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社科论文>科技论文

电力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据分析统计(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15:36


  第1篇:2006~2010年髙等教育类14家中文核心期刊发表髙职论文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有所增长,但数量仍然很少且不平衡,且大多集中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此,应增加高职院校教师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一方面,核心期刊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在选用稿件时去除官本位意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要加强科研管理,多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同时注重发挥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作用。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论文,其发表的主要载体为期刊。我国各高校非常注重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并以此作为评价高校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每年都要对“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064高等教育类14家刊物的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排名。2006~2010年,高职院校发表教育科研论文的数量偏少、所占比例较低。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科研论文发表少的原因,探讨提高发稿量的对策。

  一、科研论文统计数据来源与所选取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近10年来,每年都要对全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

  所选刊物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评出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064高等教育类的14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①〔以下简称“核心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所选刊物包括:《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高教研究》、《江苏高教》、《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现代大学教育》、《高教探索》、《中国大学教学》、《复旦教育论坛》、《现代教育管理(原辽宁教育研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二、近五年来高校科研论文统计主要数据

  2006年“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3814篇,在全国707所本科院校中,有441所高等学校共发表高等教育类科研论文2957篇,占93.99%,发表5篇以上论文的高校159所,占高校总数的28.24%,所发表论文占被统计论文总量的75.21%。在全国1147所高职院校中,发表论文院校为104所,仅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9.07%,共发表论文194篇,占被统计论文总数的6.17%。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有10所院校发表了论文,总量为36篇,在所有被统计论文中的贡献率为1.14%,这10所院校占高职高专院校总数的0.87%,但发文总量占了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数的18.56%,。

  2007年“核心期刊”共刊载论文3946篇,高等院校共发表论文3289篇,约占90.43%。全国742所本科院校中,有443所院校共发表论文3008篇,占被统计论文总数的91.46%,发表5篇以上论文的院校161所,这些院校共发表论文2459篇,占本科院校发文总量的81.75%。全国1109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发表论文的院校有110所,仅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总数的9.91%,共发表论文206篇,占被统计论文总数的6.26%。国家7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有20所院校共发表54篇论文,贡献率1.64%,这20所院校占高职高专院校总数的1.80%,占示范性院校总数的28.57%,其发文总量占26.21%/习。

  2008年“核心期刊”共刊载论文3839篇,高等院校共发论文3230篇。全国755所本科院校中,有440所院校发表论文2883篇,占被统计论文总数的89.26%,其中,发表5篇以上论文的院校155所,这些院校发表论文2318篇,占被统计论文的71.76%。全国1169所高职院校中,发文院校为124所,仅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10.61%,发表论文262篇,占被统计论文的8.11%。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9所重点培育院校中,有19所院校共发文67篇,贡献率为2.07%。这19所院校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1.63%,占示范性院校总数的17.43%,其发文总量占25.57%,。

  2009年“核心期刊”共刊载文章4621篇,高等院校共发表论文4078篇。全国770所本科院校中,有523所院校共发表论文3624篇,占被统计论文总数的88.87%,发表5篇以上论文的院校161所,这些院校发表论文2459篇,占本科院校发文总量的81.75%。全国1207所高职院校中,有175所高职院校发表论文365篇,仅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

  14.5%,占被统计论文的8.95%。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9所重点培育院校中,有36所高职院校共发文144篇,贡献率3.53%,这36所院校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2.98%,占示范院校总数的33.03%,占高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39,45%『41。

  2010年“核心期刊”共刊载文章4369篇,高等院校共发表论文4051篇。全国789所本科院校中,有513所院校发表论文3316篇,占被统计论文总数的88.14%,发表5篇以上论文的高校181所,占同类发文高校总数的35.28%,这些院校共发表论文2644篇,占普通高校发文总量的79.73%。全国1246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179所高职高专院校(占同类院校总数的14.37%〕发表论文386篇,仅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总数的14.37%,占被统计论文的10.26%。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有43所院校共发文148篇,贡献率3.93%。这43所院校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总数的3.45%,占示范院校总数的43%,占高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38,34%『51。

