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医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教育体系模式(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23:14


第1篇:探索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基础医学是医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石,是医学体系搭建的基础。基础医学研究生是这一体系搭建的承载体,其发展的结果左右着医学体系的未来。但当前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无论是在导师团队、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中均存在一些不足因素制约其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从培养方案的修订、团队建设、科研平台的搭建、多学科合作的加强、院内外及国内外交流的加强及二级管理模式的实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探寻适合该校的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最终达到提高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的目的。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当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基础医学(BasicMedicalSciences,BMS)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体系的基础,为研究人类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2]。基础医学研究生是现代医学体系搭建的承载体,其发展的结果左右着医学体系的未来。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既往的基础医学研究生的无论培养模式,还是教学模式均存在一定滞后[4],如科研实践参与不够、创新意识缺乏等。我校基础医学院早已关注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因此近年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培养进行初步探索并总结如下。

  1科学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是创新培养的指导原则

  近年来,随着我校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学习由原来的1年改为半年,培养方案的更新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在学校总体规划下,基础医学院在对各相关学科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以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指导,结合我院基础医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特点,制定、修改并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创新中,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规范新入学研究生实验操作出发,到常规实验的系统化培训;同时利用新建成的基础医学科研中心平台开设“生命科学技术前沿”课程,进一步对研究生实践技能进行培训,为创新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在培养方案的创新中,突出“学术交流”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或做学术报告每年10次。

  2创新团队建设是创新培养的人才保障

  强大的师资力量,优秀的学术团队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研究生的人才保障。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引进富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进入我校比较困难。因此我们重点加强现有人才梯队的建设。近3年来,该院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出国学习共有10人次,国内高级访问学者4人,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4人,已获得博士学位10人;引进具有博士学位9人。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当前,我院中青年学术骨干正逐渐成为我院研究生培养的中坚力量。

  3构筑高端科研平台是创新研究生培养的物质保障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基础医学科研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面积2.2万m2(其中公共平台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4600万元。中心以开放、共享为理念,可以开展核酸水平、蛋白质水平、细胞水平、组织学水平等各项生命科学研究。同时拥有P2实验室,为人类病原学研究提供平台。该中心自对外开放以来,为基础医学各专业学生开展高新实验仪器设备培训25次,参与培训356人次数。迄今,使用各类仪器设备人数达230余人次;此外,两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防治特色重点实验室与现代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也参与构成了基础医学科研中心。高端科研平台的搭建,为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4搭建学科合作、校企合作平台为创新培养插上腾飞的翅膀

  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多学科合作,是当前医学发展的趋势。基础医学作为医学相关学科的基础,加强多学科合作更有利于学科的纵横贯通,拓宽研究思路。我校基础医学相关学科在这条路上已经迈出第一步。如人体解剖学和临床影像科室及骨科学专业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学科的纵横研究,为研究生的科研选题增加思路。又如病原生物学与临床血液科、循证医学合作,探讨病原感染在血液系统肿瘤发病机制的相互关系;与临床检验科室合作筛查临床耐药菌,探讨临床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原则;与流行病学、统计学、传染病学合作,探讨感染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等;这些合作一方面增加了学院申报大项目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研究生也在多个实验室及不同学科导师及同学中扩大科研接触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因此,改变传统模式,加强多学科的合作,是今后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趋势。

  同时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日益扩张,大力拓展和挖掘各种现有或潜在的教育资源已成为解决当前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5]。因此,经过学院的多方努力和深入磋商,基础医学各学科与贵州省疾控中心、贵医附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肺科医院、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研究生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发散学生的研究思路,促进产学研转化。

  5加强学术交流为创新培养提供沃土

  以基础医学“宗恩”博士论坛为载体,在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二级学科内部根据自我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旨在为研究生培养营造学术氛围,增强学术交流,激发研究生创新思维,展示研究生风采。如“病原生物学论坛”,一方面通过邀请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专家、教授做客“病原生物学论坛”,为病原生物学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做学术讲座,在学科内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另一方面要求研究生每学期做读书汇报或课题进展汇报等,通过将他们的工作在学科内部展示,从而营造一定的内部竞争气氛,促进研究生的共同进步;迄今各种各类报告已开展60余讲。同时,基础医学院每年年底举行学术年会,要求3年级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报告,2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工作进展汇报,请相应专家打分,评选出学科内部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并给以一定的物资鼓励。除此以外,各学科内部常规还有围绕导师团队的课题组会,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培养工作。通过这一系列工作,逐步增强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同时在学科内部,不同学科之间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拓宽了学生与教师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6创新研究生管理模式,为研究生创新培养提供政策保障

