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的创新机制

发布时间:2015-07-30 10:20

 课堂教学是舞蹈教学的基本形式,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是围绕着民间舞蹈自身传承的特殊性而确立的,是民族审美情趣和民族情感意蕴的直接或间接体验和传承的教学行为,而地域性和民族性则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特征。我作为一名多年奋斗在民间舞教学一线的教员,将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组织的意义、作用、规律及组织教学过程中各阶段应采取的方法和技艺谈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1 教学组织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组织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管理课堂,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课堂教学预定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民间舞教学组织是一种复杂的并具有高度技艺的活动。它是教师教学的科学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是教师组织才能和教学才智的体现,它需要教师具有驾驭整个教学活动的能力,具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组织教学的民间舞教师,能够根据民间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及时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遵守课堂次序,以保证顺利完成教学。可见,教学组织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教学组织的规律
  教师在民间舞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都要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知识经验及情绪状态为前提;以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有兴趣学习的特点,使之贯穿在教学中。
  2.1 有兴趣的注意
  (1)教学中可添加新颖与趣味的内容。一般来讲,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兴趣,根据这个规律,民间舞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联系专业的实际适当补充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又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启发的深层意义。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与静止的事物相比,运动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有兴趣地注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如讨论试、启发式等。要强调的是,上课导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使他们对所上内容产生兴趣的最好钥匙,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得好,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反之,教师的导言淡而无味,一味老调子,学生的期待心理就会很快消失,甚至出现失望、厌烦等不良情绪。因此,教师最好掌握三四种导言方式,如开门见山试,创设疑境式,诱导启发式,承上启下式等。
  2.2 有意识地注意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这是教学组织常用的手段,目的明确,学有目标,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达到目的的愿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认识的越清楚,越深刻,有意识地注意,求知的欲望就保持的越久。这样,学习变成了自觉,真正实现“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本质转变。
  (2)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教学活动有条不紊。要保证教学组织的顺利完成并收到良好效果,教师要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科学分配讲、练、演示所用的时间,使教学进程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之间要有明确的过度语言,既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自始至终处于严肃而又愉快的情境之中,这样一环扣一环,前后连贯,相互衔接,就能防止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2.3 运用有兴趣注意和有意识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有兴趣注意和有意识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一节课要组织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还是靠有兴趣和有意识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刚开始讲课,学生普遍对教师有一种期待心理,为了不使学生失望,吸引他们有意识注意,教师的开讲方式就要新颖、别致、有特色,能抓住学生心理。这样,实际的教学效果比期望的要好得多,学生就会产生认真听课的需求,这时,教师的教学由有意识注意转化为有兴趣注意。机智的运用有兴趣注意和有意识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稳定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2.4 利用教学反馈信息组织教学
  (1)善于接受反馈信息。教学作为信息传导与输入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的反馈信息,从学生的目光、表情和姿态进行动态的调控。当学生有不良反应时,教师要从语言的指向,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反思。只要教师自我意识明确,提高辨别力,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就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2)注意双向反馈和多次反馈。在民间舞课堂中,教师既要重视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又要重视自我观察能力,及时自我调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有意识采用反馈信息进行调节,这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反馈,才能保证持续的有条不紊的课堂次序。课堂上的信息反馈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以旧引新阶段的反馈,观察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生长点的把握情况。二是理解新知识的反馈,重点是学生学新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三是新知识付诸实践的反馈。四是对新知识巩固的反馈,既观察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获得这些广泛的反馈信息,就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动脑的机会,并对反馈信息进行正确的分辨,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大优化。