  三、全国高职院校科研论文发表排名比较

  通过分析近五年“核心期刊”统计的高职院校发稿数据,对发稿量前20位进行列表,见表1,并标注是否国家示范院校'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家示范性院校的科研论文,无论是发表学校还是数量都增幅较大,充分展示了这20所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及核心竞争力。

  四、高职院校科研论文发表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期刊不重视高职教育

  这14家高等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大多数为月刊且办刊时间较早,原来设置的栏目主要是针对普通高等教育,如排在前三位的《高等教育研究》没有开辟高职栏目,且发表的论文大多是主办学校华中科技大学本校的论文;《教育发展研究》也没有设高职栏目;只有《中国高等教育》设了一个“高职教育在线”栏目,但每期只发2篇高职教育论文。按每本刊物平均每月发表2篇高职论文推算,这14家核心刊物一年内大约也只能发表300多篇高职教育方面的论文。同时,大量高职教育论文的作者是在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挂名为所属本科高校,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在这些核心期刊上的发稿量就永远无法与本科高校相竞争。

  (二)核心期刊在录稿时存在官本位

  由于“核心期刊”每年录用的高职论文数量有限,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通过对历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高职教育论文检索浏览发现,高职院校所发表论文的作者大多数是学校的校(院)长和书记,还有不少是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领导,高职院校普通教师的论文很少见刊。现在有不少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录稿时对职称和学历有要求,非副高职称或博士学位不录,这进一步挤压了高职院校教师论文所占的空间。

  (三)高职院校科研论文理论性不强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普遍存在科研工作起步晚、科研力量薄弱、研究经验欠缺等问题,与普通本科高校科研的学术性和学科性有着本质区别。就高职研究栏目的发稿作者单位来说,还有不少诸如“技术师范学院”以及本科院校的作者,这类培养高职教师的本科院校或普通本科办高职教育的学校,其教师的研究水平普24

  遍在高职院校教师之上,他们凭本科院校的金字招牌,抢占了本就稀少用于发表高职论文的“席位”,高职院校教师成了“核心期刊”的弱势群体,很难与本科院校相竞争。

  (四)高职科研缺乏激励与竞争机制

  高职院校大多由地方政府所办,属于教学型高校,且办学历史较短,文化底蕴较差。由于近几年的快速扩张,招生人数急剧增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提升科研能力与科研素质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科研管理经验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科研激励机制,缺乏激发全体教师科研创新的动力,导致高职院校理论水平高、有创新的科研成果少。

  五、提高高职院校发稿数量的对策

  〔一““核心期刊”要增加高职院校的发稿量

  我国高职教育是近十年才得到快速扩张的,院校数量已大大超过了本科院校,如果核心期刊不扩大高职教育研究论文的栏目,不在办刊指导思想上向高职倾斜,那么对1246所高职院校来说要想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无疑是在挤“独木桥”。因此,建议现为半月刊的“核心期刊”每月开辟一期专门用于发表高职研究的论文,现为月刊的期刊增设或扩大高职教育栏目,让高职科研论文也能占据“核心期刊”发稿量的“半壁江山”。

  (二)编辑部在录稿时要去除官本位意识

  “核心期刊”对科研论文必须有一定质量要求,

  但论文发表只照顾高职学校校长、书记,以官职的高低作为衡量录用高职院校教师论文的条件,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发展及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落实。要打破目前实际存在的官本位思想,以科研成果的质量作为录稿的首要条件。另外,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的论文,并适当向高职院校教师倾斜,给高职院校创设一种公平竞争的科研环境。

  (三)高职学校要加强科研管理

  教育科学研究能为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

  理论基础与智力支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及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因此,高职院校要大胆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一套科学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多出创新性的高质量成果,鼓励并引导教师朝“核心期刊”投稿,并重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教师。

  (四)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国家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文情况领先于一般高职院校。因此,要充分发挥国家示范院校的示范与引领作用,通过中国职教科研网、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等媒介,向高职院校传授科研管理经验;通过科研管理学术研究会、高职学术年会推广介绍向“核心期刊”投稿的经验;通过科研管理著作或论文,推广运用增强高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经验,让全体高职教师树立“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治校、科研强校”的理念,等。


