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10:30


第1篇:如何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每个学科教学都会渗透德育教育,但语文课的德育教育性则十分鲜明,这是因为语文教学材料中德育因素丰富,且具有思想性,因而德育教育的重任就落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高职语文教材也是由一篇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汇集起来的,部分文章不仅文字优美,且内容丰富,内涵和道理极为深刻,这都会成为思想教育的主体构成材料,体现出其在思想建设方面的优势,这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本文主要概述职业高中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途径,使德育教学能更好的渗透到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始终。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祖国文化与知识,在丰富学生文化积累中作出突出贡献。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能阅读文字所应表达的字面含义,更应理解文字背后的蕴含的哲理和道理,在强化学生品德修养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故此,探究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途径、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等问题都是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语文教学肩负教人知识和教人做人的双重使命,开展语文素质教学的关键是要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让学生能独立阅读文字,理解文章,并内化道理,最终将这些想法表达出来,但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应重视塑造学生健康人格。职业高中学生由于语文基础较差,纪律性不好,所以教师应多花费心思。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需要从形象性、情感性和生动性三方面考虑问题,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理念。

  (一)引导学生阅读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前提是让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若从语文课程教学角度的考虑问题,学生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也要多阅读海量的课外读物,增长之间的见识,累计自己的文字基础,阅读范围可以是教师给定的书籍,也可以国家教育部门为高职学生制定的必读书目。通过阅读学生能熟练自己的文字利用能力,也能借助于文字表达的内容理解更多的做人、做事道理,完善自己的行为,并能严格的要求自己。学生主动的阅读行为,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其实学生的智力差异不大,真正的差异性是知识探索能力和学习勤奋度,高职学生之所以普遍学习能力较差,与智力因素无关,多数情况是学生缺乏学习欲望,平时的知识学习多依靠教师灌输,但要了解教师的知识灌输有限度,且这种灌输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只有自己探索后明白的知识才是学生能真正掌握的知识,理解到的道理才能是真正的道理。

  教师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每月安排学生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并在完成后要求学生将书中的内容记录下来,可以是大概的故事梗概,也可以是读后的感悟,更可以是某一个章节和段落的分析。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的进行重点章节的阅读,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明白作者要表的本意。若这种阅读习惯学生能长期坚持下来,相信一定能受益匪浅,不但能体会到语言的张力,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让学生具有奋发向上的良好人生态度。

  (二)指导学生写作

  作文是学生知识输出的一种方式,能更好的体现出人的所思和所想,体现出人的认知深度,流露出人的感知。人的情感呈现出何种走势,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也明确说明:“文章是人心的思考结果,也是人情感的走向,然后通过文字组合进行后期的操作,表达出人的情感。”

  写作对于职业高中学生而言是一项难点,很多学生不会写,也不想写,原因是没有素材,写出来的内容很单调,甚至部分学生将写作看成是凑字。基于此,教师就要重视学科间优势,积极为学生安排各类形式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养成记日记、周记的良好写作习惯。记录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某句话有感悟,可以是学生对某个事件的论述。然后随着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教师的写作要求也要加大,最终让学生清晰的知道自己所写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能给人何种启迪。教师在全面教学指导互动中,要有极为鲜明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思想,目的是体现出社会对学生的德育导向。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理念

  职业高中学生虽然基础能力稍显薄弱,但同学间的相处还十分融洽,教师为让学生之间更加亲密,就要让学生互相帮助。最好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衬,指导小组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与沟通,分享好的学习方法和探寻小组间的最佳合作模式。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要树立良好的集体主义意识,并将集体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并将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主人,最终形成主动的学习倾向。语文是一门与社会关系较为密切的学科,所以在语文学科学習中要给学生渗透更多的人文理念,学生对这些人文理念认识的同时,能够接受知识,了解社会的情况,接触社会,并通过事件和现象让学生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对于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现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说社会的大方向还是好的,人性本善,不能由于个别事件就否定人性的善良,教师也应对学生的这种说辞给予肯定,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强化德育教育内涵

  语文教材思想丰富,电教设备内容直观且新颖,教学中使用插图和插画、视频的方式,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诗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方式,给学生还原当时主席的写作情境,可以给学生选取部分纪录片和影视剧,使学生能真实的看到当时革命先辈历经的艰险,内心经受的煎熬,从而让学生有感而发,对比自己学习中经受的困顿,感觉自己的困难与伟人相比微不足道。学习毛主席《沁园春.长沙》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毛主席的故居,还有长沙著名景观橘子洲头的景观,通过视频教学的全景展示,学生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且能在橘子洲的题词壁上面看到诗词的镌刻字,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毛主席的豪迈之情。这种情感通过常规教学很难直接呈现出来,故此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领悟,从而深化文化渗透,以期能更好的开展对应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对于职业高中学生而言德育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为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就应一语文教学为入手点,教学中渗透与之相关的德育理念,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在学科素养探究中发挥其学科的优势,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德育因子,通过思想渗透的方式将整个德育课程贯穿其中,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需求的人才。


