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刍议《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发布时间:2023-12-12 11:30

  摘要: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职业道德,既具有其一般社会道德共性,又有着与医疗卫生工作直接联系的职业道德特点。它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形成,并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指导的。用以调整卫生事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以及卫生事业人员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关键词:医学伦理课堂教学多样化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现象和医德关系的。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弹性较大。在多年的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传统的一些教学方式起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应转观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将学生有效地融入设定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去,亲身感受,切身体会,才能将课本中教条的理论化为内心的信念,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采用不同章节不同的讲课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问式教学


  提问式教学是根据本章讲授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激活学生的曲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达到澄清事实,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围绕教材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运用。例如:在讲授医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节时,首先设计好该怎样提问?问题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其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会对学生说:大家是未来的医务人员,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法律赋予什么权利保护我们的医疗行为?这个问题让学生有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把自己先想像成医务人员,然后医务人员一般会对患者提供什么医疗服务?会有什么行为。教室里先是寂静无声,然后陆续地有人在小声说,十几分钟后,学生争先恐后给出答案:在给患者检查身体时,有检查的权利;保护自身生命健康的权利;有限制患者活动的权利……在众多的答案中,老师要学会归类,属于法律权利的划为一类,道德权利的划为一类,不属于权利问题的说明为什么。由于学生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老师在进行讲解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印象自然深刻。


  二、案例分析式教学


  在医学伦理学学科中有一些特定规范具体的行为要求,但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则是一个很不确定的问题,借助案例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帮助学员深刻地理解伦理学的规则。例如:患者,男,28岁,技术员。在某厂医院被确认患有乙型肝炎,他要求医护人员不要将诊断结果告诉别人。因为他怕隔离治疗后被同事疏远和歧视,更担心相识不久的女朋友因此而与他中断恋爱关系。医护人员答应患者暂不向他人透露,但要求患者抓紧治疗,注意休养。该医护人员的做法正确吗?


  围绕该案例可提出3个伦理问题:①患者有无要求保密的权利?②医生和护士是否应该履行为患者保密的义务?③医护人员如何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通过借助案例讨论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医德原则问题的理解。


  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我发现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较为复杂的原理。同时,将学生主动探究与之相结合,讲述案例之后启发学生总结,主动去寻找故事中的哲学道理最后下结论。


  三、课堂讨论式教学


  课堂讨论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讨论议题的科学性。讨论的题目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它需要我们在研究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生活水平,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讨论题目不仅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还要有话说。医学伦理学中有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其中“安乐死”就是一个很好的讨论话题。一听到“安乐死”三个字,学生的兴趣大增,我让他们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讨论,很快学生的讨论热情就被激发了,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在恰当的时候,我打断了讨论,让学生举手发言,一般情况,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上课没有举手的习惯,但在讨论课的课堂上,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想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让老师做出判断。其实,象这样的问题,老师就是一名引导员,帮助学生分析“安乐死”适用范围,然后再将世界上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荷兰实施“安乐死”后所引发的问题和现象,结合我国国情,明确告知在我国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千万不要贸然行事。


  四、情景再现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尝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领悟医务人员的“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


  大多数医务人员对“救死扶伤”的含义理解深刻,并于实践中努力为之,但对“救死扶伤”的性质定位在领会上有所偏倚。在长期的临床教育中,广大医务人员只懂得“救死扶伤”、服务患者“是医务人员的高尚医德所在,其实,它更多时医务人员的法律义务和职业的本质要求。经仔细深入地调查研究,实践中发生的医疗,真正由于患者不懂医学知识,或出于其他不良动机,借口医疗事故而挑起纠纷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因部分医护人员服务观念差、态度冷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从而引起冲突。


  在讲授这一章节时,我选定了一个简单的案例,当患者躺在医院出现危急情况,家属非常着急,接二连三地求医生快去看看,医生却说“没事,没事”,结果却因医生的晚到患者死了。把这一情节改写成小剧本,设定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来扮演医生、患者、患者家属。让他们去体会患者焦虑的心情;体会医生对患者表现出来的不耐烦甚至出言不逊、恶语伤人,这样换位思考让学生领会医学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内涵。


  经过两年来的不断探讨及对学生课后的反馈,上述四种教学方式已经被学生和老师们认同。一些实习生和部分参加工作返校的学生,谈起那时上伦理课时的场景还记忆犹新。本文来自《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上一篇:探讨关于科技伦理学研究的新视界

下一篇: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