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探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渠道

发布时间:2016-11-07 15:11


有效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地教与有效地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率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对有效性教学的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对学生有效的学上。那么到底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采用多元化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创新教学形式。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因为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然会主动参与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采用讨论式、演讲式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更多的教学手段走进学校,教师将现代课程与科学技术相整合,不仅可以使得教学容量增大,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有感情地朗读和优美的旋律,能调动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适时、优美的音乐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语文这门课。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得语文课堂生动、活跃,加强语文学习的应用。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使其生动形象化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集中精力、坚忍不拔地探索下去,并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直观性,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充满情感富有节奏感,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语文教师的讲解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定要表达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玑、语惊四座,但一定要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实事求是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


三、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堂体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其内涵极为丰富,包括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跨学科学习和语文应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加强整合,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就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


1.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除要用好必修和选修教材外,述要扩大语文学4范围,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引导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2.可以运用网络科技手段,丰富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能使语文学习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生动。大量的网络信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鲜活的、不可穷尽的资源宝库,网络的互动性又为学生搭建了运用语言的平台。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教师著名学者肖川说:“个体的、具有主体性的人的道德水准是决定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的关键,社会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发展都呼唤着主题性道德人格教育。”在语文教学课中,只有发挥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一,打破思维定势,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善于诱导学生从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用于打破思维定势,引导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分析事物、发现问题。第二,巧设情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巧设教学情境,多设思维角度,让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第三,挖掘探究难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参与式学习的快乐。


五、实现心理相容,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当人与人之间实现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在心理上相互理解、信任和配合时,就实现了心理相容。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教师对学生的真诚之爱,是学生和教师产生心理相容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管理良好运行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果心理相容,就能让教师和学生默契配合、相互理解,从而达到教师准确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准确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的目的,就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效应。事实上,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在心理上普遍都存在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自尊心特别强,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没有激情、热情度不高,这部分学生就会把教师在课堂上提的一些要求当做对他们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惩罚”。要转变这些学生的想法,教师就要满腔热情,用一颗爱心、诚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如果教师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会获得学生特别是那部分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进而把对教师的这种感情“爱屋及乌”到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上,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现阶段课堂教学的热点。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热爱语文学习,主动进行语文学习。


作者:张金香(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 253500)

上一篇:思考基于微学习的高中语文教学路径

下一篇: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