  第2篇:发表时滞与论文影响力关系研究


  探析发表时滞与论文影响力的关系,寻找使论文影响力最大化的理想时滞区间,构建了发表时滞与论文影响力关系数学模型。【方法】采集2013年图书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和被引频次数据,利用双参数威布尔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别对采集到的3785篇论文的发表时滞的概率分布、发表时滞与论文影响力的关系曲线进行拟合。【结果】2013年能使论文影响力最大化的理想发表时滞区间为31至210天,当年论文发表时滞的实际分布区间与理想状态尚存差距。【结论】进一步分析认为论文的影响力与其发表时滞的长短存在相关关系,存在能使论文影响力最大化的理想时滞区间,但发表时滞并非越短越好,预测国内期刊论文发表时滞有进一步缩短的趋势。

  1引言

  论文发表时滞,又称发文时滞、出版周期,是指期刊论文的收稿时间与发表时间的时间差10。通常,一篇文献定稿之时其情报价值已经形成,新的显性知识产生,象征着该文献生命周期的开始。知识的时效性从知识形成之日算起,文献会随着其所承载知识的时效性的流失而不断老化,当文献的使用量最终为零,则宣告该文献生命周期终止。论文发表后才能开始其知识扩散,知识接受者通过知识吸纳,融合创造新的知识,完成知识的再生产环节,即象征着该论文情报价值的一次实现。因此,从知识转移的视角来看,发表时滞即为知识形成和知识扩散开始的时间差。

  发表时滞是评价期刊学术质量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外学者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关注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问题,并进行过相关的统计分析工作2。此后一直有学者跟进关于发表时滞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决对策3。^〇^61和皿〇“对期刊论文发表时滞及其引证文献的年代分布进行分析,发现论文发表后2-3年间的引证文献对其发表时滞最为敏感0。瓦呂決6和尺0耶363〇发现直接观察到的论文老化分布是“未被扰动的”真实老化分布与发表时滞分布的卷积05。随后,等人63和等人7分别证实了论文发表时滞与期刊影响因子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指出发表时滞与同行评议的过程关系密切8。^^61结合出版现状对其1998年成果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发现在接近25年间,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缩短了接近50%9。

  国内编辑学、计量学和情报学学者们一直关注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研究:早在1986年刘永胜先生就首度对21种期刊所载论文的发表时滞进行了统计研究010。早期研究成果多见定性地分析发表时滞的成因、时滞过长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缩短发表时滞的意义及相关举措011-12。也有部分学者将发表时滞作为一种统计量纳入对某种期刊的评价体系中进行应用,进而对目标期刊现有的规范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用定量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问题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剖析:高养淑、赵福来根据排队论理论,提出了一种能够确定任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概率分布的仿真算法115。刘雪立^、颜巧元^等人分别依据不同领域的数据探讨了期刊发表时滞与期刊影响因子和期刊质量的相关关系,认为缩短发表时滞有利于吸引高质量论文,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赵树庆等^根据遴选出的20种科技期刊2010年的时滞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科技文献的寿命与发表时滞密切相关,指出优先数字出版使科技论文普遍实现“超短”时滞发表的重要途径。贺晓丽119等人对当前国内图情类核心期刊的发表时滞与作者的期望值之间的符合度进行比对分析,从作者的心理接受程度方面对图情类期刊的编辑人员提出建议。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于光教授对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相继发表在偷麗5等杂志上,先后对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数学模型^、发表时滞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21、发表时滞对期刊排名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发表时滞控制系统^。