  3 中国民族民间舞各阶段课堂教学组织的技艺和方法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导课、展开和结果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规律,教师应根据民间舞教学的特点,系统地把握教学的各个阶段,合理优化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收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3.1 教学导课阶段
  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开端起着重要作用,倘若新课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新知识,从而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导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在具体行课中,大约占教学课时(90分钟)的十分之一。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精心设计,它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有:
  (1)温故型导课。各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所以“温故知新”式导课是民间舞教师常 用的导课形式。民间舞教材虽有其特殊的递进逻辑联系,但“温故”只是一种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真正的目的,切不可颠倒主次。教师可根据教材“新”、“旧”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复习教材的重点进行恢复训练,语言讲解应突出复习教材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概念上准确地把握复习课的训练目的,从而在身体能动和思想认识层面上快速而准确地接受新的教学内容。
  (2)新颖型导课。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例如,朝鲜族舞蹈教学,在开法儿教学阶段的主要训练内容为屈伸、呼吸联系。这种训练节奏缓慢而平均,所需的训练时间也较长,学生就容易出现倦怠心理。那么,教师就可以运用新颖型导课方法,在进入实际舞蹈教学前,先将朝鲜族舞蹈的重要伴奏乐器——长鼓介绍给学生,以其独特的击鼓特色和节奏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朝鲜族音乐和节奏的审美情趣中进行屈伸呼吸练习,把教学过程中“单一”与“新颖”的矛盾因素调和到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
  (3)激情型导课。维果茨基曾说过: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学生心理特点的“中介”或“折射”而发生作用的。“中介”就是学生当时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好像一个三棱镜,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它的折射才能对学生的心里发生作用。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不仅是传授一种概念或技术,更是师生之间艺术情感的交流与体验的过程。尤其是民间舞教学,其教材中包含着真挚情感的舞蹈动态和民族审美情感,教师需要用富有激情的舞蹈示范和情真意切的语言多方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带入教师所营造的“无形而有情”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内心世界强烈的共鸣,来达到以情育人,用情带舞的教学目的。
  (4)设疑型导课。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有经验的民间舞教师都很注意在导课时精心设疑问难,以鼓起学生思维的翅膀。例如,在教授藏族民间舞蹈时,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藏族的很多动作都是“一边顺”的,而这种“一边顺”的美正是藏族舞蹈的审美所在。在这样的悬念之中,教师的舞蹈示范就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舞蹈欲望也和教师的示范讲解交融在一起,使所教授的藏族舞蹈动态形象融于学生思维的潮水之中,设疑与解惑构成了师生间思维共振现象,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5)创镜型导课。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教师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材内涵。例如,教学对象:中专三年级女班;教学内容:蒙古族舞蹈;课堂教学重点:基本体态的开法儿。教师就可以运用创设型导课,将诗一般的语言和富有特点的民族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的草原风光,创造出牧民惬意的生活状态的意境。在这样的意境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慢慢体会蒙古人民独有的豪放的民族气质,天之骄子的民族情结。在这样的想象氛围中,学生在身体动态的表现上与老师所营造的审美意境产生了碰撞,这种在导课中积蓄的情感,必然会转化成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教师的导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如果能有效地把握好此导课阶段的教学组织,就能为整个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为后面教学组织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教学展开阶段
  教学展开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组织的主体,是一个基本教学学时中重难点的训练阶段,它所占的教学时间最长,一般占基本教学学时(90)分钟的四分之三左右。组织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真正好的组织方法,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而不是生搬硬套、一成不变的教学法则。
  (1)教学内容重点的制定。1)制定一个主要的教学组合为训练重点。由于民间舞课堂教学是由若干教学组合组成的,各教学组合根据其难易程度的差别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中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重点的时候要合理安排好各个教学组合之间的主次关系。例如,教学对象:中专五年级女班;教学内容:强化朝鲜族舞蹈的屈伸和呼吸训练,继续手位训练。分析:本堂课的应以膝盖的屈伸和身体的呼吸为教学中最重要的主线,因为它的训练难度大,要求训练时间长,所以在开法儿阶段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将影响其后的朝鲜族舞蹈教学。2)制定每一个教学组合的教学重点。具体到每一个教学组合,也有其教学与训练的阶段性规律。每一个教学组合都要根据前一堂课的教学情况来制定各组合的课堂教学重点。例如,上述实例中,课堂教学重点:朝鲜族舞蹈的屈伸呼吸训练;基本训练重点:使学生基本了解朝鲜族舞蹈的基本体态,训练屈伸动律与气息的配合,在这一基本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上一节课的具体教学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解决方案和训练重点。
