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对“两个务必”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08 09:37
摘要:在新世纪新阶段,需要大力倡扬“两个务必”的施政理念。“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坚持“两个务必”要与时俱进,辩证地处理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关系;辩证地处理好艰苦奋斗与消灭贫穷,敢于致富的关系;辩证地处理好艰苦奋斗与前瞻未来,高起点发展的关系;辩证地处理好艰苦奋斗与不改初衷、执政为民的关系。
  关键词:两个务必;哲学思考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党大力倡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施政理念,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和光荣传统,跨越时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焕发着更加理性的光辉,犹如宏亮悠长的警钟,时时在我们耳畔鸣响着。
  
  一、“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两个务必”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党执政后如何加强党风建设,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最早向全党同志提出来的,是共产党人应对新形势、新考验,始终保持警醒状态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力量。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同志都十分强调这一思想。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郑重指出:“因为胜利,党内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防止这种情况。”[1]在离开西柏坡村进入北京前夕,毛泽东吸取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向全党发出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告诫,号召全党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是“一个短小的序幕”。所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刘少奇也曾指出:“很多人担心,我们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化,他们这种担心有点理由。在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个村长,一个县委书记,可以称王称霸。胜利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如果我们党注意到这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纪律性,就会好一些。”[3]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毛泽东要求全党坚持勤俭经营,反对懒惰、奢华,以“穷棒子”精神,“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其他一切事业”。[4]在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指出,执政党地位的变化容易使我们的党员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和步入脱离群众的险境。号召广大党员务必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强调指出“艰苦创业,首先要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我们不是反对特殊化吗?这是一场严肃的斗争。特殊化不只是部分高级干部,各级都有,各个部门都有。总之,我们一些干部成了老爷就是了。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 [5]“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年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6]江泽民同志也十分重视弘扬“两个务必”的精神。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专程来到西柏坡,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并作了重要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1年11月,他在河北考察工作时,再一次要求全党同志坚持“两个务必”,并强调指出:“要结合新的实际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坚持‘两个务必’的教育。”“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早已成为我党加强自身建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了这种可贵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动力,就会“物化”为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这种力量也是其它物质力量所不能比拟的。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实践证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已转化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巨大物质力量,这种力量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它同样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二、“两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胡锦涛同志在阐述“两个务必”的深刻含义时,强调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在伟大的成就面前,要坚决防范和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贪图享乐思想;二是不论我们的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
  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具有决定作用。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和群众的关系,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7]的群众路线。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能否坚持走群众路线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长久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国际共运史和我党的经验教训都证明,如果丢掉了“两个务必”,就会骄傲自满,贪图享乐;就会高高在上,官僚盛行;就会忽视人民的呼声,漠视人民的疾苦;就会违背民意,丧失民心,最终割裂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以致党亡政息,更谈不上带领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中看,越是在成绩面前越要谦虚谨慎,越要强化群众观念;国家越发展,生活越改善,越要坚持艰苦奋斗。“两个务必”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又是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科学方法论,很好地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两个务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体现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从现实来看,经过过去几年的奋斗,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目前已达到了总体小康。然而,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而且不很巩固;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很低,我们的综合国力还不是很强;建立比较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比较完善的民主政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些国情要求我们必须戒骄戒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如果我们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脱离群众,就会丧失中国在21世纪发展的战略机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就会失去前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会落空。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由于吏治的败坏而灭亡的事例屡见不鲜。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受益”;“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只有坚持不懈地、自觉地实践“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自觉地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各项工作实践中,才能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胜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坚持“两个务必”,要与时俱进,辩证地处理好“四个关系”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作为共产党人的一种政治本色和施政理念,在新形势下仍然具有时代价值。但是,时代不同了,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在理解和坚持“两个务必”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时俱进,辩证地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关系
  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地向全党同志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要求全党同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永葆革命政治本色。这一号召,为加强建国后的党风和廉政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21世纪的今天,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党内有少数同志存在着居功自傲、虚骄浮躁、盛气凌人的作风。这种不良作风如不及时杜绝和消除,将侵蚀我党健康的肌体,破坏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是敏锐地发现了这些不良现象,所以向全党发出了警示,要求全党戒骄戒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然而,谦虚是一种美德,大家风范,不是简单的温文雅尔;谨慎是一种科学态度、沉稳风度,不是不思进取,裹足不前,无所作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还需要共产党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试敢闯,大胆开拓,务实创新,奋发作为。
  2、处理好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与消灭贫穷、敢于致富的关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中,我们提倡艰苦奋斗,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更不是搞穷光荣,越穷越革命。而是要通过艰苦奋斗来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是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任务之一。所以要理直气壮地摒弃贫穷,敢于思富致富奔小康。
  3、处理好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与前瞻未来、高起点发展的关系
  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保持的精神状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发展所依赖的永恒不竭的精神动力。不切实际,贪大求洋,急功近利,铺张浪费,是违背艰苦奋斗精神的,必须坚决反对和制止。贪污受贿,贪图享乐,挥霍钱财,更是党纪国法所不容的腐败行为,更须绳之以法。“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8]“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害的。”[9]然而,今天的艰苦奋斗,是为了明天不再艰苦,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减少艰苦,我们要坚持艰苦,更要努力奋斗和科学发展。在精神状态上,要强化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在发展思路上又要与时俱进,统筹兼顾,富有创新和前瞻意识。要根据实际,着眼未来,科学规划,科学发展。不能片面地认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就不是艰苦奋斗。而恰恰相反,只要是从实际出发,面向未来,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做出的科学决策,哪怕规划的起点高,建设的标准高,追求的质量高,发展的速度高,也是符合艰苦奋斗精神的。
  4、处理好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与不改初衷、执政为民的关系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必须保持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境界。它要求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坚持大公无私,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畏艰苦,顽强奋斗。那种未富先豪,片面追求个人浮华奢靡,为提升自己的消费质量而绞尽脑汁的人,是与共产党人提倡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境界格格不入的,是不配为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的。须知,艰苦奋斗的真谛,就在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当不改初衷,牢记“两个务必”的真谛,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永葆鲜明的政治本色。
  
  参考文献:
  [1][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8-1439页.
  [3]刘少奇选集上卷.第413页.
  [4]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48页.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0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06页.
  [7]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48页.人民出版社.
  [8][9]胡锦涛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辩证本性特征

下一篇:浅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