  此前学者以期刊为基本单位描述发表时滞对期刊影响力的影响。众多学者也都倡导通过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控制稿件库存数量、增加出版频次等措施来尽量缩短发表时滞。发表时滞可分为必要发表时滞和非必要发表时滞,必要发表时滞是指‘‘三审”审阅过程的编、审、校、印等有效工作所占用的时间,必要时滞虽然会影响论文的时效性,但是属于保障论文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非必要时滞是指由于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低以及稿件积压、刊行周期等原因造成的延迟,非必要时滞会占用论文有效的知识扩散时间,还可能直接使论文的情报价值受损。已有研究多是研究必要时滞和非必要时滞的“最短”时滞,忽视了时滞的“最优”性,本文认为在编审流程和出版环境不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情况下,发表时滞并非越短越好,应是在保证论文质量最优的情况下对发表时滞进行压缩。基于这个假设,本文拟通过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刻画目标领域论文的发表时滞及其影响力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找到能使该领域论文影响力最大化的时滞区间,从而为编辑工作者和论文作者提供决策依据。

  2研究设计2.1数据来源

  为保证所采集论文编审流程的规范性,并能获取到有效的被引频次数据,本文选择《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六版〕》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在2013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来源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时间为2015年12月。

  初步调查显示,2013年图书馆学、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共19种,其中《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月刊、《图书馆学研究》半月刊两种期刊未标注论文“收稿时间’,《图书馆》月刊的论文“收稿时间”只到月份,因此排除这3种期刊。其余16种核心期刊在2013年共刊载论文3785篇,采集并统计每篇论文的“收稿时间”和当年每期的“发表时间”〔数字优先出版的论文以匚XXI网络出版时间为准〕,两者做差,得到每篇论文的发表时滞,精确到天。其后从〔见〈1数据库检索并统计以上3785篇论文的被引频次;由于匸XXI数据库没有收录《情报学报》月刊2013年的数据,故采用百度学术汇总的“被引频次”进行数据补全。统计得到图书情报学16种核心期刊的时滞和被引频次,见表1。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基础。

  2.2数据处理与模型拟合

  由表1可见不同期刊的发表时滞各不相同,平均发表时滞为半年,其中《图书情报工作》半月刊和《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月刊的发表时滞最短,从收稿到发表平均不到3个月,《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月刊和《情报科学》月刊发表时滞偏长,平均接近一年。其中原因,已有学者做过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本文不再赘述24。以期刊为单位进行观察,国内图书情报学16种核心期刊的影响力与其当年的平均发表时滞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说明发表时滞并非期刊和论文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以论文为单位考察发表时滞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将每一篇论文的发表时滞和被引频次数据对应组合,得到3785组数对,其中有很多论文的发文时滞相同,进一步统计得不同的发文时滞数据共542个,其中最短5天〔0.014年〕,最长884天422年〕。这些数据要根据分析所需进行一定的统计和处理,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参数进行符号定义和说明。

  2,2.1发表时滞分布函数的拟合

  观察发现,大量论文的发表时滞相同,其中发表时滞为137天的论文数量最多,有32篇,且在其周围的时滞区间内论文数量明显集中;另外发表时滞极长或极短的区间内通常论文数量较少,且存在不连续现象,说明发表时滞过长或过短的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偶发性。

  为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本文将每组10个数据划为一个时滞区间,以每个闭区间的上界数字为该区间的代表,整理出一组包含54个数据的发表时滞数列,单位为年,统计时保留后3位,由此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3。

  将这组数据导入专业的统计软件皿;“I此17中

  进行拟合,发现与双参数威布尔分布的拟合效果较好(图1〉。

  威布尔分布〔贾6出〇11    是瑞典物理

  学家贾‘威布尔教授在其1951年的《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统计分布函数》25—文中首次阐述的一种随机变量分布,通常用于描述机械电子类产品的磨损累计失效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应用,威布尔分布已经成为可靠性分析和寿命检验的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解决实际问题。本文拟合发表时滞的双参数威布尔分布是一种单峰偏正态分布函数,其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为:

  发表时滞数据。利用皿“I此17的参数估计功能,    〇    9385,拟合所得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记为匕1。^2^2发表时滞-被引频次函数曲线拟合

  按照上文中对发表时滞数据了的整理,分计算54个时滞区间内所有论文的被引频次均值^,象征某个发表时滞区间内论文的整体影响力。由于不同时滞区间内论文数量有很大悬殊,直接计算每个时滞区间的被引频次均值会造成统计结果的不客观,因此对初步计算结果添加一个抗偶发系数七。为了方便与上文拟合的概率密度函数一起比较,再将计算结果与常数系数^10.235相乘,即可得与发表时滞区间相对应的论文影响力I,计算公式为:

