频繁期前收缩呈二联律、三联律,心动过速或心率显著减慢(<60/min),原为心房颤动突然变得心律规整等),应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3.3 应用血管扩张剂的护理 用药前详细掌握病情,熟悉药物性能,如硝酸酯类可致头痛、面红、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副反应。硝酸甘油静脉输注时应严格掌握滴速,监测血压;ace抑制剂的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蛋白尿、咳嗽等,护士应根据医嘱准确给药,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律、脉搏,若病情有异常改变,应及时向主管医师报告。

  4 心理护理

  大量资料显示:心理因素(压抑、焦虑和孤独)在心力衰竭恶化的临床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的重要因子。由于反复住院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大量住院费用带来的经济问题等,使病人心理压力增加。因此,护士应安慰鼓励病人,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教会病人一些松弛方法,并让其将该方法作为一种习惯的生活方式。

  5 健康教育

  心力衰竭的疗效与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合作程度、主动参与意识有很大关系。护士在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过程中的作用不仅局限于提供治疗,而且是教育者、促进者和病人自我护理的支持者。在制订病人护理计划之前,应尽可能地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护理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包括监测自身症状、了解有关病症知识、发病原因,通过这些症状来评 价治疗是否有效,并且对这些症状做出及时全面的反映[3,4]。

  病人教育应从住院早期开始,因为该时期病人可能最易接受。在病人出院后的最初几周应对病人的病情进行适时的随访护理与密切监测,直至病情稳定为止。加强对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教育可以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再次入院的次数。调查表明,心力衰竭病人最重要的学习需求依次为:药物,解剖与生理学、心血管性危险因素、紧急情况的处置方法(如心肺复苏)和饮食方面的知识。

  总之,护理在心力衰竭病人的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一套良好的护理计划能帮助心力衰竭病人配合治疗过程,克服治疗带来的任何短期不良反应,从而发挥应有的疗效,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利霞.营养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2 suppl.):108109.

  [2] 王新,王丽姿.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与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3c):757759.

  [3] 孟海英,常晓晓,郜玉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4c):10491050.

  [4] 孙秀芳.心力衰竭病人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1a):28412843.

上一篇:经皮切除与胶原酶溶解重叠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一篇:外科术前肠道准备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