  (2)同步型教学。同步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其特点是,所有学生的活动取向决定于老师在课堂中直接的语言讲解、动作示范、风格纠正等直接手段,形成教师与学生、班级整体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师需要有准确、规范的动作示范,以及简明扼要的讲解能力,使学生能以最快的时间、最直接的方式,有质量、有效率地掌握技能知识。
  (3)反射型教学。反射型教学是依据镜子反射的原理,使其巧妙地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学生间对照学习、角色换位学习以及间接学习,还可以进行“模拟教师教学”和“分组参观”。模拟教师教学可以把学生与老师抽象性地交换身份,学生之间把学到的知识以模拟教师的身份进行教学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口传身授和反射型教学法的统一,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进一步的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这种教学组织方法对教学重点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分组参观教学是指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组织各组相互参照、交流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教学重点的难点部分,学生呈现出的学习问题往往有相似性。教师采取这样的教学组织, 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相互对比中反思学习,同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缓冲体力的机会。
 (4)重复训练型教学。重复训练型教学是指针对某个教学重点反复多次重复训练,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组织形式。肌肉能力的提高和肌肉记忆的形成,需要运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重复型教学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组合编创上避免单一重复,机械性的重复一个训练点,很容易使学生的相关肌肉疲劳,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加入简单的变化与连接,不但可以让学生的相关肌肉得到适当的休息,又不会产生烦闷的厌倦情绪。其次,在课堂训练中避免多次无新意的重复,教师可以在每一次组合训练结束后,加以点评并不断提出新要求,给重复训练注入新内容,达到重复训练的真正目的。
  3.3 教学结课阶段
  课堂教学结课是指教师在某一个基本教学学时中,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认识的教学组织方式。它一般占基本教学学时的十分之一左右。当行课临近尾声,学生长时间处于大量的精力和体力消耗状态中,结课阶段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将学生的学习思维推向高峰,圆满地结束一堂课。
  (1)首尾呼应,突出重点。结课设计是为教学重点做总结与升华,导课阶段提出的疑问、设计的情景、给出的悬念,在结课阶段必须给出简洁的解释与回应,使课堂更具完整性。例如,在创境型导课中提到的蒙族教学实例,在结课阶段的设计中就要突出“基本体态”这一教学重点,可以让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到的蒙古族舞蹈,在音乐的伴奏下再一次即兴舞蹈。这样的结课设计紧扣主题,使学生对教学重点更加清晰和明确。
  (2)干净利落,适可而止。教师要养成准时上课和下课的习惯,“拖堂”不仅是严重的教学事故,还会降低教学效果。作为称职的教师,就应该按时下课(不要因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内容拖堂)。一堂民间舞课下来,学生们又要记动作,还要表现舞蹈风格,脑力和体力处于高度疲劳状态,如果再一拖堂,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对课堂教学效果起负面作用。
  (3)总结式结课。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挚领地把教学的主要内容概括归纳,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结可以由教师做,也可以先启发学生做,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总结归纳的方式,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可以强调主要概念和训练要领,也可以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的教学重点。苏联教育学家达尼洛夫认为:“通过总结学生在课上所学习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一节课的结束工作做得认真、合理而临活,就会使学生感到这一节课的完整性。总结式结课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式。
  (4)作业式结课。作业式结课是中专民间舞课堂教学所普遍使用的方式。一般分为舞蹈动作练习和文字作业两种形式。舞蹈动作练习作业的内容灵活多样,主要有:针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量化练习、针对教学组合中出现问题的思考、针对各个学生训练动作中易犯毛病的改正等。而文字作业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主要有:针对课堂学习布置阶段性总结、针对教学组合布置文字上的描述、针对舞蹈动作出现的问题布置的认识和体会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练习内容,不同作业类型采取“分组学习”的作业完成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自主性共同学习。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又能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作业式结课中,不仅要精心设计作业内容,还要设计检查作业的方式,否则很容易使学生消极应对甚至不完成作业,一定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检查制度,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4 结语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中,有人认为教师只要具备高超的舞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掌握了丰富的素材,就是一位好老师,就能教好课,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组织,若组织方法不得当,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民间舞教师必须依据上述各环节中的技艺和方法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只有在成为一个好组织者和管理者时,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民间舞教师。
  参考文献:
   袁禾.中国舞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赵国纬.舞蹈教学心理.中国舞蹈出版社.
   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一篇:中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下一篇: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艺术世界”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