  以时滞区间7;为横坐标,与之对应的论文影响力1.为纵坐标,绘制包含54个坐标点的散点折线图,记为匕2。

  观察发现代表发表时滞与论文影响力之间相关关系的折线图匕2的走势与此前拟合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匕1类似,因此以双参数威布尔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方程为范本对匕2进行曲线拟合,以便对两条曲线进行比较,并最终找到能使论文影响力最大化的发表时滞区间。利用式0〕对该拟合曲线的参数进行初步估计26,再通过微调使曲线获得最好的拟合效果:反复实验发现在式〔1〕中的^I1.675,0=0.538时拟合效果较好。为该式添加常数系数、^0.560后即可与上文生成的两条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中进行展示,由此而得本文发表时滞与论文影响力相关关系方程,记为匕3。

  3结果分析

  3.1实验结果分析

  曲线匕12是2013年图书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时滞的概率分布曲线,用于描述连续随机变量取值的密集程度。横轴数据为发表时滞,以年为单位;纵轴数据为发表时滞分布的概率密度,其现实意义是不同发表时滞区间内论文的分布概率。

  曲线匕2的峰值出现在^^0.506时,对应的发表时滞约为185天;概率密度函数值在0.6以上的发表时滞在51~320天之间,该区间长度约占时滞区间总体的30,4%,说明大多数论文的发表时滞在这个区间之内,且发表时滞在半年左右的论文数量最为集中,统计数据显示在51~320天内发表的论文共计3024篇,占总数的79^9%,对总体样本有很好的代表性。

  曲线匕3是根据折线匕2拟合而得的发表时滞与论文影响力的关系曲线,能够大致拟合出折线匕2的整体走势。横轴数据为发表时滞,以年为单位;纵轴数据为不同发表时滞论文的影响力,根据论文的被引频次计算而得。曲线^3的峰值出现在^^0.295时,对应的发表时滞约为110天;影响力在0.6以上的论文的发表时滞区间主要在31~210天之间,该区间长度约占时滞区间总体的20,2%,在此时滞区间发表的论文,篇均被引在3次以上且每个以天为单位的时滞区间内所包含的论文数量平均不少于10篇。统计可知这个区间内的2551篇论文累计被引9024次,在总体被引量中占比75,2%,被引频次均值高于总体平均水平。

  统计可得2013年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论文发表时滞数据符合双参数威布尔分布,有80%的论文的发表时滞集中在51~320天之间。对发表时滞与论文影响力的关系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发表时滞在31~210天之间的论文占据了总体被引频次的75%,是当时能使论文影响力最大化的理想时滞区间。通过比对分析可知2013年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有一多半的论文分布在理想的时滞区间内,不过现实中涵盖论文数量最多的时滞区间与理想中使论文影响力最大化的时滞区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3.2讨论

  通过对上文实验结果的阐述和分析,基于16种图书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的相关情况,提出以下观点:

  3.2.1论文影响力与发表时滞存在相关关系

  发表时滞和论文的影响力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模仿双参数威布尔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曲线拟合。发表时滞过短,有可能会压缩必要的发表时滞,影响正常编审程序的严谨性而造成论文质量不过关;时滞过长,则会损失论文的时效性,从而导致论文知识扩散时间的相对缩短并进而可能降低论文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对于一些以突发性研究热点和实证研究为主题的论文表现尤其明显。

  能使发表时滞和论文影响力同时达到最优化的理想状态是曲线匕1和匕3向左趋同,最终使绝大多数论文分布于影响力最大的时滞区间内。就本文而言,使论文影响力最大化的理想时滞区间为31~210天。从当前的统计结果看,发表时滞在31~50天之间的论文共229篇,累计被引915次,篇均被引超过4次,说明这个时滞区间中不乏高水平论文,且零被引率较低。不过这部分论文数量仅占总体的6%,其发表时滞也短于总体一般水平,说明在2013年,国内图书情报学期刊中仅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高效完成编审流程,意味着当前目标领域的发表时滞还存在进一步缩短的空间。发表时滞在211~320天之间共有论文702篇,累计被引1718次,篇均被引2^45次,这部分论文零被引率明显偏高,且被引频次均值低于整体平均水平,由于各核心期刊刊发的论文均要求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这部分论文的影响力偏低是单纯由论文水平导致的,造成这种规律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发表时滞过长。因此,如何缩短在这个区间内发表的论文的非必要时滞,是当前环境下促使论文影响力趋向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3^2,2使论文影响力最大化的理想时滞并非最短时滞