  当前我校研究生管理是在校级管理制度下开展二级管理模式。尽管还没有很大的教育与管理自主权,但是二级管理的优势已经显现。作为二级院系,通过二级管理,可以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好地督促导师加强管理。当前,基础医学院设有专人进行研究生管理。基础医学院设有1人专门负责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监管和督促。自开展二级管理以来,已初步拟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教学中期检查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参与教学管理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课题进展检查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与预答辩、答辩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行进一步规范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各项工作。同时基础医学院还成立了研究生培养督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相对于其他类型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有其共性,更有其特殊性[7]。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基础医学研究生有赖于完美的顶层设计,多方参与作为管理人员,坚持科学规范的管理及热情周到的服务;作为导师,做到尽心尽责,德智并重;最后,作为主体的研究生,在不断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总之,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培养的道路。


第2篇:医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教育体系模式构建探索


  本文在我国研究生思想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背景下,探索了医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教育体系模式,构建了校、院两级教育模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医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教育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生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被日益重视,但部分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医学硕士研究生由于其专业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医学高级人才的医学硕士生不仅需要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更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为此,我们对我校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体系构建和教育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构建了校、院两级领导的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研究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协同工作机制,把医学硕士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和评估,实行“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模式。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宏观指导全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学院党委具体负责所在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一位党员学院领导分管该项工作。在院级管理体系层面,为了完善医学院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结构体系,我们构建了由医学院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研究生党总支书记、医学院研究生政治思想辅导员、医学院研究生各分党支部、研究生导师组成的多层次有机结合、高效运行的思想教育结构体系。该体系组成见图1。

  该体系对于统一领导学院各方力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医学硕士研究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多渠道医学硕士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模式

  为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培养紧密结合,我们采取了将研究生的主动自我教育同以导师和辅导员为主的多层次外部教育体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1.积极引导和充分发挥医学硕士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引导医学研究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该体系中的被教育对象,如能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在研究生德育和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为此,我们以研究生党支部为核心,加强医学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根据我校医学研究生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将研究生党支部以教学医院为单位成立党支部,遴选责任心强、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支部活动,将研究生的学术科研和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引导研究生党员在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并收到了显著成效。

  (2)将自我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研究生活动融入研究生的自觉行动。我们将丰富多彩的研究生活动作为引导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以起到自我教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我校每年举行的研究生“求索论坛”中,我们充分利用论坛平台设立了“三峡大讲堂”,引导医学硕士生努力培养学术钻研精神。通过“研究生成果展”,以视频、展板、网络新闻等方式展现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加强学院间的交流,彰显医学硕士研究生的自信。通过“巅峰对话”和“师生共话”组织导师与研究生进行就医学硕士研究生关心的培养、就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切实解决研究生存在的思想问题。通过“研究生辩论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锻炼思维表达,丰富课余知识,培养团队精神。在“一院一品”活动中,医学院研究生分会以“乘医学之风、为健康护航”为主题,进行义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陶冶了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情操,提升了他们对医学职业的认同感和职业素养,坚定了他们崇高的理想信念。此外,医学院研究生分会每年还组织其他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和暑期实践活动,增进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加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

  2.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我校医学研究生教育在第一学年相对集中进行教学,但是从第二学年开始至第三学年毕业,研究生主要跟随其指导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研究生分散到校本部及各个附属临床医院,此时导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对学生的科学研究、思想变化相对更加了解,因此,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学道德方面的引导、示范和监督职责,明确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三峡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应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及导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职责,要求导师和学生定期座谈,定期向医学院研究生科汇报研究生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填写《研究生思想动态汇报表》,并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纳入研究生教育状态考核目标进行定期检查。此外,我们大力倡导导师教书育人工作,在每年的导师遴选中将教书育人作为导师遴选的必要条件,对于不能履行育人职责或者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导师,实施“一票否决”制,取消其硕导上岗资格。同时,将导师对学生思想教育责任作为导师上岗前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加强导师对学生思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教育的能力。为了进一步体现导师在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我们在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中加入了导师对学生思想表现的评分,将研究生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作为奖学金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思想上引起研究生对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视并落实在行动上的自我提高。

  3.加强医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在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作用。针对研究生思想教育的复杂性,我们根据学校统筹制定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遴选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分期分批建立了一支与学科相适应又擅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辅导员队伍。我校医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在医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与辅导员的常态化沟通已经形成。一方面,研究生视辅导员为自己的朋友和知己,在和辅导员的流畅沟通中,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的疑虑、困惑被逐渐化解或减轻;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定期到研究生寝室走访、找学生座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解决学生困难,对于研究生思想的状况做到及时了解,及时解决,因此,医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已成为我校医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环。

  4.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医学研究生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建设。医学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要求学生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其中,不仅要求他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因此在课程建设改革中,我们增设了“医学法律法规”、“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课程,并将课程的讲授与临床实践教育紧密结合,通过临床实践和导师的垂范,提高医学硕士生的职业素养,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探索,医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的执业者是否能真正满足医学行业以及社会对他们提出的服务需求,并关系到亿万人民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将会坚持不懈,勇于探索。

上一篇: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论文(共2篇)

下一篇: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实践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