第2篇: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应对办法


  目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一下情况:学生多为成绩中等以及以下,其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相关课程的知识积累欠缺。本文指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强调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从实际出发,合理设定课程体系、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因材施教。

  自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来,职业教育已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起,构成我国教育的四个层次。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了突出这一导向,在各类职业高中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凸显专业课而弱化基础课。在中小学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语文课,现在在职业高中教育中却处于尴尬的边缘位置。在职业高中究竟还要不要开设语文课,它应该被置于一个什么样的合理位置,本文认为只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是其正确的出路。

  一、职业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

  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孩子的成长处于粗放管理或放任自流状态。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引导与管束,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文化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纯(进入职业高中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一个“混口饭”的工作,而不是希望通过学习这一途径提高自身能力),即使想好好学习,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些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致使他们一步步丧失对语文学习的信心。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已经失去了动脑筋的欲望,只是麻木地回答“不会”,以此希望逃避老师的责难。他们一方面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一方面面对就业形势的严峻,又感叹自己职业高中生的学历不能应付今后复杂的就业环境。

  这些“问题”少年在语文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人堪忧:

  第一,语文学科基础薄弱。面对汹涌的经济大潮,职业高中学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日趋白日化,生源由原来“优先首批”录取的“尖子生”,改变为“最后末批”录取的“差等生”。由于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都来自于人文基础不被重视的农村,所以多数呈现出语文学科基础薄弱的现状。有的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有的学生分不清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有的学生写不出超过二百字的作文,作业中的错别字和病句比比皆是……这其中虽然不乏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重理轻文倾向严重的客观情况。

  第二,相关知识积累欠缺。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需要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有一些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应对方法

  1、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语文学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正确认识它的性质,对于教学体系的设置、教学课程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试想,一个学生如果语文水平差,他又如何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如何能写好一篇试验报告……大量事实证明,其他学科不好的学生可以学好语文,而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却很难学好其他学科。因此,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和保证,是其它基础学科的基础。正如毛泽东指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论才有学好的希望。没有这个基础,就是说不识字,不能看,不能写,其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限于直接见闻的范围,这样的人虽然也能做某些工作,但是做得好是不可能的;虽然也能学到某些革命道理,但要学得好也是不可能的。”虽然职业学校不是以培养干部为目标,但当今的中国社会缺少的不是“简单劳动力”,而是高素质的技术型、复合型工人。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语文能力的培养为其他能力的培养起着打基础的重要作用。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职业教育走向市场的今天,如果说学生是每个学校生产出的“产品”,那么企业则是“上帝”,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应服从企业的需要。当今企业缺乏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劳动力,而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因此在职业高中的课程体系设计中不应孤立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将它们与机械制图、电工电子等这些专业课程隔绝开来,而应将它们逐步融合,重新组合,树立所有课程的学习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岗位能力的新理念。语文老师可以训练学生写实验报告,写科技小品文,将语文知识与自然科学中的新技术革命密切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新风尚。

  3、重视教学研究。当前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原因之一在于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调落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降低问题的难度,多设计启发式的问题。

  4、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职业高中现行的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去向,决定着学生整体素质大幅度滑坡和参差不齐的现状。面对这样的客观情况,选择逃避当然无济于事,唯有因材施教方为上策。职业高中想在短时间内弥补学生以往语文学习的差距不太现实,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强化应用文教学、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应用文是人们在当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从简单实用、有效的角度出发,应用文教学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学生应该熟悉其行文规格,在教学训练中培养出写切合实用的应用文的能力。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应用文教学不需要太多汉语基础知识的积累,一个分不清比喻和拟人的学生照样可以写出一张合格的请假条,一份详尽的工作计划。

  在当今这样一个现代信息社会里,随着人际交往的增多,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怎么说得准确,说得流畅,如何听得全面,听的明白,这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交际效果。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通过自我介绍、演讲这样的口语训练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口语水平,在求职面试时,经过系统口语训练和未经过口语训练的学生表现是大相径庭的。

  在国外,汉语越来越受到推崇,而在国内,我们本土学生的汉语水平却急待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言是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语言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

上一篇:针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新教材高中语文的教学特点(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