  就国内的期刊出版编辑现状而言,论文的发表时滞与其影响力之间并不呈现单调的反比关系,两者呈类偏峰正态分布的函数关系,因此‘‘最短”时滞在当前并非理想时滞。

  2013年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集中在51~320天,从整体来看,发表时滞超过一年的论文数量明显较少,这种时滞超长的论文可能是因某种特殊情况所致。发表时滞最短的仅有5天,少量论文的发表时滞在30天以内,这些论文绝大多数是期刊针对某个专题或研究热点进行的定题约稿。约稿论文在现实中通常直接由期刊主编进行终审把关后即优先刊出。由于这类论文的作者通常是领域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作者群水平普遍很高;且这类论文选题一般非常新颖,有一定的标杆性质和导向作用,所以这类作品中不乏超高被引论文。不过对于普通的学术论文而言,科学严谨的编审流程仍是保障论文质量的必要程序,由此而产生的发表时滞属于必要时滞,在编审流程和出版技术没有进行科学改进时,压缩必要发表时滞对论文影响力的作用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就当前而言,国内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并非越短越好。

  79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了)

  2013年图书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的最优发表时滞应该在31~210天之间,在这个时滞区间内发表的论文影响力普遍较高,在各期刊保持当年的审稿流程、出版周期和载文量水平大致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区间既可以使必要的发表时滞不被压缩,保证论文质量,又不会因为过分影响论文的时效性而造成影响力下降。

  3,2,3期刊论文发表时滞有进一步缩短的趋势

  由于当前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新的出版技术的采用,加之互联网环境下各种自媒体平台带来的新的学术交流平台的兴起,当前发表时滞的‘‘理想区间”并非稳态。在期刊编、审、校、印、发之中的任一流程发生改变都有可能造成论文发表时滞和影响力同时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趋势将是发表时滞的整体缩短和论文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优先数字出版可以跳过传统纸质期刊出版流程中的刊印和发行环节,效率更高。据徐云峰等学者的统计,优先数字出版相比于传统纸质出版能将论文的发表时滞平均提前100天左右,且能够提高约42,5%的网络下载量,并认为这种新的出版模式在将来极有可能彻底取代传统科技期刊纸质出版^。在2013年,本文采集的16种期刊中仅《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的部分论文在匚肌〈I数据库中试点进行了优先数字出版,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在2015年,上述16种期刊中已有11种采用了优先数字出版。因此,在可预期的未来,随着新的出版形态、编审流程以及各项新技术的采用和推广,国内期刊论文的必要发表时滞将会进一步缩短。

  4结语

  相较于此前诸多以期刊为单位对发表时滞进行探讨的成果,本文在数据处理阶段既已打破期刊范围的禁锢,以论文为单位研究发表时滞与论文影响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成功模仿双参数威布尔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对发表时滞-论文影响力关系曲线进行了拟合,这种方法可以精准确定能使论文影响力最大化的理想时滞区间,直观地展示某一领域在某个阶段的发表时滞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能为期刊编辑工作者的工作改进提供科学的目标和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是以2013年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做示例,所得的数据性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发表时滞对论文被引量的影响力是否能够计量?不同领域和类型的论文对发表时滞的敏感程度分别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3篇:浅析我院论文发表现状


  作者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出发,统计分析了成都气象学院建院18年以来所发表的1374篇论文所显现的科研现状,指出了该学院在学科研宄及论文发表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学院科研方向较为分散、论文影响力较小及科研后备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一所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1978年到1996年,我院教职工发表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以及在各类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共有1374篇,年均发表论文篇数为76篇显然,论文的质量不能简单地通过单一的总量数据来加以反映为此,我们拟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通过对发表在各类期刊,尤其是中文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统计来分析我院教职工论文发表的现状,从而正确认识我院教学科研的现有水平,为深化学院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1核心期刊效应的概念及其意义

  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教授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文献工作中发现了著名的布拉德福文献分布定律,即“如果将科学期刊刊载某一学科的相关论文数量统计起来,并按渐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向这个学科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V〇2:…的关系沁为等比数列的比例常数乂”这一定律不仅说明了核心期刊的客观存在,而且揭示了文献分布的集中与离散规律事实上,在期刊论文的实际分布中,布拉德福分布现象具有普遍性对于某一特定学科或专业(如气象来说,少数期刊(如气象学报大气科学)所含的相关情报量很大,而多数期刊的相关情报量却较小这种某一学科的大量论文高度集中在少数期刊中的现象就称之为“核心期刊效应”,其结果就产生了各个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并不能直接测定一篇论文的质量,但因其刊载的常是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信息,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代表着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因此特别受到专业读者的关注由于质量、专业心理获得途径以及文献分布中的“堆加效应”,科学活动中的“马太效应”等原因,核心期刊有较高的威望,促使论文著者往往选择核心期刊来发表论文论文来稿数量的増多,使核心期刊对论文的选择性増大,对发表论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使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因此,我们通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统计来反映我院教学科研的一个侧面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我们所认定的核心期刊,依据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确定该书选择了大约10331种中文期刊,经过载文量统计、文摘量统计、引文分析、综合筛选和学科专家鉴定五道程序,最后确定了覆盖文、理医农、工等大类,分属131个学科的1578种期刊为核心期刊,具有相当的权威1性自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出版后,核心期刊己受到广泛的重视这也是我们使用核心期刊,分析我院科研论文现状的主要原因

  2统计数据说明

  我们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学院教务处科研管理科1996年10月编撰的《成都气象学院论文目录汇编丨1978~巧^句〉〉在统计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某些遗漏作了补充,如缪锦海教授在1995年和1996年的《气象学报》《大气科学》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漏统计。其次,在数据归类统计中我们作了如下处理:(”著者归类按职称界分。共分为正高、副高、中职、其他4类,其中列举的“其他类”包括初级职称、集体著者(如自动化转报课题组)及由我院教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等;合著者论文皆归为第一著者统计。(习刊物归类分为正式期刊、文集、著作和其他类其中“中文期刊”又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其他类”包括会议交流论文、译文、图象资料(如电教片等〗,考虑到我们分析的重点为中文期刊,故发表在外文期刊上的论文也归入其他类由于我们对各个学科的了解不够,可能在某些归类统计中不尽合理,但总体的特征应能反映我院的论文发表现状。

  3论文发表统计结果3.1各类教师论文发表情况

  表1表2表3统计了1978~1996年学院不同职称教职工论文发表的情况在1374篇论文中,副高职称以上教职工撰写的论文近90%,而中级职称及其以下的教职工发表的论文仅占10%;副高职称与正高职称所发表的论文数也有相当大的差距,正高职称教职工的人均论文发表数是副高职称教职工的17倍(正高19.89篇彡人均,副高5,32篇彡人均^,在年人均论文发表数一项中,正高职称教职工为1.1篇,副高职称教职工为“3篇,相差亦是3倍;不同职称段内的论文发表情况也不均匀,正高职称的教职工中有大半发表过论文10篇以上,个别教师论文发表达到100篇以上(如李祚泳教授作为第一著者己发表论文130篇副高职称中仅有占13.7%的教职工发表过10篇以上的论文,有2%的教师发表过30篇以上的论文;而中级职称的教职工基本上没有发表过10篇以上的论文。从总体来看,不同职称教职工人均发表论文5,52篇,年人均发表论文数为029篇。

  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占期刊类论文的20,6%,占全部发表论文的15.2%,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院科研论文的影响力。表4表5反映了不同职称的教职工发表在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分布情况正高职称的教职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占学院整体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论文的665%,占正高职称发表的全部论文的25,9%,而副高职称的教职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上两项比例则分别为30%和9%,这表明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几乎全部”6%以上)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所撰写,换句话说,若仅从核心期刊的角度来判断发表论文的影响力的话,中初级职称的教职工发表的论文基本上没有影响力当然,部分发表在非核心期刊的论文仍具有相当高的质量,但却可能因发表载体的权威性、广泛性而不能为大多数读者所了解,从而削弱了其影响力。

  表6反映了我院教职工于1978~1996年间不同阶段发表在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在我院初创时期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少、质量较低,1978~1980年全院仅发表论文20篇,而且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全院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有了大幅度増长,分别为157篇、472篇和649篇,并从“六五”期间的年均发表论文31,4篇,迅速増长到“八五”期间的年均发表论文129.8篇,在数量上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从核心期刊角度来分析论文质量,这三个阶段我院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分别为23篇、67篇和104篇,尤其是“八五”期间我院发表的科研论文有了很大的进歩个别年份(如1994年^,我院在中国气象局三所直属院校中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列在第一位(见表7丨表7中的数据摘自气象出版社出版的1992~1994年的《中国气象统计年鉴》^,其中的一级论文、二级论文的概念和核心期刊虽不相同,但从相对意义上来说,仍可在三所院校中作简单的比较。

  3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的学科分布

  表8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类别,列出了我院不同职称教职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总体上反映了我院理工结合、气电结合的办学特征气象学类、环境科学与劳动保护类海洋学类、地理科学类地球物理类等与气象科学有关的论文133篇,约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总数209篇的3,5,即表明了理科专业以论文为主要研麵的特点,也说明了我院在气象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计算技术、计算机类和机械仪表工业类等工程技术类论文35篇,所占核心期刊刊载论文的比例虽不大,但相对于我们把电子技术作为应用技术的办学目标来说,其科研成果己相当喜人;另外,表8中关于物理学类数学类等基础科学的论文17篇的统计结果,对于我们这样一所专业院校来说,其研究成果己相当可观;对于我院在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上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己经反映在近几年的教学成果上,如取得了硕士研究生考试数学建模竞赛的好成绩。

  4外文研究论文及某些特别统计结果的说明

  由表4可见,外文论文的发表篇数为113篇,占论文发表总数的8.2%,其中有85%以上的论文为具有正高职称的教职工发表外文论文中包括发表在国外科技期刊上的论文43篇,国内版的外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22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论文48篇其中许丽生教授、董豹教授、李祚泳教授和方之芳教授所撰写的外文论文都在10篇以上,4位教授发表的外文论文合计为64篇,在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26篇,占我院所发表外文论文总数的一半以上,欧阳首承教授还在国外有论文专集出版^在国外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包括一些重要的杂志,如6006,10010^10^^686810^,0^81^08^^611080^^^^^108,^0^0^168〇60^^^81^86,^^^81068〇11^^8,10010810^^160^10^8^06110^8^680^^^^1108^1008,1^^^丁1,8088。”0000^1.08^8111008,X八1^6匕18,八1,〇11,%81匕-等,这表明我院的部分教授在国内外己有一定的影响。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10篇以上论文的有5位教授,最多的有48篇,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上缪锦海教授、罗德海教授、张庆德教授、许丽生教授、张志让教授和方之芳教授发表了7篇论文,这表明我院的科研工作在某些方面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4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切实做好情报服务科研质量的高低与信息的获取量有直接的关系。一方面,学院图书馆应强加强专业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通过版报、科技信息栏、讲座、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形式宣传馆藏资源,面向教师开展图情知识教育,改进服务手段,利用校园网、电子语言信箱、多媒体电子图书数据等提供尽可能多的检索工具和方式,使广大教职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广大教职工应树立强烈的情报意识,掌握情报检索技能,并主动利用专业情报专家们在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方面的开发,定题专项服务等方面的经验与专项技能,争取科研工作中有的放矢,取得更多成果。

  

上一篇:科技与经济如何撰写论文提纲(共2篇)

下一篇:航天指挥论文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实现(论文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